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7-12》 |
本期內容 | |
◎ 教育論壇:九年一貫還行嗎? | |
◎ 客廳幼兒園:我的碩士論文寫作甘苦談(完):別說﹕只好謝天!! | |
◎ 劍橋漫遊:消費的不安與自在 |
教育論壇:九年一貫還行嗎? | |
羅德水(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 |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至今已經整整3年,預計下個學年度,全台灣近3百萬的國民中小學學生將全面進入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之前,筆者談過台灣課程改革速度過快的缺失,今天筆者將續談九年一貫課程產生之問題,企盼有更多老師一起來關心並共謀解決之道。 九年一貫的配套完整嗎? 從小六生必須於國小先行接受數學領域的補救教學,到94年度國中基測科目與範圍的爭議,在在顯示九年一貫是在配套措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匆促上路,整個九年一貫的配套措施,從上游的師資培育到下游的學校排課,都大有討論的空間。 將同為義務教育的國民中小學課程,設計成相互銜接的一貫課程,本屬美意,問題顯然出在標榜統整的七大領域課程。在此筆者不想爭辯合科與分科的教育哲學,只想知道,既然將中小學的課程劃分成所謂的七大領域有這麼多的好處與理論基礎,到目前為止有多少師資培育機構已經跟著調整?或許按照教育部的說法,似乎是傾向以協同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學習領域的教學,問題是多數的學校顯然連最基本的排課都還無法妥適解決,又如何奢談難度更高的協同教學呢? 偏重「主科」的問題解決了嗎? 過去學校在排課時確實有所謂的主副科比重問題,因此「各領域等值」也正是教育部將課程統整為七大領域的主要目的之一。為了讓各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在安排學校課程時有所依循,不再重蹈以往只重主科的覆轍,教育部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中,也明訂了各領域的合理節數(除語文領域占20%~30%外,其餘六個領域各占10%~15%)。然而,以台北市的國小為例,語文領域所佔比重往往達到上限,相對而言,同為學習領域之一的「綜合活動」只好被壓縮在一成之內;如果把台北市小一全面上英文所佔用的彈性節數也算在內,語文領域佔總體課程比重恐怕高達4成。難不成這就是教育部宣稱的各領域同等重要? 城鄉差距改善了嗎? 翻閱「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明白白寫著從小五開始進行英語教學,然而不少都會地區早就標榜小一全面上英文,原本已經定型化的城鄉差距,在新課程實施之後更是持續擴大。不僅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光以首善之區的台北而言,標榜雙語教學的私立貴族小學正式招生之後,不只失業家庭,恐怕連多數的受薪階級家庭都要淪為所謂的「新貧族」,義務教育首重的公平正義原則,至此顯然已經蕩然無存。 雖然遇到這類問題,中央的說法一定是所謂的「尊重地方權限」。筆者還是要指出,如果「綱要」明訂的小五教英文確有語言專家專業的考量,那包括台北市在內標榜小一上英文的地方政府,明顯是以媚俗的方式討好家長;反過來說,如果小一教英文是難以抵擋的趨勢,何不將英文課程提前至小一,而不是教育部刻正研議的小三,以符合台灣社會現實,並拉近城鄉的落差? 學生壓力減輕了嗎? 表面上看,原本10科以上的課程已經被統整成七大領域,然而,只要看看孩子的書包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壓力其實不減反增。 以培養小學生英語興趣為主要目的的英語教學為例,實施以來已經造成兩極化的現象,早已具備英語基礎的孩子上課時心不在焉,首次接觸英語課程的孩子則視上課為畏途,這些孩子對於英語的學習興趣,恐怕提早在國小階段終結。至於從小一開始進行的母語教學更是值得討論。在政治正確的氛圍下,母語教學近來變成學校裡炙手可熱的課程,問題是現在的母語教學似乎已經本末倒置,教材內容不止家長學生怨聲四起,就連不少任課老師也是大搖其頭,光是語文領域,我們的孩子就要學會三套音標,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更可笑的是,聽說教育部還想追蹤之前推行的書包減重成果,所謂的何不食肉糜?大概也沒有比這更為荒謬了。 |
|
(回目錄) |
客廳幼兒園:我的碩士論文寫作甘苦談(完):別說﹕只好謝天!! | |
宋嘉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課程與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 |
一本碩士論文最重要的地方在哪裡?我認為不是你苦心鑽研後的「研究發現」(基本上,碩士論文很難談得上能有什麼創新之處)或抽絲剝繭的推理過程,也不是成篇纍牘的參考書目或洋洋大觀的文獻整理,而是你那薄薄一、兩頁放在目錄前面的感謝辭(acknowledgement)。 我從前以為,每本論文裡面的那篇感謝東、感謝西、最後「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只好謝天」的八股,是再虛偽不過的千篇一律,絲毫讀不到任何誠實與熱情。直到我拼了全力寫完論文、開始撰寫感謝辭的時候,才開始體會,為什麼每本論文裡要放入這樣一篇局外人看起來假假的、如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得獎人一一唱名對觀眾毫無意義的感謝名單。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致謝辭對主體的意義何在──那是浩劫餘生後再真實不過的對人性的歌頌、對生命的禮讚。 寫作論文的過程是辛苦的、是孤獨的,但從來不是自己一人獨力完成的,那本質正是一種社會性的共同建構,所有妳身旁週遭與妳有關的、無關的、關係深的、關係淺的、關係近的、關係遠的人們,都或多或少地用了他們獨特的方式,參與了妳的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論文創作。即使只是一句鼓勵打氣的加油、一次對妳無理取鬧的忍氣吞聲、一個初稿上潦草的書寫體「Good」、一個表示同情理解的微笑……,都成就了今天這本論文。所以,為何不該對他們表示感謝呢?看得見的「結論與建議」,背後是別人看不見的、唯有妳能記上一筆、證明那些曾經存在過的寬容與體諒、支持與幫助。 致謝辭同時還應該是一本碩士論文裡最精采的一部分:它紀錄了與主題無關的幕後花絮、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勞、導演演員的心路歷程;並且如果可能的話──洩漏了作者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致謝辭同時也是一本論文裡,不管讀者隔行如隔山的職業、學科,保證所有人都一定能讀懂的那一部分。所以,如果寫作一本論文對那研究生而言,曾經是那麼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為何研究生不該對他的謝辭多花點時間、多用點心思、多佔些篇幅呢?又何不將謝辭寫得有血有肉一點?畢竟那可能是整本論文裡,除了妳那些想當文抄公的學弟學妹們以外,所有其他人最感興趣的部分。因此,如果可能的話,應該把謝辭寫得像一篇故事。 如今我的論文早已經全部完成,對於所有人的貢獻與感激已經在謝辭裡忠實記載。作為一個學生,我要對我的指導教授──斯圖亞特.瑞佛博士(Dr. Stuart Reifel)──作一點錦上添花的讚揚。我一直知道,我的指導教授是一個多麼好的老師。他溫和、有耐心、知識淵博而極其謙虛;他不但教導專業知識,也完全身體力行。作為一個知識愛好者,他知道該怎樣鼓勵他的學生。 在這段寫作論文的日子裡,他毫無身段地與我並肩作戰,用各種方法鼓舞我奮勇向前。每回他改回來的初稿,不管寫的好壞,在一堆評論、質疑、挑戰或讚美之後,一定用「妳作得很好」當結論,並大大地加上一句:「I want MORE!」那時我不時會產生一種幻覺,以為自己正在寫一本將會榮登暢銷書排行榜的曠世巨著,我要趕著寫出更多續集以饗飢渴的讀者大眾,而忘了從頭到尾這「感興趣得不得了」的讀者都只有瑞佛博士一個人。他為我創造了一個虛幻的、但在那時是我最迫切需要的氛圍,讓我像個明星般地沉溺在週遭不斷地掌聲與喝采裡,強迫自己創出最好的作品呈現給fans,儘管那些fans根本不存在。 然而,弔詭的是,這一切也並不是完全虛構。在真實世界裡,我感覺得出他確實以我為榮,同學們也都感覺得到他這份驕傲:他的學生居然能得到伍雷博士極好的評價!瑞佛博士後來才告訴我,本所上一回有學生去修伍雷博士的課是在5、6年前的事。 還記得剛開始撰寫論文、與他討論時,我曾經向他承認,我的韓國同學文慶禧是我的典範「role model」。而當我寫完的時候,他向全班同學說,我是她們的典範。這對一個剛入門的新手是多麼大的鼓舞!更別提我的論文後面的參考書目,變成他後來推薦給幾位博士班學姊的蒐羅對象了。對於這一點我是完全沒有微詞的,我從來不覺得在研究資源上一個好的研究者該藏私,小氣的或者說自卑地不願其他人知道某些資訊……。這證明了我之前花幾個學期的時間修課所蒐集的資料是有價值的。掌聲與喝采突然變成真的了……我這時才開始理解,我的指導教授其實還是一個多麼棒的魔法師! 我後悔沒能將這個「最大的發現」寫進我的感謝辭裡去。在緊迫釘人、分秒必爭的時間壓力下,最後我也只能按照「標準作業程序」寫下「標準版感謝辭」。唯一可堪告慰的是,我用了6行來描述我對他的感謝(想想,要感謝的人那麼多,一頁最多也只能容納20多行……),但如果能的話,其實我想用6頁。而如果應該把謝辭寫成一篇故事的話,我想我的這篇故事應該會是一個有關魔法的故事吧!? 所有課程都結束的那天晚上,我們與瑞佛博士道別。他恭喜我論文完成,我向他表示感謝,並祝他有個愉快的暑假。並肩通過長長的走廊後,他轉身上2樓的電梯,我們向一樓門口走去。「This is not an ending!」在被系館外的黑暗吞沒以前,不知哪來的一股衝動,我突然回頭大聲對他說:「It's a beginning!」「That's true. That's true.」他點頭同意,但沒有回頭,兀自被電扶梯帶到沉靜的2樓研究室去。 |
|
(回目錄) |
劍橋漫遊:消費的不安與自在 | |
Celeste | |
剛剛在某連鎖大型超市購物,覺得收銀人員心不在焉,確認一下帳單,果然一筆資料輸入錯誤:三個巧克力可頌特價一鎊,卻打成四個一般口味的可頌,價格為1.19鎊。心情有點雀躍,卻又不能表現太明顯,因為我可能就有免費的可頌吃了!趕緊到顧客服務中心申訴,服務人員在確認之後,立刻退回1.19鎊。果然,這三個可頌真的送給我吃了! 身在充滿資本主義味道的英國,「顧客至上」的原則讓購物變得輕鬆許多,雖然大家心知肚明那是促進消費的手段,但就一個消費者的心情而言,可以買得很輕鬆。為什麼輕鬆?因為許多物品買了,不需要任何理由,可直接退貨;我不必像在台灣一樣,一定要找到一些瑕疵或任何所謂的「正當理由」才能退。 有些公司規定一個月之內可以退,有些規定14天,縱然已經使用過。也因此一個在美國的高中同學在電話裏告訴我,她等一下要去退衣服,因為昨天的正式場合穿過之後,她就不需再穿,因此要拿去退! 以道德觀來看,或許那不符合所謂的道德;但以「反制資本主義的邏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角度觀察,那只是善盡資源的使用,讓更多人受惠,也算盡了反資本主義的棉薄之力。在劍橋的一個朋友喜歡到一個大型連鎖書店買書,幾天內看完之後立刻還。她的解釋非常有意思。她說,書在翻過之後就不像全新的,因此書店在過一陣子之後,就要放在拍賣架中,以低價賣出,那不是造福更多的人嗎?英國的書實在貴到太不合理! 連續很久的時間,BBC劍橋地方台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大型連鎖超市讓許多個人獨立商店一間間關門,因此有一個協會在劍橋郡(Cambridgeshire)發起拒去大型超市的活動,鼓勵大家到獨立商店消費。 劍橋有一條路「Mill Road」充滿異國風情,有中國超市、中東獨立商店與餐廳等等。偶爾我會去晃晃,但不常用行動來支持,因為不可否認的,商品真的比較貴,而且無法一應俱全,可能要跑了很多地方才能買齊。反資本主義的想法與行動,還是屈服在我的消費能力及有限的時間之下!不過我的朋友買書、退書的做法,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吃了三個免費的可頌,我的心可沒有被這家連鎖超市收買了!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