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 ★ ★ ★ ★ ★ 2004.06.19 ★ 您正與 5250 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主題文章:中國帝國主義的崛起(林暉焜) --------------------------------------------------------------- 【編輯室報告】 中國新一代的領導人,近日一直向全世界宣達中國將「和平崛起」的訊息, 但是目前中國以毫無經濟理性的作為,封殺他自認為「綠色」的台商與藝人 ,並嚴厲的對台灣宣稱:將不顧一切代價達成祖國統一大業。這讓我們體認 到,中國的和平崛起是講給到西方國家到中國投資者的鎮定劑,台灣人不在 聽眾當中。當犬儒的台灣知識界痛批講究法治與民主制度的美國為美國帝國 主義或美國霸權之際,卻對人治、獨裁且軍事威脅台灣的中國帝國主義置之 不理,這是台灣知識份子的怠惰、膽怯還是盲目? --------------------------------------------------------------- 【活動預告】 產業民主國際研討會---台灣與德國的經驗交流 自從「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三十五條」修正案通過以來,產業民主的價值已在 台灣開始茁壯,而各公司事業的勞工董事亦紛紛出爐,工會從過去傳統的對 立角色,轉化成參與企業經營的伙伴關係,除角色扮演上的調適之外,勞工 董事在公司董事會表現,往往就成為各界檢視產業民主制度可行性的主要依 據。本次活動特地邀請名列全球十大跨國企業之一的福斯汽車,其公司勞工 董事與工廠會議主席來台與國內勞工董事、相關實務工作者、專家學者們, 進行經驗交流與座談。 時 間:2004年7月14日(星期三) 地 點: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主辦單位: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全國產業總工會 如欲報名或瞭解詳細研討會議程,請至http://tlsa.ngo.org.tw/下載 -------------------------【主題文章】-------------------------- 標題\中國帝國主義的崛起 作者\林暉焜(勞動者雙月刊執行編輯) ---------------------------------------------------------------- 二十世紀至今,整整一百餘年的日子,國家的意識型態都在帝國主義、民 主運動、反帝國主義與民族反制等等的的框架下運轉著。 冷戰時期,民主國家大呼著共產主義也是一種帝國主義行動者,認為共產 主義國家在施行列寧式的國家機制時,對於國內的人權和經濟市場採完全 中央控制,對於國際間進行不斷增強的軍事競賽,甚至想使用不同的文化 及語言來影響國際安全,是一種類帝國主義的行為; 同樣,赤化中國同樣也稱美國為之「美國帝國主義」,為何稱之美國為所 謂的「美帝」,原因在於美國透過國際政治的霸權來控制整體的世界觀以 及所謂的經濟發展或是社會發展,甚至利用維持世界秩序的方式來進行國 際資源的調控等等,這是二次大戰後,二個不同世界在「帝國主義」的對 話上,產生的一些殊途同歸一點點的交集。 回顧帝國主義,馬克思主義派的帝國主義理論在二十世紀的最初二十年首 次成形,主要是要解釋為何預期中的資本主義瓦解遲未出現。稍後第一次 世界大戰爆發及迅速蔓延,歐洲各國的勞動者對立起來,卻未和其各自的 老闆相抗;這帶給他們思想上新的急切課題。反省之下,馬派認為「民族 主義」似有部分關聯。而戰爭爆發時的政治性選擇無從訴諸經濟理性而達 成,因而具有自主性(相對於經濟因素),也是原因。 整個歐陸對於帝國主義的激辯到了俄國革命後有了重大轉折,俄國革命後 不久,列寧把帝國主義的論述內容張力擴大發揮,也就是純粹在政治意識 形態作文章,作為對抗非共產勢力的武器;此後,共產主義、帝國主義和 殖民主義卻是常被混雜在同一個政治思考之下。 今天我們所提的帝國主義中,包含所謂的「經濟帝國主義學說」是直到「 非洲爭奪戰」(Scramble for Africa)發生後才興起;另外也有經濟帝 國主義和殖民地同時出現案例。然而現在,經濟帝國主義更是內化在全球 化的社會。 古典經濟學中,生產要素與勞動力要素是取得最大利潤中必要控制的碁石 ,對於經濟帝國主義的誕生,最大的吸力即在於廣大的經濟市場及調控容 易的勞動力成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漸進式的區域經濟聯盟的成型或不 同的貿易制度、貨幣匯率,減少了因為貨物流通的成本,卻提高的被外資 進入投的門檻。 二十世紀末,中國以一種「完全開放」的態度吸納所有急於向外投資的開 發中國家及其投資人,想當然而,最大的投資人都來自於東亞,在1997年 全球全融風暴之後,中國的市場被世界多數主張完全開放市場論述的學者 指稱為「最後一塊世界市場的戰役」,廣大的市場、隨手可得的人力、低 度的稅制以及完全不需花費溝通成本的組織模式,造就了區域經濟中,東 亞各國對於中國的新價值觀;這個新的價值觀也打破了冷戰以來以美國為 核心的民主國家對於共產世界的假想,在十餘年的時間,中國從世界中被 劃為「危險的」走向「進步的」、「有潛力的」,這是乎是個弔詭的現象 。 矛盾的起點在於經濟,更瘋狂的擴張在於文化。中國的經濟成長強化了許 多人對於大國夢的可能性,夢想著在一個大國的懷抱之下擁有的國際地位 、擁有的低成本勞動力以及強勢的文化,整個東亞及東南亞在二十世紀末 至今都浸淫在這樣的氣氛之中。 於是,中國聲音被擴張了,許多無源無由的論點也開始被從眾者正當化, 大家也開始淡忘了帝國主義的內含是什麼了,大量的投資人進入中國,讓 中國更具膽識抬高自己的高度,來控制、影響這些經濟體,漸漸的,文化 的思考加入了經濟、融入了生活以及國際社會;幾個有意思的例子:當編 輯台上對於經濟外移到中國時,我們認定這是一種「具競爭力」的操作, 而留在母國的公司被評為不聰明或不具全球化機制的組織,以及反對大中 國主義者將被佔滿了版面的經濟論述者視之為「島國心態」,不具進步和 全球化眼光。 五千年史觀一再挑戰逐漸茁壯的台灣史觀、血統論述在混淆國家認同,這 就是帝國主義,也是中國式的帝國精神。中國帝國主義的精神起源於經濟 與政治;若非經濟,我們如何去評斷中國?若非政治,我們如何認識中國 ?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卻是一個我們的論述圈裡刻意模糊的問題。 二十世紀初期,列寧透過共產組織來擴散帝國主義的思想及其正當性,二 十世紀末,在中國取得回饋的商人、嚮往大陸型經濟的小投資者、懷抱五 千年史的大帝國思想者,佔有多數的論述平台與教育平台的人教育中國帝 國主義才是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的最後一根槄草。而信徒們頭頂著競爭力 的光環、手持著全球化的加持,帝國主義所隱含的不只是軍事侵略,更是 對於認同的侵略。 帝國主義這個字眼雖然在字源上所意涵的,和殖民主義有密切的關連,但 卻未必皆然。而經濟帝國主義者,更是大力實踐資本主義的實質內含,中 國以一個開發中國家的姿態,對於東亞其他開發國家進行在區域發展中以 相當程度的強制性以及逆向控制,並逐步以免稅優勢或對國內勞動力自殘 的方式來招商,並利用政治角色在國際許多的公開場合進行對其他低度開 發國家推行侵略性及不平等的經濟限制建議。 以戰略性殖民地(colonies de position)作為正式帝國(或殖民主義) 的帝國主義在當下可以說是昨日黃花了。但作為非正式帝國(或以 Nkrumah的話來說,"新殖民主義")的帝國主義,更是以中國為代表中心 ,挑戰舊三角(美、日、歐)的另一種世界經濟世場的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