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阿吉仔報告:

  這幾個月來小弟因為一大堆的業務纏身,以致無法抽出空來為大家整理寄送
電子報,真是抱歉。其實照這個狀況繼續下去的話,包括台灣農業電子報、農企
業網路大學及山地農村廣播教學等等[無關緊要]的東西,是否還能繼續存活下去
,可能也是個未知數。

  雖然目前狀況還沒解除,但我還是想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由於敏督利颱風帶來的豪大雨又為中台灣帶來一場災難,而每逢大雨必發生
的土石流自然也很講義氣的出現在電視螢幕裡,而事後的救災與追究責任等等,
自然也是免不了的戲碼。於是有人想提出遷村之類的意見,但不知為何卻被擴大
渲染成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基於個人的敏感身分,小弟不敢作什麼評論,以免又惹禍上身。在這邊為各
位轉貼一篇新聞報導,文章裡面訪問了許多涵蓋森林、水土保持和地質等領域的
專家學者,由這些人來分析為什麼會有現在這樣的慘況,自然比小弟胡言亂語強
上萬倍。

  請注意,這篇報導是在整整兩年前寫的,經過兩年的時間,所有的情況依舊,
只差颱風的名字不同而已,真會讓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其實話說回來,我也很佩服這位記者有勇氣寫出這樣的報導。有時候,換一
個角度來看問題,可能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雖然災民真的很可憐。但是,或
許我們也應該好好想想「人定勝天」這句話的真正意義。

                             阿吉仔 敬上
                              2004.07.30
-----------------------------------

2002.07.31  中國時報

         同情矇蔽事實 災民成了浩劫源頭


  土石流災難創造了一群特殊的災民,在災難現場,他們遭土石流淹沒家園的
慘痛遭遇,深獲社會同情,但連續不斷的災難卻又塑造出災民另一種獨特的性格
。若干災民在災難後所採取的弱勢策略,不斷在台灣社會產生溫情效應,一般民
眾從不追究災民在山上不當開發之責,只一味由同情出發,要求政府繼續在山上
投下大筆整治經費。

  到南投陳有蘭溪一遊,目睹超限利用的嚴重情況,許多人會對山上的無政府
狀態感到氣憤。山上幾乎無處不見違規使用的慘狀:濫砍、濫建、超限利用,在
山地間屢見不鮮。棘手的是,這些平時違規者,在災難發生後,難免觸及損失與
傷亡等悲劇,便立刻換上災民的面紗,不但不負任何自我檢討之責,所有的過錯
都讓災難一次帶走。

  台灣山坡地開發利用一直走在政府政策之前,早期山區生活條件很差,只有
窮人才往山上跑,政府租地造林的獎金極低,民眾靠造林補助的錢根本無法過活
。後來政府的政策放鬆,為了應付龐大的人口壓力,提供了農業上山的就業機會
,山上農民不須繳稅,入山的人只增不減。其中有些民眾在土石流源頭進行經濟
活動與各種開發,造成土石流規模的擴大與頻率的增高;也有些則在土石流必經
之地耕作、居住,終於因此成為受害者。

  山上人口激增後,又因為管理不善,執法鬆散,造成濫墾濫伐。台大森林系
教授鄭欽龍自己都做過執法者,特別能夠體會箇中困難。他舉例說,廿多年他大
學畢業時,當時實驗林造林地要大家種小樹苗,樹苗間要間隔三公尺,山上的民
眾就在間隔處找一塊比較平的地方,把土挖一挖就可以種農作,然後再運到很遠
的地方賣。眼見情況從未改善,林班地主任帶著工作人員去取締時,很多小孩子
都跑了出來。這家人本來就窮,就靠這麼一點點的地養活全家。

  在二、三十年或更早之前,很多人從員林、彰化到了南投,一部分人在日據
時代跟著入山採樟腦、伐木,形成山上很多墾地,不但小小的林班管理員無法處
理,縣市政府也沒有辦法,取締有很大的社會壓力。

  和土石流災區有過接觸的學官人士,對於災民的性格都有一些共通的看法。
台大土木系教授林美聆說,他們去調查時感覺,大部分人都是站自己利益的立場
發言。一般人都會訴苦,認為政府應該幫助他們做一些事。

  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段錦浩則提到,山上居民中有的確實是值得同情的災民
,但有的實在不是。他說,水里鄉有建築商經常幫災民蓋房子,一些農地可以依
九二一條例變更為建地。建築商自己都提到若干「災民」嫌房子小、院子小的過
程,與想像中的災民相差甚遠。

  再以南投下豐丘為例,每一個到現場的官員,大多認為這裡不能再住人,學
者也多半這樣向官員建議,但提建議的學者也知道,政府根本無力移動這些人。

  有些地方本來就不該住人,如果人不進去,何必在乎土石流?但現在是不該
住人的地方卻處處可見民眾。一些人住在裡面,橋被沖斷了,路基被淘空了,有
的災民會溫和地要求政府重建,有的就大聲抗議政府不做事。社會輿論的感覺則
永遠是,山上居民好可憐,救助沒完沒了,卻從來不去追究在山上不當開發的責
任。

  而且,只要災難一發生,救濟金馬上進來,災民家中堆滿救濟物資,反而失
去反省檢討的機會。社會救助立刻幫助恢復原狀,居民的要求就更多。

  土石流是個跨領域的應用科學,當地民眾的知識不能說完全無用,但是,災
民經常為了獲得最大利益,反專業的傾向非常明顯。段錦浩說,他記得很清楚,
隆華國小才四十四個學生,在賀伯後得到政府和民間社會許多捐款共三千四百萬
元,學校蓋得很漂亮,地震後卻不見了。再一次重蓋又更漂亮,但那個地方土石
流的問題永遠存在,大家都建議他們遷校,但居民就是不肯。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也指出,隆華國小是個很特殊的個案,它的原地形中
一點堆積材料都沒有,也沒有水流,只有一個小小的坑溝,任何土石流的跡象都
沒有。當初老百姓要搬去時,學者都反對,因為知識的專業告訴他們這裡地形破
碎,容易產生土石流。但居民都認為,他們在這個地方住了七、八十年了,會有
什麼問題?

  坦白說,學者們也不敢百分之百打包票,但陳宏宇走進溝谷內,看見溝谷內
有一個小坡,這個坡有許多不連續面,岩層還非常破碎,像豆腐一樣。依照專業
常理,水進入坡內,會形成水壓力,水壓力會讓如此破碎的石頭掉下來,雨下大
了,就會跟著水流下來,就會產生土石流。

  災民普遍不信任專家的現象非常明顯;段錦浩說,他以前不能理解,後來明
白了。他向災民說,他承認這個地方從你的阿公時代到現在都沒事,但出事是機
率問題,本來是五十年或百年的頻率,很不幸現在連續碰到,但因為已有很長一
段時間沒出事,大家就漸漸遺忘了。

  「森林法」本來很凶悍,曾有一老先生砍了陽明山一棵樹,就被依違反森林
法送法辦,但現在在山上砍幾百棵卻都沒事。因為人一多,為了選票,政府就投
降了。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游繁結說,台灣是個自由國家,浪費了太多的社會
資源,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受災的災民是弱者,大家只能同情他而已。但事
實上,災民中也不全然是窮人,也有進出都是開賓士的有錢人,而且災民很少去
想,為了救災,投下的社會資源有多大?

  山上沒有下雨是世外桃源,下雨後就可能成為土石流災區。有些地方政府已
經告知危險,或許財務上還來不及治理,這期間若再發生災害,難道災民一點責
任都沒有?台大地理系退休教授張石角認為,老百姓有一個過失是,既然自己已
經知道是住在一個危險的地方,政府請他搬離,卻是死都不肯離開,出了事又獅
子大開口。

  游繁結說,山上農民其實很單純、老實,但觀念已被定型,認為政府虧欠他
們,如抱怨山上沒有像平地般方便的高速公路;明明住在水源地內卻沒有自來水
,他們是被欺負的一群,原住民被壓迫的心態更明顯。但他們從來未問自己,對
社會付出多少?繳了多少稅金?社會有虧待他們嗎?

  農委會水土保持科科長張三郎說,山上有很多民眾已擁有土地的所有權,有
的雖是承租,但政府一旦停止承租,這些人就出來抗爭,不管新政府、舊政府都
很害怕。張三郎說,他們常常碰到明明災民做的是違規的事,但政府卻不得不遷
就他們,而且還要去照顧他們,這些都已經積非成是了。

  游繁結說他親身感受的是,賀伯颱風時他到陳有蘭溪,第一次進到水里,看
到滿山捐贈的物資都是社會的愛心,他感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但坐直升機到災
區內,災民對於物資還未運到卻非常不滿,好像社會虧欠他們似的,這樣的態度
讓他非常傷心。而且,游繁結說,災民在裡面,外面直升機一趟又一趟,很多人
爬山涉水把物資帶進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就是在想辦法趕快把交通恢復,
這花費的社會資源有多大?

  段錦浩說,政治的事,他們技術人員覺得很難,因為政治問題不能用技術方
法來解套,是用政治考量;對居民來說,你這個黨不幫我說話,別的黨也會幫我
,偏偏廣大的納稅人從不考慮錢用到哪裡去了?


                           林照真/調查採訪






------------------------------------------------------------
您所收看的是創立於1997年的[台灣農業電子報]
這是農友們專屬的傳播媒體,歡迎提供在地的農業消息...
也歡迎多加利用農友在家進修的管道~農企業網路大學:http://acu.k12.edu.tw
系統服務員: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推廣課 助理研究員 鄭文吉
 聯絡地址:900屏東市民生路農事巷一號
 聯絡電話:(08) 7229461-4  傳真:(08) 7225577
 E - mail:jwj@mail.kdais.gov.tw
 農企業網路大學 http://acu.k12.edu.tw
 山地農村廣播教學 http://radio.kdais.gov.tw
台灣農業電子報訂閱方式:
  1. E-mail farmer-request@mlist.iyard.org,
  2. 標題寫上subscribe 寄出就行了
  3. 若要取消訂閱, 將標題改成 unsubscribe 寄出就行了
或到 http://mlist.iyard.org/wws/info/farmer 網頁訂閱
亦可由智邦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 訂閱
目前台灣農業電子報亦代為放送下列四種農業電子報:
1.宜蘭大學   有機產業電子報
2.農業試驗所  農業電子報
3.台東農改場  台東區農業電子報
4.方麗萍博士  農藥一路發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