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5-11》 |
本期內容 | |
◎ 來去紫禁城 北京錢味十足 | |
◎ 教師組織的困境與出路 —辦理「國會議事研習營」有感(下) | |
◎ 台灣立報資料室徵教育資料庫建置人員 |
來去紫禁城 北京錢味十足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在一個聊天的場合裡,朋友感慨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不容易,小生意多半以被坑殺收場;至於大生意呢?那得看「誠意」有多大了! 判斷誠意的標準很簡單,就看有多少錢做後盾。朋友說,通常就是要先來個見面飯局,「這頓飯如果在3萬塊人民幣以下,那就是誠意不夠了。」他用很無奈的表情說。 許多中國人現在有錢了,有錢可真好辦事,買房、買車那是平常,買官、買權然後換更多的錢,那是「更有本事」的才幹得來。 這裡的有錢人許多錢都來得太快、太容易,為什麼這麼說呢?才不過10年前多一些,人民日報才以頭條新聞刊出中國出現第一位「萬元戶」,嘿嘿嘿,現在這裡中央處級以上幹部,哪個沒有千萬資產?其他的紅色資本家更不必說了,家裡10多部進口轎車才不算什麼,買台私人飛機上天才過癮。10年賺上千倍以上的資產,你說這錢是不是賺得太快、太神奇了? 有錢好說話,也成了衡量份量的重要指標,甚至是判斷各種道德價值最簡便的試劑。談誠意?行!拿不拿得出3萬塊錢請一頓飯就是最好的誠意指標。 當金錢成為一項衡量的指標工具時,整個社會就朝向很荒謬的方向發展,說被扭曲太抽象,還不如說是走上錯路來得更直接有力。 就以這兒的知識份子的工作來說吧!他們已經走過被扭曲的過去,現在多數人走的就是一條背離學者工作的道路。文革結束、改革開放之前,此間知識份子必須背離良心按正確的政治道路指標前進,但是知識份子最少還是在本份裡做工作,雖然他是被扭曲的。但現在呢?知識分子的努力雖然一樣多,不過許多人力氣是用在追逐營利之上,而不是埋首書齋、積極於學術行動。他們許多也以社會通用的金錢論英雄價值觀來評量自己的工作,發一篇擲地有聲的論文,還不如為能付得起錢的企業打一個「學者」背書的廣告來得有價值,紙張如雪花輕飄,哪能如銀子來得「擲地有聲」呢? 前段時日有個調查很有趣,說是中國的知識份子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10歲,這引起許多知識份子自我傷憐、自怨自艾。 有一天我聽到兩位老師這麼對話。 「那麼拼命,不怕少活10年?」 「唉,過日子呀!」 「少去開會簽名不就得了。」 「嘿嘿嘿。」 「外行人」可能比較弄不清這對話說的是什麼?但我這半個「內行」的就比較能聽出來玄機。這就是許多中國的學者「忙碌」於賺錢的寫照。 現在中國學者最常做的事就是「開會」,這個會已經很少是政治會議了,而是名副其實的學術會議,學者們都很喜歡去參加這樣的會議,因為有出席費可以領,一般行情是一千塊一場,而且多半簽了名就領錢,領了錢便可以走人。更扯的是,有些單位,尤其是政府單位在年底要報銷經費時,那出手可大方了。有一回一位老師得意洋洋地跟我說,他當天有5個會要去開,一天賺的出席費就比一個月的薪水要高。更讓人艷羨的是,有個會是某中央部級單位召開的,去的人每位還送手提電腦一部。帥吧! 中國學者如此「忙碌」地奔波操勞於會議之間,是不是造成他們健康不如人的主因,可以研究研究。 當一個社會汲汲營營於錢財,而且似乎只有賺錢才引得起人們的興趣時,這個社會的品味經常要出問題。 我有次到北京的某大百貨公司逛街,途經一個名錶專櫃。由於我很喜歡手錶,所以就停下來看看。專櫃服務員正照顧著一對看來30上下的年輕男女,看來他們正進入到要選定貨品,準備掏錢的階段了。 這對年輕人選的是一塊某瑞士名牌的機械男錶,在台灣的價格是20萬台幣以上,這裡可能貴些,北京有錢人太多了,付得起的自然不少。我看那對年輕男女相貌很優雅,又應該同是愛錶人,所以對他們有著心理上的好感。然而,這樣的好感卻被女孩的一句話破壞了,讓我心情一直壞到今天。 女孩拿這錶端詳了一會兒,突然冒出一句話:「多久得換一次電池?」讓我聽到當場瞠目結舌。 愛錶的人一定都知道那女孩拿的那塊錶是個知名的「機械錶」,機械錶要換電池?這話從何說起呀? 一個社會是這樣的,當人們以為手錶都是該換電池的,他的品味就是停格在「石英錶」的。品味從石英錶再進化(或說再回到)機械錶,那是得經過美的眼光訓練與轉化才可以順利達成的,而不是用財富提高的粗暴手段攫取得來。當你想買一塊20萬台幣的手錶,請問不該先對這手錶有美的理解嗎?如果連機械錶和石英錶都弄不清楚,就想花高於石英錶20倍以上的價錢買一塊用以「計時」的機械錶,除了是暴發戶在炫耀財富之外,其他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暴富者的美感經驗常只來自於財富累積的過程,缺乏藝術上美的學習經驗。所以,當他們要以賺來的錢財去提昇品味時,就會有所侷限。現今佔領歷史古都北京城、雄偉林立的現代西化建築、立交橋、名車,都是暴富後的產物。不過這些財富並未添增北京的氣韻,反而嚴重破壞她的美感,不論是在歷史的,或是生活的都如是。這些感情上、視覺上、生活秩序上的紊亂,以及心理上的空虛與不安,就是暴富後,美的學習不足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西方國家,如果你向朋友出示一塊名錶,所得到的經常是讚嘆與激賞,對方最常有的反應是「這是塊好錶」;然而在中國呢?十個有九個人會說「好貴」、問「多少錢」,因為「錢」幾乎是現階段裡衡量「美」的唯一價值。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人何嘗不是如此呢?當我們開始有眼光批判人家的「庸俗」時,我們也該反躬自省。下次看到人家的名錶,千萬別問多少錢?看不懂就誠心地讚一句「真美」,這樣才不會被人誤會成北京來的暴發戶。 |
|
(回目錄) |
教師組織的困境與出路 —辦理「國會議事研習營」有感(下) | |
羅德水(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 | |
前面說過,國會是法案遊說的主要戰場,而黨團協商則是國會運作的關鍵。 三、遊說不分藍綠只問組織利益 無可諱言地,無論歷史經驗或一般的印象或許都告訴我們,國親黨團似乎較能站在教師族群的立場,為教師組織捍衛權益,而也確實有部分泛綠委員對教師族群與教師組織不甚友善,也因此過去教師組織大多採取順勢操作,對於與泛藍國會議員打交道較為得心應手。 然而,隨著藍綠雙方在國會席次的消長,以往偏重藍軍的操作策略,恐怕也有調整的必要,更何況繼大選連任之後,一般評估綠軍在年底立委選舉方面,席次極可能進一步成長,無論如何,台灣已幾無可能再度出現特定政黨在國會獨大的可能。退一步言,無分藍綠,朝野各黨團對特定法案之態度,取決的其實是自身政黨的利益,以及壓力團體的實力,而非輕諾寡信的承諾。即便藍綠雙方對教師組織各有其立場,吾人亦應努力與綠軍黨團多做溝通,更不必不切實際地認為藍軍一定力挺教師組織。 就以近期兩件修法為例,「師資培育法」第22條修正案得以順利完成,主要是靠泛綠委員的力挺;相反地,「教師待遇條例」之所以遲遲無法完成立法,與其怪罪泛綠特定委員之杯葛,不如檢討國親黨團,是否真的有讓法案通過的決心?準此,教師組織在國會的遊說工作,尤其不應區分藍綠,而要以法案攻防作為主要考量。 四、今後各級教師會努力的方向 (一)上繳會費提高至2千元。長期以來,各級教師組織僅憑些微的會費收入,努力為教師爭取最大權益,然而也由於所收會費偏低,各級教師組織之財務狀況漸感吃緊,如何有餘力進行組織遊說與公共關係之經營?比較台灣各工會與公會之年費收費標準,大多從1千元以上至數萬元不等,教師組織現行收費標準明顯偏低。 以台北市為例,會員每年上繳會費給台北市教師會僅3百元,上繳全國教師會更是只有2百元,身為教師會的會務幹部,筆者深知,近來不少會員對於相關法案在國會節節敗退頗有微言,問題是,我們如何期待一個沒有子彈的部隊不打敗仗?筆者建議,應將會員之會費提高為每年二千元,一千元交給地方教師會,另一千元則上繳全國教師會,若能如此,則全國教師會每年將有數千萬元之經費可供運用,其戰力勢必大增。 (二)指派專職的國會聯絡人。經費不足確實是現今教師組織的困境之一,然而,有些作為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是無法用經費衡量的,作為一個八萬會員的全國最大人民團體,目前竟然沒有指派專職的國會聯絡人,恐怕要讓各政府與民間組織無法置信,全國教師會的對手教育部,如若知悉教師組織在國會的運作模式,那與全教會打起交道來只會更加得心應手有恃無恐了,筆者建議,即便現在人力不足,全教會亦應儘速抽調陷在教育部的人力,指派專職的國會聯絡人,將法案攻防重心從教育部轉移至國會。 (三)善用各地方教師會資源。台灣的立法委員來自全國各地方,這些來自不同縣市的立委,無論對全教會的態度如何,總有來自選區的壓力,而各縣市教師會即使再不濟,也總有幾個互動良好的委員,如何善用各地方教師會資源,不僅關係到動員實力,更直接影響遊說時的壓力,「師資培育法」第二十二條修正案,即是一個地方串連成功的案例,應該推廣複製。 (四)關心社運擴大組織能量。立法院不僅是朝野政治角力的重點,更是各民間社團工運組織爭取支持與權益的關鍵戰場,各級教師會應積極參與各社運工運之活動,擴大組織運動能量,相信藉由不斷的參與連結,教師組織除了維護會員權益外,有朝一日更可成為台灣社會改革的重要力量。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資料室徵教育資料庫建置人員 | |
職稱:全職資料室組員 條件:具備資訊素養,熟網路檢索及資料庫建置 資格:大學畢或研究所在學生,不限學系,對教育議題有概念能獨立作業者。 應徵方式:5/10前,備齊履歷及自傳E-Mail至chiuli(at)lihpao.com 洽詢電話:8667-6655轉268(14:00後)史小姐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