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06-0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6-01》

本期內容
◎ 來去紫禁城─暗夜裡哭泣的小孩
◎ 澳洲家暴受害對象男性佔3成
◎ 歷任教改部長卸任心路歷程-黃榮村-出任既無狂喜,卸任亦無遺憾



來去紫禁城─暗夜裡哭泣的小孩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中國是個「超級大國」,以13億的人口數做為基數,使得許多社會統計數字常呈現出驚人的效果。但在此同時,如果是社會不熟悉的議題,統計數字背後所隱藏的危機與憂慮,往往因為習焉而不察,就此被社會所忽略了。像這幾年在台灣已經被關注的目睹婚姻暴力兒童的問題,在中國卻還看不到有人開始關心,顯示出這個國家在社會工作上還處於落後的狀態。

每件婚姻暴力事件在表面上都會有位在身體上,或者是心理上的直接受害者。在許多國家裡,隨著婚暴議題的受重視,不管受害者是夫妻中的哪一方,都已經可以受到比較妥善的法律保護以及社會照顧。然而,在婚暴事件的暗處,往往會有另外一張被忽略的驚恐面龐。目睹婚暴兒童所受到的心理創傷,往往不下於直接受虐的受害者,甚至更為深刻。他們的處境艱難,卻鮮少為人所重視。

許多在婚姻暴力陰影籠罩下的孩子,儘管沒有直接受到暴力的虐待,但是目睹婚暴卻已經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創傷,並且直接反應在不正常的行為上面,在成長的各階段中都會有發展困難的狀況產生。根據研究,較幼小的目睹兒常見無預警的大叫、有攻擊行為、退縮躲藏、發抖或口吃,以及退化之行為等;而大一點的孩子則有社會適應困難和使用暴力的習慣等問題產生。

不管在學術界或臨床界,世界各國對目睹婚暴兒童的研究都還處於起步階段,美國是比較早開始的國家,是從上世紀的90年代初期才首次關心這個問題的。在台灣,任教於淡江大學教育與心理諮商研究所的助理教授洪素珍是最早從事本土婚暴目睹兒研究的先行者。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外,還得到該國「戲劇治療協會」專業認證的洪素珍除了教職外,也是一位資深心理諮商師。2000年起,她在台灣某宗教團體的資助下,以「戲劇治療」的方式,組織了一群婚暴目睹兒進行治療與觀察,開始目睹兒議題相關研究。但是在中國,別說還沒有看過相關的研究報告,連相關法律都還沒有完備,社會關懷和資源根本還無從使力。

基本上,西方已經在目睹婚姻暴力兒童的研究取得初步的成果,可是在家庭觀念相對保守的東方華人世界卻還在蹣跚起步中。這也許和舊式傳統中國社會的觀念裡,婚暴多被視為「家務事」,外人很難置喙有關。根據去年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全國婦聯)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仍有近一半的人仍認為丈夫打老婆「有理」。在這樣的氛圍下,直接的暴力受害者都很難受到適當的保護,更不要提傳統上被視為父母「私產」孩童的救助了。目睹婚暴兒童的議題在中國尚未被正視,那些驚恐的眼神仍在暗夜裡尋求發洩落淚的出路。

全國婦聯在2002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在2.7億的中國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9成是男性,每年有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2003年的調查則顯示,16%的女性承認被配偶毆打過,還有5%和2.6%的女性表示受過配偶精神傷害和性虐待。

如果我們以一個婚暴事件有一位目睹兒保守計算,全中國可能有近億的目睹兒,而且這樣的數字是在累進當中的。這一億個目睹兒的問題如果不被即時重視,就像一顆顆不知何時、會以何種方式爆炸的定時炸彈,終其有生之年都會威脅著自己和週遭的人們。

在台灣,目睹兒問題開始被重視與《家庭暴力防治法》在1997年開始實施有很大的關係。這使得除了家庭暴力直接受害者更被注意之外,間接可能受害的目睹兒也漸漸受到關心。但是在中國,《家庭暴力防治法》仍處於草擬階段,在2002年的「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國際研討會」上,中國法學會研究人員才首度提交了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建議稿,這離正式立法施行之日還遠著很,更遑論當前對目睹兒的進一步照顧了。

我在此間曾經看到過最接近關懷目睹兒的文獻,是反家暴網路單位成員、天津師範大學婦女研究中心教師王向賢,曾以其學生自述從小身處家庭婚暴環境的經驗為例,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在暴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但是在他的呼籲裡,卻還沒有比較具體的理論和做法提出,這顯示了此地學者對這個議題的陌生。

目睹兒問題的研究要有許多經驗和資料的累積,才有可能突破許多既存的迷思障礙。洪素珍在她的實務經驗裡發現,有些成人會處在認為小孩「還不懂事」的迷思中,以為孩子將來會忘記曾經目睹婚暴的惡夢,所以就漠視這個問題;有些涉及婚暴的父母則採取迴避的心態,以為孩子「應該」沒看到,或認為只要孩子沒有直接受暴就沒有關係。大家都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其實孩子所「知道」的遠比大人想像的要多得多。

就中國現今社會狀況來看,公權力介入層出不窮的婚暴事件裡的力度仍嫌不足,但是顯性的成人受害者經由社會救助系統所能得到幫助還是比較多的;反而是相對是隱性、最為弱勢的目睹婚暴兒童還經常被忽略,由此種下了許多悲傷的種子在社會的幽暗處發芽,伺機於將來的某時、某地再以另一樁遺憾和悲劇形式結果。目睹兒或許還不會以哭泣表達憂愁,也不具備完全的能力去陳述惶恐和捍衛權益,只是創傷已經是那麼地真實與深刻,無助的他們正等待著更多的關懷與救助。
(回目錄)



澳洲家暴受害對象男性佔3成
  (中央社)
一項針對澳洲家庭暴力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雖然受害的對象大多數還是女性,男性受害者的比例卻有逐漸昇高的趨勢,在這項調查中佔了30%。

主持這項調查的史都華醫師表示,大多數家暴受害者為17歲到35歲之間的女性,但是3%0的受害者則為老少皆有的男性,有明顯昇高的趨勢。

調查還發現,受害的女性幾乎都曾因同樣的原因到過醫院就醫至少一次,或是曾經在兒童時期受過類似的傷害。

史都華表示,在調查進行的阿德雷德醫院急診室內,部份受害者的親屬或是同行人拒絕讓受害者單獨接受調查,所以這個調查數據並沒有完全反應出實際家暴問題的嚴重性。
(回目錄)



歷任教改部長卸任心路歷程-黃榮村-出任既無狂喜,卸任亦無遺憾
  中央社
教育部長黃榮村任期結束前一天,部長辦公室的東西都已經清理妥,只帶走一些書和畫,另有兩甕老酒,準備於卸任當晚與一些同仁及媒體歡聚時共享,週邊的低氣壓,都被他的笑話打散,「放輕鬆,準備交接」,是他的心情;他說,「政黨政治啊!上台靠條件,下台不必有理由啊!」

說的真是釋然,還能主動協助內定部長杜正勝,讓他趕快上路,有人說,他卸任政務官走得真瀟灑,好像「聖人」一樣;有人則說,他沒「人性」,但黃榮村不認同,卻坦承冷靜處理過一、二十件「地雷般」的政務,政務官離職「這種小事」,怎麼會有情緒波動的感覺呢?

卸任前的日子,心情輕鬆,黃榮村請汽車商把他喜歡的本田轎車雅哥3000試驗車開到教育部來給他選車,上一部車也是本田雅哥,十幾年了,近幾年被他兒子黃少雍開得像「戰車」,因此想換新車,還選白色,他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原來車子就是白色,有人開玩笑說,「這證明不當部長就得自己開車」。

不過,能買新台幣107萬元的新車,顯示待遇不錯,黃榮村則抬槓地說,對方沒說到重點,最重要是會變年輕,儘管不願承認喜歡飆車,飆過150、160公里嗎?卻又說,「當然有」!

進政府4年,歷經第二次人事佈局而被換掉,黃榮村一再地說,內閣人事改組安排,不留是常態,上一次他接任教育部長時,傳聞的不算,從確知到上任只有幾天,這次換部長則有較長的時間。

任期中,每次有人事上的風吹草動,他也是一派不在乎地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三年不嫌多,一年不嫌少」,最後一次主持教育部部務會報時更說,「出任既無狂喜,卸任亦無遺憾」。

黃榮村還自覺要比照「母誼天下」做「教誼天下」的教育部長不太適合他的個性,但既然做了,就自訂行為規範,包括「重然諾」、「情緒要穩定」、「全力以赴」,而從政以來,自覺角色扮演還不錯,現在既然卸任,也婉拒國策顧問的安排,其中信念就是,「身上不要掛太多沙袋與鈴鐺,以免包袱累贅」。

有人覺得,黃榮村在教育部2年4個月任期內,做的多是技術性的解決教改問題,他則說,面對現有問題與處理很重要,要袪除人們疑慮,使大家有信心,所以,要做必要調整,但政策大方向他也做了許多推進。

例如,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的國教幼兒班就要開始;國小英語教學提前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並將從明年實施;國中小學課程綱要做了調整,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總綱與課程綱要調整更具體化;國民教育往上調整的12年國教5年準備計畫正在研擬;銜接12項教改方案的5年教育促進計畫則已研擬妥適,馬上就要開始執行;政府同時也致力推動公教分離措施。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如研究型大學的推動以及爭取5年5百億元行政院專案經費,還有大學與技職教育評鑑結果的公佈和大學評鑑中心的籌設,私校退輔規畫等等,很多與高等教育有關的計畫一一提出、整合實施。

黃榮村認為,政策是延續的,做到一定程度,就換別人做,這很正常,他接教育部長時也是處理一些前面未了的政策。

對於備受社會各界關切的教改問題,他承認,行政院前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提出的教改諮議總報告書是教改的方向依據,因為很多架構建立在裡面,實際推動時「萬變不離其宗」,例如:多元發展、課程改革、教科書開放等,都是教育改革的大架構、大方向,也是配合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求而訂定,但執行時的技術拿捏,則可隨現實條件做階段性調整。

520離職後馬上要做什麼?他說,先休息一下再說,但還是會關心教育事務。

事實上,黃榮村早已經公告周知,說他卸任後要做「自由作家」,打算要寫6本書。他說,第一本書是整理他在教育部隨手作的手札,預定一年後出書。

「未來的作家」黃榮村,歷經10年前參與410教改聯盟上街頭抗議的草根角色、後來的教改規畫角色,未來又會是什麼角色?這位心理學專家卻淡然地說,「就是這樣子吧!」

熟識他的朋友以為,「這就是黃榮村」,也許在他走過政壇一遭,又另創一番新天地後,會更淡然!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