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07-28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7-28》

本期內容
◎ 傳播線上 美國舞劍 利在好萊塢
◎ 教育論壇 也談好老師的條件



傳播線上 美國舞劍 利在好萊塢
  傳播學生鬥陣
不丹是個內陸國家,遵守當地的傳統文化,由於美國的積極運作,在5年前開放成立電視台後,隨著有線電視的發達,外國片大舉入侵,讓捍衛當地文化政府十分憂心,最近當局還積極獎勵拍國片,為的是要和大舉入侵的外國影片抗衡。當地的導演利用數位科技,為不丹獨特的文化留下記錄,電影可望成為當地新興產業。

過去討論好萊塢現象時,全球化在傳播性概念下,有兩個主軸,一是強調文化內涵,表現出對差異與分化的後現代頌揚:似乎所有世界文化都處於彼此相容的關係中;二是強調經濟,全球化的概念受到那些經濟準則和意義的影響,當中佔據顯著地位的是不斷加強的同一性,而不是差異性。比起前者強調多樣與差異的樂觀想法,後者顯然要悲觀許多,但這兩者是辯證相關的。

悲觀的同一性可以被轉移至文化領域內:以悲觀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方式,斷定世界範圍內的美國化或文化的標準化,樂觀頌揚差異性與多樣異質性的文化層面轉移入經濟空間,市場經濟的雄辯家,向我們保證新的全球自由市場所帶來的繁榮與興奮。但是總會陷入一個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一是全球文化的流動性,二是在地文化的保留,總是會有預設孰優孰劣的文化意識,純粹價值的擁護讓雙方劍拔弩張,但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文化論述之中,是否對於實際運作的經濟模式有何闕漏呢?

1960年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興起,主要的論述點出,作為全世界視聽商品主要輸出國的美國,在轉移其價值體系於他國時,也相應減少各地語言與傳統的活力與地位,這就威脅到民族認同。接者,也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視,組成麥克布來得委員會(MacBride Commission),調查南北半球的交流與權力關係中的文化與傳播議題,並追求一種新世界的傳播秩序(NWICO),主要訴求電波的公平分配、衛星跨國交流應受限制、媒體應當作為發展工具與民主工具,不是商業工具。

但是NWICO並未成功,除了1985年美英兩國退出外,還有對於民族主義的刻意疏離,以及多元觀點與現實脫節,同時對於資本主義、後殖民的情境、國家角色與國際關係、以及本土文化的介入缺乏解釋的能力。而文化帝國主義批評文化移植與宰制時,忽略了混血文化的呈現,同時陷入民族認同的危機中,忽略當地文化的多樣性與分歧,也間接成為當地資產階級的藉口。目前主要有三種論述,第一,非洲、中東與拉丁美洲繼續辯論著在地民主參與及控制;第二,西歐主要經濟強權建立泛歐聯盟,以區別美國化的力量;第三,東歐與中歐等這些前國家社會主義政體,他們尋求私有化媒體來發展其獨立的市民社會。

不丹的情形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不斷的發生,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反應,但文化帝國主義無法解釋為何當地民眾會欣然接受,全球化的樂觀觀點卻無法說明當地政府與人民的憂心,例如,我國加入WTO時,第一個放棄的就是電影的保護,而今我國的電影拍攝量一年不超過10部,甚至拿到輔導金也不開拍,而好萊塢利用文化商品的重複利用性,每年的收益創造美國許多稅收,而全世界幾乎都是他的票房市場,包括歐洲也占有60%~80%票房,台灣對電影的忽視,與最近不斷強調的文化創意產業理念背道而馳,似乎市場運作就能幫助所有文化的發展。

全世界不斷圍堵好萊塢的勢力,但是好萊塢還是藉由市場的力量不斷的蔓延,也許有人會質疑有好萊塢的資助有何不好?為何我們不能接受?看來似乎好萊塢提供了經濟的幫助與文化的多重娛樂,但是這都只是出於市場的觀點,如果該種文化的吸引力與創造利益的力量消失之後,這種文化觀點即不會被展現或出現,存在的只有市場的運作,混血只是一種幻想,而各國境內為好萊塢所利用的文化勞工,更形成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體系。

是不是好萊塢的文化就是膚淺簡單,沒有營養呢?我們相信不是的,但是如果文化價值只能在新國際分工體系下,以好萊塢的方式呈現,那就值得我們反思。

媒大事

一、南韓媒體上週五(23日「日刊體育報」及「聯合新聞通訊社」)紛紛報導,隨著台灣的電視台以高達4.35%的超人氣收視率熱播韓劇《大長今》,不僅使《大長今》一詞躍升為雅虎台灣網站關鍵詞搜索頻率高居第三,同時,劇中女演員李英愛等所穿著的傳統宮廷韓服,也成為劇迷上網訂購的熱門商品,而《大長今》4.35%的收視率也躍升為同一時段台灣電視收視率的第二位。

小編媒批:其實《大長今》是韓國公視MBC的作品,很好看。還有一堆韓製的偶像劇及歷史劇都是。MUCH TV即將播出的《龍之淚》也是。多年前創下台灣8點檔紀錄的《阿信》也是日本NHK作品,而我們的《人間四月天》也是在大陸熱鬧滾滾,對於一直至做好節目的公共電視,我們更應該給予支持與鼓勵。

二、嘉廷電視台HOME TV,7月22日正式開播,強打前華視主播陳明華的「台灣國內新聞」,片頭刻意區隔「台灣國」與「內新聞」,影射意味濃,總經理林志昇說,「希望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另外嘉廷也和華視、東森新聞策略合作,由上述兩台提供新聞畫面。而HOME TV幕後金主陳秀麗是台聯黨員,她是嘉義遠東機械董事長莊國輝的太太,長期支持本土運動,曾擔任李登輝之友會、阿扁之友會的分會長。

小編媒批:雖說強打新聞節目,可是新聞畫面卻是得跟另外兩家購買,這樣的新聞製作能力,不得不讓人心中有一個很大的問號。對於缺乏第一現場採訪的新聞,這樣與一般新聞性評論節目並無不同,而是否能夠在以收視率掛帥的市場當中獲得青睞,並非易事,除非台聯黨員的捐款可以源源不絕地挹注這家電視台。

三、最近土耳其草莓健康食品的廣告在第四台相當熱絡,其中一名女性代言人,出面踢爆廣告作假,因為她根本沒有食用這種土耳其草莓,而這家公司也已收到衛生署所開出的罰單。無獨有偶,星座專家唐立淇代言的減肥產品「麗托藍藻」,也有消費者向台中市衛生局投訴,吃下以後有出現嚴重腹瀉、噁心、反胃等不適症狀,衛生署認定廣告誇大不實,也開出罰單。

小編媒批:許多誇大不實的減肥產品,不斷地在有線電視的節目時段播出,讓衛生署罰不勝罰,而民視新聞更曾在新聞當中播出土耳其草莓的報導,成為土耳其草莓宣傳的重點,而且,隨手一打開電視,看到不是唐立淇的「麗托藍藻」,不然就是土耳其草莓,另外還有東森購物蠱惑你買東西,以及理財頻道的股市名嘴叫你加入成為會員,難道打開電視只是為了要掏錢出來嗎?

四、李四端7月27日合約到期,不再續約,共為華視效力6年整,23日閃電宣布走人,週一(26日)是他最後一次主播華視晚間新聞,同時八大「四面八方」也同時告一段落。之後他的動向為何,李四端說:「先休息一個月,再展開求職之旅!」

小編媒批:在新聞界有20年資歷,自從1989年開始在台視晚間新聞做主播,算起來做主播有14年,自從4年前華視改朝換代,徐璐接任華視;由於徐也是新聞人出身,所以兩人合作愉快。那時在李四端的主導下,華視新聞的確也展現出公正客觀的風貌。但是目前江霞認為華視新聞在過去4年當中,並沒做到新聞中立,這和李四端離開有一定關係,至於李四端離開以後的華視新聞部,是不是還能保持原來的人事結構,甚至是新聞報導有可能產生變化,這都是人們對於華視觀感的一大挑戰,更也是民眾對於以後媒體「公共化」最大疑慮。
(回目錄)



教育論壇 也談好老師的條件
  羅德水(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
隨著總體政經情勢的轉變,台灣原本中央集權式的中小學師資培育政策也跟著調整,尤以民國83年2月7日「師資培育法」取代原「師範教育法」公佈施行以後,台灣的中小學師資培育正式告別由師範院校壟斷的作法,走向多元化。

然而,近年來由於主客觀環境產生劇變,使台灣中小學師資供需情況嚴重失衡,僧多粥少已成常態,各縣市每年之中小學師資缺額,在扣除待分發的公費生之後大多所剩無幾,偏偏這些年來台灣經濟情勢持續低迷,加上各大學濫開中小學教育學程的結果,中小學教師頓時成為搶手的職業,教師甄試之錄取率低到只有個位數百分比,以台北市為例,今年度國小教師聯合甄選共108個缺額,卻有高達6,737人報考,錄取率只約1.6%,其中普通科錄取率甚至低到不足1%,使有志於中小學教職之準老師莫不怨聲載道。

正因為競爭激烈,不少自辦教師甄選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紛紛提高應試門檻,部分學校的教師甄選除要求準老師製作網頁以外,還要通過英語、游泳的檢定,並且以此嚴苛的教師甄選門檻對外宣傳甚至自鳴得意,惟筆者以為,諸如資訊、語文的能力並非不重要,然而,若以此作為衡量教師能力的指標,則顯然有待商榷,依筆者管見,現今台灣之中小學教師首應具備之能力莫如以下幾點:

一、民主法治的素養

解嚴以來,台灣社會之民主化一日千里,戒嚴時期成立的民主進步黨,在成立不滿15年即完成政權輪替可謂明證。雖然近年來台灣民主發展似有民粹化傾向,然而,台灣校園內的民主氛圍仍然與整體社會有著不小的差距,這顯然與中小學校園裡不對等的權力關係有關。事實上,校園缺少的不是規章制度,而是依法行政,要導正校園內的人治色彩,甚至教育學生適應未來民主社會所需之能力,中小學教師理應加強自身民主素養,例如從認識基本會議規範開始做起,並於學校相關會議中落實。

二、獨立思考的能力

由於傳統師範教育負有執行國家教育權的任務,更受限於自身師資與課程結構的限制,全台12所師範院校最受批評的就是封閉保守的校園文化,其中尤以負責國小師資的師範學院為甚,兼以政府有計畫地保障,師範系統出身的老師在台灣中小學師資結構中佔有絕對優勢。基本上,師範背景的老師多以優秀的教學能力見長,然而,或由於其職前制式的養成教育使然,或由於威權的組織氣氛所影響,這些老師在執行課程標準與教育行政系統指令時,少有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這樣穩定但保守的師資結構完全符合威權時代對於一位好老師的要求,然而,在現階段民主多元的台灣社會裡就顯得格格不入了,老師們唯有加強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才有可能培育出尊重多元文化的現代國民。

三、堅持教育主體的理念

十年教改以來,許多教師同仁對於教改成效普遍感到失望,對於教育的大環境也充滿著無力感,其實,基層教師或許無法參與教育政策之制訂,然而,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不折不扣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關鍵。校園內許許多多影響教育主體的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都有待全體教師同仁以更為堅定的教育專業加以克服導正,堅持教育主體其實就是落實教師專業,也唯有堅持教育主體才能真正提升教師的專業形象。

四、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無可諱言地,教職是個但求穩定的職業,教師族群又相對封閉保守,因此許多教師同仁的生活圈子不出學校與家庭,事實上,老師都來自社會,也當然應該關懷社會,民主首重參與,教師除了發揮專業努力教學外,更應在課餘走出教室走入社會,多多參與各種社團,以拓展生活視野,提升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為建構台灣公民社會共同努力。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