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亞歷山大大帝
【外文詞條】Alexander Ⅲ the Great知識分類:外國歷史/世界歷史/〔歐洲歷史〕/古代希臘/亞歷山大大帝
一枚利西馬科斯幣上的亞歷山大大帝頭像,現藏大英博物館。
|
古代馬其頓國王(公元前336~前323)﹐卓越的軍事統帥。生於馬其頓首都培拉。早年曾師事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36年﹐其父腓力二世被刺後繼王位。他迅速控制了國內政局﹐平定了騷亂的北方﹐鎮壓了希臘城邦的起義。公元前334年發動侵略亞洲和非洲的遠征﹐歷時10年。公元前323年染疾死於巴比倫。
在東侵過程中﹐亞歷山大充分利用波斯帝國內政腐敗及國王大流士三世怯懦無能的有利形勢﹐果敢進攻﹐公元前334年春﹐在格拉尼科斯河畔擊敗4倍於己的波斯大軍﹐迅速佔領了廣大地域。公元前 333年﹐亞歷山大率軍在伊蘇斯戰役中徹底擊潰波斯軍隊。繼而入侵北非﹐公元前332年到達埃及﹐被擁立為法老(國王)。公元前330年滅亡波斯帝國﹐公元前327~前325年遠征印度﹐佔領印度西北部。因士兵厭戰﹐被迫回師﹐於公元前324年回到巴比倫。通過征服﹐亞歷山大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領土大體包括巴爾幹半島﹑埃及﹑印度西北部﹑中亞和西亞。他採用波斯中央集權的專制體制﹐啟用波斯貴族﹐推行種族融合﹐鼓勵將士與東方女子結婚﹐襲用波斯宮廷禮儀。在戰略要地建立起一批以馬其頓人和希臘人為主的要塞和城市(包括今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的東侵﹐給當地人民造成了災難﹐但也促進了希臘與亞非諸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亞歷山大死後﹐所建帝國解體﹐在帝國故地﹐經長期混戰﹐形成了以托勒密王國﹑塞琉西王國和馬其頓王國為主體的一批希臘化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