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5-05》 |
本期內容 | |
◎ 傳播線上 擴大公共廣電規模 落實媒體文化責任—傳學鬥對新聞局二私方案的呼籲 | |
◎ 教育論壇 多元智能與多元評量 | |
◎ 台灣立報資料室徵教育資料庫建置人員 |
傳播線上 擴大公共廣電規模 落實媒體文化責任—傳學鬥對新聞局二私方案的呼籲 | |
傳播學生鬥陣 | |
日前經由報載,得知新聞局已經對於黨政軍三退的政策宣示所做的配套方案之一:「無線電視公共化處理條例」草案做出定案;從報導的脈絡看來,新聞局傾向基於經濟效益的考量,傾向於將這些無線電視台民營化。 我們認為,這樣的思維全然由經濟面向思考,忽略了媒體「不只是產業,更是文化」的根本特質。台灣的商業電視已經夠多了,新聞局對於屬於全體國民的無線電波頻譜,卻仍執意要將它私有化,私有化的結果會為台灣的媒體環境帶來多大的改善?很明顯媒體產業私有化之後,只會讓財團擁有媒體,台灣觀眾是否會因此擁有更好的媒體環境?這些答案是趨向悲觀的。 再者,我們認為能夠擔負上述文化責任的媒體形式,唯有公共媒體能夠做到,而我們欣喜新聞局對於公共媒體也同樣關注;然而新聞局將廣電媒體公共化寄托於數位化之上,認為藉由新科技之力,現有的頻道得以切割並得到擴充,足以提供公共媒體多個頻道以滿足社會需要,乃是倒果為因的想法。環顧鄰近的韓國、日本、澳洲以及遠方的英美,每個國家的數位電視都植基於強大的公共廣電媒體,唯有擁有健全的公共廣電媒體,數位媒體才有希望。 因此,傳學鬥在此呼籲新聞局,「務實」地考量未來台華視的發展出路,廣電媒體從來都不是經濟考量得以窺得全貌的,將民營化的商業邏輯視為經濟面向的全部意涵,必將消磨、弱化廣電媒體的文化責任。 我們認為陳總統既然曾經許諾台華視公共化,表示此政見必然有其可行之處,而民營化除了有「賣家產」之嫌外,也表示陳總統的誠信一文不值。因此,新聞局作為主管單位應當深謀遠慮,可別因為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糟蹋台灣社會向前邁進的機會。 媒大事 一、副總統呂秀蓮訴請新新聞週報對「嘿嘿嘿」報導回復名譽案,最高法院上(4)月29日終審宣判,認定大法官第509號解釋不適用民事侵權案件,駁回上訴,維持二審新新聞敗訴判決。 小編媒批:首先必須要認清一件事情,這是否直接衝擊新聞自由仍在未定之數,因為對於新新聞所提出的新聞自由主張,合議庭幾乎照單全收,509號釋憲的維護新聞自由精神依然不變,但是合議庭表示,總統府有沒有緋聞的傳聞,和呂副總統有沒有傳播此緋聞,是兩回事,所以新新聞不要把這兩個混為一談;另外,我們更是認為在台灣戕害新聞自由最大的兇手,除了政治人物之外,其實是媒體市場過度私營競爭與制度缺乏規劃所致。 二、從上(4)月26日起一連5天,是台灣第一次「關機運動」,有鑑於電視新聞和綜藝節目,充滿了煽腥、暴力和色情,以及最近幾個月媒體表現令人搖頭,所以苗栗社區大學發起「關機運動」,希望民眾藉由向電視說「NO」,激勵電視公司檢討改進,達到內容向上提升的目的。 小編媒批:就是因為電視節目越來越濫,所以希望藉由關機能夠讓大家走出戶外,認識除了媒體之外的週遭世界,而這對於提昇我們本身的媒體環境是否有幫助,則是需要再多加努力,因為過了這5天,我們的新聞還是一樣沒有改變,而當我們再度打開電視機的時候,感覺到的只是更沮喪。 三、壹週刊又被告了。壹週刊報導親民黨台北市議員王育誠「趁老婆不在,帶酒家女回家」,裡面有寫到王育誠少年時曾加入竹聯幫,進過警察局和少年法庭,王育誠上星期三下午生氣表示,要來告壹週刊誹謗,並且要叫壹週刊賠一千萬元,並對壹週刊總編輯裴偉,說「你給我準備吃牢飯吧」。 小編媒批:許多人對於許多媒體的不實報導,採取的途徑就是按鈴控告,但對於已經擁有媒體的人,是否不該用一般人的標準來看待呢?更何況王育誠已經是台北市議員,還依舊主持節目,這種政治和媒體兩棲的人,是否該用更高標準來對待?你可別得了便宜還賣乖! 四、東森媒體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上(4)月28日簽約建教合作,雙方將聯合在上海交通大學大設置數位實驗室、東森講座教授、東森王氏獎學金,舉辦東森盃華語大學生DV大賽、數位媒體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並推動東森海外研修計劃,鼓勵上海交大教授赴台灣東森智庫研究。 小編媒批:東森之前還透過設立獎學金或建教合作跟中正、輔大等傳播學校有了「親密關係」,在這些之後東森更打算透過設立東森購物獎助學金,用錢來跟政大摸摸頭,已經有校友寫信跟政大校長抗議,如果想要聲援,可以趕快寫信給鄭瑞城校長(president@nccu.edu.tw),我們提供幾個王先生在《商業周刊》854期中講過的話「用詞範例」給大家參考:「不要跟我講你的專業,Show Me the Money!」「我跟徐佳士老師講,你就是沒有學生出一個施振榮、林百里跟曹興誠。為什麼台大、交大越來越興旺,只有政大越來越苦,越來越可憐,因為你教學生,只有教他用一枝筆,一天到晚去寫文章,去批判人家,去罵人,沒有教他這個筆怎麼像哈利波特的作者會賺錢。你如果教出三個哈利波特作家,我說,老師,你啊!唉呀,安享晚年了……」「No Money No Talk. 這很現實的!」。 |
|
(回目錄) |
教育論壇 多元智能與多元評量 | |
李菁菁(維吉尼亞州立大學課程教育所碩士) | |
依據國內學者吳毓瑩、林怡呈(2003)的研究整理發現:「多元評量的趨勢,乃奠基於50年來課程標準以及評量準則之發展。」也就是說,在早期課程標準中就可以看出推展多元評量概念的痕跡;可惜在過去注重「有效」得知智育推展情形的訴求下,以及過去單一的智力概念,使得多元測量的聲音隨之瘖啞。而今隨著多元智慧的強調,實施多元評量、經營多元智慧,變成了一體兩面的推動重點。 依據美國Garner的研究,人類智慧的結構是多元的,包括7項基本智慧,即: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肢體動覺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以及內省智慧等,他並在1995年加入第8項「自然觀察者智慧」。而傳統的評量方式顯然無法評量到這些能力,所以需要將測量走向多元。學者一般認為多元評量,至少應該包括幾個面向:評量方式、內容、人員、時間多元化。這些從傳統評量中,多重於紙筆測驗的方式來看,都是很大的突破。因為紙筆測驗不論大小,都只能評量出孩子是否了解「結果」,卻著實無法參與學生的「學習歷程」。面對孩子的學習,不能瞭解學生是否真正融會貫通、還是遭遇到挫折困難的,不只是家長!即使是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面對「數字」,能知道的畢竟是有限! 由英文名詞與涵義的變化,可以看出評量的演進共分為3個階段: 早期強調「measurement」,以量化的方法取得正確可靠的數據;其後則認為應該從教育的目標、人格的發展……等各方面來進行評量,亦即除了客觀的數字之外,尚加上價值的評鑑,而將「measurement」提昇至「evaluation」;晚近,學者們又將「evaluation」提昇至「assessment」,強調評量時應考量各種相關的整體情境,從各種可行的途徑,蒐集全面性、多元化的資料,加以分析比較研判,進行整合性的詮釋,俾獲充分的瞭解。亦即評量(assessment)除了講求數據、考慮價值之外,尚需加上學習的情境脈絡,做整合性的評量。(陳明終,2000) 隨著評量重點改變,隨之出現了許多評量方式:真實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等新的評量方式。多元評量的方式大致可分成下列幾種:主題報告、實作評量、參觀報告、檔案紀錄、晤談、口試、表演、觀察、資料蒐集整理、紙筆測驗、學習單等。除了教師評量外,也可以加入自我評量、同儕互評。隨著學習目標與成果的具體描述,家長拿到的不再只是孩子的各科分數,而是具體看到孩子達到的程度,因此知道孩子需要加強的地方,這樣的設計比以前的成績單更有說服力、更有效能。 其中,一項新興而現在廣泛運用的當屬:檔案資料的評量方式。小從幼稚園、大至高中,檔案資料是學員替孩童紀錄學習的方式,也是學生收藏作品、顯示自我特質的方式。然而大多數家長對於這項測驗「美意」,恐怕還只停留在紀錄孩子「成長的回憶」的階段。檔案資料不是一個多元另類相本,反之它是一個家長進入學生評量、學習成就世界的橋樑。 檔案資料是以收錄在資料夾中的成品作為考核的基本內容,內容的擇取基本上是由學生主動選擇,也就是學生本身也是自己的評核人。根據研究,給予學生選擇的空間時,能夠讓學生感覺擁有這份作品集的所有權(ownership),而不是只是用來獲得成績數字而已,因而提高學習的意願;而且這樣的考評本身並不是一時的,檔案中包含學生一段時間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出、紀錄學生的成長,尤其對閱讀與寫作方面,這種「持續性、動態的」評量方式能更細膩發現學生問題的癥結,以及追蹤學生改進的狀況(Rubin, 2001)。學習是動態的,會因時間不同,而產生質和量的變化,唯有持續地評量才能看出學習進展的狀況,對於接任班級或教學的教師更有跡可循,而不需頻數字、名次評斷學生;更何況,在學生審慎選擇自己作品的過程中,她們也學習分析、評鑑的能力;進一步引發想要作出更好的成績的動能,更是有助於學習。 隨著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許多人都將重點放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其實,如以過去考試領導教學的負面效應,若是以解鈴還需繫鈴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妨期待多元測驗概念的推動,能夠使得教學更加活潑自由、相輔相成。此外,藉由具體明確的評量、學習成就描述,更能拉進親師距離、一同協助學生學習。 參考書目: 吳毓瑩、林怡呈(2003)。多元評量概念在課程標準演變中之定向與意義。教育研究資訊,十一卷六期,p.3-32。 陳明終(2000)。多元評量面面觀。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國際學術研討會。 Rubin, D.(2001).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in reading instruction:Ch10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Pearson Allyn & Bacon.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資料室徵教育資料庫建置人員 | |
職稱:全職資料室組員 條件:具備資訊素養,熟網路檢索及資料庫建置 資格:大學畢或研究所在學生,不限學系,對教育議題有概念能獨立作業者。 應徵方式:5/10前,備齊履歷及自傳E-Mail至chiuli(at)lihpao.com 洽詢電話:8667-6655轉268(14:00後)史小姐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