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03/02/2004》 |
本期內容 | |
◎ 學習閱讀再跨一步 數位插槽: HyperBook(下) | |
◎ 北京行大不易 |
學習閱讀再跨一步 數位插槽: HyperBook(下) | |
林益民 | |
閱讀是人類傳統的學習方式之一,林仁忠指出,人類能夠累積放諸四海皆準的知識,以駕馭自然,駕馭自己,這是有別於其他物種最重要的能力,書本記載了這些以簡御繁的原理或論述是許多前人經驗心智的結晶。這些宛若鑽石一般經千錘百鍊後的抽象知識,卻不容易讓一般人直觀理會,需要專心,需要邊看邊想。 豐富傳統閱讀學習才是正途 傳統的紙本書,因為是靜態的,閱讀者可以專注於這些結晶抽象符號的思考,靜靜的重組自己既有知識,而且透過光線散射而閱讀的眼力負擔,要比電腦的直接發光螢幕要輕很多。「全世界的學校至今都仍以紙本教科書為主」,重點是求得人類的知識,因而數位科技應去貼近傳統,應該將原有的閱讀歷程豐富化,而不是揚棄千年來人們傳遞知識的習慣。 過去 10餘年來,由於數位技術倡議者簡化了閱讀學習的歷程,採取將主要與輔助學習素材都置放在一起(all in one)的策略,林仁忠認為這是「走不通」的路。他舉例表示,CAI光碟、電子書、電子辭典、電子書包等等,都沒有辦法取代普遍化的傳統閱讀習慣,反而「歷年台北國際書展,電子書的攤位愈來愈少」,這正說明了這些產品不夠務實。 對林仁忠而言,傳統紙本書的缺點,就只是內容固定不變,當讀者遇到理解上的困境時,難以突破,這也是林仁忠認為數位科技應該介入的正確起點,但也只要局部提供讀者解困素材就可以了,犯不著包山包海。 此外,林仁忠也認為,書本內有人類智慧的結晶,人要從中學習,必先得尊重,心誠意正地閱讀,才能成為知識的繼承人。這種「主敬」的誠意,其實是面對有重量、能觸摸書寫的書本,才會有的感覺,他實在不瞭解為什麼要淘汰實體書。 解放好奇,讀出美感 林仁忠就是要提供一套解決方案,協助讀者去感受抽象符號背後的事物,讓讀者仍以紙本為主,但很容易地查閱相關的多媒體輔助素材。林仁忠堅持,主要學習素材(知識)和輔助學習素材之間,要「實體上隔離」,否則協助無功,反而造成混淆。 林仁忠認為,抽象的知識,以文字印在紙本書中,這些都是學習者必須記得的,但具象的多媒體素材,以數位方式貯藏在電腦設備中,功能是協助學習者去感受紙本書中的抽象原則,主要是協助認知,記得多少無關緊要。 目前「 HyperBook超連結書籍」軟體,己經可以讓讀者簡易地透過書本上頁碼及註釋碼,擷取出預存於網路或磁碟中的數位輔助內容,以加深感受,達到真正理解的境界,讀書,不再是生硬地把文字背下來而己。 林仁忠表示,這就是「讀出美感」,是一種新的閱讀美學,讓讀者從不懂到懂的歷程中,經驗「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不容易與美好感覺。他特別強調 HyperBook輔助學習的作用,就是要讓閱讀者持續的保有好奇心、保有對人與自然之美的感受力,讓人們可以像個小孩一樣自然地求真求善,而不必因為「不懂」,將書本知識硬是生吞活剝,而倒足了胃口。 支援讀者學習的,大部分是感受性的素材,這些素材不能反客為主。林仁忠表示,到誠品就特別想要讀書,因為環境設計得很好,讓本質上是孤獨的人們,能夠在人類生存的經驗與知識的分享中,發現「心有戚戚焉」的靈魂夥伴。「但一回到家就完蛋了!」林仁忠打趣地說,因為環境因素丕變,原有的感覺也不一樣,讀起書來的美感就沒那麼強了。 推動閱讀、學習、教學的新方法變革 此外,林仁忠說, HyperBook為政府及有識之士已經提倡多年的「資訊融入教學」做出了具體的貢獻,老師們只要操作簡單的教材編輯軟體系統,就可以融合24種以上不同的數位多媒體檔案格式,真正將多媒體素材,按教科書文本的系統編序,並輕易地在教學時適時呈現,讓學生從符號文字走入得以具體感受、認知乃至於理解的真實之中。 「好奇」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素質,林仁忠表示,他的工作正是協助老師,在詮釋學習素材的當下,得以運用多媒體來挑起學生的好奇求知熱情,並在分享人類百代以來的智慧之餘,得以感受身為人的「難得」與「榮譽」,進而能夠珍惜自己及愛護環境,自然的產生自己的責任感(「我:造物主派至地球的使者」)去保存具有永恒性的價值。 當年北澎科技為電視遊樂器的玩家,設計了可以超越遊戲程序的插槽,提供多元的玩家們在制式程式速度之外,找到享受遊戲的空間。 HyperBook或許正和這樣的插槽一樣,能夠在學習者、教學者與人類智慧累積之間,經營出「讀出‧教出美感」的可能性。而這正也是讓林仁忠有自信視之為「數位時代一個新式閱讀/學習/教學基礎性的methodology改變」的理由,但實然如何,就待市場予以回應了。
|
|
(回目錄) |
北京行大不易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這幾天看到一則新華社發的消息,去年北京因為車禍死亡的外地人,佔全市交通肇事死亡人數 42%。我看到台灣新聞媒體也轉載了這則新聞,但是沒多做探討,跟著新華社的北京觀點報導說這種情形是因為「外埠駕駛人的交通觀念淡薄、安全意識差,只顧多開幾趟車賺錢,導致事故頻發」所致。其實以我這個在北京已經長住快兩年的「半北京人」來看,把北京交通混亂歸咎於外地人,根本是對外地人的歧視。自以為是的北京人才是讓北京交通大亂,造成北京行大不易的主因。 民族音樂學者林谷芳老師十多年前第一次到北京,在市區嘗試過馬路,竟然在路旁一等半個小時過不了道,根本沒有車子願意讓他通過。那時候,北京的車輛雖然已經開始增多,但是除了計程車外,就是公交車,不然便是公家大爺的公務車,全是北京人開的,他們當年欺負外地人沒見過市面,拼命拿車擠人,撞死外地人的藉口也跟今天一樣:「外地人交通觀念差」。 十多年後,幾個月前,林老師應邀到北大演講。他出了首都機場,在朋友接送下直奔高速公路。到了進市區前的收費站,林老師看到一個駕駛人竟然把車停在路中央,然後在高速公路上逆向「狂奔」,十分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林老師定睛一瞧,那人竟是個熟識的大學教授。林老師隨後打電話給那狂奔的教授,問明原由,原來他把東西落在收費站,所以才勇猛異常地趕忙跑回去取,看來理由是十分充足,但那是高速公路耶!這位在首都機場高速路上奔跑的老師是位不折不扣的老北京。 北京流動人口高達 2百萬以上,總人口數不含周邊縣市,應該是1千2百萬左右,根據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情況通報會統計的說法,去年外地人在北京發生交通事故因肇事死亡人數達701人,佔全市交通肇事死亡人數42%。其中,機動車肇事死亡536人,非機動車肇事死亡68人。 外地人口在北京這個大都會只佔 6分之1,但是去年在北京車禍裡,死亡的竟然佔車禍總死亡人數的4成多,這也太誇張了,完全把責任通通推給外地人,實在令人不解。 北京人千年以來住在天子腳下,向來眼高於頂。我的一位北京朋友說,對北京人而言,除了北京人之外,其他地方的都是「鄉下人」。這樣的想法讓北京人看外地人怎麼都看不順眼:民工髒、服務員土、西方人笨、台灣人奸……,沒一個外地人在他們眼中是正常的。 北京大學是全中國最頂尖學府,理論上師生應該更知書答禮,大部分的時候也許大部分的他們是,但他們的彬彬有禮絕對不包括穿越北大西門前的紅綠燈人行道。 北大西門是北大師生最主要的出入口,對面的蔚秀園大多住的是北大的職工和師生。由於西門前的頤和園路是通往頤和園和市區的主要道路,所以交通很繁忙,有十多線公車經過。我每天幾乎都要穿越這裡的人行道幾次,實在看盡了這些北京上等人的傲慢。 從北大出來過馬路的,不管老的、小的從沒有人根據紅綠燈指示,全部「直直給他闖過去」。少數乖乖在馬路邊等綠燈的,不然就是怕死的白種人,黃面孔的要不是像我這種「呆胞」,要嘛就是說廣東話的香港人,以及部分才來幾天沒有入境隨俗的日本和韓國人。不過這種遵守交通規矩的表現,只是台灣人等一干在北京水土不服,以及為母國維持莫名其妙尊嚴的表現。綠燈亮了,紅燈側的北京大小車輛也是「直直給他闖過去」,行人為了過馬路,不得已也是得硬著頭皮勇往直前,和闖紅燈沒兩樣。等綠燈?秉持的只是鄉愿的道德感。鄉下人!北京人不是這樣走路的啦! 有幾次利用坐計程車的機會跟司機聊天,他們對北京的交通也是極為無奈。有次在一個路口堵了許久,司機突然冒出一句話:「前面一定有交通警察。」我說:「不會吧!動都不動,而且前頭路口看來很亂。」車好不容易行到路口前,真的有個交通警察在「指揮」交通耶!只不過沒人看的懂他指揮什麼?他不依燈號、也不依車流,好像是依心情比手勢。一下揮揮南北向的那輛計程車通過,卻不阻擋東西向的公車暫停;計程車還沒法過去,他回頭又趕東西向那輛輛私家車左轉……,好好一條馬路,全因為天才交警的指揮而打結了,而在車陣裡穿越的行人最是優遊,車都不動了,這時穿梭快車道間最為爽快。 司機跟我說,北京的交通警察最會瞎指揮,常常往路口一杵,要嘛啥事不幹,人、車亂成一團就亂成一團唄!要嘛在馬路中間攔車開罰單,讓後頭車子大排長龍,交通頓時大亂。 北京計程車司機多是外地人,外地人到北京能有開計程車的活,要比一般民工一個月 5百塊人民幣收入多許多,不過他們都得在像台灣車行一樣的計程車公司組織剝削下討生活。車子是自己買的,保養、耗油、修理都要司機掏錢,但卻要掛在公司名義下運作。他們開起車來都很小心,深怕傷車花錢,這點和台灣計程車司機老大往往橫衝直撞,是路上最大的老虎霸王情況有點不同。 有回我坐上位外地人司機的車,到了西直門內,路比較窄小一些,但還是雙向四線道。前方其實沒什麼車,但有位老大爺踩著小拖車擋在路中間慢慢前進,開計程車的師傅也不超前,也不鳴喇叭,就這麼默默跟著。司機大概也瞧出我納悶,於解釋道:「這些人都是老北京,咱們惹不起,你一碰著他,肯定沒完沒了。」北京人就是這麼老大,大到連十多億「鄉下人」都惹不起一個在馬路中央擋道的老大爺。 北京的樓高、路闊,氣勢非凡,北京人可驕傲了呢!然而大路是北京車走的,小路是北京人走的,至於咱們鄉下人就讓讓道吧!北京行大不易,可別讓自己成了明年的 42%了。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