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8-3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奧運與國族主義
金融自由化下矛盾大現形



【社論】
奧運與國族主義
 
 

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落幕了。如果我們不滿足於勝負、榮耀與失落、巨額獎金等等主流媒體披露訊息的層次,希望對這吸引全球注意力達20天之久的體育事件,進行更深層的體悟,在這落幕的時刻,也許正適合反思。

國族主義的高漲是最引人注意的現象。幾乎所有勝負都和國家的榮譽連在一起,在號稱全球化的時代,顯得弔詭。近一、二十年來,資本家、學者、政客們不斷地告訴我們,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天涯若比鄰;國家觀念早已落伍,台北與雲林的差別比台北與紐約的差別來得更巨大。還記得幾年前,一位美國外交官還批評中共的統一要求為過時的觀念。所有這些宣揚國家觀念不重要、地球已進入世界村的論述,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都紛紛消音了。學者們都熱情地為本國選手加油,政客們更是不失時機地利用得勝機會,進一步宣揚自己的主張、或增加個人在媒體的曝光率,而資本家的廣告更不會忘記先以「××加油」為片頭來呈現它要促銷的商品。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在所謂全球化時代,國族主義不會消失或減弱,反之,會更加強烈。

國家的概念,不僅未因全球化的提倡削弱,反而高漲,表明存在某些力量,得以有效抵銷商品攻破國家堡壘的威力。首先是帝國主義不僅存在,並且繼續侵略弱小國家,這就激起弱小國家抵禦外侮的民族感情,美國對阿拉伯國家的侵略就是顯例。其次,商品的銷售固然可攻破民族主義的仇外長城,但商品生產者的國際競爭優勢,是推動國家意識的巨大動力,19世紀歐美帝國主義的興盛,可說是這現象的絕佳例證。基本上,資產階級或許沒有祖國,但資本家為促銷商品,使出了混身解數,其中自然包括借用國家機器的力量。因此,就感情認同而言,資產階級也許不需要國家的存在;但就現實的需要而言,資產階級往往表現得非常愛國。

事實上,近代歐洲興起的所謂民族國家,基本上就是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機器。對資產階級來說,他們總是希望弱小國家或是消費者不要有國家觀念,以免發生「抵制洋貨」運動;可是對自己所立足生產的國家,則希望國家機器越強大越好,以便協助促銷商品,或是抵制進口貨品的競爭。「打破國與國的藩籬」,在奧運會不時出現的頒獎典禮旗歌中,變成一則笑話。

(回目錄)



【左右看】金融自由化下矛盾大現形

【左看】
金融資本的統治
冽暢春\社運人士

銀行部門的私有化、推動金控以及金融機構合併,在近10年來速度日益加快,金管會的成立,就是在推動金融機構合併的指導原則下出線的政府組織,以催生「高市占率」的國際級金融集團此一「偉大」目標為首要目的。

即使企業發行公司債或者直接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直接金融」規模逐日攀升,但規模龐大的金融集團,仍舊是集放貸的權力於一身,資本的積聚與集中或許有助於所謂「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但是壟斷所造成的後果似乎就沒多少人在意了。

在金融業兼併與壟斷的過程中,其實是加劇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金管會官員上週曾經這麼說:「我們會協助每一宗併購案,調整其分行及其布局,但可移動的據點,就要看這件併購案對市場的貢獻度。」以高雄企銀的Good Bank部分已被玉山銀接手為例,可以想見,往後南部「效率不彰」的分行勢必一家家關門大吉,營業據點相繼北移。「重北輕南」果然只是一句廉價的奪權政治口號,在不久的未來台灣金融業版圖「北重南輕」將更形嚴重,南部升斗小民的現金不僅存放無門,存款率還可能下降,對景氣敏感的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寄生的與腐朽的金融資本統治台灣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右看】
大者恆大下的贏家
林水秀\政治觀察人士

陳水扁總統上週指出官股銀行民營化速度可以加快,要促進合併,金管會主委龔照勝立刻端出鼓勵合併大餐。在一連串的政策激勵與推動下,未來台灣的金融版圖勢必是大者恆大的格局。

大是不是就一定好,就資本而言確實如此,龔主委不就說了,銀行市占率達10%者准設海外分行,營業據點增加了,營利的可能性與項目多了,當然好;另外,當大到一個程度之後,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減少了,成為「價格制定者」,壟斷的利潤將會源源不絕,又是一好;即便營運不佳,屆時政府比你金控老闆還怕你倒,又是一連串的放權讓利,「債多不愁」,管他格老子的道德風險,反正有納稅人貼錢,大到倒不掉,好上還要加個好!

這麼一來,當初金管會推動金融合併念茲在茲的「效率」原則,可能就不大適用了;雖說是over-banking,但市占率高的還准再擴充營業據點,究竟over-banking的命題能否成立,現在看來又是一大疑問;更不消說台灣金融機構再怎麼大,也沒有世界級金融集團的一根小拇指粗,在金融化的國際環境下,難保這不是政府先進行整併,等著外商來接收本土資產?開門揖盜啊!有人說這是當局一招「外資保台」的伎倆,可是歷史上哪有什麼「外資保×」,只有大難臨頭各自飛,又更何況是流通速度飛快的金融業呢?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