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河系列 X] 回首來時路 颺如思 編撰 溪流是一切水資源利用的來源,當溪流受到破壞時,人類的生活勢必遭受極大的衝擊。在第一期的專題中我們就提到了,不論是旱災、水災,人民的身家財產都會受到嚴重損失,甚至性命不保。在乾旱地區,水可能比黃金還貴;在水澇地區,如果可以,人們可能願意用性命買塊「息壤」(註1)。 想當初……
在台灣,溪流一直是重要的用水與民生物資來源,老一輩的人最喜歡說:想當初……隨便一腳踩進溪裡,就會有魚被踩死。林曜松老師曾提到,做了幾十年的魚類研究,發現二十幾年前的河中,捕魚是不太費力的事情,隨便網子一撈都可以有一頓鮮美的晚餐…… 溪流保育的風潮 90年代起,溪流保育的風潮如旋風般襲捲而來。河川溪流保育的問題,一下子全放到了顯微鏡下觀察,我們的政府官員突然間都學有專精了,紛紛提出各種建言、政策。其實一方面是因為生態旅遊逐漸受到重視,另一方面是大家釣不到魚,開始質疑政府每年編列那麼多工程款就是為了破壞生態?於是各地開始「自己的溪流自己來保護」…… 時髦的護溪運動 現在護溪運動似乎成了時髦的流行,很多地區都在進行,很多地區也都想進行。也許有點一窩蜂,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如果能夠持續下去,真的對台灣生態環境有很大的幫助。重要的是這樣的一窩蜂,能夠維持著它的熱度…… 生態保育絕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溪流保育也一樣…… 註1:傳說是一種生長不息的土壤,只要捏一點出來投向大地,就可以膨脹生長, 全文詳見:地球日網站-生命之水 科羅拉多河有
65年的時間,改變自然樣貌來迎合美國及墨西哥的農業、工業及都市用水。所以現在科羅拉多河流域的溼地、河岸及相關的河岸生態系已經惡化,甚至縮減至原有面積的10%。因此,當地居民能用的自然資源越來越有限。正如墨西哥庫卡帕印地安酋長所說:「此地的生物多樣性和人民都已瀕臨危險。」水對當地社區來說是生命的泉源,它提供了食物、工作及遊憩的機會,它也是人們傳統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Earthday Network(楊璧如 譯,葉春良 審校) 這是地球日教案的總結,對於社區如何影響乾淨用水,學生應該有更廣泛的了解與想法。他們可以學到污染物的來源以及污染物對水質健康的影響,並且釐清個人是如何影響水質,以及他們該如何進行水質的改善。 教學主題:愛護水,我們可以怎麼做? (資料來源:世界地球日網站)
我們在這一期將一連串護溪相關的主題做個總結,代表世界地球日的活動告個段落。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從今以後不需要再關心地球。要記住,關心地球不是一個口號,也不應該是慶祝節日一般,過了就算了。地球的脆弱往往在每一個人不小心的疏忽下,造成可挽回的錯誤。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啊!好冷! |
=切身之水篇= 洗澡使用低流量蓮蓬頭,改泡澡為淋浴,若用臉盆接水使用更佳,淋浴盡量不超過15分鐘。多人洗澡時,盡可能連續不間斷,減少等待熱水流出前的冷水流失量,並將其冷水儲存以供再利用,也可裝置洗澡水回收至沖廁所的設備,讓洗澡水不流失。(詳見愛水人之屋 -珍水生活) =他山之水篇 = 為推廣節約用水的觀念,澳洲─「水公司」(Water Corporation)實施了「智慧用水學校」計畫(Waterwise Schools Program)。該計畫實施對象為國小的孩童,除進行有趣且成功的智慧用水教育外,並進一步透過這些孩童及教師的輔助,將正確的節水概念及實施方法推廣至各個家庭及社區。【詳見節水季刊15期】
河川生態改變 本土淡水魚 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研究指出,台灣淡水魚速度最快的是苦花,其次是石[魚賓],但水庫、攔河堰、防砂壩等設施,已非其游泳能力所能克服。(參考2004/05/04 民生報) 沈沒三年 阿瑪斯續破壞墾丁生態 希臘籍阿瑪斯號貨輪擱淺漏油事件迄今3年多,擱淺海底的船體殘骸與鐵礦砂仍持續破壞墾丁的海底生態。阿瑪斯號殘骸在海底受強勁海流衝撞三年後,分裂成難以計算的大小鐵片,殘骸鐵片隨著浪潮衝撞,除了刮除附近礁岸上的生物及活珊瑚外,八萬多噸的鐵礦砂及金屬船殼受到海水腐蝕,持續污染當地海域水質。(參考2004/05/10 聯合報) 「槽高於灘,灘高於背河地」黃河「二級懸河」更為加劇(參考2004/05/09 中央社)
美國佛州大陪審團指責政府漠視地下水污染問題 【水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 水環境教育是為了從基礎的學校教育開始,做到向下紮根的目標。此次研討會請來各國專家,一起探討水環境教育的重要,並與大家分享經驗。
時 間:5/14(全天) 「水土保持教室」戶外教學研習 人們貪婪的濫墾濫伐,原本蒼翠的山坡成了滿目瘡痍的裸露地,讓原本應該是含蓄水源、護衛土壤的重要資源,成了潛藏的危機。失去蓄儲水保土的功能。水保教室可提供親自探索、體驗土石流、崩塌地及水土保持設施之機會。
時 間:5/22、5/23 |
|
發 行 人:盧道杰 總 策 劃:陳瑞賓 責任
編輯:颺如思 |
||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行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