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40303】人權立國,「樂生院」應列國定古蹟(陳林頌)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人權立國,「樂生院」應列國定古蹟

作者:陳林頌(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
   (gpzchen@ms13.hinet.net)

延伸閱讀

痲瘋‧樂生院‧台灣公衛百年回眸(2004/01/09 南方電子報)

痛與愛,一種掙扎(柳澄之)

去年的 SARS 與今年一波波的流感,使台灣社會重新理解「公共衛生」的重要,也促成首位非醫學∕醫師背景的公共衛生學者,受命為行政院衛生署署長。但就在今年,刻劃了台灣自日治時期以來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後的一處古老專門醫院「樂生院」,極有可能全面拆除而永遠被隔離於台灣歷史之外。

用現在的「醫院」這個概念很難解釋樂生院,而它也非一般的「療養院」。一九三○年,台灣總督府在新莊設置全台第一,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所「痲瘋病」之公立專門病院--樂生院,既作為醫治痲瘋病的醫院,亦為強制隔離、集中收容的養療所,更是這些被家庭、社會排斥的病患一輩子的家園,與機能完整的群聚社區;當然,它也一直是地方民眾畏懼遠離的黑暗世界。

《紅鼴鼠》創刊‧徵求訂戶
(《紅鼴鼠》編輯委員會)

在2004年的春天,為了因應當前的形勢,我們決定催生《紅鼴鼠》這份面向兩岸三地及海外廣大華人圈的刊物。

在台灣,四年來民進黨政府的施政,讓許多期待改革與正義能夠實現的民眾失望,希望出現能真正代表勞動人民的新政治勢力的聲音逐漸擴大。

在香港,從去年七一遊行到今年元旦遊行,港人要求民主與民生改革的聲音逐漸增高。

在大陸,資產階級為了維護私利開始提出憲制改革要求,而工農大眾的維權鬥爭則此起彼落,反映「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中深重的社會矛盾。

全文及詳情請按此

同樣出於對莫名傳染病的未知與恐慌,相較於去年的和平醫院事件,日治時期對痲瘋病患的查捕、隔離手段雖更為殘酷,但補償這些病患受剝奪的人權之人道態度,卻值得我們深省。整套樂生院的空間計畫,選擇了新莊頂坡角丹鳳山向陽面山坡配置院區,該地乾燥溫暖,是絕佳的養療之地;考量病患即便治癒也不為社會接受,因此病患所住並非「病房」,而是花木扶疏、約十人集住的獨棟宅院,供患者永久居住;診療中心既為研究、醫治痲瘋病之機構,亦為院民各種病痛的專屬醫院;院內鍋爐熱源、公共餐廚浴室、市場零售一應俱全,更有完善的上下水道、污物消毒設備。日治後期,由各州政府募資興建州民之病宅,這些病宅特別以傳統合院形式築造,使患者適應認同,為罕見而珍貴的「日式台灣合院」建築;全院近五十幢病宅分別以台灣各州名稱呼,構成特殊的「台灣縮影」。

受強制隔離於樂生院的痲瘋患者,身體、心理都承受了我們難以想像的煎熬折磨。院內的每一顆大樹都曾是院民終結生命的高壇,這也正是各宗教團體均在院內設置精舍、教堂之因;而對痲瘋病人的照護關懷,更成為西方宗教對神蹟的追崇;當時樂生院由馬偕醫院院長戴仁壽向總督府建議設置、日治時期大正皇后與戰後第一夫人宋美齡都在此留下慰勵字碑,皆與宗教救贖有關。由生至死、由絕望到求生,樂生院可說是天堂與地獄的交會之所。

SRAS 風暴中,國人的驚恐、排斥,以及和平醫院隔離事件暴露的人道∕人權 vs 公共利益∕衛生之衝突,距離樂生院設置 74 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公衛、醫療制度是進步還是退步?樂生院宛如一面明鏡。傳染病或許可以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而根絕、消失,但整個社會∕時代對於疾病的態度與作為,卻應該被保存、銘刻,作為人類文明反省的最佳見證,這是樂生院古蹟保存的核心價值。

回應陳林頌: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2004 年 2 月 15 日,以重視人權著稱的陳水扁總統,在樂生院創設 74 年後,以國家元首身份代表政府向院民「致歉」。也就在這幾天,一群醫學院校青年則放棄情人節假期,與院民共同思索樂生院的未來。我們呼籲政府這場人權儀式不應成為樂生院的「告別式」,院方的「樂生宣言」也不該作為拆除樂生院的祭文。若真以人權立國,請將樂生院指定為國定古蹟!

(本文經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節錄後,於 2004.2.15 刊出)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在西方遇到東方 ─ 傳統中醫醫院在德國

作者:張筱雲 (chang-kleber@t-online.de)

◆「借問中醫何處去,路童遙指市中心」

「傳統中醫醫院在哪裡?」假日的科茨汀(Koetzting)市,街道行人冷清,隨便抓一個經過的小朋友問路,小女孩和善地指指前方:「就在市中心,過了拱門便是」。好一個「借問中醫(酒家)何處去,路童(牧童)遙指市中心(杏花村)」!

[留言 / 瀏覽 / 轉寄]

 
 
重拾臺灣地理空間的認同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現為美國德拉威爾大學能源及環境政策中心訪問學人)

長久以來,臺灣住民在國家認同議題方面出現了相當大的歧異,由此也引發了社會不同的觀點與行動。最近有一批大學生打算要把臺灣的泥土送進聯合國,而華爾街日報也報導了臺灣住民因國家認同受到限制的不滿;然而,相對地,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則是於一月十一日刊載了吳展良教授的「同心圓史觀的限制」,並有相關後續文章的討論。由於,歷史是相當重要的學科,透過不同事件的發生及其不一樣的詮釋,一方面,可以豐富我們的心靈,創造未來不同的想像,並驅動社會實踐的力量;可是,在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在隱約之間型塑出不同的意識型態,相當程度限制了我們的思維,並讓自己的權力在此迷思之中消失於無形。在此認知之下,吳教授之文章(後稱吳文)是很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SRAS 風暴中,國人的驚恐、排斥,以及和平醫院隔離事件暴露的人道∕人權 vs 公共利益∕衛生之衝突,距離樂生院設置 74 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公衛、醫療制度是進步還是退步?樂生院宛如一面明鏡。傳染病或許可以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而根絕、消失,但整個社會∕時代對於疾病的態度與作為,卻應該被保存、銘刻,作為人類文明反省的最佳見證,這是樂生院古蹟保存的核心價值。

編輯室手記

誠如作者文中所言,收容麻瘋病患友的「樂生院」,「宛如一面明鏡」。而事實上,樂生院作為一傳染病的療養院,並非因為它只因古舊而值得保存,而是它本身在歷史中的見證,能夠在延續的時空中言說的,是我們人民集體面對疾病的方式與倫理的演變。這不但是醫學與公衛教育場域,也是公民教育的活教材。(本文責任編輯:吳易澄

活動訊息:

雲科大文資所學期報告發表會:文化行銷‧行銷文化
社區營造學會新書:《手工打造健康自然的生活空間》鄭晃二/著
《紅鼴鼠》創刊‧徵求訂戶
台南洪雅 3 月份活動表
北投社大一歲嘍!推出慶週年系列活動!
3.14春鬥遊行活動:拒吃爛蘋果、投出新希望 廢掉爛政客、開創理想國
第一屆四六影展
九十三年度雲林縣新故鄉造課培力課程──社區經營研習入門班
九十三年度雲林縣社區營造點徵選計畫
擦撞希望活力的未來,算我們一份!──青年宣言連署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聲明 2004/2/19
培養孩子溫暖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九二一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邀請您與您的小孩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聲明稿】2004/02/17
台灣鐵路工會針對高鐵施工台鐵改點新聞稿
綠色能源 ─ 校園宣導暨環保種籽培訓師資
2004年「週末文學對談」2月21日隆重登場!
來當效能新父母 ─ 父母成長班
活力舞春風 再造新故鄉 ─ 921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

捐款公告

◎ 感謝王秋金捐款 1000 元。 (3/2)
◎ 感謝鄭瑜捐款 1000 元。 (2/27)
◎ 感謝楊敕貝捐款 1000 元。 (2/27)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4/03/03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編輯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南方電子報純文字版(PDA 版)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eGroups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