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bianlian
【中文詞條】變臉
【作 者】席明真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戲曲‧曲藝/戲曲/戲曲舞台美術/〔戲曲人物造型〕/變臉
川劇《芙奴傳》(張巧鳳飾陶芙奴)。 |
戲曲的情緒化妝。用於表現劇中人物情緒的突然變化,或驚恐,或絕望,或憤怒等。變臉最先用於神怪角色,明代已有這種化妝。明雜劇《灌口二郎斬健蛟》中就有「變化青臉」的記載。但當時的變臉,是演員進入後台改扮的。後世出現了各種當場變臉的手法,成為一項表演特技。許多劇種都有,以川劇最為著名。變臉有大變、小變之分。大變臉是全臉都變,小變臉只變局部。大變臉多用於神怪,有3變、5變以至9變。變臉的手法主要有「抹暴眼」、「吹粉」、「扯臉」3種(前兩種屬於塗面化妝中的變臉,後一種則加用了面具):1. 抹暴眼,演員用手指抹上預存於眉頭或鬢腳的墨青,再往眉心、眼眶或鼻翼處一抹,使劇中人物的神色為之一變。《放裴》中,當裴生聽說賈似道要派人來刺殺他時,嚇得跌倒在地,站起時眼睛下多了一道黑眶,用的就是這種手法。2. 吹粉,演員用吹起來的某種色粉,以改變臉色。事先,需在臉上要變的部分抹以香油。人物及神怪均可用。變的顏色有灰白、黑灰、紅、綠、金、銀等色。色粉的藏法有多種。《斷橋》中小青的幾次變臉,色粉都藏在演員的手心。《伐子都》中子都「見鬼」時的變臉,色粉藏於酒杯之中,藉舉杯飲酒,用力一吹,臉色頓變。3. 扯臉,演員把事先畫好的薄質面具裝於頭頂,變時一個一個扯下來。早先扯臉時,還要靠撒火彩,或藉摺扇、衣袖作遮掩,現在技巧純熟者可以不用任何遮掩。《望娘灘》中聶郎在江中化龍,幾次回頭望娘時的變臉,《金山寺》中紫金鐃缽神與白娘子大戰時的幾次變臉,用的都是扯臉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