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3-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進步反對力量的生死關頭─後320變局的鳥瞰
「理性」告急



【社論】
進步反對力量的生死關頭─後320變局的鳥瞰
 
 

320後,一個引人熱烈討論的新話題是:進步反對力量的催生。當然多數人心知肚明這個願景的前提:泛藍二連敗處於崩潰邊緣,及凱達格蘭大道人潮久久不退。若一切預設成立,那麼當泛綠缺少了泛藍這個國族主義的鏡象對手後,社會內部攸關勞工、農民、婦女等實際利益分配的議題,或有可能取代國族主義政治的格局,重新滋養台灣的新反對論述。

果若如此,未嘗不是台灣歷經一場選舉劫難後的大幸。但問題是,這種「藍去社運來」的預設,不能建立在一個樂觀主義想像中。對社運而言,若自己在320前便已養精蓄銳,則「進步反對力量」在320後會相對地有水到渠成之效;若自己無兵無糧,而僅覬覦泛藍裂解後的社會空間,那麼所謂「進步反對力量」未必因此能有寸進。

一個簡單而客觀的事實是,過去陳水扁4年任內,社運可動員的議題幾乎全都接力而上,但就是金剛不壞。從教師頭一次上街頭、到闊別十餘年的農漁民再次腳踏台北城,期間包括台鐵工會在內的反民營化抗議、健保雙漲民怨,可說在這短短4年中,一個新自由主義政權所能碰到的各種社會怨懟全都爆發出來了。然事實證明,泛藍選票並未坐收漁利,而泛紫以「公平正義」做為政治批判的公約數,也只落得曲高和寡的下場,這不啻暗示了過去扁政權這4年來,台灣國族主義霸權已經將這些社會矛盾有效消解、統合在「安全範圍」內,故若陳水扁再次連任,則國家機器的權力強化與緊縮將是可預見的。

最糟糕而弔詭的狀況是,當泛藍牆倒眾人推時,社運不免兔死狐悲。社運當然與泛藍願景大相徑庭,但自1990年後,社運仍一息猶存,與其說是生聚教訓,倒不如說是與統治階級的藍、綠內訌有關,故社運能在這小小的夾縫裡求生發聲。然而,若泛藍這個制度性的反對黨真被一次剿滅,則社運等於直接與台灣國族主義國家機器硬碰硬,屆時原已部落化的社運究竟是提高了勝算?抑或反之?因此,催生「進步反對力量」將非常急迫,且恐怕宜以最悲觀的假設出發,畢竟國家機器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回目錄)



【左右看】「理性」告急

【左看】
自食惡果
胡寧寧

相較選前沸沸揚揚的公投爭論,選後關注是不成比例地沉寂。惟沈富雄日前不諱言點出「公投空包彈」,已協助完成了勝選。換言之,用民主來包裝公投,用公投包裝台灣主體意識,進而鞏固基本票源,強化對認同政治的操作,大老評估此舉奏效。

政客抓著社會矛盾,從中引導人民找對象來痛恨,再從敵人的身上來確立自己身分的認同。這個在選舉過程中,天天溫故知新的矛盾主軸都叫「台灣—中國」,對外表現以北京當局為仇恨、打擊對象,對內則將異已打為另一國。做為選戰中便宜行事的「認同政治」操作法手,其運作邏輯本為利用衝突,而非解決衝突,是故必定伴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敵我矛盾。既已為政治操作為「敵」、「我」,何來信任之有?外加選舉過程技術瑕疵,以及選前槍擊疑雲加溫、加熱,經歷「不理性」過程的摻和、攪拌、滲透,之後被要求理性地接受一翻兩瞪眼的結果,有這麼容易嗎?

近日,綠營在籲請藍營支持者要冷靜理性之餘,另方面也得安撫自身群眾日行高漲的不滿,甚者搬出黨紀恫嚇,再三告誡要「理性」、要「包容」。焦頭爛額的背後,說的其實是自食惡果的故事。

(文字工作者)




【右看】
民粹正名
陳正心

巧v教界人士呼籲全民「理性」面對選舉結果;財經首長促請投資人「理性」面對股市;工商團體聯合告誡台灣沒有分裂本錢,朝野要「理性」處理。選後的台灣,一時間似乎對「理性」需求孔急。

與此同時,台灣選舉被彼岸當成一個民主的反面教材,亞洲週刊甚至以「民粹煽動政治」的「異形民主」來貶抑台灣頗為自傲的民主成就。這時的台灣彷彿已成了他們口中充斥民粹、欠缺理性的島嶼。究其實,民粹式民主訴諸的是大眾參與,號稱「400年來台灣第一次」的公投就是其一表現。行至今日,民粹的真諦似已被污名化,其背後反應的是上層精英對群眾力量恐懼的威權心態,當面對來自群眾力量的挑戰,動輒以搞民粹鄙夷,卻無視人民當家做主的願望與能力,泛藍陣營漸失民心,難不應以此為誡?

諷刺地是,昔日靠群眾運動起家的綠營,如今面對泛藍支持者的集結,卻也訴諸這套要群眾理性自持的論調,其蘊含的是彼等受到政客煽動,行動背後沒有理性思維的能力。奉勸綠營莫用屁股決定腦袋,拋開此種道德勸說,正視群眾訴求,畢竟他們的存在,不也真實地證明了台灣做為民主社會的成就?

(政治評論者)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