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117 █▇▆▅▄▃▂▁╴
2004.05.01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Watch Media》5月2日節目預告

節目內容:我們要什麼樣的無線媒體?--從無線電視換照談起

行政院新聞局已打算向政院建議採市場機制,讓台視和華視都朝民營
化方向經營。新聞局副局長洪瓊娟說,新聞局評估結果,認為即使採
行「一公一民」,一年都得增加國庫五、六十億元的財政負擔,甚至
每年都要由國庫拿出來,財政負擔有問題。而且還說,如果從數位化
以後頻道,似無必要一公一民。新聞局說的都是真的?這種說法有點
奇怪,目前的公視一年才花國庫九億,怎麼成立另一家公共電視台就
得多花六、七倍的錢?新聞局會不會太跟不上時代了?現在媒體經營
流行集團化、資源整合、平台共享,如果把台視、華視及現有的公視
與客家頻道,以及未來的原住民頻道整合成一家新的公共廣電公司,
不就可以節省許多內部成本?怎麼會多花那些冤枉錢呢?難道就只因
為要省錢,就要讓台灣的媒體變得更糟?數位化之後,我們就會有更
多公共的節目?如果是,現在有線電視頻道這麼多,怎麼還是一團糟
?這個禮拜的《Watch Media》將邀請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魏玓我們一
起談談「我們要什麼樣的無線媒體?--從無線電視換照談起」。

來 賓:魏玓(媒體改造學社執委、淡江大學助理教授)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兩”民”(私)方案錯誤到底!
沒有公共化,數位化一併破局
駁斥新聞局以數位化為由,支持台華視私有化

針對新聞局昨日對外表示,台視、華視將採私有化轉型,媒體改造學
社表達嚴正抗議與質疑。媒改社認為,台視、華視長期佔用電波公共
資源,黨政軍股份退出之後,理所當然應採回歸全民的公共化轉型,
這也是過去幾年來政府與民間的共識。新聞局突然以數位化技術為藉
口,沒有根據公開與誠信原則,公佈相關評估並進行公聽程序,企圖
將應該歸還公共所有,屬於公共財產的台、華視拍賣與私人財團,不
但混淆視聽,更有失職之嫌。

新聞局向報界表示,由於電視數位化在即,未來衍生多餘頻道可以滿
足公共頻道擴增需求,所以無須再使用台視、華視頻譜,外界呼籲的
擴大公共電視需求,可以不需要”佔用”台、華視頻譜。媒改社認為
,這根本是昧於專業事實,違背新聞局職責立場的荒唐之言、是非不
分。台、華視使用公共資源,回復公共電視的身分,本是理所當然,
新聞局不求此圖,反而要將已經被黨政軍”佔用”多年的公共資源,
轉而拍賣給少數私人財團”佔用”,那才叫做”佔用”。將台、華視
公共化,歸還全民,才是合理使用、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媒改社認為,數位化不能作為改善國內電視環境的前提,沒有公共服
務思考的數位化,只是讓台灣增加更多商業電視,讓商業電視的利益
邏輯繼續惡化早已使民眾不滿的電視表現。相反的,在公共服務的電
視架構下進行數位化服務,才能真正將數位化的優點讓全民均霑,而
不是把數位化當作解決所有傳播問題的萬靈丹。

媒改社指出,包括新聞局所提數位化的問題,以及究竟台、華視回復
為公共電視需要多少經費,程序應如何進行,民間與學術界都有許多
不同看法,新聞局均視而不見。事實上,新聞局本身委託專家進行之
「研訂無線電視公共化執行條例(草案)暨修訂公共電視法」的結果
已出爐,但該局卻隻字未提。據了解,評估結果明確指出,若以適當
的辦法進行解散與清算,以達成國有電視資源的重整,那麼政府所需
擔負的移轉費用不會高過新聞局所宣佈的數字。

媒改社緊急呼籲,新聞局應以周延態度公布所有評估,並審慎思考國
內外廣電法治民主化之趨勢,制訂真正使無線電視結構改革的方案,
以調整電視產業公有與私有的比重,執行公共化方案,並進行程序公
聽,以昭公信。如此才是回應廣電修法要旨之道,使政治力退出維護
媒體專業自主,進行全民電視公共造產以增進公共利益與福祉。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打個電話給新聞局

文/管中祥

看電視是許多人生下來就有的經驗,它不僅給人們許多資訊、娛樂,
陪伴人們度過寂寥時刻,甚至是看著你、我長大的褓姆。在眾多電視
頻道中,台視、中視、華視的歷史最久,對我們影響也很大,不少人
對他們有著深不可分的情感,也存在著難以忘懷的記憶。

其實,這幾家媒體還存在著特殊的使命。由於電視使用的電波是公共
資源,和空氣、陽光、水一樣屬於全民,不屬於任何個人、財團、政
黨、政府所有,故經營這些媒體的人或單位,會被賦予更大的期待,
也就是,無線媒體所製播的節目必須符合公共利益,而不該只為特定
政黨、財團,甚至政府而存在。

不過,這樣的老友最近幾年有了改變。隨著有線電視頻道的蓬勃,無
線媒體也陷入前所未有的競爭。這幾年來,新聞局屢屢針對這些無線
媒體的綜藝、新聞、戲劇節目,以警告或罰鍰方式要求他們有所改善
,但因為競爭的關係,他們似不願放棄以「收視率為至上」的最高指
導原則,腥煽內容雖比不上其他有線電視頻道,但若相較以往,似乎
並沒有多大的改革誠意與行動。

除收視率成為引導無線電視節目的製播方向外,4年前雖已政黨輪替
,但黨國勢力仍是控制無線電視表現的主要力量,一如過去,黨政勢
力仍因所有權的優勢,安排中意人選進入董事會,控制人事與經營權
;另一方面,無線電視台最近這幾年的政治新聞與言論並未有多大的
改善,仍呈現只為其所有者服務的現象。特別是這次總統大選,最應
合乎公共利益的無線媒體,竟然和其他有線頻道沆瀣一氣,不僅成為
政黨的傳聲筒,同時有違廣電法第一條「增進公共利益與福祉」所託
付的責任。

事實上,無線電波是公共資源,經營者只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經
營者並不能永久經營,依照廣電法第12條的規定:「廣播或電視執照
,有效期間為2年,期滿應申請換發」,換句話說,無線媒體的經營者
每隔2年必須接受社會的審核與檢視。

行政院新聞局目前正在進行台視、中視、華視等3家無線電視台兩年
一度的執照更換程序,並將在5月1日針對三台高階主管進行換照面談
,因此為能實踐無線電視公有、公用、公共服務的精神,我們可趁此
時打個電話給新聞局,表達我們對無線電視的看法,若他們的表現不
符合公共利益,可建議新聞局暫時停止執照的核發,直到提出具體承
諾為止。


《流行開講》

好一個新聞局!

文/魏玓

據報載,新聞局對外表示,黨政軍股份退出後,台視、華視將採私有
化轉型。新聞局的道理是說,由於電視數位化在即,未來衍生多餘頻
道可滿足外界呼籲的擴大公共電視需求,因此不需要「佔用」台、華
視頻譜。好一個新聞局!這根本是昧於專業事實、違背新聞局職責立
場的荒唐之言、是非不分。事實上,台、華視分別使用公共資源超過
40年和30年,回復公共電視的身分,本是理所當然;新聞局不求此圖
,反而要將已經被黨政軍「佔用」多年的公共資源,轉而拍賣給少數
私人財團「佔用」,那才叫做「佔用」。相對的,將台、華視公共化
,歸還全民,才是合理使用、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的做法。

數位化不能做為改善國內電視環境的前提,沒有公共服務思考的數位
化,只是讓台灣增加更多商業電視,讓商業電視的利益邏輯繼續惡化
,使民眾更加不滿電視表現。相反地,在公共服務的電視架構下進行
數位化服務,才能真正將其優點讓全民均霑,而不是把數位化當做解
決所有傳播問題的萬靈丹。畢竟讓電視做更多公共服務,是天經地義
的事情,也是政府要去思考進行長期規劃的政策責任,不是什麼隨意
分配資源就可以交差的事情。

其實,包括新聞局所提數位化的問題,以及究竟台、華視回復為公視
需要多少經費,程序應如何進行,民間與學術界都有許多不同看法,
國外也有很多例子,新聞局卻都視而不見。以英國來說,電視數位化
的工程就是由公共電視BBC來執行,BBC以公共服務為前提,整合善用
相關資源,不但藉由數位技術增添了英國原本就為人所稱道的電視表
現,提供多個精采頻道,而且亦是全世界最快達成全體民眾,都可享
用數位化電視服務的國家。

此外,新聞局所說採一公一私方案政府負擔的經費額度,究竟如何得
出?是否有其他做法,也應提出充分說明,否則就有誤導視聽之嫌。
事實上,政府投資或支出並不應該以數字為衡量,而是以其目的之正
當性為宗旨,政府花個幾億元去搞充滿爭議的置入性行銷,難道就不
可以花必要的預算,去建置理想的公共服務媒體制度嗎?這些問題,
新聞局都該講清楚、說明白,而不是整天只想交差了事,應付應付!



《影文影舞》


向陳奇祿先生的《公論報》「台灣風土」版致敬

文/張世倫

國史館在本週出版了陳奇祿先生的口述歷史訪談錄。陳先生曾任文建
會主委,並是台灣戰後第一代的人類學前輩學者。書中裡面除了對陳
先生的少年與戰爭經驗,思想與學術養成,文化行政的公務生涯多所
著墨外,對於關心台灣新聞史者而言,其中最珍貴的史料,或許是他
親口講述,當年擔任李萬居先生的公論報「台灣風土」版主編的那段
經歷。

現今仍會探討《公論報》者,已不算多,而相關論述,大多集中在《
公論報》在戰後初期,對言論自由之爭取,以及其發行人李萬居因支
持雷震組黨,而遭國府打壓,最後因財政困難,而被當權者巧取豪奪
,李氏因而抑鬱而終之事。然作為「二二八事件」後最重要的民營報
紙,公論報在台灣報業史的重要性,恐怕並不只侷限在政治與言論自
由層面。

作為一份民營報紙,公論報除了是重要的在野聲音外,其副刊規劃,
角度多樣,水準頗高,充分顯現出李萬居的視野。例如電影史家杜雲
之,曾主編該報「日月潭」副刊影藝版,名詩人余光中則主編「藍星
詩刊」,成為戰後台灣現代詩重要據點。陳奇祿先生當時由於通曉日
語與國話,又有學術背景,受李萬居之託主編「台灣風土」版,雖是
無心插柳,現在回頭視之,卻是台灣副刊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篇章。

陳先生主編的「台灣風土」版,內容以台灣風土民情、史地知識、文
化風俗、民間信仰、以及人類學、民族學相關文章為主。該版的歷史
重要性,主要展現在幾個方面,首先,當時正值戰後初期,陳先生邀
稿對象,作者群包括當時若干尚未離台的日本作者,例如金關丈夫、
國分直一、立石鐵臣等,另外也包括了如陳紹馨、楊雲萍、連溫卿
(註一)等人的台灣研究,因此「台灣風土」版,可說是銜接了戰前戰
後的台灣研究,一方面反映了當時學者研究的主要旨趣、水平、與走
向,另方面也開創了戰後台灣研究的起點。

第二,「台灣風土」版在陳先生主導下,刊登了大量學術文章,試圖
替學院論述與一般讀者間搭起橋樑,使兩邊產生積極連結,讓學術論
述的影響不侷限於象牙塔內。如此有意識地,計畫性地,長時間地用
整個副刊版面,刊登學術性質頗高的文章,在台灣報業史上實屬罕見
,依筆者有限知識所及,似乎只有顧秀賢主編時期的自立早報副刊,
曾計畫性地邀約學者長期提供學術論述,約可比擬。對比今日副刊,
大多追隨輕薄短小與輕鬆話題,長篇學術論述已極為罕見,當年「台
灣風土」試圖銜接民間與學院的走向,也就更形可貴。

第三,陳先生主導的「台灣風土」版,早在所謂的鄉土文學或本土化
運動前,就懂得大量取材台灣風土民俗,注重庶民生活細節,而此種
編輯路線,今天已成為台灣副刊的主流之一。而在圖像表現上,在當
時物力維艱階段,陳先生便已積極邀請日本名家立石鐵臣及國分直一
等協助插圖,並曾與台灣攝影前輩張才合作,至原住民部落進行攝影
記錄,做為專題報導之內容。凡此種種,今日看來都是極為先進的觀
念,要一直到了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後,才又逐漸變成副刊主流
,但陳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便已如此實踐之。

雖然之後,《公論報》因政治壓力而無以為繼,陳先生的人生之旅,
也逐漸走向學術與公務之路,所謂的「台灣研究」,也在政治氣候
變化下,好一段時間成為學術禁忌,然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陳先生
回憶錄的出版,一方面讓我們不禁要為他早期努力成就,脫帽致敬,
另方面,也讓人期盼有更多早期台灣新聞史相關口述,繼續出現。
----------------------------------------------------------

註一:連溫卿為日治時代組織「台灣文化協會」的左翼要角,他在《
公論報》「台灣風土」版發表的文章為〈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土地被
收奪的過程〉,1949年1月。



《在地發聲》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 徵件簡章

請注意:影展截止時間延至5月15日

以「在地文史、當下紀錄」出發,希望透過巡迴影展的方式,鼓勵各
地民眾及紀錄片愛好者拿起攝影機,為地方或社區的發展留下影音記
錄。

壹、徵選主題:舉凡關注於地方文化特質、歷史演進、文化資產、城
鄉發展、社區營造以及與地方發展變遷等主題有關之紀錄片,均在徵
選範圍內。

貳、報名資格:凡中華民國國民在2002年1月1日之後至2003年12月31
日前完成製作之紀錄片,長度不超過90分鐘,以VCD或DVD之規格(原始
拍攝規格不限)送件。須以個人名義參加「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之評
選。


參、報名方式:請於2004年4月1日至5月15日之間(郵寄者以郵戳為憑
),將填妥之報名表及附件資料郵寄231新店市中興路1段302號8樓「
台北縣文史學會」,並請註明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徵選」。

報名資料:
1.報名表 2.作品版權與製作證明切結書 3.申請者身份證影本正反面
各乙份 4.導演照片乙張 5.參選作品光碟三片 6.劇照三~五張 7.參
展授權書乙份(報名資料請以磁片或光碟片送件)


肆、評選辦法:主辦單位邀聘學者、文化與社區工作者、紀錄片導演
及台北縣文史學會代表組成評審團評選之。

1.評選項目計分二種,一為公開競賽類,一為推薦邀展類。

2.公開競賽類將評選優良作品五部,每部作品獎金二萬元正及獎座乙
座,影展版權播映費五仟元正。

3.推薦邀展類將由主辦單位及評審團共同推薦邀請參加,共計五部,
每部作品紀念獎牌乙座,影展版權播映費五仟元正。

4.評選團頒贈特別獎者,每部可獲得紀念獎牌乙座及版權播映費五仟
元正。

5.影展放映作品另酌付導演每場出席費二仟元正。

6.公開競賽類作品參賽者,每人以乙部為限。


伍、注意事項:

一、評審結果未達評審認定標準者,獎項得予不足額核定。

二、抄襲、剽竊或有其他侵害他人著作權之行為者,經法院判決確定
或經人檢舉後查證屬實者,除取消其得獎資格外,並追回獎金,相關
法律責任由申請者自行負責。

三、報名檢送之資料遺漏、不完整及不照第參項規定者,不受理補件
。作品光碟片須注意影音拷貝品質,不良者亦不得補件,若造成無法
入選結果,主辦單位不負任何責任。未得獎作品將限期通知領回,所
有得獎作品將置放於主辦單位作為資料存檔。

四、得獎者得參加主辦單位辦理之頒獎典禮、座談會、巡迴放映等相
關活動。

五、入選作品巡迴放映規格以VCD或DVD為主,巡迴展前主辦單位將與
作者連繫確認放映規格,請得獎者配合。

六、巡迴影展時間與放映場次,主辦單位將於評選完成後與得獎者連
繫並敲定,得獎者得配合出席。經場次表排出後,即請務必配合。

七、主辦單位得經版權人同意,複製入選作品供機關、學校、社團作
非營利用途之研究與觀摩。

八、對評審結果有疑義者,得於得獎名單公佈後十日內檢具真實姓名
、聯絡方式及相關資料逕向主辦單位提出異議。

九、所有得獎作品(含邀展作品)在首場外之巡迴場放映均不另支付
版權金,以利地方志紀錄與傳播之推廣工作。

十、凡得獎作品若有製播版權爭議而致無法公開放映者,主辦單位將
取消其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責任由作者自行負責。


陸、報名簡章及報名表可利用傳真02-89113310洽索,或以 e-mail:
cablegiant@yahoo.com.tw索取,郵寄函索請附掛號郵封寄231新店市
中興路1段302號8樓台北縣文史學會,並可在網站下載報名表格:
http://twlocalvoice.org/

柒、影展評選結果將於五月底公佈,七月底新店市首映,八月至九月
巡迴板橋、新竹、鹿港、高雄、花蓮及台北市等地。

指導單位:文建會、台北縣政府、新店市公所、新店市民代表會
主辦單位:台北縣文史學會


《Watch Media》可以線上收聽了

星期天上午8:00是有點早,平常要起來就很難,更不會因為要聽「Watch
Media」特別早起,不過,如果你想聽聽這個節目,或者,你擔心錯過精
采內容,但又不願或懶得早起,沒闗係,那就來個線上收聽吧!保証聽
不到黃鸚出谷,但絕對讓妳至少半點滿足!錯過了週日上午8:00沒關係
,依然可以24小時線上收聽。

線上收聽「Watch Media」有幾種方法: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請妳
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收聽
《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
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
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idv.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
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