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驚爆天禍 科幻奇蹟──序《千年烽火奇幻遊》 ▌黃海˙著
|
中東戰火到底怎麼事?美國和伊拉克為什麼打仗?二00一年紐約世貿中心的雙子星大樓,如何在全世界電視觀眾眼前崩毀,化為灰燼?國外驚擾不休的恐怖攻擊事件,會不會有一天禍臨臺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長年不斷的血腥衝突,到底怎麼回事?被稱為「聖城」的耶路撒冷,為什麼總是處在戰禍爭端的風暴中心?種種疑問和疑慮,對於長年居住在福爾摩莎的青少年朋友來說,也許是無關痛癢而遙遠不可及的,卻並非可以完全漠視。這本小說試圖通過一次科幻奇幻之旅,對這些疑問做概念性的解說。
年少的時候,很喜歡憧憬想像未來,每次想到「二十一世紀」,心裏總會浮現一個相當遙遠、如夢如幻的科幻世界,總以為未來科學的發明發現,不斷進展,將會帶給世界人類富足安樂,美麗祥和,人間的不平、疾病、困苦和戰爭,都將被科學所征服而至消失;不料就在「世紀之交」的關鍵時點,在我們臺灣和美國,先後發生震撼人心的九二一大地震和九一一驚爆事件。從我們立足的臺灣看世界,從紛擾無已的世界看臺灣,這些過往的歷史悲劇,將深深埋在世人的記憶裏,成為永恆的傷痕。
現實世界的二十一世紀不再是美好的夢幻,諸多感觸之下,我的科幻之筆從遙遠宇宙的銀河星光變幻,縮回眼前世界的悲劇現實,注視人間的不幸和諸多苦難。於是,網路世界的光怪陸離,奈米科技未來可能的神奇發展,就成為小說的主要道具。
《千年烽火奇幻遊》這本書,原名《霹靂神風》,國語日報從二00三年九月十九日起連載到二00四年二月三日止。投稿之前,我在停筆狀態已持續多年,離開文壇已久,這部中篇小說真的沒有把握會被接納,沒想到投稿一個月後,接到主編湯芝萱小姐的電郵:
我只想說:這篇小說真的很好看!故事情節匪夷所思,又在情理之中,更且含有豐富的常識,結合了世界大事,很值得推薦給青少年閱讀!
這樣的評語,對於從事創作數十年的作者來說,無異受到一陣熱烈鼓掌,讓作者提振士氣,如飲甘泉。我的科幻之旅再出發,更加興致勃勃。
小說的主角沙鹿──綽號「神風」,他的父親在九二一大當晚地震失蹤,生死不明,沙鹿平常喜歡打電玩,有一次在網咖裏打電玩,因為聲光刺激引發癲癇發作,恍惚進入核戰浩刧的世界,在所謂可怕的「核子冬天」中與家人一起掙扎奮鬥,這時臺灣全境為冰雪所覆蓋,人們必須獵捕海豹謀生,學習愛斯摩人的生活方式,連臺灣海峽也都結冰,喜馬拉雅山的雪人借著「海峽冰橋」來到臺灣,之後又想回大陸「探親」…故事曲折多變,暫時說到這兒,以下留待讀者去發現。情節發展到最後,九一一被摧毀的世貿大樓和九二一大地震的廢墟,在奈米科技的魔法下,造就了天大的奇跡,「房子就像從地上長出來的」,令人歎為觀止。小說也探索了臺灣人的媽祖信仰,觸擊了西方基督教和中東回教文明間一千四百年戰爭的情結,希望是一部具備了歷史感、現代感、科幻感、奇幻感的小說。
小說裏的科幻元素「奈米科技」的終極發展,絕對讓青少年朋友無比好奇。想像有一天,人能製造精密的智慧型機器人,再由機器人去製造機器人,為人類解決生活上的任何需求,服務人類;那時候,人間將沒有貧窮匱乏,天堂就在眼前。人可以要什麼有什麼,再也不需要工作了,只需要動嘴巴發命令,就等著享用機器人為我們生產的成果,這是多麼合乎邏輯的科技魔法。
這也是傳統科技發展所盼望的未來世界,正是工業革命以來的機器生產理念的延伸,然而,自從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的一席演講「底下還有很大空間」,提醒人們注意微觀科技,認為在極小世界還有想像不到的科技發展空間,希望能重新排列原子,製造數以億計的微小工廠,再製造東西,製造小不點機器的科技鑽研,到今天已逐漸發展為熱門的研發專案,費曼也被稱為奈米科技之父。
一九八八年費曼去世後,一九九○年德瑞斯勒(K.Eric Drexler)的著作《創造的工具》,宣揚的就是製造分子機器,希望它不斷的複製再複製,成為萬能組合機,理論上說,有一天某一個「園丁」有這樣的組合機當「種子」,他就可以從陽光、空氣和土壤培育出太空船來,製造桌子、椅子、電腦、手機等產品更不在話下,房子可以像從地上長出來一般神奇;因為它是在極微環境裏以魔法機器迅速複製組合完成的。
微觀世界的魔法機器,才是二十一世紀奈米科技令人矚目震撼的所在。
奈米科技與基因科技、電腦科技同為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未來主流科技,卻更具爆發力。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史莫利 (Richard E.Smally)最近撰文指出,奈米機器人永遠不可能實現,因為在微小世界裏控制化學反應的所需的工具手指,沒有足夠空間可以容納,不僅操作的手指太粗,也太黏,無法作為操作建築之用。也就是說,奈米機器人只能活在科幻裏;然而,不死心勇於探究的科學家,仍在朝實現的目標努力,正如時光機器本來純屬奇幻想像,卻仍不斷的有頂尖一流物理學家投入研究。這樣,科幻作者還有一片奈米世界的園地可以耕耘,創作發揮有趣的科幻故事。
多年以來,臺灣科幻作家一直盼望能夠創造本土風味的科幻小說,現在這本《千年烽火奇幻游》嘗試融合了人文、科學與宗教構織情節,包括基督教、回教和臺灣的媽祖信仰,希望帶領青少年朋友從事一次美妙的驚奇之旅。
(本書已由國語日報社出版,列入「少年文庫14」)
| ▌十五年後坐電梯上太空? ▌科科報編輯小組˙著
|
「坐電梯上太空」百年來一直是科學家的奇想、科幻小說家的靈感。早在1895年俄國科學家Tsiolkovsky就幻想過這個點子,提出「太空電梯」的構想;科幻小說家克拉克(Arthur Clarke)在1979年的小說「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中也寫到有一條24,000哩高的太空電梯。現在,這個構想可能有實現的機會。
美國維吉尼亞州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Bradley C. Edwards提出要建造一座十萬公里高的太空電梯,往返於地球和太空之間,且在15年內就能運作,成本只要約一百億美元。這個太空電梯是一條從地表拉起的十萬公里奈米碳管,碳管寬一公尺,厚度比紙還要薄,但能承載13噸的重物,而基台可活動,讓纜線能夠避開人造衛星,觀光客就可以搭乘升降機從這管子上下進出太空,如同坐電梯一樣。
美國航太總署已經撥款50萬美元來研究這項計畫,美國國會也撥款250萬美元協助研發。Edwards預估兩年後就可以研發出韌度夠強的奈米碳管,只要沒有政治或經費的阻礙,十五年內必能完成太空電梯的夢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