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為什麼要公佈組距?
◎史英
最近台北市再次宣稱要公佈基測組距。之前說是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落點」,以免高分低中;但這已被證明是少數考生志願填得太少所致,所以應非主要理由。更令人不解的是,在登記分發制度下,只要依序填寫志願,最後必然會分發到該有的「落點」之上,和以前聯考一模一樣,事前知道或不知道落點,能有什麼差別?
我請教了好幾位力爭公佈的代表人物,幾經詢問「您們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才終於明白,經過幾年的「多元入學」,事情真的和聯考時代已經並不一樣了。
首先,原來一字排開的各校順位已經被打亂了(除前三志願外),因而許多家長在填志願的時候,頓然失了依據;所以他們一再抱怨「沒有組距,叫我們怎麼填志願」,真正的意思是要根據去年的組距和錄取分數,推算第幾名的可以進到哪一所學校,以此來重建各高中職的排名。
其次,現在多了推甄和申請的管道,這使某些考生在靜候分發之外,多了一項選擇,這時事先推估落點就有其必要性。例如,如果推估落點在第五志願,就可以申請第四志願的學校試試;反之,如果不能推估落點,就不知道要申請哪所學校。關於這一點,北市教育局樊科長也說得很明白(見聯合報5月23日B2版)
。
最後一點,則是從前二項的不確定感引伸而來的: 因為不像從前可以用聯考結果來判定自己子女的「成就」,小孩在基測中的排名,則可以相當程度上滿足某種心理需求(例如,「拼」了這麼久,值得嗎?)。
於是我們可以看出,公佈組距,無非就是鼓勵排名,不是學生的排名,就是學校的排名。排名並不一定不好,問題是,組距所造成的是單一價值的線性排名。這幾年來,我們已經看到各地都出現了新的明星學校,其間還有私校;而鄉里之間,也有許多孩子寧可放棄到城裡租屋「苦戰」,而選擇附近社區的學校,這哪裡是聯考時代所能想像的?
特別是前述的推甄和申請制度,原意是為獨具慧眼的學生選擇特色學校,或創新辦學的學校選擇獨特學生而設;但依樊科長「示範考生如何利用組距」的說法,甄申管道就成了擠進明星學校時的備胎。如果考生都接受了這種觀念,再加上北市配合這種觀念所提供的組距,我們好不容易看到的一點點改革成果,恐怕就要毀於一夕了。
為什麼我們的家長和學生就不能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來做選擇,而一定要依靠別人 (而且是過去的)選擇的結果?這當然不是立即可以學會的事情,然而,北市不是應該協助大家繼續往這個方向走嗎?怎麼反而開了倒車?
更重要的是,這並不是北市一地的問題;北市公佈組距的骨牌效應,其實難以估計。 有一個通俗的比喻說,如果前排的觀眾站起來,後排的就都得站起來了;我們誠懇地請求馬市長,為了全國教育的良性發展,請您叫教育局的同仁坐下,好嗎?
本文同步刊登於5/25中國時報民意論壇版。
<Top>-----------------------------------------------------------------------------------
教育新聞
五項指標 單、隔兒都落後
國內單親及隔代教養日趨普遍,對孩子本身影響如何?根據商業周刊的調查,單親及隔代兒在學業及品性方面的表現,讓學校老師憂心,若以同儕關係、品行、學業、情緒管理及自信心五項指標來評量,單親及隔代兒都比一般學生落後。
…(中國時報05/26)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
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
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
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
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台主持人阿用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
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
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
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
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