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狄更斯(1812~1870)
【外文詞條】Dickens, Charles (John Huffam)(1812~1870)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人物小傳
狄更斯半身像。 圖/中國大百科全書 |
英國小說家,普遍被視為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小說家。當他擔任伙計的父親因債務而入獄時,狄更斯被迫輟學而到工廠工作。年輕時從事記者工作。他的創作生涯始於重印的短篇文集《「博茲」特寫集》(Sketches by "Boz", 1836)。喜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s, 1837)使他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隨後是《孤雛淚》(Oliver Twist, 1838)、《尼古拉斯‧尼克爾貝》(Nicholas Nickleby, 1839)、《老古董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 1841)、《巴納比‧拉奇》(Barnaby Rudge, 1841)。他到美國旅行後,在數週內寫下《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 1843),接著是《馬丁‧朱述爾維特》(Martin Chuzzlewit, 1844)。從《董貝父子》(Dombey and Son, 1848)開始,他的小說表現出對維多利亞工業社會罪惡的高度不安,而在半自傳作品《塊肉餘生記》(David Copperfield, 1850)和《荒涼山莊》(Bleak House, 1853)、《艱苦時代》(Hard Times, 1854)、《小杜麗》(Little Dorrit, 1857)、《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1861)、《我們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 1865)中變得更為強烈。《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出現於他極受讀者歡迎的時期。《埃德溫‧德魯德》(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1870)沒有完成。狄更斯的作品特徵是:攻擊社會罪惡及不足的設施、對倫敦的全面知曉、悲天憫人、令人毛骨悚然的筆觸、仁慈與親切的心胸、源源不絕的人物創造力、角色特有的說辭、高度個人化及獨創的散文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