| |出刊日期2004/02/06(五)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 數學想想基地初階課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 徵執行企劃! 教改時代 創刊12年,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BBS站入口1 | | 人本BBS站入口2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HOT! |
1 | ||||||
|
|||||||||
--------------------------------------------------------------------------- |
|||||||||
這次「課本裡裡外外的人」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一位叫做鄧肯的舞蹈家。很多人認為,會跳舞的,通常都是那些筋骨很開、腳墊得很高、而且可以把腿伸得很直的一群人,但是,舞蹈家鄧肯在大約一百年前的時候,就用他獨特的舞姿,向世界宣告說:何必把腿抬那麼高?真正的舞蹈是發自內心,有所感受後自然形成的。 鄧肯除了呼籲當代拋棄機械化的舞蹈美學之外,她也是第一個主張把芭蕾舞鞋脫掉,光著腳跳舞的人。她獨特的舞蹈理念,引起當時不小的爭議,但,也大大影響了全世界的舞蹈走向,許多人,都稱她是一個舞蹈藝術的革命者。今天,我們就從鄧肯的成長過程來談一談,到底,她想要藉由這樣截然不同的舞蹈形式表現什麼?這些想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一八七八年,鄧肯在舊金山出生。當時,鄧肯的母親一個人獨力扶養四個孩子,貧困的家境,讓鄧肯從很小的時候,就體認到到一個不太一樣的世界。鄧肯上小學時,有一次,學校過聖?節,老師一邊分糖果,一邊對著全班說:「孩子們,看看聖誕老人給你們帶來什麼禮物啊!」結果,小小年紀的鄧肯卻從椅子上站起來說:「根本沒有聖誕老人,我不要你的糖果。」當時,老師非常生氣,叫鄧肯走到教室前方,準備要處罰她,鄧肯卻轉頭繼續對著全班發表她的演說,她說:「只有有錢的媽媽才可以裝成聖誕老人送禮物,我媽媽很早就跟我說她太窮,當不起聖誕老人。」 就這樣,鄧肯貧困的家境,常常使得她不認同老師所說的話,而老師,也常常認為她在說謊。這樣的環境雖然讓鄧肯過於早熟,卻沒有讓她覺得痛苦不安。她反而認為,待在那個像感化院的學校,才是充滿了重重限制,一直到放了學,她才能感覺到無比的自由快樂。 她從很早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喜歡手舞足蹈,六歲時,她就自己找來了幾個小朋友,教她們一起跳她編的舞,一直到她十歲的時候,她招收的學生愈來愈多,很多有錢人的孩子都來找她學舞,加上她原本就不喜歡上學,因此,十歲以後,鄧肯就沒有再去學校,專心投入了舞蹈。 鄧肯的舞蹈幾乎是無師自通,她曾經在別人的建議下去上過幾天的芭蕾,但,才上了三次,她就退出了。她說,她不明白為什麼要墊腳站立才能跳舞,那是反自然的,她認為,舞蹈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每個人應該要先往內在去探索自己想說什麼,或是,聽見不同的音樂時,心裡的感受是什麼,再讓身體順著那個感受的核心去發展動作,而不只是為了擺出一個又一個唯美的姿勢,在舞台上卻像個機器人。 她這樣的想法,使得她逐步發展出一種光著腳跳的即興舞蹈。從十幾歲開始,她就曾到大劇院去尋找不同的藝術經理,向他們毛遂自薦,然而,許多人還是無法理解她這種既不踢腿、也不抬腳的舞蹈,有什麼價值?一直到後來,許多英國上流的社會人士開始對鄧肯的舞蹈產生興趣,鄧肯的舞碼,才開始在英國、甚至是不同的國家大受歡迎。大家對這位光著腳跳舞的人,一開始充滿了驚訝和懷疑,因為,鄧肯不僅打破了傳統的芭蕾美學,她的裝飾打扮,也因為強調自然,而脫下了芭蕾舞裙,換上了類似古希臘的寬袍,偶爾,她還會穿著透明舞衣、裸露自己的身體表演。然而,這麼多的懷疑,最後,常常會被鄧肯發自內心的舞蹈而轉為感動,因為,與發跡於王室宮廷的芭蕾舞比較起來,鄧肯的舞蹈往往顯得更貼近、更動人。 在一九○五年,也就是鄧肯二十七歲以前,她的舞蹈一直是一種唯美而浪漫的藝術,然而,一九○五年,鄧肯在一次前往俄國的旅途當中,看到了一排送葬的隊伍,她一問之下,原來這群死者都是一群因貧困而向政府求援,卻被槍弊的一群人民。這排送葬隊伍,改變了同樣出身貧苦的鄧肯,之後的理念和作為,她說,從那天起,她發誓要把自己所有的能力,貢獻給這些平民,她還反問自己,如果藝術對這種事一點幫助也沒有,那麼,藝術究竟有什麼用處呢? 從此以後,人們時常可在鄧肯的舞作裡頭,看見戰爭的創傷、以及農民的生命價值觀。不僅如此,鄧肯還大膽地向許多商務代表表示,希望為群眾、為工人開放免費的演出,因為,她說她痛恨商業藝術,她的舞是為大眾而創造的,而群眾既然需要她的藝術,卻沒錢來看她的舞,不是很荒謬嗎? 鄧肯終其一生,除了想盡辦法將舞蹈的美帶到大眾面前之外,她也積極地自己籌辦學校。她的辦學理念除了承襲她一生追求的自然與和諧之外,她還希望,所有的孩子,可以為自己未來的目標,選一個運動來作,而這個運動,必須是符合孩子自己的意志才行,唯有這樣,學習才能夠高高興興的完成。她說,每一項運動不只達到目標的手段,運動的本身也是目的,而那個目的就是,要讓每天的生活圓滿又快樂。 即使鄧肯一生的經濟環境總是大起大落,她仍然像她在童年時一樣,從不因貧困而感到沮喪,或停止了她的創作力。相反地,日子愈是清苦,她愈覺得創作能使她安靜下來,在她的生命裡,只有創作才是一切的動力,其他,都不重要。她曾經斷然拒絕德國歌劇院每場表演一千馬克的價碼,她說,她來歐洲舞蹈,是為了一種偉大藝術的再生,不是給那些吃飽了的上層階級作為飯後娛樂;她也曾經和俄國的商務代表說,她不要聽到任何與錢有關的事,只要她有舞蹈工作室,有房子住,和簡單的食物,她就可以全力工作。 然而,即使鄧肯如此地期待將舞蹈藝術推展到所有人面前,不分階級和身份,鄧肯自己本身,還是不免要為經濟的問題,與現實妥協。她希望自己為大眾工人而舞,但還是得為了生活,而和王公貴族往來、為他們進行表演,到了晚期,她為了籌措舞蹈學校的經費,也必須進行一些她痛恨的商業演出。即使如此,鄧肯在她生命最後的日子裡,窮困潦倒,舞蹈學校也面臨危機,她仍相信自己的舞蹈和理念有機會實現。直到一九二七年,鄧肯在一次外出兜風時,她的長圍巾纏進車後輪的車軸,頸項斷裂,她當場死亡,這位舞蹈革命家,帶著她的信念,結束了她四十九歲的生命。 鄧肯的葬禮上,有許多攤飯和工人向她脫帽致敬,向鄧肯表示她的舞蹈曾經多麼地打動中下階層的人心。這位舞蹈家,出身貧困,而即使在她最富有的時候,她追求的藝術,仍不是高掛在皇室宮庭的裝飾品,而是貼近大眾、撫慰人心的情感表現。這個在一百年前,高喊著脫下芭蕾舞鞋、光腳跳舞的舞蹈家,影響的,不只是下個世紀的舞蹈風格,還是藝術與群眾的距離和定位。 編按:本文內容取自《教改e點靈》廣播節目每週一至周五晚間十點十分至十一點,於教育廣播電台全省聯播。 <Top>----------------------------------------------------------------------------------- 大學學測 國文考「代寫求職信」 大學評鑑中心 明年開始籌設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 <Top>--------------------------------------------------------------------------------------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