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河系列II]永續利用與封溪顧魚 張崑雄口述 颺如思編輯整理 接觸護溪起源 我是學永續利用的,當初是以海洋漁業的資源利用為主,後來在1980年代創溪流環境協會,就想到這是將來一定要走的路,因為環境保護才能永續利用,台灣河川碰到了一些壓力如污染,過度捕魚等環境壓力。所以就集合了民間團體,政府單位,研究學者來注意這個問題。 封溪顧魚的概念 當初創會的主題就是封溪顧魚,利用當地民眾的力量,組成一個組織,照顧自己的河川溪流,如何照顧呢?就是,不要隨意破壞當地的環境,不要任意抓捕魚蝦,這些魚蝦有一定的季節可以利用,不要以趕盡殺絕的方式捕魚,如以釣魚的方式,這樣我們要利用的東西才能永續。 最早接觸的河川 我最早接觸溪流保護是研究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那時由農委會提供協助,並參考國外的魚梯、魚道,讓鮭魚能順利的在這條溪中遷移。另外我也建議在附近找尋相近適合的溪流,進行人工復育。因為原來的棲地其實已經受到破壞,這些鮭魚的族群愈來愈小,容易有基因上的問題。如果能夠有其他的棲地,可以讓族群再度恢復。 封溪顧魚的真正意義
封溪顧魚中的封溪,就是在某些季節封溪不去動它,某些季節再開放利用。在這邊所說的顧魚,其實可以擴大解釋為涵蓋所有有關的生物(甚至環境),因為魚所要利用的任何一種生物受到傷害,我們所要用的魚蝦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所有的生物也須要一起保護。而
"顧"
就是保護保育,在量或季節上來保護,這樣才能永續利用,而不是完全限制不用。所謂的保育就是聰明的利用資源,為了長遠不斷可以持續利用。 對護溪的未來願景 由於我本身在日本待了十幾年,我發現他們的民間組織非常完善,因為組織中有很多是真正關心這些問題的退休官員,由這些人在政府與民間之間居中協調,他們把這種事當成是一種時代任務。隨著台灣經濟發展,環境壓力愈來愈大, 但是溪流環境協會在1990年代反而較少和民間互動,等於有些脫節了。僅剩教授團體在進行研究,民間不一定知道。所以希望能夠再度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力量,透過地方政府推動民間社區發展,然後生物學界能夠提供完整的生物資訊,甚至結合為資料庫,並舉辦座談會,多聽聽民間的聲音,然後提出適合的計畫。同時建立網站,讓民眾知道,並建立地區的特色。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封溪顧魚的目的,這些資源也才能真正永續利用。 全文請見:http://www.earthday.org.tw/2004/topic/liferiver2.htm Top 這名4歲的小孩來自東帕里吉(East Parej)煤礦區一戶極度貧困的家庭,而他身旁的井則已經枯竭了。由圖可見這名小孩營養不良,而且因為飲用污染的水而有腹部的問題。(詳全文) 資料來源:Earthday Network(龐中培 翻譯,莫聞 審校) Top 話說某天Ruth上網閒晃,想找點有意思的東東來玩玩,竟讓Ruth發現這份小試卷,題目有深有淺,所以要得高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有倒扣哦!不過Ruth倒是拿了高分,蠻好玩的!趕快來挑戰看看,看你贏不贏得過Ruth! 這一期請到了張崑雄老師--一位慈詳和藹的長者進行訪談,讓Ruth很自然的從緊張發抖緩和下來,並進而愉悅的和老師對談。套句用濫的成語-真是如沐春風,在二十幾年前就可以預見到環境保育的未來,實在令人敬佩不已,Ruth好希望也有這種遠見。(最好是能預知考試要考啥!) 颺如思20040412 |
切身之水篇 舊式馬桶可將水箱底的小浮球拆下,就可輕易改為無段式控制出水(詳見節約用水資訊網)的省水馬桶了。 他山之水篇 東京除了使用廢水回收處理的再生水,還鼓勵人民將雨水截流,作為種菜、澆花、洗地、擦車子等用途,尤其以墨田區實施最為廣泛,其公共設施採用雨水及回收再生水結合利用做馬桶沖洗之用,不足再以自來水補足,一年內只須要在補足總用水量一成左右,成效非常驚人。【詳見愛水人之屋-珍水世界】 基隆暖暖溪整治 闢休閒空間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在基隆市暖暖溪進行整治及親水空間設置計畫,昨天開始動工,預計今年十月完成,將有攔河堰、沿溪步道、水舞及一些景觀設施等,附近四個里居民認為未來將是休閒的好去處。(參考2004/4/12聯合新聞網) 祕魯土石流爆發 南美洲祕魯著名的觀光勝地「阿瓜斯卡連特」,在星期六晚間發生土石流崩塌的意外,造成至少5人死亡,3、4百名觀光客受困。(參考2004/4/10 TVBS新聞) 印度洋亞達勃拉珊瑚環礁天成美景遭受威脅 世界上露出海面最大的珊瑚環礁--印度洋亞達勃拉(Aldabra)群島鳥瞰圖。亞達勃拉距離馬達加斯加比它本身所屬的塞席爾共和國(Seychelles)還近。群島由四個小島組成,中央圍繞著一個潟湖,陸地總面積約140平方公里。由於塞席爾政府打算在亞達勃拉建一家飯店,保育人士表示,這將嚴重威脅到此地脆弱的生態系統。 (路透社 參考Yahoo奇摩新聞) 教育部水環境教育線上研習課程 第一階段 3/27-5/1 這是一門讓你深入了解水資源的課程,從人文、生態、地科、水利各方面來介紹水環境, 最後再配合教學課程活動設計,有是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源。 詳見水環境教育資源網 422臺灣地球日電子報同步遠距工作坊 時間:4月12日~5月15日 |
|
發行人:盧道杰 總策劃:陳瑞賓 責任編輯:颺如思 美術設計:羅吟軒 活動企劃:夏道緣 編輯群:彭瑞祥、黃怡碧、楊淑棉 協力單位:南港社大 電子報平台贊助:智邦生活館 |
||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行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886-2-25783487 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1樓 http://e-info.org.tw E-mail: service@e-info.org.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