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包容化解衝突、矛盾
作者 / 聖嚴法師
走過世界各地幾十個國家,我最喜歡還是台灣。雖然地方不大,資源有限,有天災也有人禍,甚至還有政經危機等。但一般人認為最先進的國家,以美國為例,當地的人民也未必比台灣人過得更快樂,為什麼?我認為其中的關鍵是人的觀念出了問題。
2000年8月29日,我受邀出席了由聯合國舉辦的「世界宗教與心靈領袖和平高峰會」,在這個會議之中,大家共同探討如何追求和平,都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戰爭,不要彼此互相攻訐。這樣的想望,不但在宗教界之中,也存在於各個不同的族群之中,也可以說是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
但是,我們卻看到許多宗教與族群之間常常發生衝突,即使是同一個宗教、族群,往往只因為思想派別的差異,就非得爭個高下不可,甚至把對方當成仇人,希望能消滅對方。
有鑑於此,我在聯合國高峰會上的演講中便呼籲,過去宗教界因為缺乏交流,不同宗教間存在著許多的誤解與隔閡;今後為了世界永久的和平,每一位宗教領袖如果發現在自己所信奉的教義中,有與促進世界和平的理念相抵觸時,都應該對這些教義提出新的詮釋。
此外,在許多場合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出發點都是善意的,卻因為觀念的不同而彼此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甚至還發生肢體語言的衝突。對當事人來說,都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是為了大眾的利益出發,所以才會理直氣壯地據理力爭。如果每一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善意的,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這就是我要提出的,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宗教、思想觀也是多元的,如果想要以一己的觀點去「統一」別人的思想,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當我在聯合國提出這樣的觀念之後,立刻得到與會者一致的認同。
因為我相信,不同族群的不同想法,只有以尊重與包容來對待,才能化解矛盾、衝突與鬥爭。其實,有矛盾是正常的,有矛盾才有進步。以佛法來講,個體自身也存在著種種矛盾,例如生、老、病、死,就是因為身體之中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所引起的;由於這樣的矛盾,促使科技界尋求醫療技術的進步。
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與衝突也是正常的,如果能運用智慧,就可以把問題轉化為成長的資源與經驗。因此,在遇到矛盾、困難時,要以感恩心面對,感恩有讓我們奉獻與服務的機會。
有一句成語「多難興邦」,如果有人認為現在的社會並不是非常理想,不妨告訴自己:正因為不理想,我們才有機會奉獻與做事,以各自的知識、能力,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建設人間淨土。
很多人以為「人間淨土」是抽象的,其實不然,關鍵只在於觀念、想法上的轉換。例如多數人認為這個世界是悲慘的、沒有希望的,而且認為社會上好人不多;換個角度看,如果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只是不小心做了壞事,有能力的人可以透過種種方法,努力減少壞事出現的頻率,那麼社會就是有希望的。
所以,「人間淨土」不是客觀事實的存在,真正的「淨土」是內心的感受,感受到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溫暖的希望。如果我們都能捐棄一己成見,就能感受到每個人都是親切的,氣氛中充滿溫暖與安全感,這裡就是一個淨土的世界。
「人間淨土」不是說一個完全沒有犯罪行為或災難的地方,因為在我們的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永遠沒有災難,也不可能永遠沒有犯罪的人事,而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那就是生活在淨土中了。
這並不是一種自我欺騙,而是因為有一顆充滿安全感的心,看待外境的變化自然就不會懼怕 。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第2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