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6-1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博達風暴的省思
「打馬」又一樁



【社論】
博達風暴的省思
 
 

以砷化鎵產品起家的「知名」企業──博達日前突然宣布重整,理由是無法償還到期的公司債。博達何以「知名」?首先,該公司在1999年上市,遇上了全球網路通訊泡沫潮,股價只花4個月時間,從98元炒到368元的天價,頓時聲名大噪;其次,該公司董事長葉素菲以學法文的背景,卻在高科技產業大放異彩,更被媒體譽為創業人物典範;第三,葉素菲在2002年下嫁國票金控董事長林華德,之後博達的複雜金融操作被認為多少與其夫的指點有關。

博達的朝生夕死是1990年代末新經濟神話下的典型悲劇。透過新經濟所塑造出來的「政治正確」神話,包括創新將會不斷刺激需求(主要表現在網路通訊產品);甚至新經濟之所以激進,在於它允諾了一個幾乎無障礙的社會流動可能(例如葉素菲的女性與學法文出身的背景,打破了由男性、專業所壟斷的科技產業)。但我們看到了,供給面的創新不是萬靈丹,要避免供給過剩,得靠實質購買力的提升來予以拉拔,問題是新經濟正是貧富不均的推手,故產品供給愈是創新,則實際需求反而愈是萎縮,其結果等於自掘墳墓。從1999年到2001年,博達合計才賺了20億元左右,去年卻突然宣布虧損約37億元,從此不難得知存貨金額的可觀。當然,所謂無障礙的社會流動神話,更是不堪一擊,只能說這是誤將暴富型的黃梁一夢放大為新時代宣言罷了,盲目跟風的媒體也難辭其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今企業與金融操作間的關係愈來愈緊密,同時財務槓桿的運用也愈來愈大膽、多樣。在早期,企業資金需求多半是向銀行貸款,或向小股東伸手要錢辦現金增資,但自2000年後,由於景氣急遽衰退,使得負債比過高的企業不易向銀行貸款,股價下跌又嚇退了小股東參與現金增資的意願,致使這兩、三年來,可轉換公司債(CB)、海外可轉債(ECB)等新金融籌資管道大為風行,其性質利用債權與股權的彈性結合,讓人以為認購期間可以坐收略高於公債、定存的穩定債息,若遇上景氣轉好,又能以債轉股套利。結果博達的下場說明了金融創新與自由化根本是險路一條,歧途多亡羊。

我們在此提醒主管機關,博達事件並非一日之寒,也非單一經營不善的個案,愈來愈鬆綁的金融化,將導致更具掠奪性的金融犯罪與財富積累模式。既然未雨綢繆已不可能,也得趕緊亡羊補牢。

(回目錄)



【左右看】「打馬」又一樁

【左看】
所得重分配之役
胡寧寧/文字工作者

中央與北市府再次因健保補助費槓上,健保局使出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