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7-07》 |
本期內容 | |
◎ 傳播線上:何不將中廣轉型為公共電台 | |
◎ 教育論壇:教育與反教育 |
傳播線上:何不將中廣轉型為公共電台 | |
傳播學生鬥陣 | |
新聞局長林佳龍新官上任三把火,近日關於媒體改革的動作不斷。先是「口頭」宣稱支持台華視公共化,接著馬上態度丕變說要一公一民。朝令夕改的政策,在民眾還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之際,旋即又安排江霞入主華視。加之最新的中廣及無線三台的換照風波,顯然長期擔任媒體警總的新聞局,這次是靜極思動了!遺憾的是,在改革之中卻有政治力斧鑿的痕跡,使得這波的媒體改革行動蒙上陰影。 析論媒體的改革環境,台灣市民社會向來缺少對公共廣電集團的想像力,易於陷入政治思考的泥淖,改革之路滿佈荊棘。更為可嘆者,乃為新聞局在首波的行動中非但沒展現出清新的改革形象,反而大玩兩面手法,不甘不脆地設下「退場條款」,坐實部份媒體的陰謀論。接著在中廣換照的審查中,新聞局又給予臨時證照的處份,自然引起中廣的高度反彈。 持平而論,依廣播電視法第3條規定,(未來將成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為專職管理廣播電視事業之單位。然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正式成立前,新聞局為其代理機關,得行使管轄權。故新聞局對於中廣的審核,自然合於法理。但新聞局失誠信在先,傷害公共媒體改革形象在後,給自己戴了頂政治干預媒體的帽子,也就怪不得外界以小人之心,質疑此次的審核案是在刁難中廣。 再另就新聞局的行政角色而言,其為隸屬行政院的下級單位。現今台灣已是一自由政權國家,再由政府機關來執行審核媒體之表現,實有違言論自由的精神。故新聞局審核中廣一案雖站得住法理,卻有失民主國家政府的風範。若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超然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必須儘速成立,否則,類似的審核案爭議恐怕還得年年搭配著政治角力上演。 若我們檢驗新聞局這兩波的媒改行動,可發現其欠缺明確的公共媒體集團改革藍圖。先是台華視公共化政策不明,再繼而是對收回中廣頻道後的用途未定。此處,我們就以中廣換照事件來討論。 在執照審核中,新聞局認為中廣佔用太多的電波頻道,甚至擔心其形成壟斷媒體,故而駁回申請案。單就這一事件,我們就可發現新聞局對廣電頻譜的了解,竟缺乏公共廣電媒體的想像。 首先,中廣的形成自有其歷史背景,若僅將其當成民營企業,實為忽略了它過去扮演揚國威制匪諜的功能。例如,中廣「音樂網」過去即是干擾匪波的頻道;調幅的「寶島網」則負責播送農業消息。諸如此類的功能,不正說明中廣不僅是一家民營電台,而是具備民生功能的電台?縱然時空轉換,新政府有意重整過去的廣播頻道,仍不可忽視中廣過去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我們建議,與其將中廣拆解得支離破碎,莫如搭配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行動,將其轉為公共媒體集團的一環。例如釋放中廣的地區頻道,放寬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9條廣中廣播事業資本額的限制,讓符合規定的社區電台得以合法經營,或發展為另類文化的廣播電台。若其成功,非但可解決地下電台紛亂無章的蓋台行為,又可在廣電法下監督其運作情形。再如中大功率頻道部份,可責成中廣發展為族群電台或是第三語言教學電台等。以此,不僅可使中廣轉形為公共廣播電台,亦可將轉形後的中廣與警廣、教育電台等國家廣播電台與未來的公視、華視甚或台視組合為公共廣播電視集團,作資源的共享,以節省政府開支。 在此,我們殷切地建議,新聞局若意推動公共媒體改造,則應化零為整,將廣電資源做有計劃性的運用,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Our Questions: 1.你對新聞局審核無線三台與中廣廣播執照這件事了解多少?你覺得新聞局這次換發給中廣及無線三台三個月的臨時執照是否合宜? 2.若中廣轉形為公共廣播電台,你希望它播出什麼節目? 3.若你是社區電台的負責人,你會怎麼規劃你的電台節目呢?如何讓它既有地方特色,又得到聽眾喜愛,而不需靠販售藥品廣告來維持營收呢? 媒大事 一、據聞,根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認定國民黨無償取得的黨產,至少包括114棟房地、19家戲院、中廣名下的7處不動產、交通部出資購置的多筆土地等,但國民黨表明只願歸還其中的5棟房屋24筆土地、7家戲院、實踐堂及實踐大樓。 不過,財政部政務次長李瑞倉指出,國產局日前清查時意外發現,除了上述監察院報告上列出的不當取得黨產之外,國民黨在台北市中正區及中山區,還有5筆黨產,這5筆黨產也是當初國民黨透過轉帳撥用或是轉帳讓售方式,而無償取得的黨產。 小編媒批:說到黨產,一直是國民黨負面印象的來源,但是人性本善,我們相信國民黨是因為歷史因素而「接收」了這些全民資產,卻因為不習慣當今的民主制度,而遲遲未將黨產做一妥善處理。歸還當然是一定要的,不過怎麼還卻是藝術,例如中影旗下的多家戲院,雖然有一些已經將所有權進行合法化的動作,不過基於台灣電影產業播放國片的通路缺乏,國民黨是不是能夠好人做到底,將這些戲院全部捐贈給文建會的「國民戲院」計畫?然後政府配合從當前「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當中,設立國民戲院的構想,進行資源的分配,共同成就一樁美事,而這或許是國民黨重振的開始喔! 二、郵件服務無法為入口網站帶來具體營收,但卻是入口網站最重要的基本服務之一,郵件的價格是為入口網站帶來來客的流量。因此,各家入口網站業者紛紛祭出加大容量信箱。 雖然推出加大郵件容量的信箱,將會增加入口網站的成本,但是容量的成長與支出不是成線性等比例成長的關係,因此新浪網產品研發執行副總裁以及新浪熱線總經理蔣顯斌估計,推出加大容量信箱之後,平均每位用戶的成本將會增加2成左右。 兩年之前,新浪網曾經將信箱容量減少,蔣顯斌說,當時就是因為網路產業還找不到營收模式,不得不然的措施,但是產業有短期和長期的策略,放眼未來,新浪網如果要奠定網路門戶的地位,一定要加碼投資。 小編媒批:呵呵,成本的增加對於商業網站來說是大不幸吧!但是目前的信箱可不是傳信溝通那麼簡單,凡是線上購物、交友網站等等熱門而且值錢的事業,都需要電子信箱當平台呢!所以加碼投資是值得的啦! 三、據聞,為了高雄市政府新聞處裁併案,市議員李復興和市府祕書長張俊彥在議事廳外起衝突,議員林壽山、李復興認為前屆議會要裁新聞處,這屆議員又把新聞處留下,議會無異自打一大巴掌。可是,泛綠議員力主留住新聞處,尤其2009年將在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更需要新聞處做都市行銷。 林壽山後來提出折衷案,暫不裁新聞處,但也不會讓新聞處一直存在,「新聞處應於行政院新聞局完成改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後,一年內提案修正相關組織法規,送市議會審議。」 小編媒批:高雄的新聞處如果只能做都市行銷,撤了也罷。不過現在有線電視、圖書館、電影圖書館都是高雄市新聞處在管,這些事務真的只是都市行銷的一部份?還有,新聞處撤了,這些事務誰來管?是高雄市議員諸公?現在到底還剩幾個高雄市議員,恐怕都還是個問題吧? 四、據報載,近日瑞士研究人員針對827位兒童的觀察發現,打電玩與小朋友的體重增加有著「強烈相關」,這項由費城兒童醫院以及蘇黎士醫院大學合力完成的報告也透露出,看電視極可能導致兒童的重量直線成長。這分以瑞士當地10所國小1至3年級學生為樣本的研究,是從多個變數之中測量何者與肥胖有關,包括年紀、性別、國籍、兄弟姐妹數、父母抽菸情況、電視節目的收視習慣、有無吃早餐、用餐時是否看電視、看電視有無邊吃零食,以及打電動的次數。 瑞士醫學報告沒有解釋何以打電動使得小朋友體重增加,不過許多人相信,愛玩遊戲的人總是習慣長時間窩在家裡,有時甚至一連多日;正因為長期沒有活動手指以外的關節,肥胖自然無法避免。 小編媒批:「科學怪人」大概是每個記者在寫科技重度使用者時,最佳的心情寫照吧!跟科技扯上關係的,不是胖子,就是瘦到病態外加一副大眼鏡,要不然就是憤世嫉俗,準備顛覆世界。真是夠了,有沒有可能,他/她們只是想玩玩罷了? |
|
(回目錄) |
教育論壇:教育與反教育 | |
江心波 | |
最近在網路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則小小的笑話: 由於考慮停車不方便,小孩上才藝課都由媽媽騎機車接送。有一天,接小孩下課時,突然聽到後座的兒子說:「媽,妳內向嫻淑。」 正專心騎著車的媽媽猛的一陣驚喜,喔!從來沒有聽過就讀四年級的兒子這般稱讚過自己,不覺間一股溫暖、甜蜜湧上心頭! 她很想再聽一次,於是問道:「兒子,你說什麼?說大聲點!」 他說:「媽,妳逆向行駛。」 看完這個短短的對話,相信不論誰都會發出一陣會心的微笑,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中,也許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紓解生活壓力的方式,所以,朋友、同事間也就抱著「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態在網路上四處傳遞了。 然而,我卻想到也許是我們的教育方面出了些問題什麼的……。 每天清晨或傍晚上下學時段,當你路過中小學校園附近,一定到處可以發現險象環生的驚險鏡頭,很多趕時間或貪圖一時方便的家長們,總是不管紅綠燈號誌、或是不是單行道,甚至是逆向行車,當然,騎乘機車未戴安全帽或是超載的情形也是所在多有。 孩提時代是小朋友學習及成長過程的黃金時段,也是最善於模仿的時候,父母親的種種行為看在孩子的眼裡,當然有樣學樣,則有朝一日當他們長大成人後,開(騎)車上路,怎麼可能會規規矩矩的遵循交通規則?屆時我們的交通秩序豈不更加大亂,你我的通行安全也相對的會受到更大的威脅。 諸如此類的怪現象還不只這些,你看看我們的學校老師,每每站到講台上,總是道貌岸然、煞有其事的講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然而,當他們面對生活難題時,也未見處理得多好,有的甚至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傻事來,不但讓社會各界感到不可思議,更讓莘莘學子感到納悶而無所適從。 所謂教育,有教導子女,使其為善的意思,更有運用引導的方法,以發展學習者潛能的用意;亦即係指施教者以實際行為影響週圍人員,進而改變或導引其積極向上的行為而言。父母、師長經常以其長者之姿態,教育著我們的下一代,但是有時候卻在無意間,做出反教育的錯誤行為,難免發生反面示範效果。 有人常說:「身教重於言教。」指的是一步一腳印的務實行動,勝過嘴巴上的口沫橫飛。教育更是說得到做得到,你說了就要求自己先能做到,而不是只會說大話不會做的「坐而言」,卻遲遲看不到「起而行」。 我國著名教育學者歐陽教曾引用英國學者彼得思(R.S. Peters)的看法,認為凡是符合一切正性的價值(合價值性),符合各種事實分析領域(合認知性),且能配合學習者身心發展能力(合自願性)三項規準者,即為教育,否則即屬反教育。(吳清山,民89) 個人忝為學校教育行政人員,除了修行自己外,在此也冀望每一位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都能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也才能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取法對象。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