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7-2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面板業的危機透露了什麼?
左右看:基因與人口素質



【社論】
面板業的危機透露了什麼?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憂慮面板業投資「像上了高速公路卻找不到出口」,電子業大老施振榮認為面板業集資應該「到此為止」,面板業老大李焜耀呼籲同業一起「減產」以應付庫存大量增加。如今的面板業就像當年的網路股,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更是資本市場上的明星;弔詭的是,面板業的繁榮卻是建立在全社會其它產業的蕭條之上,更是建立在「無就業復甦」的假性榮景之上。所有的憂慮其實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全球性的實質需求成長減緩,面板業很可能不過是金融資本在高科技產業上,又一個炒作題材與逐利行為而已。

台灣的面板業被深刻鑲嵌在國際市場中,其變動很能突顯世界經濟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局。美國市場此一全球最大的成長來源,它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嚴重的政府、家庭與個人債務成為經濟成長的絆腳石,美國如今的消費貸款與抵押貸款數字空前巨大,這些債務有一大部份是由一般美國人民承擔:一個不斷寅吃卯糧的的家庭怎麼有可能不斷更新家庭設備呢?先前FED藉由降息來刺激投資,然而也同時惡化了信貸結構,如今又面臨升息的陰影,對於一個過度借貸的美國家庭來說,很可能馬上面臨破產,這種持續惡化的財務結構又如何讓人提振消費意願呢?

美國市場沒有辦法提振需求,其它歐盟、日本、中國等經濟體更沒有能力,因為它們都是依靠對美國出口來維繫自身的成長,世界經濟很可能在短暫的復甦之後又陷入供過於求的緊縮惡夢中。

從技術進步與產業更新的角度來說,光電產業的出現讓人耳目一新,然而對一個消費的個體來說,從「映像管電視」到「平面電視」、在到「電漿電視」或「液晶電視」,其更新的考慮不止來自於對技術創新的欣賞,還有本身的欲望需求以及預算限制。非常諷刺的是,在一個實質工資不斷「向谷底賽跑」的全球化時代,它在產業上的技術更新卻是與時俱進,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怪現象:一方面越是生產更多,另一方面卻越是消費不起。

雪上加霜的是,一反過去「金融為產業而服務」的定律,如今卻是主客易位,產業資本已經成為金融資本的禁臠。金融資本要炒作市場題材,尋找標的;於是各式各樣的產業研究不斷吹捧面板業的成長性與獲利預期,高科技產業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一來很容易忘了自己是誰,二來則是資本的擴張壓力,在金融資本的炒作下不得不往擴張之路不斷邁進,互相為用直至衍生崩盤危機。

也因此,大老們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他們都只是從自己的立場看問題。他們沒有看到的是資本主義體系本身潛藏的危機,以及在這場危機裡越演越烈的個人與社會間的矛盾。

(回目錄)



【左右看】左右看:基因與人口素質

【左看】
基因拜物教的虛構
鄭以欣/文字工作者

去年四月間全球科學家歡慶DNA雙螺旋結構發現50週年暨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繪製完成,然而人類基因的定序不過是漫漫研究長路的起點;基因研究仍有許多未解之謎,而基因研究所引發的爭議也從未間斷過。從一次大戰期間希特勒的種族主義,一直到近日台灣某些人士呼籲外籍配偶節育,都是迷信基因科技而造成的社會災難。所幸近年來許多研究結果證明基因會受到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否決了遺傳宿命論的法西斯餘毒。

首先是在加拿大一項進行十多年的研究顯示,母鼠養育幼鼠的行為會永久改變幼鼠的DNA;而另一項近日發表於英國的研究則顯示,具有暴力傾向基因的恆河猴,在受到精心呵護的情況下則不會出現暴力舉動。事實上達爾文從沒指出後代完全由基因所決定;他提出的反而是,物種會由於環境等因素而產生基因突變,使得生物界演化出不同物種而造成生物的多樣性。

今年7月20日德國舉國慶祝道芬貝格刺殺希特勒60週年這個未竟之舉,顯示希特勒及其思想至今仍受世人唾棄;而值此之際發表的研究結果則提醒我們,假基因之名而提出的生育政策不過是披著虛假科學外衣的種族主義。




【右看】
基因仍然決定命運
林毓蘭/大學教員

教育部次長日前表示由於外籍配偶的教育程度低、品質不好,要求她們別生那麼多,引起許多民眾的激烈抗議,然而最近科學界發表的兩項關於基因的研究結果則顯示周次長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

首先是加拿大密內教授(Michael Meaney)研究老鼠十年的結果顯示,受到母鼠關愛的幼鼠,腦內的壓制體會脫落,使得腦內海馬區釋出的壓力賀爾蒙減少,因而幼鼠成長後較不容易受驚嚇,也較好奇和快樂。另一項關於基因與暴力的研究結果則顯示,良好的教育可以抑制不良基因,讓具有不良基因的孩子在適宜的教育環境下可以不出現反常的行為。

這些研究結果都指向後天的教養可以改變孩童的行為,也因此讓我們對外籍配偶的後代感到憂心。外籍配偶完全不熟悉我國的語言和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確保外籍配偶的子女能有良好的教養?更何況,要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唯有讓子女從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由於文化的不同,外籍配偶未必能像台灣媽媽一樣為了子女的教育而犧牲自己,或者即使她們願意,也無法為子女籌措更多教育經費,因此終究會造成子女的學習情況落後其他學童,也因此社會各界應該嚴肅看待周次長提出的建議。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