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40413】反污名化(周思瑩)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反污名化

作者:周思瑩(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理事)
   (service@sunflowerwithme.org)

近年來,台灣媒體亂象頻生,屢受批評。然而,監督、制衡媒體的機制與力量卻難以成形。高度商業競爭的媒體產業環境,徒然顯得媒體自律的呼聲天真可笑;而泛政治化的媒體社會環境,似乎已更難讓中立媒體監督及教育機制的產生。

沙轆:「你捉得住我嗎?」2004系列活動
(台中縣沙轆文化協會)

1.攝影徵件展
「沙轆」就在我們左右,曾經好好的看她嗎?眼下的沙轆是怎樣的印象呢?透過影像會如何呈現呢?讓我們透過影像重新看看「沙轆」。

2.自然及人文生態攝影入門課程
你曾苦惱總是捉不到想要拍攝的感覺嗎?還是對一些攝影的技法不是很清楚呢?還是害怕自己的攝影作品不佳而不敢參加這次的徵件活動呢?沒關係,這回,我們精心為你設計了整套的攝影入門,深入淺出,將有助於你注意在拍攝時的小細節。

3.攝影作品策展:所有參加徵選作品聯合策展

詳情請按此

媒體多元化的自由表現,是社會民主及進步的一環,然而誇大聳動、未經查證、錯誤報導、污名化社會弱勢族群、激化社會恐慌情緒等情況,一直到現在還是未曾改變;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情況。

三月二日,台北縣新莊市發生一則人倫悲劇,晚間電視新聞大幅報導之後,三月三日的各大報紙也用斗大的「躁鬱症父持斧砍傷兩女」跟進。一個失業又欠債,連健保費都繳不出來的父親,逞兇後落寞的表示:「希望女兒投胎做有錢人」;這個事件的背後隱含的問題,不只是信用卡惡性循環的悲哀、社會中下階層高失業率、社會慣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陰影而已。

對一般大眾、甚至主管機關而言,此時此刻都應該開始努力去正視,媒體在商業競爭及時效壓力下,對精神疾病的錯誤認知、忽視由專業鑑別診斷的影響;更遑論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到底有多少比例是精神心理問題的起因、還是結果。

以上述人倫悲劇的事件為例,從專業精神醫學角度來看,這位父親被冠上了「躁鬱症」的病名,為其錯亂暴力的行為做解釋;從他被逮捕後靜寞黯然的神情觀察,然而他也可能是精神官能症、或其他的病症,早就急需社會支持、好好治療的。

精神疾病患者絕不能與暴力行為畫上等號,統計數據中也沒有明確的正相關係數證明精神病人有較高的攻擊性;警消人員在掌握媒體發聲工具的同時,應該有足夠的精神疾病的專業予以鑑別診斷,而媒體則應做第二個查證新聞守門人,才能發揮正向的社會教育功能。

現在的媒體,要的只是麻辣新聞,因為麻辣而導致來不及查證、或輕忽查證過程的嚴謹;導致的結果,就是對所有精神疾病病症及患者全部一體看待,也相當的不公平。

綜觀媒體上曾出不窮的政治或社會事件,在新聞真實性的表達中,處處充滿著令人不安及錯誤的訊息。或許從政治角度來說,政治是主觀的,端看閱聽人如何解讀;但是攸關弱勢團體事件經由媒體的發聲或撰寫,即使立意良好,卻往往因刻意要求聳動、煽情及時效性,產生了「污名化」的負作用。這個負作用,站在精神醫療及預防醫學的角度,對社會問題造成的影響,尤其令人擔憂。

「媒體新聞處理失當」可能包括以下各種情況:

1. 鹽灑傷口

記者採訪時未顧慮當事人感受,例如,記者採訪死者家屬,追問家屬「你母親死了,你有什麼想法?」

2. 煽情誇大

過於強調「死亡」事件、人數,而忽略其死亡原因,以及適時引導反思及預防教育。

3. 血腥殘忍

媒體刊登或播放過於血腥、殘忍的鏡頭,例如跳樓流血、心智不足、重病掙扎等。

4. 生煎隱私

媒體公佈應保有隱私權者的資料,不宜貿然公佈姓名,或是暴露出足以讓社會大眾猜測出他是誰的相關資料。

5. 謠言四起

未經查證的新聞指的是,媒體未能為新聞提出有力證據佐證,例如媒體報導坊間謠言、媒體直接引用未具名的消息,卻未採訪此文章作者或求證其他專業相關人。

6. 選擇性的暴露與理解

媒體到底該用什麼角度報導事件,是從政府決策、社會大眾、還是相關事務的專家?是否引用了立場或專業判斷相左的人?不同角度未必衝突,但是如果記者總是從特定角度切入新聞、主觀為事件下診斷,對當事人以及相關疾症的人都是不公平的。

7. 統計數字的迷思

有的時候,媒體為求聳動,喜歡數字報導統計、也喜歡排名;但有的時候這些數據,並代足以代表事實或演繹出社會深層問題。

8. 有關事實資訊的確認

許多攸關事實的資訊傳遞含混不清,有誤導民眾之嫌,警政單位的研判、媒體的報導,都不是專業醫療人員,如果媒體隨知隨報卻未能查證比對、資訊紛雜,對社會大眾來說,恐將增加對精神相關疾病的誤解,社會同理心及面對疾病的勇氣,也都將因此而淪喪。

想想看,在競爭力過度的社會文化裡,人心脆弱,導致壓力及情緒管理失控,正當精神醫療服務專家、公益團體及有志之士,想凝聚力量協會大家一同面對日益增多的精神疾病壓力時;媒體及社會環境卻提供了一則則可能導致社會大眾認知錯誤,甚至未經專業協助鑑別的精神疾病診斷訊息,是多麼的令人沮喪和不安啊。

回應周思瑩: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而我們的下一代正在看著我們構築一個沒有同理心的社會,但願媒體在處理疑似精神疾病導致的社會案件時,能以嚴肅的態度,尋求更具專業及公信力的報導。讓我們的下一代在成長過程中,能試著用同理心對待每一個人;而在面對重大社會事件時,能有更多的力量接受自我考驗及挑戰。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做票言論有感

作者:莫默

我是歷經國民黨及民進黨主政之下當了幾屆選務工作的工作人員,看了李慶安委員及陳文茜委員有關「做票」的言論,實在氣憤不已,這對我們這一些犧牲假日投入選務工作的工作人員,實在是一大侮辱,我鄭重的抗議,也替辛苦的工作人員說幾句公道話,不管政黨歸屬,我們只想把投、開票工作做好,所以我們莫不戰戰競競的做好我們應做的工作,誰都怕萬一有一點疏忽,會讓選務工作留下遺憾,誰都不願違規觸法,拿自己的工作、前途開玩笑,公教人員是人人稱羨的鐵飯碗呢!

[留言 / 瀏覽 / 轉寄]

 
 
西鄉隆盛 -- 比電影更引人入勝的「末代武士」

作者:ski lover (ycjen83@yahoo.com.tw)

日本人所謂「慶應的功臣、明治的賊臣」指的正是西鄉隆盛這位至今仍然具有爭議性的人物。褒揚他的人稱他是「史上罕見的英雄」;批判他的人說他是「時代錯誤的封建巨魁」,日本史上評價如此懸殊的歷史人物,可能是絕無僅有。西鄉隆盛這個人以及他的戲劇化人生可以說是幕末與明治維新、新舊交替時代歷史波瀾起伏的縮影。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綜觀媒體上曾出不窮的政治或社會事件,在新聞真實性的表達中,處處充滿著令人不安及錯誤的訊息。或許從政治角度來說,政治是主觀的,端看閱聽人如何解讀;但是攸關弱勢團體事件經由媒體的發聲或撰寫,即使立意良好,卻往往因刻意要求聳動、煽情及時效性,產生了「污名化」的負作用。這個負作用,站在精神醫療及預防醫學的角度,對社會問題造成的影響,尤其令人擔憂。

編輯室手記

在台灣批評媒體的人越來越多,但大多集中在煽腥內容與嗜血新聞的討論上,不過,媒體是社會進步與多元的表徵,但台灣的媒體不僅以促進進步、包容多元,相反的,主流媒體對於弱勢群體更是一再污名。這似乎是台灣媒體商業化難解的夢魘,如果商業媒體無法期待,我們除了繼續對他批評外,更要找尋新的出路,尋求能包容多元的廣電體制吧!(本文責任編輯:管中祥

活動訊息: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嘉義市」系列講座
沙轆:「你捉得住我嗎?」2004系列活動
大陸孫歌教授訪台講座:亞洲知識共同體
台灣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運用研討會
資源共享,藏書再利用 -- 送愛心到「裡冷」部落
2004 台灣地方志影展徵件簡章
野百合腐爛,好臭!
森林小學 2004 春季師資培訓
非核台灣聯盟邀請保育團體參加「國家環境政策建言論壇」籌備會議
前現代時期文化研討會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誠徵婦女館女性圖書史料室執行專員一名
回首痲瘋百年:樂生院歷史與空間國際研討會
「亞太現代性」研討會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53 期出版
媒體要改革,公民來連署 -- 讓我們催生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牟取暴利,絕不是醫師的天職!
人本徵求工作夥伴
文建會網路學院『台灣文化』系列課程真情招生中
風暴、活化、繁茂茁壯中的性別與醫療研究 -- 第四屆性別與醫療工作坊
「全球年代中的在地婦運與性別爭議」系列座談

捐款公告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4/04/13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編輯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南方電子報純文字版(PDA 版)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eGroups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