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 ★ ★ ★ ★ ★ 2004.04.16 ★ 您正與 5229 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主題文章:勞工的自主性才是決勝的關鍵(鍾孔炤) --------------------------------------------------------------- 【編輯室報告】 本期主題文章,是勞動者主編訪問前任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現任全國 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鍾孔炤,在選前針對勞工政策與政治情勢的分析。鍾孔 炤副理事長本身是中油的基層員工,其早期即積極參與台灣民主化與社會改 革的經驗,使得這篇訪談代表了許多基層民眾對於台灣民主發展的期待,更 對於台灣勞工運動的政治參與方向,有許多貼近社會現實的分析,值得一讀 。 -------------------------【主題文章】-------------------------- 標題\勞工的自主性才是決勝的關鍵 作者\鍾孔炤(全國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 ---------------------------------------------------------------- Q1:對於2004年總總大選中,藍綠兩黨極少提及勞工政策的原因? A:這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口水戰不斷,致使許多的公共政策在媒體的鏡頭下很 快就被轉移掉了,而兩位總統候選人基本上也都較少以政策當做攻擊的工具 ;我覺得這裡有幾個原因,首先,在民進黨四年的執政裡,勞委會所通過的 法案速度及數量確實是過去國民黨時代所不能比的;第二個,國民黨在這次 的選戰裡,文宣戰的規格高於政策戰,以唯一一份連戰所提出的勞工政見, 也是以七大主張,而並非以白皮書的方式呈現;第三,這次阿扁的連任選舉 ,其中的政策是以行政院所提的挑戰2008為主要架構,然後提出新十大 建設以及「台灣第一次的全民公投」。 Q2:就您的觀察,這一次的選舉上,兩黨的勞工政策有哪裡是較大的不同? A:如果你仔細找找,其實你可以看到,國民黨是將過去的勞工政策再重新包 裝一次,分散再產業白皮書、財金白皮書及經濟白皮書裡,後來連戰所提到 的七大主張,我覺得其實也是一種文宣而已,因為沒有真正去討論那些主張 的預算以及可行性,比較像口號。民進黨的政策仍然是走2000年勞工白 皮書的那個方向,所以除了勞動權納入新憲是比較新的之外,還是加化在就 業政策、青年創業、退休金的部份打轉。 最近在勞工政策上,新聞炒得最火熱的大概是連戰所提的「18%」吧,依 據的我的看法,現在可以請領的人多於21萬人,這樣可能會造成一股退休 潮,所以連戰在這個部份也改口說要先有「二年的試辦期」,這也形成一種 類似打高空的口號。 阿扁的政策似乎在新聞上看來是輕描淡寫,其實這四年勞委會所通過的政策 法案(雖不盡人意),足以阿扁在每個場合中,只要細數這些政策就夠了。 Q3:回顧阿扁政府過去的四年執政,就針對工會政策的部份,您覺得是否和 過去國民黨政府時期有所不同?有哪些不同? A:其實我們看全產總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很多兄弟姐妹都批評阿扁在工會 政策是空轉的情況,可是我有時候在想,如果國民黨現在還是執政黨,全國 產業總工會或是許多地方產總,有可能合法嗎?我想可能還是一直拖延吧。 最重要的是「態度」,今天的氣氛是處於自由開放的做法,那麼底下這些行 政部們大部份就不會刻意去跟工會對抗;因為以前國民黨時代,最怕的就是 集結的聲音,所以一但有聲音跑出來,他們就積極消音分化。現在的勞委會 主要還是採取比較開放的態度,所以對工會的自主來說,是最大的不同。 Q4:在過去三年多來,許多人都說扁政府的就業政策經常是處於失靈的狀態, 就您個人的觀察,阿扁政府的就業政策績效如何? A:很多兄弟姐妹也這樣問我,阿扁真的有讓我們的工作更有保障嗎?或是更 好找工作?其實我覺得,如果今天要討論一個就業政策,其實還要加入其他 的因素,例如國際因素自由化、國內產業的投資情況、非典型工作的出現等 等。現在的工作和型態是變化更大、更快的,所以要檢示這四年的就業政策 ,我會說,差強人意,雖然有些細節要修正,但大體上是可以的。 這幾年的就業方案如職場再訓練、以及外勞政策,其實都是走在一個正確向 的政策方向,是可以值得鼓勵的。 Q5:許多人所關心的勞動三法,目前在立法院仍處於停滯的情況,您的觀察, 勞動政策經常性不被重視的原因在哪?為什麼? A:其實我想,這也是兩黨在選舉對決的現象之一,國民黨佔國會多數,但是 他當然不希望勞動三法在這時候通過啊,不然可能又會被阿扁拿出來說,阿 扁任內加速修正勞動三法,這是最大的一個原因。 再來,我們工會自己的自決和自主性還不夠,常常在最後的關鍵時,卻少了 一股給立法院的最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在立法院外吵啊吵的,還是一樣擱置 。還有另一個是,商業的、經濟的法案在立法院時,通常是優於勞動的、民 生的法案,原因在於有些利益團體會去關心,年底也要改選立委啦,到時許 多法案之壓力比勞工團體,他們的壓力也會到立法院。 行政院在挑戰2008的計劃裡,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主,而經發會的共識也 成為現在拚經濟勝於一切。所以我覺得,勞動三法在總統大選完後,還很有 會定奪。 Q6:除了勞動三法的修正外,您覺得還有哪些法案是未來也必需被提出擬定 或修正的? A:當然還是希望退附加年金制能夠被建立,因為附加年金的出現,是我們一 直努力的目標,而且這對台灣要走向一個社會民主的國家是有好處的。凍結 和縮減外勞政策的部份也是,再來就是勞陣上次提出的勞動權入憲,都是未 來可再討論的。 Q7:工會民主化的過程和政治民主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您所觀察,這 幾年來台灣工會的民主化的情況是否有更為成熟? A:我想這是互相的,因為民主化的過程中,我們受到自由和民主的思考,所 以我們能影響在工會裡,「態度」和「工具」是兩個方向,態度是指民主的 成熟,而工具是在一些會議或是選舉上看得到。高雄市產總的理事長,由會 員直選就是一個例子,工會會員一人一票,投出自己支持的理事長,這就是 工會民主的一種表現,而這樣的力量會不會也影響民主或選舉,我想是會的 ,至少在地方選舉上,這會被當作一種指標來看。 民主的態度是要花時間去培養的,就像公投一樣,人民投出自己所屬的意見 ,不再以上層所提出的版為唯一的聲音;我想,公投經驗未來一定也會影響 工會民主的成熟,讓基層的聲音用另一種方式回到產總來。 Q8:前幾日,美國勞工聯盟(AFL-CIO)公開宣佈支持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 在台灣,至少在目前,工會幹部或是領導人多半迴避表態,您覺得就一個工 會來支持政黨的參選人是好的嗎?未來台灣有可能以地方性或全國性的工會 公開來支持甚至輔選某位參選人嗎? A:我覺得,美國勞工聯盟在這個時間點表態,應該只是一種新聞政治,因為 長期以來他就支持民主黨的一個組織,所以這個新聞也可說就是一種噱頭啦 !對台灣而言,目前大部份工會裡的領導者都還是以個人政治屬性來支持或 表示自己的態度,我覺得這是不阻擋的,因為支持誰這是憲法裡所保障每一 個人民的自由,但領導人也不能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影響了組織的發展。所 以「個人」和「組織」要分清楚,記者很喜歡把兩者合在一起說,但我始終 認為,這是不同的。 當然我覺得,以組織來支持某政黨或某人不是一件不可行的事,勞工朋友常 常的忽略了自己的力量,組織刻意迴避時,這些政黨或要選舉的候選人當然 就直接跳過組織,用其他的管道來跟基層勞工喊話,選舉口水常常就這麼出 現。如果勞團的自主性夠強,我們才真正能做為憾動選舉的關鍵多數,不然 每次都是只有領導者在高喊我掌握多少多少的勞工選票,那是沒有用的,重 點在政策的交換和談判,不是勞團領導人自己的政治交誼。 Q9:台灣現在正在學習政黨政治的步伐,勞工團體也在這一波波的民主化中 學習到工會民主及參與公共事務的內容,未來,您覺得台灣的勞工團體有可 能組成工人政黨嗎?其空間有多大? A:有啊,其實各地方工會組織、領導人,基層動員的人也都是在學習政黨政 治和政治民主,但是我們常常會有角色混淆;我覺得要組黨,本身的功夫還 做的不夠,從幾次選舉來看,我們很清楚現階段勞團推出人選,要當選的困 難度很高,勞工階級意識如果沒辦法清楚,永遠都別想有組黨的一天;這很 重要,大家都會說團結才有力量,可是明明領導人本身就不團結了,政黨或 地方派系為什麼要挺你到底?這是代表性的問題。 這一次高市產總的直選活動,就是一個可以讓勞工認同勞工的機會,這也是 一種民主深化的教育過程,讓自己的身份認同出線,這是一個正在成形的認 知。顯然的是工會裡各派系很多,很難解決,這是目前工會民主的過程中, 產生的另一個產物。 工人政黨在未來的台灣仍要觀望,當然我覺得這是有空間的,只是型式上的 不同吧!如果台灣走向的是兩黨政治而不是多黨政治,則這些小型政黨的空 間一定是被壓縮的,重點還是要勞工的自主性、自覺性要夠,否則聯盟或政 黨依然是只有形式空間而已。 Q10:這一次的選舉中,除了藍綠兩黨外,「公投」也是另一件被吵得沸沸揚 揚議題,甚至於凌駕於所有的議題之上,就您所觀察,「公投」對於工會民 主化的影響是什麼? A:公投本來就是一種民主深化中所形成的表現,由下而上的政策形成以及基 層多數的直接民主,這是一種更民主的制度;所以公投也是一種讓讓台灣民 主能跳上一層的制度,一樣的,工會民主的學習,勢必會隨著民主深化而持 續成長,或許有一天,基層會員的公投案也會成產總理事會議必需尊重的決 議。 Q11:您覺得未來四年,您個人對台灣的勞工政策上有期待? A:我覺得勞工的自主性是影響勞工政策的因素,勞團自己要扮演好自己壓力 團體的角色,不要常常搞到最後變成利益交換者,以現況來看,政府的勞工 政策大部份都有在進行,再來就是看勞團的表現了,有些技術性的法條會被 操作成政治性議題,經過媒體傳播後卻變質成另一套是依附在政黨底下的聲 音,在立法院裡,形成政黨對決,這樣的惡質文化,對未來的發展實在不好 ;當然傳媒在轉述你的意見時,也可能因為不甚了解而誤解勞團的原意,這 也有可能。不然政府或候選人當然可以一直為你背書,反正到最後就再來技 術性跳票就好啦,所以有時候在公共事務、在政策上,不是單方向的,是雙 向的。 Q12:就您的觀察,台灣的工會民主、產業民主,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何?有哪 些可以更努力趕上國際的地方呢? A:行政院現在在推官股只要有20%就必需要有勞工董事,我覺得這個很好 ,真正讓勞工走入上決策團體時,才能讓聲音也帶入決策的方向,這是走產 業民主的一個很不錯的政策,未來更希望普及到社會各層面。 台灣的民營工會數量和力量不足是一個很大的關鍵,現在工會的力量還是在 於國公營工會身上,當然人數和歷史發展決定了很多因素,不過未來如果能 推動更多民營工會,我想會是好的。 職業別聯合會和產業別的聯合會,這些突破空間的工會我想在未來應該可望 再度形成一股討論的聲音吧,工會法仍然是多數兄弟姐妹希望趕快去修正的 地方。產業民主的成熟也反映這個國家民主的程度是否是高的,所以未來產 業民主仍然會和政治民主化有著互相影響的直接關係。 (本文原刊登於勞動者雙月刊13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