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內容
教育專題--他山之石--給家庭作業份量該怎麼捏?

小編挖寶去--考古看板

小編幫幫忙 --捍衛人權大家 e 起來--- 2000年台灣地區文教人權指標調查

================================================================================
=====
教育專題--他山之石--給家庭作業份量該怎麼捏?

【盧永山編譯】如果家庭作業是種藥,特別是開給國小學生的,美國食品藥物
管理局老早以前就該撤銷它的上市許可。家長或孩童會告訴你家庭作業份量過
重的短期副作用──孩童不僅疲倦和充滿壓力,甚至沒有時間參與與學業無關
的活動,包括音樂課、體育課、或者與同學家長出外遊玩。我們並非不知道家
庭作業的壞處。就連美國整型外科學會也提出一份報告說,美國許多孩童因書
包過重而有背部、頸部和肩膀疼痛的情況。  

過去幾年,接二研三的研究均無法證明,孩童做家庭作業的好處多過為它所付
出的代價。研究者也提不出具體證據,增加孩童每日的家庭作業份量,會增強
他們的學習動機,改善他們的學習成就。  

同時,我們對家庭作業長期的副作用也實在一無所知。家庭作業對家庭、孩童
一輩子的學習興趣、及他們體會到的壓力程度,究竟影響有多大?

鼓勵學習應禁寫作業  

我們不是醫生,而是研究者和教育學者,我們已經用了1年半時間研究家庭作
業對美國孩童的影響。從研究中,我們獲得一個清楚的結論:如果要改革美國
的教育制度,如果要減輕孩童的壓力,鼓勵他們熱愛學習,提供不同背景孩童
公平的機會,我們必須禁寫家庭作業。  

小學階段絕不該要求學生寫家庭作業。事實上,許多支持學生應寫家庭作業的
人士最喜歡提出的論點就是,愈早寫,就愈快適應家庭作業。然而,如果要求
孩童花更長的時間寫家庭作業,對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學業沒有幫助,我們不就
是害了他們?  

儘管家庭作業經證明有許多壞處,但老師指派的份量有增無減。過去10年半
以來,9歲孩童家庭作業的份量增加了近40%,這股增加的趨勢恐怕還會持
續。根據密西根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小學生每晚花134分鐘做加庭作業。
有些研究者認為,家庭作業過重可教會孩童責任和自律,然而,家長和被作業
所苦的孩童並不這麼想。  

過去25年,在了解學生如何學習上,我們獲得重大成就。自從皮亞傑提出學
習理論後,我們了解,老師必須知道學生為何做錯答案,而不只是知道學生的
答案錯了。為了達到此目的,老師必須掌握整個學習過程。但是,家庭作業減
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使得老師更難以了解個別學生的需求。  

舉一堂典型的數學課為例:老師指派20道長除法給學生回家做,隔天他們到
校互抄答案,老師唯一知道的是每個學生作業簿裡一模一樣的錯誤。學生不可
能用這種方法學會數學,更要緊的是,老師不知道學生在做長除法中,到底碰
上了哪些問題。此外,學生把家庭作業帶回家做,老師根本無法控制到底是誰
做了作業。學生自己做了作業嗎?還是學生打電話給朋友,與他們交換答案?
學生的親朋好友幫他們做了作業?老師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因此,他們就很難
了解特定學生的學習弱點。  

我們相信高中生課後可獨自做某類型的作業,包括人文類學科的研究和論文寫
作、字彙複習、數學公式練習、或科學實驗。以嚴謹態度設計獨立作業,在學
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然而,如果要讓作業有學習意義,老師必須予以督
導和分析。  

然而學生應在老師的監督下在學校做作業,而非在家裡。每個學生都應有使用
學校圖書館、電腦設備的機會;在進行獨立作業時,老師或受過特殊訓練的大
人也應隨時給他們建議或幫助他們。在學校做作業,可確保學生有安靜的環
境,並且可取得所需要的資源,而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也隨時可以給予他們指
導。  

然而,即使要高中生做作業,份量也得有所限制。高中生每天除例行課程外,
在老師督導下,做作業2個鐘頭便以足夠。每個學生每周做作業時間不應超過
40小時。  

目前任擔任密蘇里大學心理系教授的庫伯,曾寫過多項與家庭作業有關論文和
書籍,他認為增加家庭作業份量,有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成就。庫伯的這個論
點常被支持寫家庭作業的人士引用。  

庫伯的確認為增加家庭作業分量會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成就,但從他的研究結果
裡,我們無法知道,家庭作業是否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學生比較愛寫
家庭作業,只是因為他們原本天份就好、學習動機也強烈?在庫伯最初有關家
庭作業的著作中,他甚至坦承,沒有證據可證明家庭作業可顯著改善小學生的
學業成就;而增加中學生的家庭作業,效果僅限於一定程度。

家庭作業過多促使輟學  

我們在緬因州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家庭作業份量太重是學生決定輟學的主
因。我們訪問的緬因州輟高中生超過45個,令我們驚訝的是,每個受訪學生
都說,家庭作業寫不完,是他們決定離開學校的主因。這些輟學生絕大多數家
境貧窮,家長必須做夜班工作,因此照顧弟妹和祖父母的責任就落在他們身
上,有時他們也得打工賺錢貼補家用;因此放學後的時間,這些輟學生就陷於
幫忙家裡或做作業的兩難當中。  

即使是中產階級家庭,他們也感受到工作時間超長--像學生做家庭作業,卻
沒有獲得等同的回饋的疲勞。1990年代初期,著有「工作過度的美國人」
一書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蕭爾做了一項令人吃驚的研究,這項研究顯示,儘
管生產力大幅提升,美國人的實際工作時數仍較60年代還長,也比西歐國家
工人還要多。  

蕭爾所指的美國人工時超長現象,自她寫了「工作過度的美國人」後,愈來愈
明顯。經濟政策研究所在勞動節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1989至1998
年,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和結婚率成長了9.2%,但他們的家庭工作時數每
年也增加了246小時(或者多出6周工作時間),到達3千885小時。  

美國人通勤和接送小孩的時間也增加。住在郊區的婦女花在接送小孩的時間,
比15年前增加江近3倍。由於通訊事業的發達,許多美國人待在家裡也在工
作。  

家長長時間的工作,加上孩子愈來愈重的家庭作業,意謂著家長沒有多少時間
和精神可陪孩子從事戶外活動,如上教堂、遠足、一起煮東西、或玩牌。不管
家長的教育程度,不管家長會不會解釋代數方程式或協助孩子寫作文,他們可
以透過上述活動豐富孩子的人生。  

然而,我們常常被問到,如果孩子沒有家庭作業,放學後他們要做什麼?我們
通常的反應是,他們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騎腳踏車或與家人出外郊遊。但批
評的人也說,孩子會把原本應該做功課的時間用來看電視。  

過去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有選擇的話,多數的美國人會把休閒時間用來從
事一些不用大腦的活動。30年代,當工會提出每周工時40小時的訴求,資
方就丟出這樣的說法予以反對。然後,一些企業和政治領袖也警告說,勞工會
利用無事可幹的時候喝得爛醉。今日,人們的說法改成,如果學生和勞工一樣
有很多空閒時間,他們就會去嗑藥和看電視。這樣的恐懼實在過度誇大了。   

要孩子做更多的功課,他們不會因此而不看電視。美國人必須學著重視全家人
一起相處的自由時間,有了這樣的文化,孩子才不會花很多時間看電視。孩子
擁有自由時間,對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情緒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創造力
和情緒發展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成就又習習相關。(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本文作者EttaKralovec目前擔任訓練暨發展學習公司副總裁,
JohnBuell擔任邦哥日報專欄作家,兩人合著《禁寫家庭作業--家
庭作業如何干擾家庭、使孩子負擔過重、並且限制學習》。)

其他精采內容


================================================================================
=====
小編挖寶去--考古看板

整理■陳瑋翎

資料提供■三民教研輔考機構

教育研究法裡有許多基本但是又不能不知的重點,雖然考的機會不那麼大,
但是卻又少它不行。這次的考古看板就是這樣的內容,相信多多注意這些題
目一定會有好處的。

問:請簡述變數或量尺的分類法與類別。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85學年度教育研究法考題〉

Ans:變數或量尺的分類法和類別如下:

A.以變數的型式區分:
(1)連續變數:凡是在本質上能以連續數值表示其特性之變數稱之。例如
時間、身高、體重等。
(2)類別變數:凡是在本質上不能以連續數值表示,而須改以類別表示其
特徵之變數。例如:以「性別」分男女。

B.以變數的來源區分:
(1)主動變數:凡變數之中可由研究者主動安排或操弄者稱之。
(2)屬性變數:代表研究對象的各種屬性。包含生理屬性、心理屬性、社
會屬性等。

C.以變數間的關係區分:
(1)自變數:實驗者所操弄的變數。
(2)依變數:因自變數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變數稱之。
(3)調節變數:影響自變數與依變數關係的變數。
(4)控制變數:研究者能以適當的方式控制混淆變數,這些變數便稱為控
制變數。
(5)混淆變數:研究情境中,其他變數對實驗的影響作用,稱為混淆變數。
(6)中介變數:屬於個體內在的心理歷程,是不能觀察、不能測量、無從掌
握的變數屬之,如動機、焦慮等。

D.依史蒂文斯(Stevens)的分法:
(1)名義量尺:又稱類別量尺。依據特質的同等性而將其分類,並分派數字
給每一種類,稱之。此種量尺層次最低,因為它不能表示高低好壞的順序,又
不能做算數的運算。如:性別、宗教、種族等。
(2)次序量尺:根據某種特質的程序而排列等級順序時,即為次序量尺。它
只能指出高低大小的方向順序,無法表示類別間差異量的大小。如:百分比、
常模、社會階級等。
(3)等距量尺:具有名義量尺、次序量尺的特性,亦具有說明差異數量大小
的重要特性;等距量尺上各分數之間的單位相等。各觀察結果之間的間距可以
比較。如:溫度、音強、明暗等。
(4)比率量尺:具有前三種量尺的特性,且具絕對零點。他可以指出類別、
順序和差異外,尚可以表示出比率的大小。如:身高、體重等。

實驗研究法是教育研究法中常用方法之一,惟實驗結果的可靠程度,則必須考
慮實驗效度,請就您所知,分別列舉影響實驗的內、外在效度的因素,並說明
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85學年度教育研究法考題〉

Ans:影響實驗之內外在效度之因素,說明如下:

A.影響實驗之內在效度之因素:
(1)同時事件:在實驗期間,受試者所經歷到實驗處理以外的其他事件。而此
可能會影響依變項而干擾實驗結果。
(2)成熟:受試者在實驗期間,生理或心理產生變化。
(3)測驗:前測經驗的影響。
(4)測量的工具:測量工具之不同所產生的影響。
(5)統計迴歸:指受試者的測量分數在第二次測量時,其分數有向團體平均數
迴歸(趨近)的傾向。亦即高分組的受試者在第二次測量時,其分數向平均數
迴歸而有降低的趨勢;而低分組的受試者,其分數確有升高的趨勢。
(6)差異的選擇:採用兩組或多組的實驗研究中,研究者須考慮不同受試者的
特質,否則易產生偏差。
(7)因素間的交互作用:上述因素間的交互作用。
 
B.影響實驗之外在效度的因素:
(1)測驗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前測的經驗會限制研究結果的推論性,有
前測的實驗結果只能推測到有前測的情境,不適用其他情境。
(2)選擇偏差與實驗變項的交互作用效果:研究者選取具有獨特心理特質的受
試者做實驗時,這個交互作用效果易於產生。而此種研究結果不適用沒有具備這
些特質的受試者。
(3)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即「霍桑效應」,為參加實驗的受試者,覺查到他
們正在接受一項實驗研究,而投實驗者所好,改變其正常之表現。
(4)多重實驗處理的干擾:當同樣的受試者重複接受兩種或多種的實驗處理,由
於前面的處理不易完全消失,以致實驗處理間會產生干擾的作用。

================================================================================
====
小編幫幫忙--捍衛人權大家 e 起來--- 2000年台灣地區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問卷

中國人權協會為反映台灣地區人權現況,提昇我國人權水準,自七十九年起研究台
灣地區人權已有多年,並製作「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人權指標研究報告」,成果頗為
國內外各界及國際人權組織所肯定,並深獲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及研究機構極
大之評價。目前正在進行之八十九年「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人權指標研究」,本問卷
調查工作除邀請約二百名具社會公信力之學者、專家、實務工作者及民意代表等,
作為菁英組指標評估人外;亦將其中六項--- 兒童婦女,社會,文教,政治及經濟人
權等,透過網路調查方式,了解一般社會大眾及網路社群對各項人權之認知與瞭解。

所以捍衛人權 大家 e 起來--- 2000年台灣地區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問卷

================================================================================
=====
參觀立報--http://lihpao.shu.edu.tw

寫信給小編--weiling@lcc.s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