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9-0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啃噬傷痕,剝削恐怖
霸凌現象滿校園



【社論】
啃噬傷痕,剝削恐怖
 
 

在911事件3週年之前,小布希選擇紐約,做為總統大選誓師造勢大會的所在地,這已註定了共和黨的競選格局:啃噬傷痕,剝削恐怖。

於是,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5千名支持者在麥迪遜廣場造勢,50萬名示威者同時塞爆了紐約,向共和黨候選人嗆聲,抗議戰爭販子布希,竟膽敢將充滿傷痛記憶的紐約做為競選連任的佈景。

選擇紐約,表示布希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恐戰爭」的利潤經營,試圖把紐約的悲劇轉變成其個人延續政權的喜劇。

然而,當今的紐約已不再是2000年的模樣,布希與4年前初次競選時也已有重大的差異。911事件前的紐約,自視為世界經濟的龍頭;今日的紐約,只知道未來充滿變數,每天活在恐怖攻擊的記憶和驚恐之中,城市面貌隨時可能因為恐怖份子的再次攻擊而毀容。2000年的布希,以「悲憫的保守主義」做為號召,自許為意識型態黏合者、黨派之爭協調者的角色;如今,在他領導之下的美國,政治歧見越來越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所熟悉的,台灣島國的經驗,正在廣土眾民的美國進行複製。

美國發動反恐戰爭,悍然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使得中亞、中東迄今戰亂不絕,永無寧日。而在美國境內,反恐的氛圍和「愛國條款」的擴張,「新麥卡錫主義」的陰影已讓無數國民心生疑懼。前不久,一位名叫葛連‧希樂(Glenn Hiller)的美國人在參加布希總統歡迎會時,向布希提出質問:「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在哪裏?你會犧牲你的女兒去解放伊拉克嗎?」結果,他當場被安全人員驅逐出場;隔天,他去上班,立即丟了飯碗。在此之前,記者或電視、電台評論員因為批評布希的政策而遭解僱者已難以勝數。共和黨造勢場外那50萬名示威者的憤怒,正是這種疑懼、高壓的氣氛所引爆。

布希在經濟和財政管理上的無能,似乎只能以呼喚戰爭來補足。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布希卻根本提不出新的主張和理念,只能將人民的記憶停格在昔日悽愴的意象裏。以悲情意識澆灌仇恨、滋養權力,在台灣,這樣的態勢亦正漫延,我們一點也不陌生。

(回目錄)



【左右看】霸凌現象滿校園

【左看】
霸凌豈止在黌宮
鍾瀚樞\研究生

校園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即便非直接映射社會的結構,也是輾轉地折射出社會的特徵。準此,校園霸凌現象亦當做如是觀,方得盡解其箇中三昧,從根救起。

所謂霸凌現象也者,無非學童間體力強者、同儕間意見領袖、班級幹部乃至校園派,仗恃其體力、影響力、管理權、幫派勢力等,或以武凌人、或仗勢欺人,於霸凌對象或號召朋黨集體孤立之、排擠之、歧視之、威嚇之、制裁之、敲詐之、迫害之,如此各般,不一而足。

這些現象,我們日日見諸報端、電視、職場、親友間,自應熟稔非常,歸納其遠因,當不是咎在媒體大灑狗血、污染視聽,而是在於現實社會就充滿了以強凌弱、以富逼窮、以邪害正、以官欺民的黑色實例,多不勝數,而媒體不過是具現人生實景而已。

整個社會既是如此,校園諸現象亦然!是以欲根絕校園霸凌現象,豈能片面地要求老師、輔導室承擔所有責任?換言之,倘若我們可以縱任巨賈欺壓勞工,又何必獨責於校園霸凌?假使我們可以支持美國入侵阿、伊,又如何阻止學童侵壓同儕?

詹明信喜談的「認知測繪」,不正提醒我們務須鉤繪壓迫全貌,以求社會關係總變革,而非自滿於止步於黌宮內的教改麼?




【右看】
校園偏差誰治理
謝世常\政論家

「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怎麼辦?」

難以根絕的校園霸凌現象,是許多家長內心揮之不去的隱憂,特別是家中的孩子如果個性偏於內向孤僻、體格瘦弱,或者是有特殊的疾病、胎記、家庭背景突出,甚至表達能力不佳者,都特別容易淪為校園霸凌現象的受害者,於是在學校裡受到「胖虎」(技安)們的歧視,甚或口語以至於肢體上的欺凌。

這種校園裡頭普遍存在的同儕歧視、以強凌弱的現象,輕則使學童出現就學畏懼症候群,重則使孩子因遭到重度的凌虐致生理、心理嚴重受創,留下終身的烙痕,後果非同小可。

對此,處於教育最前線的基層老師,該是防堵校園霸凌現象的第一道防線,對可能有霸凌傾向的同學平時進行開導、日常多加關懷,都有助於緩解班上的霸凌現象。此外,老師平時在言語間應處處留神,避免因為不經意的歧視性用詞,引導或催化了有霸凌傾向的學童,去欺侮部分特立獨行、身體殘疾或是在身分、家庭背景、個性、膚色、信仰、興趣上等具有特殊性的同學。

至於學校的輔導室,則應該協同各班導師對具有霸凌傾向,及可能有受霸凌經驗的學童,進行建檔管理工作,以形成第二道防線,從而全面杜絕霸凌現象的發生。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