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07-29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7-29》

本期內容
◎ 閱讀第三世界:來自黑暗大陸的良心─娜汀.葛蒂瑪的「種族/政治」文學之二
◎ 教授爸爸週記:書店依稀的身影
◎ 原野 奧林匹亞



閱讀第三世界:來自黑暗大陸的良心─娜汀.葛蒂瑪的「種族/政治」文學之二
  宋國誠(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
葛蒂瑪第一篇長篇小說《虛妄年代》描寫種族隔離下一場絕望無期的愛情悲劇。故事以一位白人女子賀倫(Helen)為主角,她愛上一位黑人青年,兩人純真的愛情後來在異族禁婚的壓迫下宣告破碎,故事表達了膚色之別對作為人類本質之愛的禁制。

《陌生人的世界》(A World of Strangers, 1956)透過一位從英國來到南非工作的托比.胡德(Toby Hood)的親身觀察,展示了一個白人奢靡豪華、黑人窮困潦倒的「黑白世界」。兩個世界既是毗鄰而居,又是彼此孤絕陌生。

對於南非這個黑白二分的國家,托比形容當他看完旅行手冊之後,感覺像是在遙遠的海外閱讀另一個國家,但實際印在手冊上的國家卻又像是不存在於星球上的另一國家,這個國家總是充滿了沾染螞蟻和惡臭的可樂瓶子,美麗的事物上總是沾著骯髒的手印。

小說展現一種「雖然贏得友誼但膚色界限卻難以跨越」的社會情境。作為一個「外來的敘事者」,托比像個匆匆來去的過客,一個膚淺的白人中產階級,他沒有偏見也沒有正義感,他生活在南非卻形同外人,他眼見所有的不正義卻又完全接納它,一個白人自由主義者即使看盡殘酷的種族主義罪惡,依然可以裝出一副「不然你還期待什麼」的風涼態度。

深層來看,葛蒂瑪試圖通過對托比這一位角色既暗諷又期待的描寫,來區分「南非白人」和「白種非洲人」(white African)的不同並傾向於後者,通過重建一種新的社會自我意識和「白人本土化」過程,尋求一種超越傳統黑白對立的新國家認同。在某種意義上,這部小說不僅是新國家認同的探索,也是葛蒂瑪本人重建自我認同的心路寫照。

《戀愛季節》(Occasion for Loving, 1963)寫的是一樁黑白糾結關係的不倫戀情及其悲劇下場。一個猷太學者博茲.戴維斯(Boaz Davis),熱情地周遊南非各地探尋非洲音樂,他的妻子安(Ann Davis)與一位黑人畫家吉登.席巴路(Gideon Shibalo)發生戀情。諷刺的是,博茲始終站在爭取自由的黑人這一邊,她的妻子卻縱情於玩弄兩個男人感情。小說在表現「情欲自由」與「種族藩籬」的兩難性,在嚴酷的種族法律下,小說人物終究無法以善果告終。

《資產階級世界的末日》(The Late Bourgeois World, 1966)則是一部政治意味濃厚的小說,描寫一個善良白人因為無法與黑人攜手共處的心理障礙而走向自我毀滅的故事。葛蒂瑪公開指責種族隔離政策對黑人與白人不分彼此的腐蝕作用,她公開鼓吹白人應該承認黑人的政治權利,甚至預言白人資產階級最後的出路就是認同黑人、與黑人合作。這部和《陌生人的世界》以及後來的《伯格的女兒》一起遭到白人政府嚴厲查禁的小說,以幾乎提早20年的時間,預見了後來白人政府的失勢和垮台。1971年葛蒂瑪再度出版政治色彩更為濃厚的《尊貴之客》(A Guest of Honour),描寫一個新獨立黑人國家尚比亞(Zambia)三個不同政治人物的故事,在這部小說中,葛蒂瑪似乎預言了對一種「黑人民族主義」的疑慮,為後來的黑人獨裁作出了藝術性警示。

《生態保護者》(The Conservationist, 1974)描寫一位白人富商梅林(Mehring)坐擁重金購得的豪華莊園,完全無視於外界的苦難而過著特權式的孤立生活。葛蒂瑪塑造了這位「世界只為我服務」的白人自私主義人物,他也許看到了黑人的痛苦生活,但是他無動於衷、麻木不仁,從不設法改變,甚至以種族和階級優越意識來區隔自己與外界窮人的界線,以身體和精神上的單身主義來滿足他的白人特權。在葛蒂瑪筆下,人們看到了一個充滿偽善假惺、唯利是圖的白人世界觀以及她特有的現實主義藝術表現手法。這部小說獲得了該年度的布克獎。

1976年發表的《伯格的女兒》(Burger's Daughter)是葛蒂瑪中期創作生涯的代表作。和先前兩部作品一樣,小說一發表就遭到南非政府的查禁和銷毀。查禁的理由是「女作家把小說主角羅莎(Rosa Burger)的故事當作導彈發射台,對南非共和國發射粉碎性的重量級攻擊」。小說出版後,南非政府一直軟性逼迫葛蒂瑪離開南非,但她拒絕遠離,堅持選擇在自己國家繼續寫作這種精神流亡的形式。

《伯格的女兒》是葛蒂瑪為抗議1976年南非白人政府強迫黑人青年放棄本族母語,改學「布爾語─南非荷蘭語」而暴發「索偉托」(Soweto)屠殺事件而作的。羅莎是父親為紀念共產主義革命家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 1871-1919)而為她取名的。羅莎的雙親相繼因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死於獄中。年僅18歲的羅莎利用探望獄中母親的機會傳遞革命訊息,「革命的恐懼」和「愛苗的滋長」陪伴羅莎渡過青春歲月。雙親死於獄中之後,羅莎流亡歐洲,但留亡在外的歲月依舊無法揮別雙親革命事蹟和祖國反種族鬥爭的記憶,她決心回國以她習得的醫療技術為「索偉托事件」受害者治病,但最終還是不敵白人政府的迫害而遭到監禁。

在這部小說中,葛蒂瑪輕描淡寫了反種族鬥爭的現實情況,改用一種心理分析的角度,通過羅莎心路歷程的自我探索和成長,探討一個生活在未出生前就已被命定的政治環境所支配的小女孩,如何經由記憶的反思和歷史的回溯,達到對自我意識和民族命運的最終體悟。葛蒂瑪旨在表達一種「無人可以置身歷史之外」的革命意念,地理逃亡只會加重罪惡感對自己的嘲諷和腐蝕。小說也間接表達了葛蒂瑪自己的信念,她把南非看成自己土生土長的祖國而不是「白種寄居」的殖民地,她絕不離開與之徹底絕裂之白人政府統治下的家園故土!

1981年的《朱利的子民》(July's People)是葛蒂瑪創作中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讀來令人感到歷歷在目、緊張萬分。這是一部歷史預言寫實小說,以過去式時態構逐了相對於寫作時刻處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種族對抗事件。黑人武裝反抗即將取得勝利,白人的特權與統治地位即將失去,主奴關係(master-slave relation)即將顛倒互換。故事開始於一個白人家族在他的黑人僕役掩護下開始逃亡。

並非所有的白人都是種族主義者,故事主角巴姆.斯邁爾斯(Bam Smales)是一個同情黑人處境的進步主義者,儘管與妻子莫琳(Maureen)及其家族的政治態度截然不同,但巴姆始終相信並支持「黑人自治」的權利,15年來也一直善待家中奴僕朱利(July)。當種族戰爭漫延到巴姆一家所居住的約翰尼斯堡時,朱利建議主人跟隨他逃往偏遠的黑人部落避難。失去一切的巴姆一家不僅需要黑人部落的保護,也開始學習和尊重黑人的生活與習俗。

然而,長期的種族隔閡與仇恨不是一日可以消解的,異族共處和相互依賴的困惑和掙扎,一直啃噬著人性本有的寬容和善良願望。於是始終認為種族隔離乃是天經地義的莫琳,不僅不能被黑人婦女所接納,而且決心逃離黑人部落,即使拋棄家庭也在所不惜。朱利的妻子與母親不歡迎巴姆家人到來,因為窮困的部落無法供養這個貴族家庭,朱利只好「霸占」巴姆的吉普車以平衡黑白財富的不均。巴姆鼓勵黑人酋長們團結抵抗白人,沒想到族人卻以借用他的槍隻來打獵作為交易條件,酋長甚至試圖利用巴姆來對付其他黑人部落,以擴大自己的地盤,巴姆處於背叛白人的內咎和不再同情黑人的雙重絕望中。最後,故事結束於莫琳為逃離部落而奔向一部降落軍機,消失在不知去向的命運中……。(下週續)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書店依稀的身影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幾年了,常常在公館附近,販售大陸簡體字的書店,看到那一個依稀的身影。

老朋友們說他是某中央部會的一位科長,也已經算是大陸書的常客了。在問津堂、國文天地、山外書局,秋水堂,都可以看到他聚精會神挑書的神情。嘴巴稍尖,嘴角一撮小小的鬍子,瘦瘦的個子,在每一家書店穿梭,活像一隻土撥鼠在泥土堆中挖寶一樣。

每次看到他,就知道他肯定是一個愛書人。薪水的泰半,一定都捐給了這幾家簡體字書店吧!我有時無法想像,他如果有老婆,老婆如何忍受這樣的老公,三、兩天就帶著一堆書回家?還有,他的家一定坪數夠大吧!要不然怎麼可能裝得下這麼多,經年累月搬回家的書?

明目書社老友,更是雲林同鄉的廖老闆,就是因為如此常常被老婆奚落。他只要買了幾本書回家,客廳的書架稍為重排一下,老婆就敏感地感覺出來,然後開始嘲笑他一陣。因此,他後來已經不大敢買書,通常只是到書社來見見老友,聊聊天,有時買個一、兩本已經是難得的景觀。

另一個愛買書的常客,被老婆限制得更嚴。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每一次到書店,一定帶著小孩一起來。小孩子怕無聊,不多久就開始哭鬧,吵著要回家,因此,他每次都無法好整以暇地找書。他的買書錢,甚至是被老婆控制的。我常看到他一邊愛不釋手地觸摸一套套的翻譯書,一邊又買不下手的痛苦狀。最近我已很少看到他,或許他真的已經死心了吧!

但這個中央部會的科長,看來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看他與書店夥計那麼熟稔的樣子,應該是大戶吧!直至目前為止,我都無法知道他買哪些書,但論廣度,大約只有洪老師可以一較高下!在明目書友中,只有洪老師是永遠的大戶,因為他有另一間空房子,裝他隨時買的新書。

這位科長,應該只是個收藏家吧!看他那個樣子,不像要寫書,或是教學需要的購買。不像我及中央研究院的葉老師及其他老師,我們買書,收藏之心不是沒有,但主要的還是為了上課,及寫東西參考之用。因此,在買書方面我們就會比較精挑細選,只買用得到的。以前那種貪便宜、大堆大堆搬回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因此,看到這個科長,如此投入地買書、搬書回家,我有時不免也會非常羨慕。記得大學及研究所階段,修目錄學及版本學時,就讀過不少藏書家的歷史,及為了收書所出現的種種逸事,如今這樣的人物不知仍然有否?但看看這個科長,他應該有這樣的影子吧!中國有不少藏書家的書最後流到日本,但不知這位科長收集的藏書,等他去世,小孩也無意閱看時,會流向何方呢?
(回目錄)



原野 奧林匹亞
  (圖文/黃世麒)
由文化總會、中油及台北藝術推廣協會共同舉辦的「2004原野奧林匹亞」將於明日起到8月8日止,在楊梅的埔心牧場舉行。活動除了戶外原野遊樂場、戲水設施外,還邀請包括巴西等多國藝術團體登台表演,現場還設有「奧運留言版」,讓遊客寫下對中華代表隊的祝福。

主辦單位於昨日記者會邀請來自巴西團隊表演傳統的競技舞蹈「卡波耶拉」。該團表示,「卡波耶拉」融合了舞蹈、搏擊和體操表演的元素,舞者須具備靈活的反應與觀察力,從事形式上的攻擊與反制,但不會真正傷害對方,是巴西國寶級的運動。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