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6-0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雷根辭世與我們應有的反應
諾曼第登陸 六十週年!



【社論】
雷根辭世與我們應有的反應
 
 

被稱為美國最長壽的總統-雷根剛剛入土安息﹐台灣又該怎麼反應這個曾經叱吒風雲﹐且影響力未隨個人離任而減退的魅力政治人物呢﹖陳水扁總統已經請駐美代表表達「哀傷」與「不捨」如果這是死者為大的官場禮貌詞﹐那倒無所謂﹐但若和小布希一樣出自肺腑﹐則就大勢不妙了

在過去﹐我們對於雷根的理解多半是一位強悍的反共者﹐因此想當然爾地認定雷根較為「親台」但實情並非如此很少人提到﹐雷根這位強硬的反共領袖其實根本改變了台灣的日後命運﹐而且是朝向一個悲劇性的結果發展在雷根任內﹐由於財政與貿易的雙赤字不斷累積﹐故最後只能尋求國際性的赤字成本外部化來予以解決在這個美其名為「自由化」的壓力下﹐台灣在1980年代被迫門戶洞開﹐農產品的進口管制被要求撤離﹑洋菸洋酒開始侵台﹐乃至於金融領域的逐漸鬆綁﹐都是台灣被迫幫雷根擦屁股的犧牲代表作在這個過程裡﹐特別是匯率被迫升值所導致的土地與股市雙泡沫﹐更造成了台灣經濟體質的重創﹐迄今仍未收拾完畢﹐其代價可說難以計量若如此﹐何來陳水扁總統所說的「雷根是中華民國最好的朋友」呢﹖

雷根信奉的供給面經濟與自由化無疑是當今全球化的政治做手小布希語帶哽咽地說道﹐他的減稅刺激經濟構想﹐便是師承雷根但小布希刻意迴避﹐雷根的減稅供給面經濟學﹐根本沒有刺激了景氣﹐只有保障富人得利﹐結果整個財政體系形同富人共有的金庫﹐也像是資本家的利潤保險公司﹐劫貧濟富的財政叢林規則既造成了空前的財政掏空危機﹐也徹底地讓美國社會迅速地朝向貧富兩極分化移動

無論陳水扁總統是否真心哀悼雷根的辭世﹐但他都應該警覺到他對於雷根的模仿已有入木三分從他上任以來﹐「減稅救台灣」的拼經濟動作綿密不絕﹐卻對財政危機與社會貧富擴大等問題置若罔聞此外﹐除了對中國大陸有所疑慮外﹐台灣的產業鬆綁與投資自由化也幾乎都在加速進行中﹐致使台灣經濟社會的碎裂化幾成定局然而﹐陳水扁總統只要翻翻歷史﹐看看他的農民支持者如何在1980年代挺身抗議美國壓迫台灣開放火雞肉﹑水果進口所發出的批判聲音﹐便會曉得﹐只要能對支持者一以貫之﹐則變成台式雷根是既不應該﹐也不可行的政治行為

(回目錄)



【左右看】諾曼第登陸 六十週年!

【左看】
江盛湧 特約撰述
東戰場莫忘!

奶ㄔi諱言,法西斯主義在歐陸之所以坐大,最後演成世界大戰,以史達林為首的共產國際以及歐洲左翼難辭其咎。

但是,假如資產階級史學家要藉此來抹煞蘇聯和歐洲左翼在二次大戰當中的奮鬥,片面誇大西線諾曼第之役的偉大,來遮蔽蘇聯在東戰場上所起的關鍵性作用的話,那絕對是有意的歪曲!在二戰史上,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的意義僅在於它為反法西斯鬥爭開闢了「第二戰場」,從而能左右包抄德軍;然而盟軍之所以能鑽出「第二戰場」的縫隙,還得歸功於蘇聯人民和紅軍以堅決的抵抗和大規模的犧牲,換取德軍將95%的軍力投耗在做為「第一戰場」的蘇德戰場。

而原本在反法西斯鬥爭上遲疑不前,期待隔岸觀火,同時大發戰爭財,最後讓蘇聯和納粹兩敗俱傷的帝國主義國家(美、英一直到戰時都還繼續出口鋼鐵、軍火等物資給納粹!),也是在紅軍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上重創德軍之後,才趕緊選邊站,立意開闢「第二戰場」。

但即便在諾曼第登陸之後,決勝的關鍵還是在東戰場,因為希特勒仍然把75%布置在蘇德戰場上和蘇軍作殊死決戰。最終,結束這場戰爭的代價,是蘇聯犧牲了2700萬人,其中大多數都是平民。




【右看】
希特勒沒死?
辜明學/專欄作家

悠悠60個年頭過去,慘烈的諾曼第之役的硝煙早已淡出在我們記憶的膠捲之外。除了報端和電子媒體上僅僅一日甚至數秒鐘壽命的小幅報導,或是跳樑政客偶爾拿一兩個名詞當做穢物往政敵頭上砸,否則法西斯主義、希特勒、集中營、戰爭和死亡,都離人們太過迢遠,遠到只能留下一抹灰糊的印象。

在法國所舉辦的盛大紀念會上,那些當年奮勇搶灘、青春正盛的盟軍戰士們而今已壽入耄耋、垂垂老矣,只是不曉得當他們回到當年與納粹軍血戰的沙場追昔撫今,悼念同袍之際,會不會慨嘆:當年若不是威瑪共和國的興登堡總統為了個人的權位不惜採取「棄保策略」,捨自己的中央黨同志不顧,反而任命國社黨的希特勒為總理的話,這場戰爭或許就不會發生?自己的同袍或許也不至於為了開闢對抗軸心國的「第二戰場」而命喪諾曼第海灘?

大戰已遠,戰士已老,但希特勒的幽靈不死,這些老戰士們可能更不會想到在世界的某一處,還有權力狂熱者願師法希特勒炮製「國會大廈縱火案」(1993年),編派設計種種的懸疑事件來篡位爭權?

是的,希特勒不死,只是改了名字,至於「最長的一日」,興許復須重度數次!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