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科幻科學報
科幻科學報

231期 2004.08.10.

科學衍生科幻.科幻延伸科學每週二發報 

   昨天是大考分發放榜的日子,今年開始不再有傳統的「貼榜」,而是全面以網路查榜代替。不過當昨天上午小編要幫親朋好友查榜時,卻發現各大查榜網站網路塞得嚴重,連了好幾個網站才查到榜單。不過抱怨歸抱怨,要是沒有網路查榜這種方便的工具的話,恐怕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知道所有人的下落呢!

Romulan
星艦學院編輯小組

星艦學院
交大科幻中心
通俗科學網

 



      作家專區 ■ 穿梭數位時空
     科學小視窗 ■ 英美科學家:始祖鳥會飛

 


▌穿梭數位時空
鄭運鴻˙著


  台北時間2003年11月05日22點整,《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The Matrix Revolutions)零時差於全球同步上映,為這部號稱「高科技新史詩」的三部曲揭曉了最後的謎底,也同時宣示了兩個嶄新時代的降臨。

  「零時差同步上映」的創舉告訴我們:藉由衛星定位和無線通訊的推波助瀾,全球化資本主義再結構的過程已然建構完成;而劇中種種深奧難解的「高科技隱喻」:如虛擬實境(V.R.)、人工智慧(A.I.)、電馭生體(Cyborgs)、機器生命(Robot beings)、駭客(Hackers)……今天竟能成為千萬影迷閒話討論的日常用語,則透露了新一波由科幻文化所領軍的科技文明革命也已在悄悄蔓延開來……

  是的,如果我們仍然記憶猶新,會發現這一切的一切,在三十年前簡直想都無法想像。拜資訊工業所賜,我們的思維、語言、生活和記憶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竟然幾乎整個脫胎換骨──只因為在二十多年前,人類憑藉著自己的雙手,以數位的力量創造了一個「異度時空」。

  回顧人類的悠久歷史,「世界」對於我們而言,從來都是一種單純的現實存在,但人類從來未曾放棄對「異度時空」的追尋,也因此留下過許多記錄:

  「夢境」是最早的「異度時空」,人類彼此以言語或書寫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夢中奇遇」,卻遺憾永遠無法攜手一起「夢遊仙境」──只因夢境是屬於絕對個人的「異度時空」──人們努力想要擁有共同的夢境,於是我們有了「神話」。

  「神話」以眾人的信仰為基礎,在不同的文明之間廓繪了屬於各自的時空架構:希臘神話眾神歡遊的奧林帕斯(Olympus)仙境、基督宗教的天堂地獄和新天新地、佛門經典記載的大千世界天人宇宙,甚至是道家描繪的凌霄寶閣與十殿閻羅……至此,人們似乎是共同想像並感受到了這些「異度時空」,但是卻仍然只能「心嚮往之」而「身不能至」……

  幾千年來,人們就這麼被動地坐困在神明所造的天地之間,孤獨地徜徉在自己想像的夢境裡頭──直到二十世紀末,兩種全新的科技發展,讓我們的世界一夕之間煥然一新,也使我們幸運地成為真實擁有「異度空間」的第一個人類世代。

  1970年代「電腦」的誕生與1980年代「網路」的出現,原本只被認為是人類眾多科技發明當中的「另一種新玩意兒」,卻不料在科幻創作的想像激盪之下,為我們接生了屬於自己的「異度空間」,也讓人類第一次脫離造物主的掌握,掙得了自己的「數位應許之地」。

  1982年迪士尼出品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可說是第一部開啟「準電子時代」的科幻電影。這部電影在當時並未大紅大紫,也未如二十年後的徒子徒孫《駭客任務》般留下顯赫的賣座紀錄(甚至說它是一部票房慘敗的失敗之作也不為過),但它卻創造了兩項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記錄:其一,《電子世界爭霸戰》是電影史上第一部採用電腦繪圖(Computer Graphics)特效的作品;而更具意義的則是,《電子世界爭霸戰》讓全人類第一次目睹了「電腦世界」這個神秘的未知領域,讓人們第一次嚐到了扮演造物主的甜頭!

  嚴格說來,《電子世界爭霸戰》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齣「發生在(電腦)遊戲世界的童話故事」,只不過「地下迷宮」換成了「電子世界」、「黑暗巫師」換成了「擬人程式」、「邪惡首腦」換成了「主控電腦」,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實在不容小覷:

  首先,《電子世界爭霸戰》提供了全新的「二元對立」世界觀:一個真實的日常世界VS一個人造的電子世界。

  不同於傳統的創世概念,也不同於神話與夢境。第一次,在人類所生活的世界之外,我們不但看到一個人造的新天新地,而且也目擊了穿梭於這兩個世界之間的可能。撇開劇情中將人體透過雷射槍「數位化」送進電腦裡的無稽過程不談(畢竟這是部迪士尼作品),人類(使用者)以「造物主」的姿態君臨軟體(程式)所「生活」的電子世界,這種「科技創世」體驗在歷史上可謂是空前的。

  其次,《電子世界爭霸戰》奠定了「電馭空間」(Cyberspace)的視覺雛形:霓虹閃爍的幾何排列、阡陌縱橫的交錯網格、高速運動的精確路徑,和似是而非的物理法則。

  在電腦科技尚停留在數值處理的遙遠年代裡,這部以動畫加工輔助電腦繪圖克難完成的電影,啟發了不少創作者和工程師對「虛擬空間」(Virtual Space)的想像──可以這麼說,透過這些創作者和工程師的努力,《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空間體驗在日後成了一則自我實現的預言。

  於是,人類開始致力並著迷於數位化「異度時空」的創世大業,以夢想為藍圖、用科技當工具;憑著虛擬實境、網路模擬;藉著電影電視、電玩遊戲,一步一步地架起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昔日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從天上盜火下凡,使人類邁入文明之境;今天拜科學之賜,人類以電力逾越神力,終日扮演著造物主的角色。懷抱著類似聖經《創世記》裡神造天地的熱情,人們遊走在電腦、網路、衛星和手機之間,陶醉穿梭於數位的時空之內──不可自拔,也不需自拔……

  在仙俠小說裡,奇人異士苦修勤練「馭劍飛行」,靈山勝境、奇峰峻嶺彈指可達;在數位世界中,凡夫俗子倚賴科技「馭電飛行」,五大洲際、七大洋間瞬時來往。何謂虛?何謂實?似乎越來越找不到邊界,也越來越不那麼重要了……

(原載於《PC OFFICE》雜誌2004年01月號【想像力的邊疆】專欄)




 

▌英美科學家:始祖鳥會飛
▌科科報編輯小組˙著


  英美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生活在一億四千七百萬年前的始祖鳥應具有飛行能力。

  上週四出刊的《Nature》期刊中報導,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利用電腦成像技術復原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腦殼,研究結果發現始祖鳥的腦容量和現代的老鷹等鳥類一樣大,且具有特殊形狀的內耳。科學家根據這項結果推論始祖鳥有飛行必備的神經和結構適應能力。

  始祖鳥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鳥類化石,兼具爬蟲類和鳥類特徵。若這項研究結果正確,則鳥類開始飛行的時間比原本科學家發現的還早數百萬年。



 

科幻科學報
星艦學院發行

【徵稿啟示】
˙科幻科學報徵求各式中文科幻創作、介紹、心得及科普文章。
˙不接受外文作品及無版權翻譯作品。
˙若有版權問題,作者自行負責。
˙來稿請寄 scisci@url.com.tw,恕無稿酬。

【關於我們】
˙訪談室長期徵求問題,歡迎來信:scisci@url.com.tw
˙讀者意見,如未特別註明,視同授權刊登於科幻科學報上。
˙活動看板一區,有任何科學或科幻活動皆可來信要求刊登。

【關於轉載】
˙網路上之非商業轉載:
 若欲轉載,請勿更動版面或刪減文字,並請於文前註明「轉載自『科幻科學報』」。
˙商業性質或其他媒體轉載,請先徵求作者同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