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社會運動的政治工程

楊偉中


  一個歷史悠久、和黨外運動淵源深厚的勞工團體舉行記者會要求將勞動三權等納入憲法,勞委會立刻發出新聞稿表示熱烈的支持。諷刺的是,台鐵工會九一一的會員大會剛剛開過,當初在工會面臨政府與執政黨強大壓力與抹黑時,卻不見勞委會出來捍衛鐵路員工的勞動三權。

跳脫台灣社運的宿命

  這大概就是社運命運的縮影吧?人民不是沒有不滿,但是容易被統獨等議題掩蓋、扭曲。社運不是缺乏議題,但是衝突性不高的被收編(給你形式的勞動三權,實際上你要組織、要抗爭還是沒保障)、激進點的不是遭打壓就是被閹割(你要反私有化就抹黑你反改革,或是拿暫緩民營化應付你)。你開支票,兩黨照單全收,但是絕不十足兌現。社運就在這種環境試圖生存,能夠發展嗎?或許不難。能夠在政治上集結力量,與兩大保守政黨一較長短嗎?難得很!

  目前的兩大政治陣營是社運的異己力量,而不管哪個黨執政,政府都以替大企業服務為己任。社運工作者對此並非不清楚,只是不是有些人情結難除,就是整體運動的方向還沒釐清。

  這次大選,本來社會議題似乎有突圍而出的可能。從泛紫到廢票,媒體都有一定程度關注,這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社會現實: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擴大,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政治失望、對民主改革的果實失望,大家開始呼喚政客要重視民生議題。不過隨著大選的白熱化,這種不滿無法凝聚起來,不論泛紫、廢票運動或是什麼勞動權的入憲,都遇到了困難。泛紫串聯社運團體,有了組織的雛型,但是如果對大選和未來的政治集結沒有的具體策略,目前這種開出政見的做法,如何跳脫過去社運開支票-政黨選前簽字、選後跳票的困局,還是一大問題。廢票運動提供了大選時具體可行的政治策略,但常常被批評過太過消極,完全缺乏能和兩大陣營明顯區隔的政治主張。至於爭取勞動權、社會權入憲,過去不是沒有嘗試,但是一方面容易陷入兩黨照單全收卻毫不落實的危險,一方面偏重「社會權」,容易忽略台灣急需的政治改革-革除金權政治,放棄了政治改革的空間與作為。

如何「走自己的路」?

  社會運動如果想要真正「走自己的路」,讓辛苦經營的議題不再被輕易收編、閹割,就不能不考慮長遠的政治工程-形成進步的第三勢力,與保守的兩大陣營抗衡。我們需要的是三樣東西:一是組織,二是主張以及第三:具體的政治策略。沒有這三樣東西,我們就無法提供選民一個新的出路、新的選擇。
台灣的工會領袖和社運團體實在應該擺脫短期利益思考和恩怨情仇,在此次大選前開始連結起來,提出兼顧民主與民生的改革主張,突顯主流政黨思想的貧弱與主張的空洞,爭取民眾支持,先在此次大選投下積極的廢票(支持進步主張和建立左翼政黨所以投廢票,不是單純的賭爛),並在選後中展開進一步行動,被保守右翼獨占的台灣政壇才有改變的可能。

  柴契爾夫人的「你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是全球化時代中保守派的經典名句,各國的既得利益者都用它來壓抑反抗力量。如果這次大選,我們能正面提出「拒絕財團統治、爭取平等社會」的號召,鼓動選民投下廢票,不但是對藍綠的警訊,更是社運集結新力量的契機,或許台灣就能打破這種別無選擇的困境,讓政壇出現進步的新思維!

 

 《紅鼴鼠》創刊

一份面向兩岸三地群眾的刊物
一份探索社會改造途徑的刊物
一份引介國際進步運動的刊物
一份促進左翼運動再生的刊物
一份澄清社會主義理念的刊物

創刊號要目
主題企劃
兩岸三地的政治形勢與勞動大眾的出路
1.台灣左翼運動的政治課題-論泛紫與廢票
2.大陸資產階級憲政運動
3.元旦大遊行後的香港工運
4.金權民主還是勞權民主

時事評論 大陸台資企業女工的血淚
紅綠聯盟 台灣藍綠兩黨環境政策批判
理論觀點 
要虛假的產業民主,還是真實的工人權力?-曼德爾論工人監督
國際脈動 俄羅斯國會選舉與共產黨
      玻利維亞十月風暴綜述
      法國革命左派聯合競選

 好消息馬克思主義入門佳評如潮,第一版已銷售一空,再版新鮮上市,歡迎呷好鬥相報!!

「馬克思主義入門」(「社會進化與人類出路」再版)

From Class Society to Communism : An Introduction to Marxism

Ernest Mandel 厄內斯特.曼德爾著    向青譯    (連結雜誌社、新苗出版社出版)

 社會不平等的根源何在?為什麼以往追求平等社會的努力都不成功?資本主義社會怎樣產生?它和從前各種社會制度有什麼分別?現代工人運動發展的歷程為何?資本主義能夠改良嗎?為什麼從十月革命開始的「社會主義實踐」都失敗了?什麼是斯大林主義?平等社會是一種烏托邦思想嗎?這些都是關心社會改革的朋友時常碰到的問題。

 曼德爾的這本書,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和盧森堡等人的古典傳統,用非常簡潔的篇幅分析了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徵,評介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說明如何爭取群眾以通向無階級的平等社會,也用精練的文筆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他不但批判了斯大林主義、毛澤東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更用馬克思主義的角度解釋它們產生的原因,提出不再重蹈覆轍的方法。

 如果我們拋開過去對馬克思主義的種種成見,仔細閱讀這本書,或許對人生、對社會、對未來將產生新的看法。

 

工人民主協會/連結雜誌社

http://linkage.ngo.org.tw

通訊地址:台北郵政126-46號信箱
聯絡電話:02-89331170
傳真號碼:02-89331170
Email:linkage.taiwan@msa.hinet.net
劃撥帳號:19271733 金惠雯 歡迎訂閱連結雜誌

Reading, Thinking & Strug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