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04-1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4-13》

本期內容
  ◎ 來去紫禁城 沙塵暴來襲
  ◎ 他山之石 下個世代的教室



來去紫禁城 沙塵暴來襲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這幾天蒙古沙漠的沙塵暴又南下了,北京城籠罩在厚重的陰霾下,讓人好像氣都難透過來似的。

最近幾年比較常聽到沙塵暴這玩意兒,來北京前,一次在沙塵暴侵襲下的台北,整個天空灰濛濛的,雖然是大白天,但是空間完全是黃昏時間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到中國後,貼近沙塵暴的源頭,尤其是北京,地處北方沙塵暴首當其衝之地,住在當地更有一番深刻的體認。

記得剛到北京大學時,第一次進北大圖書館書庫,我嚇了一跳,書上厚厚的灰塵就如百年來沒人碰過一樣,我心頭納悶:「北大師生做學問不是很認真嗎?怎麼大家都不看書的?」後來才知道圖書館的書架經常是如此的,北方蒙古沙漠吹來的大量沙塵,讓北京這個文化之都「蒙塵」,烏污髒髒的外貌常給人「沒文化」的錯覺。

我是沒有真的親眼目睹那奇景,但據說,沙塵暴來襲時速度奇快,它移動的軌跡不太像是天候的的自然變化,反而如具象的人造場景,非常震撼駭人。想像一群大象由遠而近奔騰而來,大概就接近沙塵暴襲來的奇觀了。

沙塵暴對北京人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呢?一個傳說的冷笑話是這麼講的:一位老師問小學生:「春天帶來什麼?」孩子回答說:「鳥語、花香、春遊,還有沙塵暴!」這就是中國北方的特殊景象。

沙塵暴來襲的北京街頭來往的行人明顯減少,一些無奈必需出門的人們無不全副武裝,全身能裹的地方都裹緊了,就像中東的婦女一樣。而儘管包裹緊密,在風沙中行走,沒多長時間身上也會積上了一層土,和四週被黃土重霧緊鎖的市景連成一氣,一起隱身在厚厚的沙塵裡面,只有朦朧的輪廓如鬼影般地遊移著。

這樣的「鬼天氣」讓店家什麼生意都做不好,「門可羅雀」的形容並不恰當,因為多數做生意的根本開不了門,縱想「羅雀」卻「門兒都沒有」,這可真的是標準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過,有一種生意卻能在沙塵封殺裡逆勢成長,猜猜是什麼?和SARS有點關聯喔!對了,就是賣口罩的!我家對面的藥房在沙塵暴嚴重的那天,從開門起人潮就沒停過,十之八九都是為買口罩而進去的。

中國西北地區因乾旱缺水、河湖乾涸、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造成荒漠化嚴重,已成為全球四大沙塵暴高發地區之一中亞沙塵暴區的組成部分。這種荒漠化土地擴大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人為的破壞,過度的農墾與放牧就是荒漠化的元兇之一。比如說,台灣人愛吃髮菜,不知不覺中就成了中國西北荒漠化的「幫兇一族」。

很多人都以為過年時桌上常見、象徵「發財」的髮菜是海藻類的食物,但實際上,它是生長於乾旱到半乾旱地區的野生植物,主要產地為中國內蒙、寧夏、陝西、西藏等地,正式名稱是「髮草」。髮草細如髮絲,是乾旱地區「含水固土」的重要植物。它的產量不大,取得二兩髮菜需要挖掘相當於16個足球場面積的草地。因為挖掘取得的過程破壞的土地面積很大,而且挖掘後的土地深層泥土鬆脫,土質被永久破壞,至少荒蕪10年以上。所以吃髮菜的「罪孽」實在深重,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台灣也會被中國蒙古沙漠的沙塵暴所侵襲,這筆惡帳因果循環,讓髮菜消費量巨大的台灣人也吃上苦果。

除髮菜之外,肥美的內蒙古羊肉也是草原生態的殺手。這些年來,由於需求量大增,羊群過度放牧,已經使得傳統的草場恢復不易。據我一位現年40出頭的蒙古族朋友說,他小時候家鄉的草場還很茂盛,7、8月時的草長可及成人膝際以上,真的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然而現在所謂的好草場,草長過足踝到小腿肚就不錯了,和幾十年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草場不再豐盛,和內蒙羊肉市場大盛絕對有成反比的關係,草場不豐降低水土保持的能力,也成了沙塵暴的幫兇。沙塵暴襲京以來,每當走在街上,看到往常誘惑我的「小肥羊」、「烤肉串」、「涮羊肉」等店招,記憶中羊肉的肥美滋味都會突然化作沙塵入口的苦澀,一股油然而生的愧疚感讓我尷尬不已。

根據專家指出,沙塵暴是自然現象,不可能被消滅。近年來沙塵暴增強,主要肇因於西北地區荒漠化土地面積擴大之外,生態環境治理趕不上破壞的速度,也是讓沙塵暴日趨嚴重的重要因素。

中國政府從1950年代起,就逐步開展了大規模的沙漠化防治工作,但部分地區的沙漠化防治工作沒有貫徹預防為主、封沙育林育草的方針,而單方面地強調對已沙化地區的治理;治理過程中未經科學指導,本應種吸水少、抓地力強的灌木或草,卻栽了猶如水泵不斷吸收、蒸發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喬木。喬木威脅周圍其他植被生存,所以出現「綠了一小片、荒了一大片」的現象,讓治沙工程始終面臨「局部治理、整體惡化」的尷尬局面。

根據中國1994年與1995年兩次全國土地荒漠化普查結果顯示,無論是荒漠化還是沙化,在西北地區都呈蔓延、擴展、加重趨勢,「局部好轉,總體惡化」、「邊治理邊破壞」、「治理趕不上破壞」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扭轉。在治理沙源的部分目前束手無策,因此為了自保,城市的綠化工作顯得特別重要。在北京,這幾年就特別常聽到「綠化」這名詞,除了周圍縣市廣植抗沙林隔離沙塵暴外,在市區,也積極推廣種樹和各種植栽,市中心的朝陽區目前全區綠化覆蓋率已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平方米以上。而到2008年奧運前一年,北京預計將有一半的面積被森林覆蓋,人均綠地面積達到50平方米。一個綠色的北京,聽來實在頗令人期待。

現代中國人長期以來強調「人定勝天」,然而向沙漠進軍的結果,卻是造成沙塵暴令人灰頭土臉,看來古人「天人合一」思維還是來得自然巧妙,值得現代人再三咀嚼回味。
(回目錄)



他山之石 下個世代的教室
  編譯 賴明芝
中密西根大學(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的運動生理學教授李察‧帕爾(Richard Parr)形容他自己是個老學派的大學老師。直到最近為止,他對科技並無接觸和了解,在課堂上,也對科技避之唯恐不及。帕爾說,只要給他一枝粉筆和一群學生,他就可以把他教了超過36年的教材,做詳細的解說,任何部分都沒問題。

等到帕爾碰上在中密西根大學新教學大樓授課的挑戰,他原來的觀點也隨之改變;中密西根大學這棟新蓋的教學大樓,耗資5千萬美元,可以說是全美國科技最先進的一棟教學大樓。光硬體設備,就花了5百萬元左右。

在「赫伯特和葛瑞絲‧陶健康專業學院」(Herbert H. and Grace A. Dow College of Health Professions)這棟新大樓裡,並沒有白粉筆可用,甚至連白板、黑板都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龐大且解析度高的電視螢幕。

身處在一群通曉科技的學生之中,帕爾感到自己相當過時且無地自容,在此情況之下,他透過Power Point這個微軟所設計的程式,談起「肥胖」這個題目。帕爾把精巧的無線電麥克風掛在襯衫上,此外,只要他願意,他還可以找個遠在數哩之外的專家,來個視訊會議,或是透過網站把他的授課內容傳播出去。

就像其他中密西根大學的教授一樣,帕爾已經發現,在一個「有線」(wired)的環境教書,需要更多的準備和計畫,偶爾當這些高科技設備「掛了」的時候,「舊時的」教學經驗還是得派上用場。但是,中密西根大學的教授們似乎已經找到他們工作的新動力。帕爾不想在沒有享受到新科技的好處,以及在沒有教會學生重要知識之前,就放下教鞭退休而去。他說:「我要我最後3年的教書生涯,變得非常刺激有趣,突破自己的藩籬,而登上頂峰。」

設計赫伯特和葛瑞絲‧陶健康專業學院的是「構想儲備顧問公司」(ideaReserve),該公司總裁華倫‧亞波蓋斯特(Warren Arbogast)表示:「科技不是誇大又毫無意味的附屬品,它應當和學習過程結合在一起。」而中密西根大學校方想要一棟能夠讓師生得到科技力量好處的教學大樓。亞波蓋斯特還說:「中密西根大學開始讓學術目標和教學主導科技,會像該校這麼說的人很多,但真正付諸實行的卻沒幾個。」

健康科技

高等教育科技顧問李察‧寇魯茲(Richard J. Coluzzi)表示,過去15年裡頭,很多大學幾乎都把那些裝設在教學大樓裡頭的昂貴設備放在一旁,沒有加以使用。寇魯茲還說:「各校添購科技設備,只是為了對外宣稱他們擁有科技了。」但在最近這3年當中,隨著教學硬體設備和軟體一樣都有進步,各大學才開始真的把科技運用在教學之上。

中密西根大學這棟不久前才開放的建築物,是做為該校健康專業課程所使用。在這裡,有溝通障礙系(communication disorders)、衛生科學系(health sciences)、體育教育系、物理治療系和心理系。很多教室裡都設有大型電視螢幕,授課老師可以把電腦上所展示的內容、錄影帶的片段,或其他媒體所正在播放的內容投射在螢幕上;教室裡還有攝影機可以將教授們的授課內容錄下來,供稍後使用;而麥克風和擴音器則可以促進距離相遠的來賓的互動。此外,教授們可以透過講台上一套簡單的觸控式螢幕系統,控制這些科技設備的使用情形。由於教室裡裝設的大型螢幕不同於傳統的白色投影布幔,而是那種可以連結至電腦上的新型螢幕,教授們甚至可以利用一支數位筆,將螢幕上正在播放的內容,儲存在數位筆裡頭。電視節目「週一足球之夜」(Monday Night Football)的主持人約翰‧麥敦(John Madden),正是以這樣的方式講解一場球賽。

赫伯特和葛瑞絲‧陶健康專業學院還規劃了數間堪稱科技最先進的(state-of-the-art)實驗室;每間實驗室都配有數位攝影機、觀察室(observation rooms)和動物實驗的holding pens;溝通障礙系以及心理學系的臨床室;和一間幾乎完成的虛擬實境房間,讓教授們在此研究身體運動和身體力學。

所有的房間都是以這棟大樓的科技神經中樞「控管大師」為首,在「控管大師」這個房間裡,技術人員或技師可以將教授們的授課內容錄下來,並且儲存至錄影帶或是燒錄成光碟,甚或是公布在網路之上。

更多教學的機會?

赫伯特和葛瑞絲‧陶健康專業學院院長瑪薇斯‧賴瑞(Marvis J. Lary)打算利用這棟新大樓,提升她開設的課程的能見度。賴瑞也表示,教授們想要和義大利與法國的研究機構進行合作,把教學內容的錄影帶寄到海外。她同時希望,該學院的科技發展有助於贏得聯邦政府對國土安全計畫的補助金,根據國土安全計畫,該學院可以把「急診醫療因應對策」的教學內容,傳遞給中密西根大學附近的各級醫院和診所。

賴瑞深信,這棟大樓本身也可以做為研究的主題,比方說,教授們可以分析,透過在教室裡使用科技,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否更佳?賴瑞說她至今尚未發現任何可以印證這個假設的研究。

舉個例子,帕爾正在追蹤改採科技設備進行教學後,學生考試的成績有多好?但截至目前為止,他發現,對於學生的學習情形,科技既無助益亦無傷害。帕爾打算要重新設計考試,看看是否能夠找出過去測驗中,學生沒有被測試出來的已得資訊內容。

帕爾新的教學風格,已經在學生中贏得更好的評價,而他也表示,科技有助於他和學生之間的連結。帕爾表示:「沒話說,學生們喜歡我現在的方式。」

(資料來源:高等教育紀事)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