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4.7.17/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7月18日節目內容:地方紀錄片讓我們認識不一樣的台灣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地方志影展一種在地庶民小歷史的建構
《來認識台灣哦》 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名單
《流行開講》《哈利波特3》的幸與不幸
《Watch Media》線上收聽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7月18日節目內容:地方紀錄片讓我們認識不一樣的台灣


台灣這麼小,每個地方不見得都一樣,有機會我喜歡到台灣各地逛逛、到處遊歷,不只可抒解心情,還可以親近風土民情。探訪的時候,總會和當地的朋友聊上幾句,聊聊生活、聊聊當地的文化與歷史、聊聊他們的記憶與心情,這也讓我對台灣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感情。可惜在這個忙碌的社會裡,遊歷有時候是件奢侈的事,各類瑣事總是把人綁在原地脫不了身。還好,電視是個奇妙的東西,可以讓我們坐在家裡滿足遊歷的幻想,把我們的目光帶到台灣的不同角落。只是我們的電視總是關心「國家大事」,對地方「小事」卻很少關心,以致於我們很難在電視裡認識這塊土地。不過,還好有些人仍然關心這塊土地,透過影像紀錄讓我們對這個地方有更深的了解。這個禮拜的《Watch Media》就要邀請「2004地方志影展」的主辦單位,台北縣文學學會的總幹事夏聖禮,聊聊「地方紀錄片讓我們認識不一樣的台灣」。



來 賓: 夏聖禮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地方志影展一種在地庶民小歷史的建構



文/管中祥
 

第一屆「地方志影展」結束之後,許多朋友問:「明年還有嗎?」大部分的朋友擔心台灣紀錄片的生產雖然遠大於劇情片的數量,紀錄片的類型也有多種面貌,但以「地方」為關懷主題的紀錄片又有多少呢?不過,第二屆的地方志影展畢竟順利舉辦,並且在這次參賽的影片可以發現,雖然數量不比去年,但卻比以往更精準地展現地方性的主題。

這個影展是特別的,如果放在全球化的脈絡下更具意義。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民族國家與日常生活的地理區域在認同維繫的作用上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過去作為個人認同基礎的傳統國家、地域及文化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然而,地方文化不僅有其存在的價值,同時在全球化的情境下,亦能夠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因為這些地方文化與在地實體的生活空間關係密切,提供了社群曾有的生命經驗與歷史記憶,同時也是傳統和社群記憶維繫,以及進行全球性對話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作為促成文化產品流動動力的年代中,以地方為主題影像紀錄,不僅能作為當文化與歷史的再現機制,亦可提供全球與在地文化理解與對話可能,不論在文化流動及文化保存的目的上都有其特殊與重要的意義。

「地方志影展」的重要性也展現在庶民觀點地方史。這種以地方為主的影像紀錄一種庶民口述,是以一種影像記錄的地方史與生命史,有別於主流媒體總是存在「大人物」的歷史與觀點,透過地方媒體影像的紀錄,反倒讓民眾成為口述的主體,同時也是一種歷史的記錄,這種地方歷史的建構,不僅讓社區居民有機會用自己的熟悉的語言描述在地的生命經驗,透過共同參與歷史的建構過程,也能呈現更多元、更貼近草根的歷史形貌。

換句話說,如果媒體能作為記憶與建構歷史的工具,那麼,地方志記錄片便也能成為拍攝者與地方民眾共同建造在地小歷史的過程,這種小歷史是特別的,他不僅是草根的、民眾的、非官方的,他更是一種地方的歷史,透過在地民眾的口述,傳遞與再現了他們所聽、所看、所經驗的生活與文化,藉由地方媒體的紀錄與傳佈,使得這樣的生命經驗能夠被保留與延續,人們也更容易以簡單的方法接近與理解地方發生的小歷史。

無論如何,台北縣文史學會嚐試以「地方」為主題,作為台灣紀錄片發展的另一種可能,也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與更多的影像工作者帶動庶民紀錄的蓬勃,若是可能,這不僅是庶民小歷史紀錄的運動,更可以是全球文化流動與相互了解、對話的基礎。




《來認識台灣哦》 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名單




在文建會、台北縣政府、新店市公所及新店市民代表會的指導之下,台北縣文史學會、自由時報與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同辦理的「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活動,順利地完成徵件及評選的作業。主辦單位台北縣文史學會一本地方文化傳播的創會宗旨,從今年五月緊鑼密鼓的安排31部紀錄片作品的評選工作,六月初決選出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五部優選作品,及兩部特別獎。

這次評審團由世新大學廣電系主任齊隆壬擔任主席,並邀請政治大學廣電系陳清河老師、世新大學廣電系管中祥老師、第三工作室陳板老師,以及台灣社區重建協會金惠雯小姐共同組成。

在經過評審委員各自提出入圍的作品,並就每部作品的主題、表達形式與風格,和技術層面進行深入討論後,評審團未依名次決選出今年五部優良作品。

一、我們為土地而戰(潘朝成)
本紀錄片並不詳述原住民族與土地耕作的親密關係。而是強調資本主義、國家機器等幾股力量的運作下剝削太魯閣族人。

1970年代,是台灣政府強調經濟成長與開發台灣東部的年代,亞洲水泥公司利用此一政策的優勢,決定以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人的部份傳統領域作為製造水泥的廠址與礦區,不幸,這項政策卻造成太魯閣族人無法使用自己的土地長達25年到30年之久。

本片也試圖釐清30年來,太魯閣族人爭取土地權利以及土地流失過程,也呈現長期以來「還我土地」運動領袖,田春綢、鍾寶珠、田明正等人,爭取土地的挫折與勇敢過程。

二、尋找牛背上的翅膀-田園紀(許麗善)
為何十萬餘的農漁民要走上街頭?為何台三線上掛滿了〝農地出售〞的招牌?為何村落中的紅磚瓦屋被鋼筋樓房取代了?為何母親的檸檬園消失了?

《尋找牛背上的翅膀 – 田園紀》是紀實影片,拍攝時間從1999年10月至2003年9月,是由作者拍攝自己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依然用傳統的農耕方式在自家的一落田園裡耕作與大地對話,但緊隨著外在結構的變化起伏,而使這落田園變曲。作者藉由這個田園變奏過程為例,來對映與呈現傳統農耕體系在資本經濟及商品市場法則的衝擊下瓦解的變遷,也藉以追溯並保留父母的年代、童年的時光。

三、家(陳文彬、古秀妃)
此片故事源起於五年前的九二一。這場地震不僅衝擊災區民眾,也直接間接地影響眾多人生。重建是繁複的、痛苦的,也是希望的。在劉家伙房重建的過程中,紛擾不斷,溝通從未停歇,工作站幾次面對衝突都細心地化解了。但當村長毫無理由,敵視地對工作站咆哮辱罵,甚至拳腳相向,工作站成員面臨重建以來最大難題,該怎麼走下去?

反覆地討論與對話,最後工作站轉型為更為在地化的組織-「石崗人家園再造協會」,不僅將石崗地區長期熱心於社區的人士集結起來,原先幾位協助重建的夥伴也呈現出不同的生命經驗,這就是「家」這部紀錄片的背景,也是這幾位朋友與石崗生命故事的開端。

四、咱兜在十四張(夏聖禮)
由於都市重劃,在新店十四張地區的傳統民居,幾乎都面臨了存廢的問題。困惑的是,這些劉氏的後代子孫,幾乎都對祖厝的拆除保持相當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保留下來沒啥大的意義!」,但是在這裡定居的劉氏家族,乃是十四張地區首要的四大姓之一,過去家業之興盛幾可媲美板橋林本源家族。

在祖先所留下的傳統房舍與土地即將分離之際,他們是否曾經自省人與土地的關係?或是在生活壓力與日增加,也無能為力了?我們希望透過影音,紀錄這些人們的生活,使觀者發現我們所共處的這片土地在文化保存與都市建設的角力下,如何訴說著他們看似唯一的將來。

五、誰的土地(林家安)
生命和時間的流逝就像昭文伯和這塊土地一樣,在工業社會發展下,昭文伯對於土地最原始的生存權力,似乎漸漸的不存在了。

對年輕的阿達來說海就像家一樣,必須不斷的回到那個位置,去尋找生活及生命的來源。
至於阿郎對工業的抗爭,就像他的生命一樣,堅韌不曾停止……

影片述說三個男人對於土地的認知與感情,而我們呢?

至於特別獎,評審團頒給了「把名字找回來」(馬躍‧比吼)以及「兒戲」(溫知儀)。

台北縣文史學會同時表示,此次獲得獎勵的七部作品將與去年地方志影展優選的作品一同進行全台各地的巡迴放映活動。今年地方志影展將於七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新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行頒獎與首映,七月三十一日起巡迴高雄市、新竹市、沙鹿鎮、板橋市、台北市等地,歡迎各界人士觀賞。 詳細展演的時間及內容請至「台北縣文史學會」http://twlocalvoice.org/檔案區下載!


《流行開講》《哈利波特3》的幸與不幸



文/魏玓

儘管以落後兩集的速度,《哈利波特》電影版第三集還是按照計畫在今年暑假伊始推出了。一樣是時代華納公司出品,一樣是集合高成本高科技的大製作電影(blockbuster),當然,也一樣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造成票房轟動。

不過,這次的電影版《哈利波特3》跟前兩集有一點不同。華納公司把前兩集的美國導演(導過《小鬼當家》而出名的)哥倫布斯換掉,找來國際上還不那麼為人所知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柯朗擔當重任。

當哈利波特電影的導演,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這個故事已經受到全球各地許多讀者的歡迎,話題性高,媒體必然主動配合宣傳,要賺錢絕對沒問題。不過壞處也在這裡,這麼有名的題材,這麼多人的期待,人們對於電影本身的批評和不滿在所難免,而且恐怕還會更挑剔些。

哥倫布斯在前兩集採取了最保守的做法。他想盡辦法把書裡面的故事以及各種人和物的元素放到電影裡面去,大致上把該講的講完了,最後的結果便是不痛不癢、簡簡單單的「哈利波特電影版」。哥倫布斯幾乎沒有發揮電影這項媒介的特徵,重新創作這個故事。當然,電影特效呈現出來的魁地奇比賽和物體變形等等畫面,比書本要精采許多。然而,好萊塢電影的特效技術用來展現魔法世界,只能說是適得其所。重點是,在特效的運用下,能否表現出哈利波特故事獨特的電影感;但哥倫布斯顯然是失敗的。

華納公司或許非常欣慰,他們壓寶對象柯朗的表現,輕易超越了哥倫布斯。特效的純熟運用固然無話可說,其他包括演員演技的發揮(三位少年魔法師的表演,甚至包括飾演石內卜教授的都比前兩集有更自然和較多的發揮)、敘事的改編與設計(最精采的應該是利用時光手錶拯救巴嘴和天狼星的那一段),以及恰當修剪掉一些原書的情節等等,柯朗確實發揮了「電影感」,將《哈利波特3》拍成一部電影,而不是一本電影版的書。

當然,柯朗的創作,還是有一點跟前兩集一樣:身負商業性電影的使命,難免要捨棄更深刻的意涵,那就是原書第三集所想傳達的主旨----朋友之間的義氣與背叛(包括哈利這一代和他的上一代);而柯朗也在這個過程中,被捏塑成好萊塢所需要的票房導演了。



《Watch Media》線上收聽



星期天上午8:00是有點早,平常要起來就很難,更不會因為要聽「Watch
Media」特別早起,不過,如果你想聽聽這個節目,或者,你擔心錯
過精采內容,但又不願或懶得早起,沒闗係,那就來個線上收聽吧!
保証聽不到黃鸚出谷,但絕對讓妳至少半點滿足!錯過了週日上午8:00
沒關係,依然可以24小時線上收聽。

線上收聽「Watch Media」有幾種方法: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
「2004地方志影展」就要開跑了,大家一定要撥空去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