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點】
颱風
taifeng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taifeng
【中文詞條】颱風
【外文詞條】typhoon
【作 者】陳隆勛
知識分類:地理學/地理學/自然地理學/氣候學/天氣氣候學/颱風
關於颱風﹐在中國早有記載﹐在劉宋沈懷遠所撰的《南越誌》中就記述了:“熙安間多颶風。颶者﹐其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言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在此所稱的颶風即颱風。至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台灣諸羅縣知縣季麒光著《風颱說》﹐稱“夏至後必有北風﹐必有颱信”﹐並稱“風起而雨隨之越三四日颱即倏來。少則晝夜﹐多則三日”。“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這不僅是“颱”字最早的文字記載﹐而且記述了颱風出現的季節﹐侵襲時間的長短﹐以及雨隨風而來的現象。
各地對颱風的稱呼和強弱劃分各不相同。發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習慣上稱為颱風。按中國氣象部門規定﹐中心最大風速大於或等於32.7米/秒(風力12級以上)稱為強颱風﹐風速在17.2~32.6米/秒(8~11級)的稱為颱風﹐風速小於或等於17.1米/秒(7級以下)的稱為熱帶低壓。發生在北太平洋東部和大西洋的﹐風力在12級以上的稱為颶風﹐風力在8~11級的稱為熱帶風暴﹐7級以下的稱為熱帶低壓。發生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稱為氣旋性風暴(風力8級以上)和低壓(7級以下)。發生在南半球的稱為熱帶氣旋(8級以上)和熱帶擾動(7級以下)﹐有時統稱為威烈威烈(willy willy)。
在颱風發生的季節﹐可在同一洋面上同時出現幾個颱風﹐為了更好地識別和追蹤颱風﹐常對每個颱風命名和編號。1951年美國氣象部門首先對颶風進行命名﹐後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東北太平洋等地區﹐也制訂了各自命名的颶風表。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南海的颱風﹐中國和日本都採用編號的辦法來識別。中國規定﹕凡出現在東經150 以西﹑赤道以北的颱風﹐按出現順序編號。如1974年第 1號颱風即編為7401。日本則對進入東經180 以西﹑赤道以北的颱風進行編號。…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