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闕靜君 (mavenoooo@hotmail.com)
1 月 28 日由張雅琴主播的年代晚間新聞,作了一篇專題報導,試圖剖析最近媒體新寵兒 ─ 許純美與綜藝新秀 ─ 如花的乍紅現象,在描述她們的個人特質和表現之餘,又刻意探尋過去同樣以丑角形象而活躍綜藝台的二佰塊。
年代新聞台找尋到二佰塊,發現二佰塊目前仍以一天工資兩百元的微薄收入從事清潔工作,與母親相依為命。二佰塊不願再次曝光,怒斥攝影記者,並以身體阻擋車子,要求取回他入鏡的新聞畫面。他的反應其實不難理解,沒有人會願意將自己落魄的窘態公諸於世,二佰塊也是。
但新聞還是赤裸裸地將這些畫面播送了出來,報導的觀點戲謔近於殘忍,陳述這類人物在短暫的鎂光燈下掌聲中褪去後,依然一無所有,就像二佰塊的今昔對比。
擦撞希望活力的未來,算我們一份!──青年宣言連署
(楊紫穗、楊智偉、林祈旭…等人) |
還記得嗎?直到一九九六年,第一次我們才能一人一票選總統。民主化的過程,是奮戰的過程,雖然當前面臨政治亂象的困頓,但相較過去的威權時代,我們何其有幸能參與民主政治,用手中的那張選票展現自己的青春活力。
但看看現在,曾經壓迫人民者,竟在高喊寬恕與悲憫;曾欺侮土地尊嚴者,如今妄稱主流與本土。而媒體,說得太多太雜,幾乎要顛倒人們的基本價值。致使我們不得不憂心,在看似喧嘩的片段情節裡,年輕的我們是否清楚歷史的脈絡?是否遺忘了對整個台灣民主進程的凝視,一不小心就放棄一個能任憑我們揮灑理想的未來?
(全文請按此)
|
|
其實這類武斷又不合人情的主流新聞報導觀點,屢見不鮮,它們被視為具有權威性的媒介內容。相較於此,一些被視為沒有營養、沒水準的媒體,如壹周刊、獨家報導等八卦雜誌,對人物的觀察,往往更多元也多了些人情味。他們不會掠奪當事人的畫面,卻又不給當事人說話的機會,急躁地為這些人物下一個草率的結論。他們會讓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憤慨也好,是無奈也罷,人生的道路不論是順遂或坎坷,但一路走來,絕不馬虎,這樣的呈現是基於對「人」的尊重,而民眾從中了解他們,而不只是他們的醜態。
以如花為例,她不只是愛現而不擇手段以醜現身的女子,她也有明星夢,對表演百分百的熱情,她擁有多過一般大眾的執著與憨直,這些側寫與詮釋,恐怕只有在八卦雜誌中看得到,主流媒體喜歡恣意高傲的評價媒體中的人物,非主流媒體往往反其道而行,透過期待對人物能有更多的認識,才會再進一步勾勒一個人物的形象,進而描述他們,這樣的報導合於人性也比較不會激起民眾集體非理性的情緒。
從報導角度出發來看待媒體,我們實在有必要,去重新省思普羅大眾對於媒體形象的高低評價是否合宜,觀點的差異無關乎對錯,而在關於一些另類人物的描述中,非主流、八卦或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小報雜誌,往往在這類詮釋中更用心,但是大家看到了嗎?
[留言
/ 轉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