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08-0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8-02》

本期內容
◎ 客廳幼兒園:不要問畫畫中的孩子「你在畫什麼?」
◎ 美國傳真:終身職利弊兼俱 教育人員要求檢討聲浪漸漸高漲
◎ 劍橋漫遊:留學生 生活非瑣事



客廳幼兒園:不要問畫畫中的孩子「你在畫什麼?」
  宋嘉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課程與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孩子到了3、4歲的年紀,漸漸開始懂得用各種象徵形式與符號來表徵這個世界,其中一個方式是繪畫。當孩子畫畫時,不知您有沒有留意到自己對他說話的內容呢?

成人的介入

當我在學校附屬的幼稚園實習時,有一件這方面的「小事」讓我記憶深刻。

有一天,我看到3歲多快4歲的Nathan正在用色筆畫畫,很自然地就順口問他一個幾乎每個旁觀者都會問創作者的問題:「嘿!你在畫什麼?」結果得到的是小畫家無言的回應。為了打破這沈默的尷尬,我接著問他「要不要看看我畫的?」然後我就去拿了一些紙和畫筆,秀給他看一些我畫的東西。

沒想到,我的一舉一動都被班上的Fati老師看在眼裡。她趕快跑過來阻止我,叫我不要幫他們畫畫,因為他們會模仿我的畫法。讓孩子可以自由自在表達自己是最重要的,成人好意的示範往往是造成孩子失去創造力及否定自我的原因之一。聽完她的理由,我有點愣住。有這麼嚴重嗎?成人的「介入」真的都是壞事嗎?將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劃分得這樣清楚,一定對嗎?還有,孩子難道沒有判斷力?在這種情況下,他一定會模仿大人,然後告訴自己:「我是笨蛋?」這裡其實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成人與兒童這兩種本質的假設,也牽涉到成人與兒童間關係本質的假設,本來就各有立場、公婆都有理,不容易爭辯出結論,我也就不多說什麼。

成人的問題

經驗老到的她,接著指出我在與Nathan互動時所犯的第二個錯。她說,當我們在看孩子畫畫時,要避免問「What are you drawing?」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對他們來講有時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3、4歲的孩子不見得時時刻刻都知道自己在做的每件事「是什麼」。更何況畫畫這種偏向抽象與藝術創造方面的活動,她們更不容易確定她們在畫什麼,或一定要畫什麼。換言之,「是什麼」、「畫什麼」、「做什麼」……等這種種指涉行為目標內容的問題,是屬於成人式的問題。孩子的世界往往是重視過程更甚於目的的。先設想好一個目標、然後按部就班去達成,是成人(科學)世界的理性邏輯。孩子隨性之所致的天馬行空,當然對不上成人的思維方式,也就不會給我想要的答案。因此,問小朋友這樣的問題,很容易造成溝通的無效與中止。

而且,問這種問題還有另一個缺點,就是很容易將答案侷限在固定的一對一(也就是一個符號指稱一個被指)答案模式。這種問題不容易引發有彈性的對話。比如他一定要回答:「這是……」。假設他回答:「這是蝴蝶」,或「我在畫蝴蝶」,觀者很自然地就會在心中將他畫的蝴蝶與真實世界的做對比,而這一比就很容易做出一種以真實世界的蝴蝶為「標準答案」的評論,特別是相像與否的評論。而以孩子有限的技巧,當然獲得「好像不太像喔」這樣的評論。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就結束對話,因為一方面孩子被否定了,一方面以她有限的思考與辭彙,她也不知該如何辯駁。即便畫得很好、很像,妳相反地給她讚美,通常小孩也不會對妳的讚美做出太多回應。溝通還是很有限。

「談談妳的畫」

那麼,該怎麼樣引導繪畫中的孩子多說一點話呢?Fati老師告訴我,「談談妳的畫」(「Tell me about your picture」)是一句很有用的開場白。聽到大人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多半會比較願意與妳談。此外,我們還可以試著對孩子畫中的形狀、線條、顏色等做出鑑賞。例如,「你的畫裡有好多又紅又大的圓圈圈喔」,或者「你用了好多藍色呀……」再者,多使用「妳認為……」、「妳想……」或「妳覺得……」這樣的句子。用這樣的提問法,通常預設並暗示「你一定有東西要說」或「這作品一定有什麼故事性(story)」的立場。即便孩子原本作畫時根本沒想這麼多,卻會因為受到問題裡的暗示,而自然引發思考與回答。而這回答當然就包涵各種千奇百怪的可能性了。

如果,當妳不能避免一定要問她她在畫什麼時,也不要直接問「這是什麼?」,而可以試著拐個彎,加一個「認為」在問題裡,變成「你認為這是什麼?」這樣的問句,在心理上會拉開孩子與作品的距離,幫助她退後一步,站在高一階的視野去審視自己的畫,讓她從創作者主觀的角度換成觀賞者客觀的角度,這樣轉換心理視角的小暗示,對孩子的思考和語言來說是較具難度的訓練,能幫助她抽象概念的發展。

申論題的對談方式

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在3、4歲時已經略具成人式的常民思考的雛形,這段時間是抽象思考與豐富心靈世界將大幅進步的開始。然而,她們知道的遠比她們所能表達的多。因此,與她們對談時,多使用「認為」(think)、「想像」(imagine)、「相信」(believe)等指涉內在心理狀態的字眼,也能促使她認知到自己複雜的內在世界,更有受大人尊重的感覺。將這些容易引起對談的小技巧用畢後,最後才是記得要去讚美孩子的創作:「太棒了」、「妳畫得很好」、「我很喜歡」等等,然後結束交談,讓她繼續自由發揮。這一切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多用申論題的方式去與孩子說話,而不是用簡答題,甚至是非題的方式,扼殺孩子練習表達的機會。

我這才進一步了解,Fati老師並不是不願意與孩子互動,而是希望我們大人在與孩子說話時,能時時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提醒自己對孩子具有的無形影響力和權力。在沒有標準答案與正確答案的藝術活動上,成人更要謹記,用對等的立場,理解孩子獨特的思惟方式,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去引出(elicit)孩子活潑豐富的言語和思考,這才是幫助孩子發展的真諦。至於,將孩子的畫與真實世界做「比較」,或者將孩子的畫與老師的畫做「比較」,然後讓她向真實世界趨同,向大人老師看齊,除了只能讓她增進「繪畫技巧」之外,並無助於人格與心靈的全面發展。

在天馬行空的想像國度裡,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或「妳在畫什麼?」其實是很煞風景的一件事,讓人完全沈浸不到創作的樂趣裡頭去。管她畫的是什麼東西呢?孩子有沒有因此得到樂趣、有沒有學到抒發情志,好像是更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
(回目錄)



美國傳真:終身職利弊兼俱 教育人員要求檢討聲浪漸漸高漲
  譯寫■盧永山
美國實施數十年的終身職制度,保障了教師工作權,但其對教學品質不佳教師的保護,也令不少學校主管感到挫折,近來這甚至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一項熱門議題。

根據美聯社等媒體的報導,剛在華盛頓特區落幕的美國教師協會(NEA)年度代表大會,與會各州代表紛陳終身職制度的利弊得失,教師與校長的立場殊異,但由代表們熱烈的發言可知,要求對此一制度進行檢討的聲浪漸漸高漲。

終身職保障公立學校教師,若無合法理由和公正程序(有時候甚至需要送法庭審理),將不得遭到解雇,而美國每一州幾乎都實施某種型式的終身職制度。

然而,由於聯邦法律規定,各個學校的核心課程都需由資歷最深的教師任教,許多行政主管漸漸開始質疑,終身職制度迫使他們無法開除少數教學不夠好的教師。

獲得教師工會支持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曾表示,若教師受到制度保障,不得以缺乏事實根據之理由予以開除,就必須設法讓學校能迅速採取行動,解聘教學不佳的教師。

對教師而言,終身職是一項令他們垂涎卻經常遭誤解的權利,終身職的目的並不是要讓老師獲得一輩子的鐵飯碗,而是要確保他們獲得公平對待。

全國教師協會亞歷桑納州分會會長、本身擔任特教老師的潘尼.柯特曼說:「終身職是為了保護教師不受不實指控,不受政治誣告,它也保障教師不必聽從某些人的指示,以特定方式或冒可能被開除的方式教學。」

終身職通常與大專院校的教授關係較不密切,教授必須累積豐富的研究、教學和服務紀錄,才能取得終身職。

但從幼稚園到高中,教師通常只要在某一學區裡,連續2到5年教學表現稱職(solid performance),就可取得終身職,不過愈來愈多人質疑以終身職代表教學品質的價值。

多數的校長和學區督學指出,取得終身職並不意謂教師的教學品質一定很好,在非營利組織「公共議題」(Public Agenda)研究小組所做的民調中,許多教師也同意這種看法。

但柯特曼說,這種說法未切中要害。她說,衡量教師教學品質的指標通常是檢定(certification)和例行評估,而終身職主要是為了保證他們獲得公平的審查。

在「公共議題」研究小組所做的民調中,多數的教師表示,終身職保護他們免受學區政治紛爭的侵擾,也保障他們不會丟掉工作,讓學校可以更低的薪資聘用新教師。

加州的幼稚園教師桑琪士說,終身職可保護教師不會因為參與工會活動,而遭到校方解雇作為報復。

華盛頓州教育協會會長、本身也任教四年級的哈斯說,因校園裡監督校方施政的人比較少,終身職可讓教師敢於發言,減少誤判或冤枉情事的發生。

而學校主管說,他們了解設立終身職制度的目的,但此一制度可能延緩校方替換教學不佳教師的速度,甚至導致部分主管放棄替換的念頭。

亞德莫爾公立學校系統(Ardmore Public Schools)督學安卡爾說,在奧克拉荷瑪州,若要解聘取得終身職的教師,可能得將案子送交法庭審理。卡爾說:「學校想叫取得終身職的教師滾蛋,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好像犯了罪,正在接受審判。」

教師工會幹部指出,他們支持教育主管機關加速審理教學不佳的教師,但他們不同意終身職制度將保障教學不佳的教師。他們認為,對於不能也不願改進教學品質的教師,學校主管應不致於不敢舉發。

若要開除取得終身職的教師,各州政府也訂出相關標準,包括違反道德(immorality)和以下犯上(insubordination)等,但各州的標準並未直接觸及教師的教學表現。

許多教師表示,各州政府通常都有一套程序,可對有重大違失行為(如嗑藥)的教師加速審理。

不過,部分人士表示,學校當局所面臨的挑戰,不是開除有重大違失行為的教師,而是開除教學品質不夠好的教師。

但代表喬治亞州教師協會的顧問律師克拉瑪說,終身職保護敢於發言的教師,也成就了教育的使命。他說:「那些最聰明也最敢冒險的教師,就是最容易被任意開除的一群人。」
(回目錄)



劍橋漫遊:留學生 生活非瑣事
  Celeste
在台灣,我不會做飯,了不起做個蛋炒飯。來到英國9個月了,我做過米糕、蒸肉、香菇滷肉飯、滷蛋、麻油雞、鮭魚炒飯等等。英國室友問:「妳媽媽是不是很會做飯?」我說:「是啊!」她答道:「妳有她的遺傳嘛!」在這念書的台灣男生說:「妳們女生本來就比較會做菜!」

這些答案都無法讓我信服。只覺得在台灣,因外食太便宜,「煮飯」成為一種「浪費時間」的瑣事,因此完全沒有學習動機。一旦來到英國,外食太貴,且偶爾會想念台灣菜的情況下,被逼著自己要去學習。因此睡覺前翻翻食譜,研究隔天要煮什麼,變成了一種習慣,更發展出一種興趣,煮飯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也是休閒活動之一。

「一起煮飯」也成為朋友間共同的活動。我煮台灣菜、韓國朋友煮韓國菜、以前的法國室友喜歡煮法國及中國料理,然後一起分享不同口味的家鄉菜。有一次到比利時朋友家用餐,見他煮的義大利白醬麵很好吃,自己試做了一次。嗯,有餐廳的味道喔!我作夢都沒想到我會煮菜,這也算是出國留學的附加價值吧!

在英國剪頭髮非常貴,剪個頭髮還分乾剪、濕剪,沾個水就差個一兩百塊台幣。只剪個頭髮聽說就約要台幣9百元,因此我來到英國從沒進過理髮院。前面的頭髮就自己拿剪刀看著鏡子剪,後面的頭髮就在妹妹3月來玩的時候請她幫我剪了一次,這是她的第一次,剛開始覺得還可以,後來頭髮愈來愈長了,怎麼覺得長長短短兩邊差異太大,所以我就把頭髮綁起來,眼不見為淨!以後回台灣的第一件事:直接飛奔理髮院,把頭髮整理一番再出來見人。

晒衣服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秋冬把衣服晾在外面是永遠曬不乾的,因此要放在暖氣上,偶爾要把衣服翻翻面,就像煎魚一樣,否則會半乾半濕的。5、6月沒什麼雨、陽光充足,是最有利於曬衣服的時節,但從6月中開始,洗衣服曬衣服就要看老天臉色了。

我還記得6月底的某一天,見早上天氣好,趕緊把衣服放到洗衣機內,洗好了喜孜孜的拿到後院曬,但不到一個小時時間,濃雲密布,似乎快下雨,我趕緊出去收衣服。收好衣物,不到10分鐘的時間,又是大太陽,我又趕緊拿出去曬,不到半小時,又是濃雲密布,也真的下大雨了,又趕著出去收衣服。這樣玩了三四回,我累了,不想繼續跟太陽公公玩追迷藏了,索性就放在房間不拿出去了!後來卻一直放晴。我想太陽公公是真的想跟我玩,我不玩,他也不想玩了。

留學生活,改變了我原來的許多生活習慣,不管出於被迫或選擇。我不想浪漫化留學生活,因為它一樣充滿著喜怒哀樂;只是生活,似乎變得很生活,比想像中更貼近生活!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