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刊日期2004/07/28(三)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 友報連結: --------------------------------- 教改時代 創刊12年,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BBS站入口1 | | 人本BBS站入口2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1 1 |
新鮮教師營第十四期 詳見→(more) |
1 | ||||
|
||||||||
在天氣還很冷的二月,兩百位老師和準老師共同參與了一場由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研習盛宴-「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腦力激盪營」,精采的課程和小組討論,讓教育的火花惹得每個人心中火熱… 有人說,「我領略到發自內心,體會知識原理的快樂!」 究竟老師們在這個研習營裡參與了什麼如此震撼的課程與討論,讓我們回到現場… 綿綿雨線密密交織得整個新竹湯水淋漓,這一天,這個城市濕淋淋地迎接兩百位老師,他們從小島上的四面八方前來,進入新竹師院的研習現場。這些老師共同的心願是,更充實教學的專業,更了解「教學創新九年一貫」的精神與實踐的方法。所以雖然是冒著就算打傘也會濕得狼狽的雨勢而來,仍是到處可見一對對急切熱忱的眼神;雖然有提著大包小包行李的兵荒馬亂,多數人還是在報到處交出了主辦單位在研習營之前就請學員先腦力激盪一番的行前作業-1.如何讓水中的木塊不會浮起來。2.月亮為什麼會跟著人走。3.請閱讀「張釋之執法」原文,請針對文中的疑點,推論作者想闡釋的原意,是否即是課本題解中提到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這幾個題目我想好久,有點難欸,後來還把題目都發給親朋好友一起想,不過還是不太確定這樣答好不好…。」有個學員在報到處這麼說著。 「想很久,這個作業就算達到目的啦!」工作人員笑著收下作業。 「想,質疑,思考」,正是這場研習的重點。主辦單位開宗明義地說,「這次的研習,我們會想盡辦法讓大家多思考、多存疑、多發問,培養思辯的能力本來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過去的教育較少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大家會在這次的研習營裡-親身體驗另一種學習的模式。」 激盪「腦」與「心」的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中有這麼一個場景,大家正在研究行前作業中的題目:如何讓水中的木塊不會浮起來。(條件是1.要在水中。2.不能施加外力,譬如:不能壓住或綁住木塊。3.必須是原本會浮的木塊。這個作業強調,不論在文學藝術或數學物理,甚至在綜合活動裡,教育者要傳遞的,都是「理解的能力」,不只是「眼見為憑」、或「直接操作」就可以,故此作業鼓勵學員用「想」的,而不做實驗。) 有個學員試著提出想法:「把木頭放在水裡,很久很久之後,它就會吸水,然後自動沉下去。」 「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一艘木船停在水上,過了很久很久之後,它就會自動沉下去?」坐在他旁邊的學員試著提出另一個問題,思考答案的通則性。 「可是我看過discovery頻道介紹,好像在越南有一個地方,儲存大量木材的方法就是把木材放置在水中,不但不會浪費存放空間,還可以把祖產代代相傳,這就表示,木頭放久並不會往下沉。」 教室中你一言我一語,原先羞澀的氣氛很快就被熱情沖散,小組長鼓勵大家遇到問題先「亂猜」,再從中提出反駁或證明,學員們一面幫著發言的人解釋他心裡的意思,一面澄清自己的思路,這彷彿是從未有過的腦力激盪。 小組長美月說,反駁別人的意見固然都是針對事理,但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多數人的習慣是在心裡反駁但不說出來,於是挑戰真理的慾望就逐漸被囚禁了。 在這裡,「猜想與反駁」的氣氛是熱烈的,而且小組長扮演的角色,不是典範,不是要佈達什麼真理,而是扣緊主題和焦點,適時提出疑問,幫學員把意見說得更清楚、想得更透徹。某一小組在討論「分數加減」的教法時,有學員提出:「學生不會分數加減是因為他們不會通分。」小組長問:「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是不需要通分的分數加減,學生就不會有困擾嗎?」這個問題一出,立刻有好幾個學員說:「好像不是通分的問題哦,有些不需要通分的題目,學生也不會。」這樣一來一往的問答推演到最後,結論是,學生的困難可能在於對「分數」的定義不夠清楚,或不了解「一個算式的意義」。(詳細教案請參考頁91)學員們也發現,若不是藉由這樣有攻有守的討論,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困難,也不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法。 對於這樣必須要一直動腦一直開口的討論方式,有學員說:「有時覺得自己已經提出很有說服力的意見,卻還是被其他人輕易推翻,更促使我要用心想一想。在討論的過程裡我成長很多。」也有學員說:「這種『拋問題-猜想』的討論方式帶給我很大的啟發,在亂猜的過程常有意想不到的回答。」幾場討論,如同教學實戰洗禮,學員們都對教學設計和思考問題有了更深的體驗。 重新體會九年一貫的真義 研習的另一項重要收穫,是解惑。史英教授在「教與學的方法」課堂中揭示了「九年一貫」的意涵,他談及,「九年一貫到底一貫什麼呢?有人說是要一貫課程,因為之前的國中國小課程有很多斷層重複,但這個說法未盡公允,事實上過去的課程規劃非常重視階段之間的銜接,也非常重視先學什麼後學什麼的順序;至於說重複,那就是外行的說法,因為人的認知發展本來就不是直線式的,不可能一口氣通通學完,一定要分很多層次學習很多遍。」那麼究竟是什麼不連貫呢?史英說:「最不連貫的,就是學校的氣氛,老師的態度,和家長的臉色。一個剛從小學畢業要唸國中的小孩,不管走到哪裡人家都會跟他說,『你要唸國中了哦,那你的好日子過完了,還不快去唸書。』像這種無形的壓力到處都是,不但老師是這樣,家長是這樣,教育部官員的心理是這樣,就連雜貨店賣醬油的老闆,也是這樣,但是這件事是不合理的。九年一貫要一貫什麼,就是要把國中這種升學主義的極度扭曲,把它往小學的方向扭回來,讓小學快樂學習的氣氛能夠貫穿到國中去。」 這一席話,讓現場的老師眼神亮了起來,長久以來對於九年一貫的疑慮,逐漸撥雲見日。一位擔任國中老師的學員說:「以前我對九年一貫的概念有很多誤解,所以在教學上常有無力感。聽過這場演講之後,我突然了解學生的處境,我們是有能力為他們改變的。」 重新發現語言在教學上的重要與可貴 在人本教育團隊長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語言」的使用在教學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語言本身看似不像教學的主體內容,卻經常隱而不顯地形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刺激;它的重要性不下於教學內容本身,卻甚少為老師善用,所以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了森林小學主任林青藍在《無所不在的說話課》這門課中,和學員談,老師如何透過使用的字彙及說話方式,參與孩子的思想。 青藍先舉了《美麗人生》這部義大利電影為例,說明孩子的意義世界如何受到大人所說的話影響。劇中描繪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對猶太父子被納粹關在集中營裡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這位猶太爸爸為了不讓他的孩子在生命和心靈上受到威脅和壓迫,當納粹黨員用猶太人聽不懂的德語,希哩呼嚕地斥責他們時,主動表示會翻譯德文的爸爸,就「轉述」給他的族人,包括他的孩子,說:「我們要在這裡玩一個很好玩的遊戲,規則是不能被別人抓到…。」雖然聽到翻譯的猶太族人個個瞠目結舌,但是這個孩子的臉上卻充滿了驚喜和興奮。這個例子點出了,語言確實能為孩子重新建構他們對外在世界的理解和想像,只看大人能不能把語言說得好,說得精妙。 但是,要如何透過語言這個工具來參與孩子的意義世界呢?青藍說,孩子的感覺、思考能力、情感反應並不會比大人弱,但是他們需要大人給他們文明的能力,所以老師們一方面要有意識的留意,自己和孩子談話時所使用的語言是不是孩子能懂的,一方面也可以有意識地在孩子的腦袋裡放進新的辭彙,讓他們有更多材料去說他們想說的話。 要當快樂的老師,先當自己的主人 教學的兩個重要角色,一是學生,一是老師,兩者其實同樣重要,但許多老師經常忽略了照顧自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就在《快樂的老師‧自己的主人》課堂上,提供了很多覺察自己、照顧自己的方法。朱朱舉例說,「以前我認識一個姓費的老師,他的學生給他起的綽號就叫『狒狒』,我覺得很可愛,但是他很不喜歡。我問他,你是不是覺得學生叫你狒狒是因為覺得你很醜?他點點頭。這個例子是說,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些傷痕,可能是以前某件事或某個人在我們心裡劃下的,而學生剛好觸到了這些傷痕,所以我們就生氣了。我們為什麼生氣,是因為我們可能也有一點同意他們說的。但如果我們願意重新面對那些被劃下的傷痕,也許它就會煙消雲散。」許多學員聽得動容,關於教育,關於人,在這兒點燃的火光越來越熱。 有學員說:「我強烈感受到這些講師對教育、對人擁有的熱忱。」而那熱忱,原來是每個老師心中都有的,只是透過講者,重新被挑了起來。 分享知識原理的教案成果發表 研習最後的壓軸,是小組討論「教案設計」的成果發表,每一組都要派代表上台發表一個集結所有組員心力腦力的創新教案,觀眾可以針對教案提出問題,最後再由人本教育基金會想想研發中心主任賴友堂進行專業講評。 卯足全力的學員,提出了一個個讓人激賞的教案,包括「生命是如何誕生的?」、「腳如何運用摩擦力來運動?」、「如何教『眉開眼笑』的解釋?」、「十三行博物館的行前說明會」、「怎麼教孩子使用環保袋的概念?」、「怎麼解決孩子的問題?」…等。 這些教案共通的精彩之處,在於包含深刻的想法,例如,在教小孩要「自備環保袋購物」的教案中,重點不在於告訴小孩塑膠袋過了幾千萬年都不會分解,所以我們要少用塑膠袋;小孩不難聯想,生產紙袋要砍伐樹木,也許對地球傷害更深。幾番討論後老師會發現,這個教學中的思考重點是,當我們用掉二十個塑膠袋,和把一個耐用的環保袋用二十次,將對環境造成不同的影響,所以「重複使用」才是最重要的環保概念。像這樣挖掘現象背後的知識原理,都是透過學員的小組討論發展出來的。 營隊接近尾聲,有學員說:「學習就是需要這樣的環境,講師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也有學員說:「以往在設計教案時,直接聯想就是要安排很多活動給學生,常常忽略了真正的知識是需要思考的,這次的研習釐清我很多觀念,也更有能力去設計課程!」而多數的學生,更是熱情的說:這個營隊太棒了! 教育的種子已埋下,盪漾的春風吹拂過,種子漸漸茁壯,終究會開成了大樹,繼續守護新發的綠芽。期盼每個老師都是守護下一代的茂密枝葉。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77期。今年的「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腦力激盪營」,八月將在台中舉辦,歡迎踴躍報名,詳情請見→(more) <Top>----------------------------------------------------------------------------------- 高中入學考試分發不調整 兩次基測間隔縮短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發現新校園」;(每週六、日22:00-23:00)由陳翔主持。 ■「教育方向盤」;(每週日10:05-11:00)由劉和然主持。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 <Top>--------------------------------------------------------------------------------------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