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40528】走在一起:可能的鄉村運動──世界社會論壇印度行之一(思南)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走在一起:可能的鄉村運動──世界社會論壇印度行之一

作者:思南

參加世界社會論壇之前的一個星期,先到了離孟買約三個小時的車程的普拿(Pune)城參加「草根民主與參與經濟」的工作坊。到達孟買機場後,一出機場,在 BGVS(Bhasal Gyan Vigyan Samit,照字面的理解是印度知識科學組織)工作的年約 26 歲的帕律思和組織裡頭的另一個工作同仁來接我,我們三人先去一個孟買城的一個貧民窟,將一些為世界社會論壇而準備的旗子和資料交給當地一個組織。從機場到那個貧民組織的路上(帕律思說孟買有五百萬貧民,但是另一種說法是二千五百萬人),帕律思沿路問了將近三十個路人,因為龐大的貧民區沒有任何路標,政府似乎在此地不存在,有些路人憑著記憶報路,有時也會出錯,就這樣繞了又繞,約到十一點鐘時,才將東西交到那個組織手上,然後我們終能找到一家飯館吃晚飯。

延伸閱讀

人民科學運動組織(印度)

窮人議會組織介紹Assembly of the poor(泰國)

菲丹民間學校及草根民主

基層大學(香港)

我很驚訝在印度許多飯館都有中國菜,聽帕律思說,因為從西藏來的人多了,他們多半經營餐廳,因為賣得便宜所以受到歡迎。在孟買看不到麥當勞林立,有些欣慰,可能看的有限,也不能說孟買人很有自覺。

當我們坐定時,我對帕律思的故事感興趣,我問他為何投入這個運動?他那股直接毫無掩飾的神情,直逼著我這走過許多曲折的路,有些創傷的年近中年的脆弱靈魂,當年我的 26 歲也曾因為相信某種歷史規律而投入運動,由於不管是組織或個人的矛盾無法統一,就像是印度運動團體內的紛紛擾擾,年輕時代的堅定現也變得神經質了。帕律思讓我陷入了一陣內心的糾葛,但是他的敘述將我拉回到印度的現實。

帕律思屬於印度教的高級種性布拉明(Brahmin,他的家族從他祖父時代就已經拋棄種姓制度,他祖父信仰馬克思主義,帕律思的父母親是這個信仰的實踐者,父親是工會領袖,母親雖然在觀點上不那麼與父親一樣,但也是實踐者。帕律思受祖父與父母親影響很大,但是他覺得馬克思並沒有處理農民的問題,但是毛澤東實踐且補足了馬克思思想的不足。他放棄了布拉明種姓,改用他的父母親的名為他的姓,他全然拒絕種姓制度。當我們吃飯時,我觀察到另一個帕律思的同仁是屬於賤民階級,通常按照印度種姓制的制約,高級種姓與賤民不能在一起吃飯,但是他們已打破這種分界一起分享食物。

青春的召喚?-- 婦女更年期國際論壇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婦女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的成長過程?還是一個醫療問題?如果說是個醫療問題那麼醫療的目標何在?過去美國醫界的「青春永駐」(feminine forever) 的概念到底有什麼樣的性別歷史社會文化意涵?而跨越時空文化的賀爾蒙療法 (HRT) 在台灣又有什麼樣不同的故事與人物?更年期在不同歷史文化裡有什麼樣的可能性?歡迎各界人士參加討論。

時間:2004年6月4日
地點:高雄醫學大學演藝廳

詳情請按此

像帕律思這樣的印度青年、中年或老人,在短短的兩個星期之中,在不同的會議場合聚集無數,我會想起中國與台灣從五四運動以來的反殖、反資與反帝的革命傳統,不也正糾集數不清的多種人才投入,但是,八十年代以來,東亞右翼與全球資本的反噬,「辛辛苦苦幾十年,重又回到解放前」。記得有一天,大陸的經濟學者溫鐵軍提醒幾位前來參加會議的大陸年輕人,不要看輕孟買,照中國目前的經濟模式發展下去,若中共解除了農村戶口往都市的管制,搞不好上海就是下一個孟買。孟買的貧民也正是幾代的農村破產農民或無地農大量移居孟買邊緣的結果。那麼,這兩個大國到底在獨立建國後,有何發展模式的不同?鄉村建設可能扮演何種角色?一些第三世界成功的經驗可以帶來什麼啟示?台灣位於全球化經濟的邊緣位置,是否該有第三世界的視野,與非西方社會運動團體建立另一種可能性的關係?這些問題,希望能簡略在本文中概略整理出來。


◆ 另一個房間是可能的

約凌晨三點左右,到了普拿,普拿這個城市據說是印度的文化與電影工業很活躍的城市,我們到了一處科學機構下榻,草草上了床,不到七點,被吵鬧的叩門聲吵醒,原來是送奶茶的服務生送茶來了。往後的幾天裡,我們每天都喝上六到七次的帶著奶香混雜印度香料的印度奶茶,有個比利時來的法蘭師科說,他快中了茶癮了(tea addiction)。

這個「草根民主與參與經濟」的工作坊,有來自泰國、墨西哥、比利時、中國、巴西、台灣、美國以及印度本地的草根組織的基層行動與思考者、學者等一起探討鄉村民主與不同鄉村經濟模式的探討。約有十位從印度南方科拉拉邦來的人民科學運動組織(KSSP,Kerala Sastra Sahitya Parisshad)的工作者,他們說坐了二天一夜的火車才到普拿,墨西哥來的路易師坐了五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大家風塵僕僕的群聚一堂,意圖殊途同歸,爭辯出一些的想法。

第一天下來,我幾乎有點無法掌握議題而心慌意亂,因為全世界複雜的問題都會在這幾天中討論,特別像我這種每天被小島中心主義的媒體轟炸的島民,像是上了月球,常有不知身在何處之感,要經常提醒自己,這裡才是複雜矛盾的世界中心後,神才又恢復過來。有時,又會因為多種不同的英文口音與用法,或者有理解的差異而氣餒,但是經這次主辦之一的前亞洲另類經濟組織(ARENA)主席劉健芝老師提醒我,我們不急著一定要馬上有結論且立即行動,大家好好坐下來把問題想清楚,談論徹底才是重要的,我想運動也真是要有華山論劍、爭論的空間。

第二天,我們的圓形教室突然斷電了,我們改換了房間,大家都覺得「另一個房間是可能的」(相對於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這麼多不同背景的人碰在一起,可能要先把各個國家不同的鄉村運動的背景與行動思考介紹一下,再把這次大家爭論的焦點整理出來,才能突顯本文的重點。我覺得參與者之中所發展的運動以印度的人民科學運動、泰國的窮人議會運動和墨西哥的另類貨幣運動的歷史較有意思,應介紹出來。


◆ 印度人民科學運動經驗

印度獨立後的由總理尼赫魯主導近十七年的印度國家總體經濟計劃,影響印度總體經濟甚遠。雖然尼赫魯是實體經濟的操盤著,但是甘地的思想與精神的影響面仍深入一般民眾心理。到底甘地與尼赫魯的思維有何差異? 他們的經濟方案與鄉村發展有何影響?

甘地哲學主張沒有人該遭受吃飯穿衣之苦,每個人的基本需求都應照顧到,而且基本生活需求的生產手段是由大眾掌握的,任何集團壟斷的民生生產都是不正義的。甘地認為食物生產要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如此一來才能減少對世界市場的依賴;二來可為數眾多的印度就業人口創造機會;三是在地的食物生產是較能自給自足可以減輕世界飢餓,甘地強調食物在地生產是窮人自我防衛的武器。

甘地另外為農業生產淡季或農閒時,構想出手工藝的方案,紡紗織布造織布廠成為鄉村生產的核心發展,這與生產的去中心化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合理分配是扣緊在一起的。甘地主張鄉村政治需自我管理與自我獨立。

甘地主掌印度的時間,離獨立後不到半年便讓一名印度教刺殺辭世了。同是留學英國的出身高級種姓的尼赫魯掌舵,尼赫魯認為工業生產才能展現力量的核心,資源集中(像是鐵和電力)的現代工業生產和相應的都市發展才能解決失業問題。

當然尼赫魯有許多配套方案來安置(或合理化)工業化的種種措施,為尼赫魯設計這套方案的經濟總工程師馬哈那魯畢師(Mahalanobis,其地位就像是甘地的主要經濟首腦庫馬拉帕 Kumarapppa), 他主張印度工業化的性格必需是勞力密集而不是資本密集,如果印度龐大的勞力無法安置妥當,那麼都市化造成的混亂會不可收拾。因此,馬哈那魯畢師第一個經濟條款便是在失業嚴重的鄉村地區建立勞力密集的“工作站”(大工業基地),以便防阻大量的鄉村失業人口往幾個工業中心移動。

馬哈那魯畢師的「公有生產計劃工業」(the common production programme industry),其實思考的核心是接近甘地式的社會主義(平均主義,自力更生),比方說,設計勞力密集的手搖紡織廠計劃,吸收大量的農村勞力,減少往城市移動。但是,尼赫魯的工商業部長否定了馬哈那魯畢師的「公有生產計劃工業」方案,也就是說尼赫魯內閣裡頭的市場派讓資本密集的投資生產方式占了上風,此種工業生產模式無法消化大量的失業人口和解決都市化的問題,孟買即是結果。

印度獨立後的五十多年,食物生產有增無減,年產達六千萬噸,根據簡的(J.C.Jain)看法,因為「比較優勢論」運轉著印度農業的生產,流通,儲藏,交換與分配過程,以致最後無貨幣媒介的窮人買不到食物,這些飢餓人口高達五千萬。另外,農業生產資料與手段不平均的結果,造成農村權力的集權,目前,有三十五萬個村子無法達到鄉村自治,自我管理的目標。

此外,國家花費在為工業化生產而進行的大型建設(水壩,發電廠,交通與通訊)近九兆魯布,這些官僚資本事實上是貪污的官商共犯結構來源。記得有位柯拉拉邦的較清廉的縣級地方官提到,有個地方政府向上級報了一個修築水壩的計劃,要了大量的經費,後來,因為民眾反腐運動逼使政策透明化,才發現這個水庫計劃連建壩地點都沒有,是虛報的。

面對如此複雜的印度農村問題,自發性的農民運動組織的形成是必然的,持基進路線的如北方幾個邦的毛派組織與尼泊爾的毛派組織形成連線,直接用武力要求地主分土地。按照印度的法律,土地問題可以在法院審理,但是,許多地方的地主與佃農的土地糾紛在法院等了十年都無法解決,最後佃農被飢餓逼上梁山, 選擇了徹底改革的路線。

另外兩個較溫和的農民運動組織方式是農民組織(farmers)與無地農組織(poor peasants,包括農民工組織)。大體上這些農民組織,有旁蔗普邦(Punjab,邦等於中國的省份),哈亞那邦(Haryana)的 BK 聯合會(Bharatiya Kisan Union)、馬哈拉斯查邦(Maharashtra,孟買位於該邦)的 Shetkari Sangathan 農民組織、卡那達卡邦(Karnataka)的 Rajya Ryota 農民組織、或者高達三十萬名會員的躂米爾拿都邦農協(the Tamil Nadu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無地農組織成立農民工組織,由印度共產黨、印度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和印度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黨領導,一般而言,印度共產黨、印度馬克思主義共產黨走議會路線,比方說印度馬克思主義共產黨長期執政了 Lok Sabha 邦。印度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黨是指走武裝路線的毛主義傳統。

大體而言,農民組織的訴求是針對國家,比如,希望提高農產品價格,要求國家改進灌溉,電力措施,補貼水與肥料的供應,並提供低息農業貸款,降低各種農業稅等要求。無地農組織則要求提高勞動條件與工資,減低剝削。

柯拉拉邦的成功的人民科學運動(KSSP)經驗,是無地農工人運動作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人民科學運動可以說是較能關照鄉村另類發展的全面運動,其經驗曾被近幾年來的反全球化運動,當作是成功的典範。那麼,柯拉拉的鄉村自治運動經驗是什麼?其核心思想可提供何種養分?

柯拉拉的人民科學運動成立於 1962 年(當時有四十名科學專業成員),目的是回到不同地方語系地區,用當地語言宣傳科學,不到幾年間,會員增加到四萬名。到了 1966 年,受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人民科學運動成員更積極的展開民眾教育,關心民眾生存、生態、社會、教育、健康及文化等議題。

1972 年,柯拉拉的人民科學運動成員內部對發展的問題進行辯論,也就是說他們對印度的國家總體發展策略提出質疑,對另類發展開始提出探索。二年後,該組織結論出人民科學運動是「為社會革命而科學的運動」(Science for Social Revolution),也就是說,科學的目的是為不斷貧困化或者受貧困威脅的人服務。進一步而言,人民科學運動組織反省出,少數富有的人掌握科學、信息,在社會生產中獲得大量的份額而致富,因此,該倒過來,把科學交到窮人身上,變成有用的鬥爭武器。

1987 年到 1991 年, 人民科學運動組織完成一項壯舉,就是組織了三十萬名志工,完成克拉拉邦全民識字運動,他們在 600 個村子(柯拉拉邦共有 990 個村子)建立「農村科學論壇」,建立掃盲的根據地,並利用民眾劇場方式,結合當地傳統音樂與戲劇,發起「人民的力量」,此項成就讓其他印度各邦的草根組織作為表率。「柯拉拉模式」也因此受到全世界討論另類發展的重要案例之一,其模式的成功在於人口如此眾多(超過三千萬人,全世界只有 32 國人口超過此數字),資源如此貧乏之下,柯拉拉邦的人均壽命、教育程度僅低於美國一點點。

M.P Parameswaran 分析到,人民科學運動是非營利組織(NGOS)沒錯,但是人民科學運動組織不像拿外國援助的民間團體,對在地政治放棄了持續鬥爭,擴大教育組織民眾的努力。 M.P Parameswaran 認為該組織以馬克思思想為核心,但是參與的成員有中小學與大學教師、工程師、醫生、官員、農民、工人、青年與學生,並非只有階級劃分而已。人民科學運動並非只搞地方主義(相對於邦和全國性的層級),他們也有彈性的與其他各邦的運動組織建立很好的聯繫,更不用說國際的聯繫。人民科學運動對於水壩、核電廠、化工廠等建設也進行反抗,他們也組織農民對「國際關貿總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GATT,WTO)進行鬥爭。


◆ 泰國窮人議會運動

曾經在 2000 年時,到泰國參與全亞洲反水庫會議,對於在湄公河的分支河域月河蹲點,組織群眾反對水庫建設,為人民工作的運動者深感佩服,後來在一次座談會上,有個運動者說,不管外頭的局勢如何變,在泰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還有幾百萬人,這些曾在八十年代之前在森林打游擊的戰士(其中吸收了許多學運份子),從八十年代後回到平地,有些以參與非政府組織的工作,繼續為窮苦百姓工作,其中窮人議會組織(the Assembly of the Poor)是值得書寫的。

蘇逖分析近幾年泰國的人民運動,是對泰國政府相關的發展主義政策,所造成人權的被剝奪、民眾的邊緣化與貧窮化的反擊。泰國政權與亞洲許多國家一樣,在冷戰期間挾持著美國的支持,政治性格是中央威權發展主義體制,在 1973 到 1976 年間,第一波的人民草根運動興起,對泰國極權政府挑戰,1979 年的憲法修改,確認政治自由化的原則,這項政策引發起蓬勃的社會運動,窮人議會組織即是在此背景下出現的。

八十年代中,不同區域和省份的社會運動者,開始串聯在一起,他們發現到,他們的抗爭很相似,都是因為快速的發展主義經濟策略,造成社會的不公,於是他們便形成全國性的網絡組織窮人議會組織。窮人議會組織秉持著「政治的綜合力量」原則, 這個原則是「把現有以議題為基礎的的網絡,整合在窮人議會組織裡頭,才具有全面達成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窮人的概念並非自然發生的結果,而是國家和財團的計劃,造成人民的貧困化,因此窮人議會組織的意義在於從不斷的鬥爭中,爭取大眾對窮人問題的了解,以及獲得合法化的社會位子。

窮人議會組織的目標有:

1. 為都市與鄉村窮人爭取土地權(包括漁場)。
2. 爭取社區對資源經營的權力與法律保障。
3. 高舉農業是泰國社會的依靠。
4. 可持續或另類農業。
5. 人民中心發展政策。
6. 政治改革(包括去中心化和對官僚的改革) 。
7. 參與民主或草根民主。

泰國窮人議會組織採「集體領導」、去中心化的決策方式,共有來自全國 121 個不同議題的代表,組成「大廚師會議」(the Conference of Poh-Kruar-Yai), 這個會議的組織網絡包含受水庫影響的人民群眾組織、土地與森林遭受問題的群眾組織、因為政府的公共工程建設受影響的居民組織、都市窮人、工人與農民網絡。泰國窮人議會的顧問群有資深的運動領袖、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和學者。其運動策略是以非暴力運動路線為主的草根運動,也就是說藉由公共議題的群眾集結,造成對政府與財團的施壓,最後改善窮人生存的環境。

泰國窮人議會組織對於其所設定的目標一一進行中,並且有很好的發展,特別是從運動中培養出來的「有機知識份子」(葛蘭姆西的 organic intellectuals 概念),已經成為運動的主力,他們針對政治的認識,分析政經情勢的能力培養,組織人民的能力等漸漸成熟。

泰國窮人議會組織所面對政府與財團的打壓不斷,從分化運動內部、培養支持他們的黃色組織、在媒體抹黑窮人運動的動機等手段。最近泰國總理(泰國首富)宣佈緝毒政策,許多無辜的人(已達千人死亡)被警察無緣無故的打死,根據一種陰謀論的說法,泰國政府有一份針對運動份子的黑名單,想藉緝毒政策,一併對付泰國窮人議會組織的領導者。

總的說來,泰國窮人議會組織為泰國的草根民主,在代議政治之外行動出一種典範,並逐步解決邊緣群體的問題,幫助他們長出力量,爭取其權利。再來,泰國窮人議會組織帶動政治革新,提出另類政治與發展的可能性。


◆ 墨西哥另類貨幣運動

墨西哥的另類貨幣運動,並非新的發現,這個運動與美國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延伸出來的窮人的另一條出路有關。記得七十年代台灣的石油危機經驗,我們在農村曾用硬紙蓋上私人印章,充當貨幣,交換一些民生日用品,這個階段維持很短的時間。

八十年代歐美的產業外移,許多人失業,失去了生活手段與對生活資料取得的困難。 1982 年,在加拿大由林頓(Michael Linton)創立的地方交易系統(LETSLocal Exchange Trading System,社區貨幣)、美國葛樂我(Paul Glover)在紐約州的 Ithaca Hours(Time Dollars,時間貨幣),提出一些生活的可能性。地方交易系統和時間貨幣被稱做「綠元」(green dollars),因為投入綠元交易的群體,對於社區和環境議題有較大的關懷與投入。

林頓認為,社區貨幣不能離開社區的需求,它能夠連接人民之間的交易技能(包括服務與貨物的道德貿易),林頓的地方交易系統提供了缺少「官方貨幣」的群體一種償還債務與取得信貸的生產、交換與服務的流通手段。地方交易系統(LETS)運作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是「信息與信心」(information and confidence),也就是說,通過支持這個地方貨幣的理念的社會網絡(包括運用現代化工具如電腦、電話等),進行之間平等交易。

葛樂我在美國東岸三百多個社區建立的時間貨幣(一小時等於十美元),被稱為沒有通貨膨脹之憂、靠得住的、窮人急需的、無私的交換工具。時間貨幣的概念也讓一些地方社區運用在照顧老人策略,例如,日本與上海地區,年輕人志願照顧老人,他們服務的時數,可以作為這些年輕人未來老了之後的「時間貨幣」。

全球的金融交易,以 1995 年為例,一天可以達到 1.3 兆億元,等同於發達國家的每日國民生產毛額的三十倍,但是,這種金融體系,已經和實質經濟生產脫離。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讓金錢牽制住,因此,建立一個穩定的社區貨幣,是要與主流金融經濟脫勾。社區貨幣的行動者認為,主流金融的病態的經濟的荒謬性,提供了地方貨幣運動的思考,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地方貨幣,必須:

1. 無利可圖;
2. 限制泡沫經濟的發展;
3. 鼓勵人民與社區的合作;
4. 增加生產性工作和投資的回報;
5. 真實財富的增加;
6. 提供地方性實質生產與投資;
7. 強化家庭和社區的社會網絡。

批評社區貨幣運動的提法,大致上有三種提法,一是運動規模很小,無法照顧到大區域。二是會讓生活水平下降,無法進行複雜的交換需要。三是對資本主義結構絲毫未損,只添修補功能。這三種論點都成立,只是,這個世界幾十億人的日收入不到四十元台幣,那麼大量的人口失去了金錢作為交換物質的媒介,一來說明了資本主義非全面的照顧所有人的發展,其帶有市場壟斷的性格,根本無法擴大與提昇那麼多數人口的生活需要。假設,資本主義面臨危機時,特別是拉非亞第三世界或原住民的第四世界,窮苦的人民即時面臨的是飢餓的問題,以阿根廷為例,這幾年的失業人口高達 20%,一種類似物物交換的全球網絡組織(the Barter Global Network),光是在其首都布宜諾思愛麗絲,五年內就有近六萬人加入。

墨西哥的另類貨幣運動,或許可以提出實踐的可能方案。由路易斯領導的(TLALOC)另類貨幣組織,其規模與發展的的進程,也已突破了上述對社區貨幣存疑的批評。這個系統與歐美另纇運動貨幣的不同,在於對傳統的價值重新提出,諸如互惠的社會價值觀,慷慨無私助人等人格特徵等,這個組織已發展成食物、老人幼童照顧、健康、出版、教育、建築、交通、工作等網絡。

墨西哥的另類貨幣運動本來就有去中心化的主張,因此,他們近幾年工作的重點,是想針對全墨西哥一萬多個非營利組織的網絡,進行可能的連結,目標是想往二十萬個社區,進行較有機的連結,其運動的中心價值,除了自力更生外,對於主流價值體系的反省,和對生活、工作、文化環境實踐一種可能性。

路易斯也不僅侷限在墨西哥,這幾年他的身影也在泰國、印度、香港、中國出現,他提出另類貨幣運動的全球連接運動,比如說,未來也可以用此貨幣支付機票等。路易斯強調,三十年前,信用卡也是另一種貨幣的支付手段,可是在短短三十年間,信用卡已經發展成七億多人的流通手段(據說發明信用卡的人覺得他錯了,這幾年他也加入了另類貨幣運動),路易司覺得另類貨幣的前景就在於對另類貨幣運動的價值認同的力量的展現。

簡單對另類貨幣運動做個小結,因為這個運動尚在實驗的階段,我覺得在整個世界體系逐漸納入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中,例如,對抗性的社會主義生產手段被解編(向主流經濟靠攏),過去非市場領域的生產質料(水、土地、空氣等的私有化)的逐漸商品化現象,任何一種人類的實踐,都足以爭惜。


◆ 普拿論劍

這次會議,幾個重要的行動思考者,他們分別是 M.P Parameswaran(印度人民科學運動)、Suthy Prasartset(泰國窮人議會運動)、Louis Lopezllera Mendez(墨西哥另類貨幣運動)、劉健芝(香港)、溫鐵軍(中國)、Michael Albert(美國),他們的思維差異與思辯,對於往後鄉村運動的策略,有何啟發性,可供我們反思或不足之處在哪兒?

印度的 M.P Parameswaran 博士,是位年約六十幾歲的留蘇的物理博士,他學成回國後回到柯拉拉邦搞人民科學運動組織(KSSP),他們幫助窮困的印度人民搞人民的科普運動,並在該邦組織二萬多名基層教師投入掃盲運動,目前全印度人民科學運動組織(KSSP)約有四十幾萬核心成員。

泰國的蘇逖年紀與 M.P ParameswaranP 差不多,他是泰國某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也是全力協助泰國的窮人議會組織(Assembly of the poor)重要成員。墨西哥的路易斯致力社區貨幣四十多年的歷史,他原本是位建築師,後來投入這個運動,他的妻子曾是協助前年查巴堤思達(Zapatistas)的領袖馬可士進入墨西哥城的重要份子之一。

大陸的溫鐵軍剛獲得大陸中央電視台遴選中國經濟年度十大人物(其他九人大都是資本家),農業經濟專家溫鐵軍的重要性,是在他旗下的中國改革雜誌(有一百多個職工)關注目前情勢險峻的三農問題(農村、農業、農民),當他獲選時,記者問他有何感想,他對著鏡頭說,他想大聲長嘆,因為農民處境太苦,他呼籲全中國的農民自我組織起來。(關於溫鐵軍的資料請上網查)

香港的劉健芝是唯一的女性,她現職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長期對大陸農村的問題,不止於關懷,是積極的實踐者,在可能的困難條件中,試想與大陸農民一起走出困境,我覺得她的精神,已經超越當前兩岸三地許多知識份子的格局,特別是在台灣,把反中共政權與反中國人民綁在一起,好像是碰到這個問題,就像是碰到痲瘋病人一樣,我覺得中國大陸複雜的社會發展與矛盾,正是華人知識份子與世界進步運動圈對話的一個實踐的土壤,不應迴避。溫鐵軍與劉健芝積極在北方組織農民學校,動員大學生下鄉服務,免費為農民興學,為此聽說溫鐵軍已經賣掉一棟公寓,健芝不知耗盡多少心力位大陸的農民寫計劃籌錢。

近來由陳桂棣與春桃聯合撰寫的《中國農民調查》轟動華人圈,書中大致上是描寫書中主要是描寫中國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的農村分解的狀態,幾千萬的「民工潮」從鄉村湧進都市,生活條件惡劣,可是留在農村的幾億農民生活更苦,還承受工業化所造成的環境破壞的惡果。

其實早在 1997-8 年之間,以北京《讀書雜誌》為主的大陸知識圈便開始著重在中國三農(農民、農業、農村)的討論,其中溫鐵軍是最為突出的。溫鐵軍認為大陸的三農有兩大矛盾:一是基本國情矛盾,即人地關係高度緊張;二是體制矛盾,即城鄉分割對立的二元社會結構的矛盾。大陸人口已增加到 13 億,人均耕地?少到 1.2 畝。溫鐵軍估計,,即便大陸城市化率達到 50%,仍會有 8 億多的農村人口,人地矛盾得不到任何解決。承包制在一些地區造成土地集中化的問題,因此公平性的問題也出現了,加上市場化所造成的圈地運動,據估計,目前大陸已經有三千萬到五千萬的無地農民。

溫鐵軍的結論是,中國土地不能搞私有化,而且市場化解決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溫鐵軍說:「你怎麼能設想把農民勞動力,再把城市勞動力加上,中國現在有勞動力八個億。十年之後我們會超過九個億。 20 年之後我們會達到 10 個億。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能解決 10 億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溫鐵軍說,如果把十億勞力推向市場就必須打破世界各國的疆界,但是今天的全球化只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卻不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因此中國勞動力過剩的問題靠市場是解決不了的。

美國的阿伯特(Michael Albert)在西方世界小有名氣,阿伯特是 Z 雜誌的總編輯,他的網站( http://www.zmag.org ),在全世界有相當的名氣。他的電子報在世界反美國入侵伊拉克運動中,是很重要的媒介,杭斯基是 Z 雜誌最重要的筆手。阿伯特的角色,是在帝國的中心引爆反戰、反帝等議題,但是阿伯特演講時,有總令人不舒服的美國人的特有的習性,這種不自覺的習性是,他總是強調他不喜歡這個,也不喜歡那個,他的理想社會是什麼?但是,多數來自第三世界的運動者,是無從選擇的,因為生活的矛盾是逼著我們在鬥爭中尋出路。後來,跟阿伯特私下閒聊,才知道他的眼睛在晚上時,幾乎是瞎的,不禁同情了他起來。

阿伯特提出「參與經濟」的論點,其主要的觀點是反對賒齊爾的新自由主義的口號「別無選擇,只有市場一條路.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 阿伯特的「參與經濟」 提出四個核心價值:

(一)、團結;
(二)、多樣;
(三)、平等;
(四)、自我管理。

第一個「參與經濟」的核心價值是團結,意指資本主義是零和遊戲,讓人互相踐踏,阿伯特語帶嘲諷的認為,當今的資本主義發展就像是一場棒球比賽,這場球賽的經理是美國人,這個經理人的名言是:「結束最後一場球賽的是好傢伙!」,阿伯特認為這個競爭的邏輯主導了當今的市場交換體系。因為經濟影響了人們的交互作用,阿伯特的「參與經濟」是在團結的基礎上,進行平等的社會生產與交換。

第二個「參與經濟」的核心價值是多樣的健康經濟。經濟影響人們生產與消費多種選擇,阿伯特批評資本主義規格化了人們的選擇,因為商品化、以利潤為導向的經濟,雖以鼓吹人人都有機會,但卻限制人們的發展與滿足,最終飽滿了經濟弄權者的口袋。阿伯特的多樣的經濟意指關於「參與經濟」的生產、消費和分配等運行機構不僅要生產多樣,也要為多樣的生產管道解決交換的難題。阿伯特認為限制選擇的機會是不對的,多樣的平等的經濟生產,同時也保護了世界的多樣性。

第三個「參與經濟」的核心價值是平等,這個平等特指社會生產的平等分配。阿伯特分析資本主義的財產權與交易權力關係是不平等的,或者說是壟斷性的,這種壟斷性格同時也掌控知識、技能、工具或生產組織優勢和機構。「參與經濟」的生產、消費和分配機構推動知識、技能、工具或生產組織的平等。

阿伯特當然不同意私有財產制,他覺得「參與經濟」要拒絕私有財產制。阿伯特認真面對人類歷史上實踐過的「平均主義」的問題,簡單而言,「平均主義」是不管你是勞力或勞動生產者,不管你是強壯或是擁有生產工具較差的人,最後的酬勞,大家大致上一樣的。阿伯特認為好的「參與經濟」,只要人們對社會生產與公平平配經濟有貢獻與犧牲的人,都該獲得酬勞,所以阿伯特認為「平均主義」也沒有不好。

最後一個「參與經濟」的核心價值是自我管理。所謂自我管理的「參與經濟」是在社會的生產、消費和分配的自我決策力的形成。阿伯特認為資本主義的市場決定權在於經理人、高階知識份子、律師、工程師、財經官員和醫生,這是階級社會。「參與經濟」也就是民主經濟,人們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並影響他人,形成民主的決策權。

阿伯特再次強調這些理想,是長期的慾想,建立在「希望」、「慾望」和「獻身」,是反對不公義的性別歧視、種族主義社會,「參與經濟」把可能的行動參與者集結起來,形成連結,進行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交換。因此「工人議會」和「消費者議會」為連接集體的生活的樞紐,這兩者是地方性質也是國際性質的。

當阿伯特講完時,地方貨幣的鼓催者路易斯針對阿伯特的報告提出批評。路易斯覺得阿伯特的「參與經濟」概念,是一種經濟的化約主義,有些不切實際。路易斯說,我的國家雖在你的後院,但是兩個社會的經濟模式是不同的,美國社會建立在金錢與權力的經濟運作,但是墨西哥是分享、信任和獻身,非價格取向的,因此,路易斯提出一個問題,到底競爭的市場價格是否是絕對的,是否存在贈予的網絡關係,這關係存不存在工人的抵抗,並在工作中形成共識和持續的對話?因此,個人的權利有其歷史的、文化的等各種決定因素,非化約的。

路易斯認為阿伯特的「參與經濟」沒有綱領,「工人議會」和「消費者議會」行不通,因為要聯繫那麼龐大的需要,現有的市場交換形成是幾百年的結果,因此,路易斯覺得第三世界不能和經濟、文化和政治分開,社會運動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當路易斯評論完時,溫鐵軍跳出來評論阿伯特,他覺得世界情勢是複雜的,阿伯特的激進左派想法缺乏長期的視野。

大體上,墨西哥的路易斯和美國的阿伯特受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較大,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差異。我們幾個人利用在會議之後,在一個小房間繼續辯論(Michael Albert 不在場),我覺得 M.P(加上草根工作者 K.K)、溫鐵軍、和蘇逖的思路較相近,健芝(加上許兆麟)加入了女性主義的思維,他們是在馬克思的分析架構下,想像人民的出路與策略。而路易斯的想法,則有較大的不同,可是當阿伯特談完他的想法時,路易斯對阿伯特的批判與 MP,蘇逖與溫鐵軍等人竟然相似。我同路易斯說,以為你的想法與 MP 有極大的不同,沒想到阿伯特把你們的矛盾統一了,路易斯笑著說:「幸好」。

在小房間的辯論,比較是集中在社會運動和農村的未來的討論。溫鐵軍認為先進國家的農業補貼維持住農民,但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沒有任何保障,因此,未來的亞洲人民對全球資本主義要進行社會鬥爭,而且,亞洲可不可以像歐盟一樣形成「亞元」,對美元進行反思,因為亞洲國家的外匯存款很高,表示對美元的高度依賴,若沒有地方貨幣,國內經濟會不穩定。關於市場問題,溫鐵軍的觀點是,市場的歷史已經是上千年,不應反對市場,是要反對現有的壟斷性質的市場。關於農民問題,他覺得除了聯合世界小農外,也要連接其他可能聯合的力量。

MP 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覺得,要改變資本的全球化,就是要「脫勾」世界資本主義經濟,並和另類的經濟發展組織進行連接。 MP 覺得草根組織很重要,因為它發展人民的運動,加強地方的另類經濟、文化,連接不同地方經驗,形成國際連接,特別是物質的交換與階級鬥爭的經驗交換。印度人民科學運動的秘書長KK接著說,有三個問題,那就是未來的願景、行動方案和意識型態經常混淆,讓人無所適從,他覺得未來的行動應挑戰金融資本,並著手在農業問題,對全球農企業、農業市場和農業市場做功課。

路易斯覺得 KK 的分析不夠,因為世界資本主義的控制非只有金融資本,有資訊、基因、太空、機器、娛樂,而且全球化不需太多工人。他覺得溫鐵軍的挑戰美元的策略不足,因為像索羅斯之類的金融炒家,也攻擊美元。路易斯覺得未來的運動應該保持浪漫的革命戰線,讓救地球的多種可能方案百花齊放,他覺得資本主義就像是鐵達尼號客輪,遲早會撞上冰山,乘坐下等座的窮人和上等位子上流人士一樣會沉入海底,所以,運動應儘可能讓多種不同的人參與,一期創造,改變地球。許兆麟補充說,像是科學家也要團結,很多科學家後來起來反對他們發明的東西,像是核武、信用卡、基因工程等。路易斯認為現在是最黑暗的時代,光是「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是不夠的,歷史的教訓很重要,我們要找到運動力量的工具,集結更多的條件,選擇朋友、同志和有同情心的人,進行各種對話和了解彼此的做法。

泰國的蘇逖覺得大家雖然坐在同一艘船上,但是三等船位的人會先淹死。溫鐵軍覺得世界越來越複雜,連保守/激進的想法也變得複雜,要保留一種多樣的發展想法,不要二元論,更不能浪漫化。


◆ 走在一起

劉健芝結論這個小房間的論辯,大致上是大家看待誰是敵人的觀點不一樣,溫鐵軍的敵人是金融資本,所以要建立通一戰線。路易斯覺得全世界會一起沉淪、毀滅,最重要的是一起工作。蘇逖覺得第三世界的運動在戰術與戰略上要講究。 MP 的脫勾理論與草根工作,提供了具體的做法。

劉健芝覺得資本主義是慾望的再生產,另類的選擇不是讓資本主義更有效。雖然左翼團體的理論來源不同,但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是要組織,如何建立網絡,增加行動,大家可能地走在一起。

這些人並非是空想的思考者,他們是在實踐中思維著且尋求出路。我想到台灣的社會運動陣營或泛左翼,幾代人對台灣社會的付出與承諾的精神是可敬的,但是因為十幾年的集體或個人的歷史糾結,已經不對話很久了。記得幾個月前,我開著車載一名運動前輩南下,提起運動圈對話的可能性時,他說:「我己經五十歲了,我看不出有對話的可能性了,就要看你們了。」。我覺得生理的年齡與運動的年齡應該是有區別的,特別是左翼運動,從來就是延續過去的,從錯誤中學習與改進。

回應思南: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參加這個「草根民主與參與經濟」的工作坊,其實學習到的正是這些來自環境最惡劣地區的實踐者同時也是思考者,面對當前全球環境的冷靜與理性,而且,無所謂為了惡鬥而鬥臭立場不同但是可以團結的人。在反對全球新自由主義的前提下,可能的隊伍走在一起,並非互相取暖而已,因為新的矛盾有其複雜精細的操作,走在一起可以互相學習,提出較廣的運動策略與戰略。我希望這樣的討論可以在台灣展開,吵架也無妨,我希望台灣的左翼可以脫離薛佛西斯的神話,那種永遠是把石頭推上去又滑下來,又要繼續往上推的悲劇中。

印度、泰國或墨西哥的運動,都是這個時代的珍貴經驗,可供我們想像與參考,但是,我覺得台灣左翼內部的對話,是下一波社會運動可能的開始。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阿扁和布希有著一樣的法律觀

作者:李念祖

來源:新新聞 897 期推薦文章 (lawandright@new7.com.tw)

上周末,前鋒論壇報上轉載紐約時報普立茲獎得主路易士(Anthony Lewis)的文章〈自高於法,一位總統種下惡例〉(“A president beyond the law sets a bad example”),深獲我心。妻適在旁,於是邀她同觀。妻才看了文題就問:「不是在說陳水扁吧?」我不禁莞爾,她想多了,人家講的是美國布希總統。

[留言 / 瀏覽 / 轉寄]

 
無樂土的最後防線

作者:張舜翔

來源:本文轉載自 重裝 RESET http://reset.dynalias.org/blog/

五月初,英美軍隊對伊拉克戰俘進行「性虐待」的事件,經過媒體的報導而廣為世人所知,在各地造成軒然大波。李家同教授於 5 月 4 日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相關評論,其論點特別將矛頭直指性道德,然而,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我想到台灣的社會運動陣營或泛左翼,幾代人對台灣社會的付出與承諾的精神是可敬的,但是因為十幾年的集體或個人的歷史糾結,已經不對話很久了。記得幾個月前,我開著車載一名運動前輩南下,提起運動圈對話的可能性時,他說:「我己經五十歲了,我看不出有對話的可能性了,就要看你們了。」。我覺得生理的年齡與運動的年齡應該是有區別的,特別是左翼運動,從來就是延續過去的,從錯誤中學習與改進。

參加這個「草根民主與參與經濟」的工作坊,其實學習到的正是這些來自環境最惡劣地區的實踐者同時也是思考者,面對當前全球環境的冷靜與理性,而且,無所謂為了惡鬥而鬥臭立場不同但是可以團結的人。在反對全球新自由主義的前提下,可能的隊伍走在一起,並非互相取暖而已,因為新的矛盾有其複雜精細的操作,走在一起可以互相學習,提出較廣的運動策略與戰略。我希望這樣的討論可以在台灣展開,吵架也無妨,我希望台灣的左翼可以脫離薛佛西斯的神話,那種永遠是把石頭推上去又滑下來,又要繼續往上推的悲劇中。

編輯室手記

這是一篇篇福相當長,但每個段落都非常精彩紮實的分享。透過作者的文字,不但彷彿引領我們進入了各地(包括印度、泰國、墨西哥、美國、中國等)的草根運動的蹲點裡去,然後能夠一一分析各地不一的處境,以及運動的實踐策略。本篇的副標是「世界社會論壇印度行之一」,想必,將來也會有「之二」、「之三」……這些用心記錄的「他山之石」,著實提供了我們對於鄉村運動更寬闊的想像,並且也賦予了台灣的左翼運動的一些期許。

作者也藉由這些觀察,企圖回答對於首段作者的提問,包括「第三世界鄉村運動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台灣是否該有第三世界的視野,與非西方社會運動團體建立另一種可能性的關係?」而「對話」,是作者本篇文章所要傳達的一個期待。也盼本文的刊出,能夠帶動一些對話的可能。(本文責任編輯:吳易澄

活動訊息: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捍衛勞退金行動聲明
台社反戰和平論壇:從派兵伊拉克到麥可喬丹──嗆聲美國帝國主義
中華民國第九屆國際比較文學會議:「比較文學與熱帶想像:全球在地知識的體現」
青春的召喚?-- 婦女更年期國際論壇
嘉義舊監‧春天市民工作坊
青少年國際反菸研習營
「間與術」哲學論壇
文化批判論壇第卅場:尋找電玩產業的金手指
「跨文化流動與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一)
週末文學對談:獵人視窗 -- 我們的文學為什麼打獵?
5/29晚上7:30 百達邀請巴奈來演唱
〈精神分析、性別、視覺文化〉 第二屆全國研究生論文會議
國際華人學者講座「政治、倫理、美學」:影像‧後冷戰‧全球化(戴錦華教授講座)
湖本村生態半日遊
第八屆世界島嶼會議暨學術研討會 ─ 全球變遷中的島嶼永續發展
中區五縣巿『少年性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計畫
人本 2004 暑期系列活動
「北投溫泉博物館何去何從 社造協定公民會議」即將啟動
高雄市九十三年度第一期市民學苑-生活法律課程
徵召海口青年志工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新書講座暨座談
530 愛山林 反纜車 ~ 背包總動員
大家相招來雲林看歌仔戲
蝴蝶夏令營
生病何辜!──懇請支持新莊工作坊之設立

智邦生活館公益頻道服務中心公益館RSS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