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地球日電子報 No. 3
   
 

[生命之河系列 III] 重返美麗境界
           ──簡介國內護溪概況

颺如思

國內護溪起源

   國外的護溪已行之有年,但國內護溪則在1980年代桃芝颱風對溪流的破壞【來源:戀戀白川-馬蘭鉤溪】才開始。一些長期研究生態的學者,看到台灣溪流的破壞,如:濫墾濫伐、颱風、過漁等問題,有感於積極保護溪流的必要,如張崑雄、林曜松等幾位先趨,遂提議倡導護溪運動。

  護溪運動一開始問題重重,一來溪流生態的研究不夠,要建議何種方法都還是問題,所以剛開始僅只於調查研究與宣導。在宣導時當然也遇到一些阻力,因為護溪主要是以封溪的方式來保護溪流,維持生物的數量(當然最重要的是魚)。所以溪流週邊居民曾有過反彈,為啥自家後院的溪流,以前能用,現在不能用?

  後來經過不斷的宣導溝通,當地居民開始意識到,保護溪流也是自己的一份責任,於是各地的護溪義勇隊、護溪工作小隊、護溪小英雄紛紛成立,自行進行封溪的動作,派員巡溪,監視開放期的狀況,有些還配合學術單位進行環境監測。近年再加上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於是更多的溪流加入了護溪的行列。

參與護溪團體

   在這些護溪行動中,參與護溪的人員以前都是三五好友自願擔任義工,並不是非常有制度。後來愈來愈組織化,常常會組成行動小組,最著名的是楠梓仙溪護溪小組及達納伊谷護溪小隊。其他如荖濃溪支流的塔羅留溪護溪小組、馬蘭鉤溪護溪隊、三棧社區護溪發展協會、頭汴坑生態環境保育隊、南庄蓬萊溪社勞苦功高的護溪隊員【來源:戀戀白川-馬蘭鉤溪】區護溪巡守隊等等。

  有了護溪團隊,制度就較為完善:有固定的開會時間,排定時程進行護溪工作,從封溪時間,排班巡溪,有些會進行環境監測,之後申請開放時間,制定釣魚規定,製作釣魚證,管理釣客人數,對遊客解說導覽,了解並欣賞當地環境。這些工作非常繁瑣,所幸護溪組織化後,使得這些工作能循序漸進,不會掛一漏萬。

封溪護魚的過程

   當然在護溪的開始及進行之中,一定會碰到許多問題。最早遇到的問題就是,居民的反彈,一開始的想法是:為啥不能再去溪裡釣魚?在大力宣導之後,一般民眾多能了解。繼而思考的問題是:我們是為了誰保育?我們自己?觀光客?釣客?政府?封溪是完全不能靠近溪邊的,這讓想去水中玩玩的當地居民非常沮喪,而糟糕的是,目前這個問題還是無解之題。

  再來的問題是:沒有經費!這在護溪組織來說,是一個致命塔羅留溪畔目前己可以看到成群的溪魚【高中社區發展協會提供】傷。還好愈來愈多企業贊助護溪的活動,近年政府也編列預算,支持護溪團體。

  致於外界對護溪的看法一開始並不十分了解,了解後自然的會出現正反兩極的聲音。正面的聲音多來自於生態研究者,或關心生態環境的民眾。 反面的聲音則大部份來自於愛溪釣的遊客,或是部份當地居民。因為封溪往往讓他們無處可去。而每年的開放的時間,大家又一窩蜂的往溪裡跑,造成無魚可釣的窘境!

  還好這些對護溪的行動並不是相當大的阻礙,每個護溪隊的義工依舊盡力的在保護心愛的溪流,畢竟他們想到的是讓子孫也看得到自己看到的美景。

護溪的大致成果

   目前在護溪的成效上,有了些初步的成果。因為封溪,讓溪流有恢復的時間,並由於護溪的關係,一些溪流週邊常發生的濫墾濫伐的狀況減少了,我想這是最大的好處,因為再怎麼保護都比不上一夕之間的毀滅。楠梓仙溪已經因護溪有成,成為國內第一個因護溪而成立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嘉義的達納伊谷,也因護溪有成而聲名大噪,喜歡溪流的人,或想進行護溪工作的團隊,都會到此地取經。

  回顧這近二十年的溪流保護經驗,還有許多是值得探討的,如護溪的方式,護溪的爭議,復育的措施等,我們下期開始會選擇幾條有代表性的溪流進行深入介紹,希望大家能來信,或上討論區討論一下意見。

全文請見:地球日網站                   Top


迦納女孩艱辛的取水之路

娜波嘉‧古麗格(Napoga Gurigo)居住在迦納的坦布格(Tambuoog),今年12歲。距離她家最近的水源是泥淖的水坑,距離她的村莊有半公里遠,而且其他動物也會來這個水坑飲水。
  娜波嘉每天早上5:30從家中出發,開始漫長的取水路程。要取滿8桶的家庭用水,她必須花費6個小時,之後還得幫助家務以及田裡的工作。她沒有時間上學,也沒時間和朋友相處。
  水坑中的水非常髒,所以娜波嘉必須用瓢子慢慢的舀水,然後等水坑中的水滲出來、污泥沈澱,然後才能在舀水。因為水坑很小,只夠讓一個人取水,因此娜波嘉需要排隊等候。
  娜波嘉從水坑取回來的水用於飲食。雖然這些水很髒,但是通常沒有煮沸過就使用。而用過的廢水則用於洗滌。
  如果有安全的供水系統可取代水坑,那麼娜波嘉就能更有效、更自由的利用她的時間,免於每天辛勞的取滿8桶可能會引起疾病的水。(詳全文

資料來源:Earthday Network(龐中培翻譯,莫聞審校)     Top


快來考考你的用水常識

  如何節約用水?這份小考卷呢,想來不是那麼容易說!(話說某位水專家也只考了60分ㄝ,呵!呵!剛好及格)考不好就表示你沒有仔細閱讀地球日電子報,和地球日網站的內容哦!老師說:用功的小孩會仔細念書,然後融會貫通。所以趕快再去用功一下,再考一次就有高分了!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Top


Ruth小感言

   地球日快到啦!所以地球日前的週末,滿滿的都是活動,都快把電子報的版面擠爆了。不過,說了這麼多天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國際地球日是那一天啊?別告訴我你還搞不清楚地球日是那一天哦!
  好吧!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那我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以上請參考神奇寶貝-火箭隊台詞),國際地球日是每年的 4月22日,就是下週了!所以最近要多注意一些活動哦!                       颺如思20040414

  Top

珍惜每一滴水

=切身之水篇=

  有一種馬桶水箱經過改良,上方有個小型水龍頭,馬桶沖水後的新進水,即可成為洗手用水,使洗手水完全不會浪費,更是環保。


=他山之水篇 =

   東京墨田區1985年完成兩國國技館,沖廁用水及冷氣房冷卻水等,是全國最早正式應用雨水的設施。又從95年開始企業單位及家庭設置雨水桶的補助措施。街上放眼所及盡看到藍色桶狀物放置以貯存雨水,現今全部墨田區約有8000噸的雨水能夠被貯留下來,可說是雨水循環的都市迷你水庫。【詳見節水季刊20期


地球大事記

鸞山池撈魚,布農族無喜悅

延平鄉鸞山村布農族原住民去年在鸞山池放養四千多尾魚苗,族人原希望永續經營此一生態池,希望朝「部落文化、自然生態重建」的方向發展。卻因上游濫墾斷了水源而中止,族人日前不得已只好把魚兒撈起分享,卻沒有「豐收的喜悅」,希望有關單位徹底取締濫墾。
(參考2004/4/13 聯合報)

盜採破壞好山好水 花縣開鍘

   花蓮縣政府13日會同第九河川局和國有財產局等單位前往玉里鎮查緝非法採砂行為,發現有三家業者疑似在國有非都市土地上非法盜採砂石,縣府將在清查確定後究辦違法業者。
(參考2004/4/13 中華日報)

美國市區海灘的海浪使衝浪者感到不適
重慶市大學生簽名反對開發怒江(參考國際河網)
溫家寶叫停怒江水壩規劃(參考國際河網)

更多新聞...


悄悄告訴你

「探訪水世界」系列講座

主 題:淡水烏龜的一生
時 間:4月17日(六)
    下午2:00-3:30
地 點:台北市市立圖書館
   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2段125號)
主 辦:行政院農委會
 行政院環保署
 台北市環保局
 荒野保護協會
 02-29303193
 E-mail: sow@sow.org.tw
詳情請參閱荒野保護協會

2004地球日-大家賞鳥去

  賞冬候鳥及春過境鳥、濕地環境解說、跳蚤市場大拍賣等。希望鳥友共襄勝舉,不論是捐二手物品或到現場服務當義工,或是呼朋引伴參加,都非常歡迎。
活動日期:93年4月18日(日)
     早上8:30
活動地點:高美濕地海堤
     漁民活動中心

2004年地球日
   -水水地球 親親台灣

  現場有主題展示、生態遊戲攤位、彩繪臉譜、葉拓等等,邀請大朋友、小朋友全家一起來同樂!
時 間:4月18日(日)
    9:00-17:00
地 點:二二八紀念公園
主 辦:台北市政府環保局
    荒野保護協會
    02-29303193
 E-mail: sow@sow.org.tw
詳情請參閱荒野保護協會

2004年地球日荒野保護協會各分會活動

時間:4月17(六)或18日(日)(詳見地球日網站

422臺灣地球日電子報同步遠距工作坊

時間:4月12日-5月15日
地點:台北市南港區東新街108巷23號 (成德國中內)
人數:20人 (免費課程)
主辦:台北市南港社區大學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協辦:福爾摩沙網路學習協
   微爾資訊網路科技
   逸之森國際藝術
   伊甸生態造就中心
聯絡:趙小姐
   02-27828272轉24
E-mail: service@nankang.org.tw

(詳見地球日網站

教育部水環境教育線上研習課程

  第一階段 3/27-5/1
  第二階段 5/2-6/5

  這是一門讓你深入了解水資源的課程,從人文、生態、地科、水利各方面來介紹水環境, 最後再配合教學課程活動設計,有是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源。

詳見水環境教育資源網

 

 

      發 行 人:盧道杰   總 策 劃:陳瑞賓  責任編輯:颺如思
      美術設計:羅吟軒  網站編輯:吳芳瑞  活動企劃:夏道緣
      編 輯 群:彭瑞祥、黃怡碧、楊淑棉
      協力單位:南港社大 電子報平台贊助:智邦生活館

電話40508888
user: e-info
pass: e-info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行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886-2-25783487 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1樓
http://e-info.org.tw E-mail: service@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