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4-1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政治斷頭谷
割喉戰持續中
檢束大學西行的交流( 4/15左右看有誤, 特此更正)



【社論】
政治斷頭谷
 
 

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再度提出「割喉論」,表示年底立委選戰兩軍交鋒,要對國民黨「割喉割到斷」。國民黨要員難免驚惶失色,紛紛以「血腥」、「殘忍」、「恐怖」等字眼來回應;邱義仁所帶領的民進黨新潮流派系則表示,這純粹是激勵士氣的選舉語言,而且經過總統選舉一役,證明割喉戰略的確是勝選良方。

割喉之說固然是意象化的選戰用語,然而,邱義仁做為大內高手和陳總統選戰幕後操盤手,會擇取如此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語言,豈能不深究其意涵?「割喉」所型塑出來的暴力情境,在當今藍綠緊繃的政治氛圍下,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政治策略?

精神分析學家早已證實,反覆的語言暗示,會內化為心理結構,而後外顯為行為的動力。「割喉」所象徵的慘烈酷厲、寸土必爭,的確讓民進黨將士用命,將選戰勝負視為生死之爭,其激勵士氣的成效的確不可忽視。同時,以割喉手法推動本土愛台論述,也無形中在台灣社會形成一種震懾兼鎮壓的作用,贊同者揮動愛台大刀,相互加持鼓舞;反對者嚅囁虛弱,生怕被扣上不愛台的罪名,斬首示眾。

這種恐怖而肅殺的氣氛,是絕對權力的溫床,是當權者在為全面的社會控制做準備,納粹初期的德意志社會,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情境。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說「割喉割到斷的說法,是宣示了民進黨徹底執政的決心」,其實已多少透露了綠營高層對於未來權力佈局的想像。尤其在319槍擊案後,真相始終渾沌未明,整個台灣社會陷入詭譎的氣氛之中,此時此際,邱義仁再度「割喉」,不禁讓人聯想到電影「斷頭谷」那種充滿巫術、謠言、異端的妖魅映像。在陰鬱、驚悚的氣氛下,「斷頭谷」將暴力、仇恨的循環往復發揮到極致。

而在今日的台灣,政客崇尚暴力語言,偏好奇門異術,整個社會被謠言和詭詐騙局所統治,「斷頭谷」裡那個提著血刀獵取人頭的鬼魂,其實已經在夢魘中向我們逼近。

(回目錄)



【左右看】割喉戰持續中

【左看】
斷喉的利刃
胡寧寧

邱義仁的「割喉割到斷」乙說,引發藍綠間的口水征伐。先抹盡橫飛的口沫,欲知此番趕盡殺絕的凌厲氣勢之所恃,得直抵刑場去看看綠營輔選幹部,對這割喉預演的操作術。

根據報載,年底的立委選戰民進黨將採交叉割喉,實際運用則因地制宜。交叉割喉可分為「陳明文模式」的政治利益結合,以及「中科模式」資源分配的經濟操控。綠營高層甚直言,即便年底形式不過半,光靠行政資源釋放與否,亦可操作出實質的過半。

國家機器大權在握者,以政經利益來行攏絡、恫嚇兼有的招降納叛,是謂割喉術的精隨。這套錢、權的利益交換與鞏固,絕非綠營專利,國民黨在朝早已行之有年,以致藍營今日得面臨越仰賴樁腳者,越有大割特割的空間。而這套金權政治在資本主義社會容或面貌有異,但俯拾皆是相同本質。又這回延續大選即將上演的立委斷喉操作術,更是赤裸戳破資產階級法權的形式民主,早已註定沒有公平乾淨的選舉。當群眾被公投綁大選和槍擊疑雲的選舉不公所召喚時,該嚴肅思考的是,這種檯面下行政資源的收放操作,正是那把割喉的利刃,但我們的社會卻早已習以為常。

(文字工作者)




【右看】
權力的傲慢
陳正心

民進黨在總統大選的勝利,雖然贏得不甚光彩,但結果終究是暫時贏了。險勝的割喉戰,贏得辛苦,伴隨來的傲慢卻也頓時高漲莫名,就連一向低調的選戰操盤手邱義仁,都大膽放言年底選戰要讓泛藍陣營割喉割到斷。

腥風血雨的言論,暴露了人性中落井下石的陰暗面。眼見泛藍陣營不僅面臨國親間的矛盾,百年老店的國民黨更因敗選引爆路線爭議,離心離德者幾已呼之欲出,看在掌有執政優勢的民進黨眼中,拍案叫絕的大好聲卻毫不隱藏。如此作風迥異於溫良恭儉讓的傳統教育文化,更甭提有悖「勝不驕」的社會教育基本風度。這樣的表現,硬要說台灣是個有人情味、有優良文化的地方,別說外國人不相信,在島內又能說服多少人呢?

「風行草偃、上行下效」,在位者忘記此等古訓,不良的示範,賠上的是整個社會的風氣。雖說政治是現實的,輸贏結果往往造成待遇有如天壤之別,但今天的情勢對綠營來說,卻是敵弱我強,此刻理應收斂驕氣,打場贏得社會好評的選戰並非難事,如此粗言,如此放縱,若非不是權力的傲慢使然,又究竟是所為何來?

(政治評論者)

(回目錄)




【左右看】檢束大學西行的交流

【左看】
箝制學術反文明
趙萬來

大學,夙以擁抱宇宙為職志,超越世俗權力的駕馭,獨享自治特區的地位,形成一種學者共同體,發揮學術自由於極致。這是大學初現於西方世界即有的稟賦,為黑暗中世紀燃起一點爝火,從而延燒成一團燦爛的現代文明,照亮整個地球。

詎料,驚傳教育部開始對台灣各大學的兩岸交流活動進行准駁,赤裸裸地政治干預學術,實在是對文明的一大傷害。據官員稱,這是基於兩岸交流「對等與尊嚴」的原則,果爾,當局最該審查的,還不是校名或簡體字之類的形式問題,更應細細評比攜去的研究成果夠不夠對等與尊嚴,尤應嚴禁前去取經求教,拜匪為師。再不可解的是,不准校名之前冠上台灣,這不是政府最愛打響台灣名號的做法嗎?從實際出發,去到彼岸,不標明台灣,又有何殊勝處?任何一個商家,乃至於任何一個個人,不都這樣突顯自己所來處嗎?為何獨禁大學?

而最令人不服的是,校名不能刪去國立兩字,顯然是強人所難,等於禁止所有國立大學西進,實際上必會逼人造假作偽。挖根究柢說來,台灣的大學前置「國立」本就斯文掃地,哪有大學屬國家的?勿寧是自刪國立,才能接軌世界,而非彼岸而已。

(大學教員)




【右看】
嚴防蛋頭辱國格
甘向西

台灣的大學校名充斥大中國的色彩,不僅是國立大學不乏所謂在台復校的,如清華、交通、中央,即使新設的國立,也都冠名為中山、中正、陽明、暨南、東華等等,好一幅死人拖住活人的景觀,即使私立大學也多烙下外來的印記,諸如東吳、東海、中原。甚至名叫成功、銘傳的,也不過是濡滿天朝史觀的假土味。

一言以蔽之,高等教育機構乃大中國思想的殘存堡壘,正是台灣主體意識亟須攻克的最後陣地,更不容許他們假藉兩岸交流而遂行死灰復燃,準此,教育部前(13)日明令各大學與中國方面簽署各種協議時,嚴禁自我矮化行為,洵為必要而及時的舉措。

在此之前,各大學與對岸的交流活動均屬偷跑行為,因沒有罰則可供主管機關行使。如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3月1日完成修訂並正式實施後,各種學術交流都須報部核備,倘再擅行,最重處50萬元罰鍰,並得連續罰。

尤值嚴禁偷中之偷的是,把原校名中「國立」兩字刪除,或在校名冠上「台灣」,或是使用中共製訂的簡體字。但願通過這些檢束,讓盤踞校園的遺民們知所分寸,順從大選所展現的主流民意。

(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