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網–路–趨–勢–觀–察–家–        
                              
           - 數 位 之 牆 -           

‥‥‥‥‥‥‥‥‥‥‥‥‥‥‥‥‥‥‥‥‥‥‥‥‥‥‥‥‥‥
‧訂閱人數 - 34784 ‧作者 - 黃彥達 ‧出版日期 - 2000/05/07
‥‥‥‥‥‥‥‥‥‥‥‥‥‥‥‥‥‥‥‥‥‥‥‥‥‥‥‥‥‥


<替你讀新聞>
‥‥‥‥‥‥‥‥‥‥‥‥‥‥‥‥‥‥‥‥‥‥‥‥‥‥‥‥‥‥
◎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賽跑

美國傳統媒體的慘痛經驗,讓其他世界各地的媒體集團有所警惕,紛
紛提早切入這個領域。本來台灣也可以像美國一樣經過四年的時間來
穩定發展,問題是台灣的網路企業根本就沒有四年的時間,傳統媒體
集團就已經一腳踩進來。再加上股票不能上市籌資等等因素,未來與
這些傳統媒體打仗將會特別的辛苦。當然,目前擁有傳統媒體優勢的
入口網站,以長遠的眼光看的確是會比較有競爭力些。
‥‥‥‥‥‥‥‥‥‥‥‥‥‥‥‥‥‥‥‥‥‥‥‥‥‥‥‥‥‥

網際網路從商業化發展至今超過四年以上,現階段這個產業已經漸趨
成熟。如果說整個產業從商業化開始到發展成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這條路現在已經即將到達終點。至少,我們已經看見終點在哪裡了。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觀察美國的網路產業發展趨勢,已經回歸
到重視網路公司的基本面,強調獲利的能力。而大環境已經有百業上
網,傳統公司開始買下網路公司的現象。這條路的終點其實就是每家
公司都成為網路公司, B2C的電子商務被納入傳統的品牌底下,因為
實體結合虛擬才有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務。而因為百業上網之故, B2B
的電子商務高度發展。

雖然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已經相當清楚,但是因為各國的媒體環境及
政治經濟結構不同,風土民情不同,網路的發展往往出人意表。就拿
傳統的媒體以及網路媒體在網際網路這個領域上互相競賽這件事情來
看,美國與台灣的狀況就非常的不同。

基本上美國的網際網路不是憑空就突然誕生的。那個土地的文化加上
高度的科技發展,經歷了相當時間的累積才孕育了網際網路。也就是
說,美國社會在網路這個新領域上面,馬步站的很穩。對那個社會而
言,網際網路不管是發展成媒體還是商務的平台,都只是社會文化高
度發展後水到渠成的結果而已。

反觀其他各國的發展,幾乎都是直接移植美國的經驗過去,水土不服
的情況可以想見。筆者以前也曾經說過,美國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從搜
尋引擎進化到網路媒體,再到電子商務最後進入 B2B的時代,這些事
情在其他國家可能被壓縮在兩年內就發生。其他國家起步較晚,也不
問是否合適就直接抄襲美國的成功經驗,所以時間往往被壓縮。而一
個社會的成熟卻是需要時間去等待的。

Yahoo!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可以說是在網路這個領域上面暨來得早
又來得巧,遠遠的跑在傳統產業的前頭。他不斷的在網路上面創新服
務內容,或者是以精準的眼光買下有潛力的新興服務納為己有。美國
的傳統媒體剛開始小看了這股來自網路的勢力,等到發覺苗頭不對的
時候,要急起直追卻發現困難重重。而Yahoo!又藉由股票上市的關係
籌得大量資金以及獲得極高的市場價值,一方面有足夠的彈藥打仗或
者買軍火,一方面市值也高到傳統的媒體實在買不動他。

此外,網路的分散式特性,讓網路媒體的成功門檻比傳統媒體來得高
。也就是說,要在網路媒體這個領域上面造成獨占或者寡占,所要花
費的力氣比傳統媒體來的大。要造成這樣子的寡占可能有很多要素,
包含了網路服務的項目,網路內容的多寡,Access的掌握( 例如撥接
帳號,或者物流金流等等 ),跨媒體的互相資源交流等等。一個從網
路起家的媒體集團,要具備有這這麼多的面向,後面的資源以及時機
都非常重要。 AOL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從 ISP的角色做起,進而經營
網路社群以及內容和服務,最後資本市場賦予他的能力,讓他可以把
最後的部分 — 傳統媒體的內容 — 收歸己有,最後買下了時代華納


從 AOL的例子來看,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結合是必然的,結果會產
生出前所未有的媒體巨獸,從你打開電視,到撥接上網的帳號,到上
網之後所觀看的內容,這個媒體集團通包了。各位或許會問,那麼由
傳統的媒體出發,切入網路媒體的經營,不是比這些從網路起家的媒
體還要更有優勢嗎?沒錯,這就是美國的環境和台灣最不同的地方,
除了時機之外,網路公司的集資能力造成了決定性的差異。

美國傳統媒體的慘痛經驗,讓其他世界各地的媒體集團有所警惕,紛
紛提早切入這個領域。本來台灣也可以像美國一樣經過四年的時間來
穩定發展,問題是台灣的網路企業根本就沒有四年的時間,傳統媒體
集團就已經一腳踩進來。再加上股票不能上市籌資等等因素,未來與
這些傳統媒體打仗將會特別的辛苦。當然,目前擁有傳統媒體優勢的
入口網站,以長遠的眼光看的確是會比較有競爭力些。

台灣接下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將會進入固網的時代。這又是與美
國大大不同的地方。台灣地狹人稠,島內有線電視線路遍佈,民眾也
早就習慣使用被兩大媒體集團壟斷的有線電視線路以及觀看其節目。
台灣的媒體集團甚至背後握有金流的優勢,未來不管Access (有線寬
頻 ),媒體內容,網路服務,電子商務以及雄厚的資金等等,都有極
為可觀的優勢。現有的入口網站排名,隨時都有可能因為這樣的競爭
而重新洗牌。別忘了台灣現在的上網人口才 500萬,而未上網的人口
是1500萬,這些人隨時都可能因為固網而開始上網。

目前檯面上的入口網站,網路媒體,基本上並不是沒有機會的。這是
看誰跑得快的問題。從現在開始到固網環境成熟還有一些時間,現在
的網路媒體例如奇摩站,PC Home Online,新浪網,夢想家等等,應
該警覺他們的對手已經不是彼此,而是來自傳統的勢力。

你認為筆者上面所提到的幾個台灣大型網路媒體,有機會買下東森或
者是和信嗎?是不是反過來比較有可能?台灣的政經結構讓這些傳統
媒體集團在島內握有龐大的資源。美國排名第二以及第三的網路媒體
,不是被買下就是出走到亞洲地區另尋天空,只有第一的Yahoo!仍然
屹立不搖。來得早又來得巧,再加方向正確和火力強大,都是成功不
可或缺的因素。這些因素台灣目前的網路媒體都缺乏,未來的發展就
很辛苦了。


<針對本文發表看法>
‥‥‥‥‥‥‥‥‥‥‥‥‥‥‥‥‥‥‥‥‥‥‥‥‥‥‥‥‥‥
請將下列網址用滑鼠全部選起,Copy-Paste到瀏覽器上即可發表意見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fillforum.asp?ArticleID=119&Type=news&C
atagory=media


<關於這面牆>
‥‥‥‥‥‥‥‥‥‥‥‥‥‥‥‥‥‥‥‥‥‥‥‥‥‥‥‥‥‥
數位之牆創於西元1998年 4月,以獨立站台的型態營運。牆主黃彥達
本身雖然歷任過網際網路相當多的領域,但是並不因為工作的關係,
就失掉了數位之牆獨立營運的精神。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

這是一個因夢想而誕生的站台。所有的網頁設計,程式設計以及電子
報的撰寫,都由牆主一人獨力完成。

經過四年來對網路的長期思考,路,終於清楚的呈現在眼前。一面牆
,一份電子報,希望能發揮一些微薄的力量,讓人們對於整個網路產
業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如果您想進一步與牆主接洽,可以透過下列方法

E-mail :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本電子報著作權為黃彥達所有。您可在不更動任何文字與每期所附之
版權聲明的情況下,將本刊轉載於電子佈告欄或新聞討論區等公開網
路媒體,但不得涉及任何商業行為。如須以其它方式引用,或轉載於
網路以外之媒體。請先來信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