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五十一期 大眾藝術的魅力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4.07.21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五十一期】大眾藝術的魅力

想利用暑假加強職場英語嗎?遠流職場英語電子報,8/10前,全面七五折!

Q:最早為「科幻小說」此一文類奠基的作家是誰?

A.克拉克
B.凡爾納
C.艾西莫夫
D.海因萊因

「肥皂劇」名稱的由來為何?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
覺系英文》 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你知道什麼是大眾藝術嗎?或是你瞭解大眾藝術嗎?可能有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同時你我正聽著周杰倫的新歌,或是打算這個週末和朋友去看蜘蛛人2。其實,這就是大眾文化。

  在三百多年前,由於教育與傳播的不普及,所謂的文化特權是控制在少數人的手中。後來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大眾教育開始普及,特別是在電視發明之後,提供了一個低價而無遠弗屆的娛樂平台,更是大大助長了這股趨勢。誰能料到在短短的幾百年間,流行文化會對人類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

 

【中國 vs. 西方】
大眾藝術的魅力

【中國觀點】

大眾語運動
Popular Language Movement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Dazhongyu Yundong
【中文詞條】大眾語運動
【外文詞條】Popular Language Movement
【作  者】胡奇光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語言‧文字/文字改革/大眾語運動

  1934年在上海掀起的一個要求白話文寫得更加接近大眾口語的文體改革運動。運動的起因是當時南京國民黨政府的報刊上接連發表反對白話文﹑主張學校恢復教文言﹑甚至提倡小學讀經等文章﹐提出"文言復興運動"。與此相反﹐上海的文化教育界人士陳望道﹑陳子展﹑胡愈之﹑葉聖陶﹑黎烈文等發起﹐並得到魯迅的支持﹐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發起了"大眾語"的討論。討論迅速在全國報刊展開﹐延續三四個月﹐發表了兩三百篇文章﹐頭兩個月每天平均有 4篇新文章發表。討論中批判文言文﹐也批判"五四"以來半文半白的白話文﹐要求白話文進一步大眾化﹐而且認為要徹底改革文體必須同時改革文字﹐提出了文字拼音化的問題﹐介紹了在蘇聯制訂的中國拉丁化新文字。

  "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文學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在文學作品和一般學術著作之外的文化領域﹐如報紙上的社論﹑新聞﹐政府的公文﹑法律條文﹐學校的國文﹑作文及試卷﹐中上層社會交往的信札﹑應酬文等﹐仍是文言文殘存的地盤。在白話文學裡﹐雖然有一部分為人民群眾歡迎的好作品﹐但是﹐仍有不少作品連"明白如話"也沒有做到﹐常常夾雜許多文言的字眼和句子﹐濫用歐化的句法﹑日語的句法﹐造成了嚴重違背現代中國人民的語言習慣的文腔和洋腔。因此﹐有必要對這種文言化或者歐化的白話文作進一步的改革。

   大眾語運動提出了"五四"白話文運動尚未觸及的新問題﹐如怎樣防止白話文變質﹐如何使白話文成為大眾的工具等﹐這些問題的提出﹐促使人們對"大眾語"討論的重視。經過討論﹐大家明確了一條基本原則﹕即要從人民大眾的實際需要出發﹐去看待文體改革上的問題。…看全文

【西方觀點】

古今之爭
ancients and moderns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古今之爭
【外文詞條】ancients and moderns

知識分類:文學與創作

  17世紀席捲法英兩國的一場著名的文學大論戰。古典派堅持主張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學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唯一楷模;現代派則向古典派作家的優越感提出挑戰。第一波攻擊古典派來自笛卡兒學派,全力護衛德馬雷o德o聖索爾蘭(Desmarets de Saint-Sorlin)所寫的一些英雄史詩是以基督教的神話為基礎,並非源於古代神話。隨著布瓦洛(Nicolas Boileau)的《詩藝》(L'Art poetique,1674)的發表,這場爭論演變成一場風暴,布氏就聖索爾蘭之詩為例,為古典派提出辯護與說明,並維護詩歌的古代傳統。此後,爭論演變成對個人的猛烈攻擊。現代派的主要人物是佩羅(Charles Perrault)和豐特奈爾(Bernard de Fontenelle)。古典派代表人物是拉封丹(La Fontaine)和拉布呂耶爾(La Bruyere)。

  在英國,這種爭論一直持續到18世紀的最初10年。1690年,坦普爾(Sir William Temple)發表的《論古今學術》(Essay upon Ancient and Modern Learning)一文,抨擊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成員,否定該會所謂的進步理論,而支持古典學術的優點與技巧。爾後沃頓(William Wotton)發表《古今學術有感》(Reflections upon Ancient and Modern Learning,1694),就坦普爾之說提出回應。此文在稱揚現代派之大部分分支學術之餘,亦認同古典派在詩歌、藝術、演說術方面的傑出成就。

  爭論的要點不久就模糊不清,形成混戰一場。但最後形成了兩個論點︰文學是否與科學一樣,是從古代進步到現代的?如果有進步,那麼是直線的,還是週期性的?這些問題都經過嚴肅、熱烈的討論。

 

【Dr. iWord觀點】
  不論古今,也不論中西,對於文學的爭議似乎都有相同之處。在獨尊經典的同時,一定會有另一派人力挺現代文學;有些人堅持走嚴肅文學的路線,也有人認為大眾文學更具活力。

  到底是古典文學好還是現代文學好?這個問題若是開個辯論會,或許可以辯上一天一夜。而如果有人要問Dr. iWord的意見,當然Dr. iWord是不會隨便去挑戰經典的地位,畢竟它們能通過歷史的選擇與淘汰,必有其可觀之處。但是對於現代文學倒是想要為它們平反一下,所謂的現代人,必然是生活在當下,現下正流行的事物,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過幾年後自然會被淘汰;但它們同樣也有可能會通過時間的考驗,在將來步入經典的殿堂中。

  這些選擇是由全體民眾所決定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文學的偏好,想以一己之力來斷一部作品的好壞,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特別是加上時間這項變數。想當初三國演義也僅是流傳於市井小民間的章回小說,今日卻也蔚為顯學。誰知道,說不定藤井樹也會是下一個羅貫中?

【你的觀點】
你的看法不同嗎?請到討論版,說說你的觀點。

  時空走廊   搖滾樂不死

披頭合唱團 (1960~1971)
Beatles, the (1960~1971)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披頭合唱團
【外文詞條】Beatles, the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人物小傳


披頭合唱團(由左至右:哈里遜、斯塔爾、麥卡尼、藍儂),約1969~1970年攝。

  英國樂團,在搖滾樂高潮期進入音樂界。樂團四名成員皆生於利物浦,分別是保羅麥卡尼、約翰藍儂、哈里遜(George Harrison, 1943~2001)、斯塔爾(Ringo Starr, 1940~)。樂團始於1956年保羅麥卡尼與約翰藍儂的搭檔,1957年哈里遜加入,這三人外加薩克利夫(Stu Sutcliffe, 1940~1962)和後來的貝斯特(Pete Best, 1941~)於1960年取名披頭合唱團。1962年該團簽訂一份唱片合約,並由斯塔爾取代貝斯特。1962~1963年發行的唱片包括〈請取悅我〉和〈我想握你的手〉,使他們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搖滾樂團,1964年「披頭熱」席捲美國。披頭合唱團的音樂原受美國歌手查克貝里、艾維斯普里斯萊和哈利等人啟發,他們的直接和充滿活力的歌曲使他們盤據流行排行榜之首達數年之久。他們的長髮和服裝品味的影響遍及全世界,而吸食迷幻藥和信奉印度神祕主義的行徑也一樣影響巨大。在保證暢銷下,他們感到可以自由地實驗新的音樂形式和編曲。結果產生各種不同的歌曲,從民謠〈昨日〉到繁複節奏的曲調如〈平裝書作者〉,從兒歌如〈黃色潛水艇〉到社會批判歌曲〈艾琳娜‧里格比〉等。1966年他們告別公開演出。披頭合唱團製作的《橡膠靈魂》(1965)、《左輪手槍》(1966)和《披頭合唱團》(又稱「白色專輯」;1968)等為搖滾樂確立了新的潮流。1967年他們製作了《比柏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這個專輯在整體概念上是一部戲劇,在使用電子音樂和顯然是舞台上無法重現的錄音室作品方面也是新鮮的。他們還在兩部影片《一夜狂歡》(1964)和《救命》(1965)中演出。樂團在1971年解散。


  世界之最    第一篇偵探故事

莫格街凶殺案谷
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偵探小說
【外文詞條】detective story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文學與創作

  通俗文學體裁,描寫刑事案件(通常為兇殺案)的調查和破案過程。第一篇偵探故事是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莫格街凶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1841)。此種題材很快從短篇故事擴充到長篇小說的篇幅。福爾摩斯是第一個成為家喻戶曉的虛構偵探人物,首次出現在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的小說《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 1887)。1930年代是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以漢密特的作品為代表。1930年代末,由於採用大量發行平裝書,獲得廣大的讀者群,著名的偵探小說家包括:切斯特頓、克莉斯蒂、塞爾茲(Dorothy Sayers)、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斯皮蘭(Mickey Spillane)和西默農(Georges Simenon)。      


  英文嘜A通   「八點檔連續劇」的英譯是什麼?

試著翻譯以下文字,挑戰一下自己中譯英的能力。我們將提供正確譯文,讓你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向國際友人介紹自己的生活文化,輕鬆地與世界接軌。

 

近來台灣八點檔連續劇吹起鄉土風,去年就有多家電視台在上演台語連續劇。

摘自:
光華雜誌1967~2001
電視八點檔流行風──愛恨交織鄉土劇(2000年1月)

解答 >>

A:凡爾納

凡爾納 (1828~1905)
Verne, Jules (1828~1905)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凡爾納
【外文詞條】Verne, Jules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人物小傳

  法國作家。最初學法律,後轉而從事文學創作。1863年出版了他的系列小說《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妙的漫遊》的第一部《氣球上的五星期》,獲得巨大成功,促使他以浪漫而奇險的遊記為題材創作出更多的作品,以更加嫻熟的筆法描繪出既神奇又嚴謹的科學幻想奇蹟。作品包括《地心遊記》(1864)、《從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兩萬里》(1870)、《環遊世界八十天》(1873)和《神祕島》(1874)。凡爾納為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

◆為什麼錯了?
‧克拉克 (英國科幻小說作家。1960年代,他與電影導演庫柏力克合作,拍攝了富有創新精神的科幻影片《二○○一:太空漫遊》(1968),受到高度讚揚。)
‧艾西莫夫 (美國生物化學家、作家。出生於俄羅斯,1951~1953年陸續出版的小說三部曲:《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奠定其大師級地位。)
‧海因萊因 (美國科幻小說家。《異鄉陌生人》(1961)是他最出名的作品,吸引了一大群崇拜者。)
A:節目通常由肥皂廠商提供贊助
肥皂劇 (1930)
soap opera (1930)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肥皂劇
【外文詞條】soap opera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大眾傳播(目錄學、廣告、新聞、電視、報刊雜誌、印刷、出版)

  連續廣播劇。在美國稱肥皂劇,因為這種節目的主要贊助者多年來一直是肥皂和洗滌劑生產廠家。肥皂劇節目的特點是︰使用固定的演員組,故事帶連續性,注重對話以替代動作,說話節奏比實際生活的慢些,一直用情感的或通俗情節的方式處理。

  肥皂劇開始於1930年代早期,是15分鐘的日間廣播片斷;50年代早期又為電視所繼承,並擴展到30分鐘。到50年代中期肥皂劇占領了平日午前午後的電視節目,正如它們在前10年的這段時間裡占據廣播節目一樣。

  1930年代~50年代,經典的美國肥皂劇是一種典型的連續劇,內容多為小城鎮裡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罪惡和暴力總是發生在舞台之外,常常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日常生活,好人一般總是最後的勝利者,或者至少所有的壞人壞事都會受到公正的懲罰。大部分布景是室內的,通常總是在一個乾淨的家裡或辦公室中。家務或商務的真實性很少受到妨礙;對話充滿緊張感,只是偶爾出現幽默感。

  到70年代,肥皂劇從風格到內容均已經歷了一次革命。其中包括一些公開討論,內容涉及墮胎、濫用藥物、打罵妻子和性病傳播這類事情。肥皂劇的人物以前全部為白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現在則增加了各種宗教背景和不同種族的人物。依然保留著對羅曼蒂克和婚姻問題的重視,但是卻越來越直接涉及到亂交行為、暴力和犯罪活動。有些節目擴展到60分鐘,少數甚至在晚間最佳的收視時間裡播放。

A:8:00 p.m. serials
Recently the " 8:00 p.m. serials" being shown on television in Taiwan have shown a trend toward "Taiwanization." Many broadcast stations were showing prime-time Taiwanese drama last year.

摘自:
光華雜誌1967~2001
電視八點檔流行風──愛恨交織鄉土劇(2000年1月)

字典通:
serial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