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03/19/200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台灣政論節目的突變--解汪笨湖現象 | |
工會戒嚴攻堅戰 |
【社論】 |
台灣政論節目的突變--解汪笨湖現象 |
台灣媒體亂象可從政論性 Call-in節目看出一二。過去,被批評最厲害的恐怕是李濤主持的《2100全民開講》,而屢被詬病者不外乎是「假客觀」與議題設定的媚俗傾向。之後,該節目的高收視率刺激了眾家爭鳴的競食,從陳文茜、趙少康,再到具有反制意味的謝志偉、汪笨湖,如今都已各有一片天。 政論節目免不了有政治立場,但將原應具公共性的媒體資源當做政黨文宣機器使用,卻是傳媒環境再次墮落的寫照。《 2100》之所以該被批判,在於這節目表面上是一個政治性的公共論壇,但受邀來賓藍、綠代表制的遴選標準,根本是錯誤地化約了社會生活的複雜性,誤以為兩者間存在著簡單的對等關係。若說《2100》所暴露的是個未能解決的「盲點」,那麼我們日後所看到的各種政論節目,其實更為不堪,因為這些政論節目連「代表制」的「假客觀」形式都省略了,赤裸裸地為個人與政黨利益喉舌,來賓也幾乎清一色朋黨化。那些常露臉的名記者亦然,他們的賣點是洩漏些採訪秘辛,結果無異於為朋黨節目加蓋權威戳印。 政論節目從假代表制到朋黨化,說明了我們根本沒有公共政治,而是標準的私政治。其中,汪笨湖極可能是這過程裡的突變種。不喜歡李濤節目者,覺得這個代表制規則的你來我往過於繁複,汪笨湖則是改寫了這個規則,餵人直接吃鹽、讓你覺得夠鹹。這種讓支持者快意淋漓的模式當然不獨汪笨湖,但他卻能在這個餵觀眾吃鹽的過程中,讓自己倏忽膨脹--他不但是主持人、政論家,更昇華到民粹法庭的裁判。邀請陳水扁上戶外節目的那天,他帶領現場觀眾高喊「凍蒜」、激動落淚,並反問群眾,人民選出來的總統竟被通緝犯抹黑,陳由豪究竟是「狼心?黑心?狗心?」之後邀請李登輝上他的戶外節目,李登輝被問到外界以「黑金教父」之名攻擊時,澄清錢都是秘書長在管、在分配,汪笨湖竟接口說「千古奇案破了」。 這還不離譜嗎?陳由豪的指(誣)控與國民黨由誰在進行內部洗錢等疑雲,僅只是名義上的節目主持人,憑什麼斷言「水落石出」,並慫恿他人附和?就算是通緝犯,也有可能是污點證人,假如陳進興在世,他對民選總統的批評資格也與你、我相等,不容被剝奪。同樣,國民黨的黑金腐化,司法能調查的自有白紙黑字,再怎麼蹩腳的法官,也不會只傳訊一位當事人,就斷定「千古奇案破了」。 汪笨湖已不僅是一般朋黨節目的產物了,因為他早已走出在攝影棚裡和自己人相互取暖的格局,正義感、民粹血氣與絕對裁判的自信,全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若這就是「台灣心聲」,那麼我們恐怕得多為台灣祈禱了。 |
|
(回目錄) |
【左右看】工會戒嚴攻堅戰 |
【左看】 |
前哨響起 |
文 |
胡寧寧 |
在大選新聞充斥之際,一向好衝突場景的台灣各大傳媒,對日前各地區和行業別工會代表群聚蛋洗勞委會卻隻字未提。 為何蛋洗勞委會?主要是抗議勞委會先前對竹縣產業總工會前理事長陳國樑,在處理工會會務時,無法直接適用工會法第 35條「每個月50小時的會務假」權利規定的限縮解釋。基於工會運作需要,工會法明文規定工會幹部享有會務假,而近年來跨廠場的地區和行業別工會紛紛成立,勞委會卻搬出了10多年前的函釋,辯稱此權利僅限於基層工會,不適用上級工會,兩套標準何以能自圓其說?唯一合理的解釋邏輯,就是上級工會沒有運作必要!倘若如此,那倒還不如禁止成立還來得乾脆些。否則想要面子,又不給裡子,天下怎有此等便宜事! 勞委會的限縮解釋其實有跡可循。在送入立院的政院版工會法修正案中,擺明就是要取消現有的會務假權利,硬把此等權利事項搞成調整事項,好讓勞資來個「彈性」協商,但該惡法至今尚未通過,就迫不及待地先用行政解釋權來鋪路;再者取消會務假不過是該法壓縮工會空間的一環,眼看選戰即將告尾聲,工會戒嚴化的攻堅戰還在後頭呢! (文字工作者) |
【右看】 |
逆勢操作 |
文 |
陳正心 |
大選投票前一日,一場名為「取消會務假!消滅工會?」的公聽會在立院召開,依台灣媒體生態可想見,該訊息恐將淹沒在選舉花絮中難見蹤影。 在「消滅工會」如此聳動字眼的背後,企圖隱藏既得利益者的恐懼。在現行台灣工會法中,賦予工會幹部享有會務假的權利,但未來修法卻極有可能遭到刪除,取而代之是用「勞資協商」彈性方式來因應。換言之,此等因應世界潮流的彈性化改革方向,並不必然意味著會務假將就此消失,而是端視勞、資雙方協商後的結果而定,因此「取消會務假」其實是一種不準確的說法。更可議者,使用這種錯誤的說法,並進而與「消滅工會」掛勾,煽動言語的背後,其實往往是少數人希冀保有原來的利益。 但這樣的算盤能得到多大的回響呢?君不見藉由工會系統晉升權力階層的政客之流,對勞工權益有多少反饋呢?即便不逢選舉熱潮,這樣的議題往往也難以吸引群眾目光,為什麼?因為工會已漸漸淪為服務少數人利益的利益團體。正因如此,訴諸勞資協商取向的修法方向,反而可以扭轉工會體質,以協商付出的實際努力來換取會員的認同。 (政治評論者)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