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第四十二期 / 2004年09月08日
清淨莊嚴─四段式功能念佛機:
紛擾的世間,滌淨塵囂的清涼音聲,如同法師親臨現場唱誦的音質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一本直指創造淨土的根本之道~法鼓文化新版重新上市
經典學院有聲書助印專案:
感謝各方護持.第一階段招募活動圓滿成功
地藏菩薩本願經:
負載萬物的願行~聖嚴法師講經原音,值得珍藏
聖嚴法師思想行誼:
立體綜觀聖嚴法師精神思想及其歷程
革命性的椰絲禪坐墊:
禪修用品的最佳選擇
慶祝印順導師百歲嵩壽:
典藏全系列著述
七月最新出版:
不吵不鬧開心過生活組合
身心自在Polo衫:
5種清新顏色,5句精妙法語
祝福滿願複合式中秋禮盒:
月餅、素食、法鼓文化、郭元益、風潮
法鼓文化招兵買馬:
歡迎您的加入
 
 
 

從前從前,素的鹹蛋超人還沒有接手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之前,因為意外被召進總編輯辦公室,就這樣陰錯陽差接手了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的經營維護工作。

轉眼間就是一年的光景。原本窮酸固陋的小網站已經略具雛型了,愈來愈多的菩薩習慣在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買書,並且惦記著我們所發送出去的電子報。

我們是2003年10月準時開站的,當時的倉促真是難以言喻。由於已經昭告天下,客人都已經坐到餐桌上了,菜還沒有買來,可以改成喝下午茶嗎?

當然是不能給客人喝下午茶的,回顧這一整年,有些客人對我們的菜色讚譽有佳,有些客人則是諄諄告誡,對於這些回應不論是好的壞的,我們都會概括承受。

有些客人會好奇我們的菜色是如何烹煮出來的,廚房裡有幾位廚師呢?其實素的鹹蛋超人也不知道,通常廚房裡只會有素的鹹蛋超人一人,一會兒下廚,一會兒送菜,沒客人時要打掃一下環境。偶爾還要招呼客人停車,或是保存好客人遺留在此的物品。

有時候也不只素的鹹蛋超人一人,有些熱情的客人看不下去了,就捲起袖子進廚房幫忙了。而且最近還有新助手協助......。

雖然每次都是在匆促之下完成,但神奇的是,竟然每次都能準時上菜。

這裡廚房也許小,廚師也不夠多,不過我們堅持的衛生及安全可是沒有打過折扣。希望往後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能繼續成長茁壯,端出更好的菜餚給各位菩薩。

清楚明白自己的智慧和體能,
明白自己的觀念、學問和能力,
包括財力、腦力和技術,
連缺點、限制也知道得清清楚楚,
才能徹底瞭解自己的能力,
自我的信心才得以建立起來。

《大法鼓》

 


七覺支的修習

作者/聖嚴法師

「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雜阿含》七二九經。大正藏二196上。

遠離、無欲、滅,稱為三界,依此三界,就能趨向於「捨」了。所以行者首要遠離所有障礙修行的人、事、物,否則就無法修行。其次要無欲,修七覺支不僅要離開五欲,心中也要沒有想得到什麼欲求。第三要滅,滅除貪、瞋、睡眠、掉悔、疑的五蓋煩惱,凡是有煩惱出現時,隨時要將它化解。

二十多年前,有位年輕的居士來跟我學禪修,他非常用功,可是他的父母要他結婚,他問我說:「師父,我想結婚,但是結婚是不是一種障礙?」

我說:「你既然想結婚,還問我做什麼?如婚姻對你造成干擾、困擾,就是障礙。如果結婚之後,太太是你的助道因緣,那就是菩薩伴侶而不是障礙。這要看你娶的是怎麼樣的太太了。」

他很高興的說:「對,我娶太太,就是要度一個眾生啊!」

婚後不久,他又來跟我說:「師父,我太太從小是在教會學校讀書的,她說如果我願意去教堂,她將來也會來我們的寺院,我準備把教堂裡的人都度過來。」

後來他生了孩子又來問我說:「師父,佛教徒的小孩要到七歲才能皈依,而基督徒的小孩出生之後,馬上就可以受洗。我太太的意思是先讓孩子受洗,七歲時再來皈依三寶。」奇怪的是,不但他的太太、小孩,始終沒有來過寺院見我,從此之後,連他自己也不見了。他要度眾生,結果反被眾生度走。

其實,結婚並不是壞事,如果在婚前跟太太或先生說好,請對方來皈依三寶,或來參加幾期禪修,這樣修行就不會變成障礙了。否則好像只有躲到山裡出家,才能修七覺支,其實這是錯的,不論在家、出家,任何人都能修七覺支的。因為釋迦牟尼佛教導的三十七道品,是對僧俗男女四眾弟子而講。在家人要完全遠離、無欲、滅貪瞋等五蓋,雖是不可能的事,但在修行生活中,隨時練習依此三界,便能對身心的安定、觀念的調整,產生很大的幫助。

「七覺分漸次而起,修習滿足。」--《雜阿含》七三三經。大正藏二196中。

「如內身身觀念住,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當於爾時專心繫念不忘,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如是住者,漸次覺分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雜阿含》七三三經。大正藏二196中。

經典告訴我們,七覺支如果要修圓滿,必須從四念住開始修起,先觀身,包括觀內身、外身、內外身,也就是觀身體的三十六物之後,再依次觀受、觀心、觀法,繼續不斷、專心不忘,這就是七覺支的念覺分。

念覺分是七覺支中的第七覺支,何以經文此處是放在第一?因為正在修時,定與慧同時要照顧到,四念住重在觀慧,是入手工夫。故在經論中也有將念覺支,置於第一覺支的。修完念覺分,再修第二、第三……,依次修到第七的捨覺支。每一個覺支都不能離開身、受、心、法四念住,否則便失去著力點。

「善知方便修七覺分。」--《雜阿含》七一九經。大正藏二193下。

修七覺支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是從袪除五蓋,修四念住觀等方法,來調適身心,這叫做善知方便。方便就是用適當的方法,便利在修行過程中,順暢獲益。從佛法的立場來看,凡是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理論觀念及方法技巧,都稱之為方便。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狀況,運用不同的角度和層次,來協助他們獲得法益,即是方便。

所謂對症下藥,百人各有百病,百病各有千症;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會生不同的病,即使是同樣的病,也有千變萬化的症狀。智者會針對病症,給對治的醫療和藥物,不能用死方法來治變症,修行七覺支也是一樣,就是要善知方便。

佛法也有各種不同的層次,給予不同的方便,這個方便是針對眾生的煩惱病而說的法。所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任何一法,全部是方便法。而真實法是不可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也就是禪宗所講的直指人心的教外別傳,又稱為不可思議境界。

不過,請不要把沒有原則的隨便,誤以為是方便。例如有一個早春的下午,我在外面弘化,忘了帶禦寒的衣物,天氣卻突然轉涼,我覺得很冷,有位好心的男居士願把他的大衣借給我披。正好旁邊有位穿著毛皮大衣的女居士,說她的大衣很暖和,要我換上她的衣服保暖。請問諸位,我能不能穿上那件大衣呢?

不要說我是個和尚,即使是一位男居士,披上一件女人的毛皮大衣,也是很奇怪的事。

方便不是隨便,還是應該有它的原則。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只有那一件毛皮女大衣,而我又非常冷,不穿就會凍出病來,穿了又不像樣,怎麼辦呢?很幸運,我還沒有遇到過這種窘況,讓諸位自己去參這個公案吧!不過,在戒律裡,是允許比丘在冬天穿獸皮的,但不是女性穿的款式,而且規定必須是自然死亡後的獸皮。

「善巧方便,取內心相,攝持外相。」--《雜阿含》六一六經。大正藏二172下。

這三句經文的意思是說,修七覺支的時候,要有善巧方便,向內觀照心的狀況,既已向內觀心,心外的種種狀況,便已攝歸內心。其實只要你的心向內觀,即可不受外相的影響;因此今日南傳佛教所授的四念住法,即名內觀法門,乃以內觀攝持外相。

向內觀心是「取內心相」,以觀心而使身心及環境統一,便是「攝持外相」。外相,並不一定是身體以外的人、事、物,身體的狀況也是外相。初修之時,往往要以外相的呼吸,作為心之所依,也就是要有外相,做為所緣境。心安之後,始攝外相的呼吸而內觀於受、心、法的苦、無常、無我。

「善繫心住,知前後昇降。」--《雜阿含》六一五經。大正藏二172中。

所謂「善繫心住」,是指已懂得如何把原本散亂的心念,用方法使之繫於一境。就像有一種稱為引磬的法器,有一條繩子連繫一根金屬棒及一根引磬口上,永不離開,相互為用;也像猴子被鏈條繫在樁上,便不會闖禍。心住一境,便能得定。

住是住於一境,而非思前想後的散亂狀態,也就是止於一念的定境。不過心住於一境,並不等於日思夜想的迷情,例如曾有位男士聽了我說的定境之後,便告訴我說:「修定我懂了,只要心裡老想著同樣的一件事,就是入定了。我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初我在追女朋友時,日日夜夜都思念著她,連茶飯也沒有味道,這就算是入定吧?」

當然不是入定;這是男女之間癡情迷戀。愛情的執著,是一種情緒的持續,入定則是輕安心的增長,平靜心的持續,所以對愛情會有「意亂情迷」的形容;修定是由集中心而進入統一心的定境,名為繫心於一境。

所謂「知前後昇降」,是指清楚前一念與後一念的狀況,前一念修別相念,後一念轉為總相念,是昇;前一念修總相念,後一念退為別相念,則為降。前一念總修七覺支,後一念逐一修七覺支,是降;前一念逐一修七覺支,後一念總修七覺支,便是昇。若在修定之時,則以昏沉為降、掉舉為昇,心明為昇、心暗為降。

「隨時對治。」

「於心微劣猶豫時、於心掉舉猶豫時,合法適時修七覺分。」

知道前後昇降的狀況,就要隨時隨地對治「微劣猶豫」及「掉舉猶豫」的兩種狀況,才能如法而適時地修七覺支。佛經告訴我們,在心念微劣猶豫、提不起勁時,或是在心念掉舉猶豫、浮動不安時,應該及時用方法來調理,才能順利修行七覺支。

猶豫,是對自己、對方法沒有堅決的信心;微劣的狀態,是心力不夠,或者體力不濟;掉舉的狀態,是身心浮躁、忽昇忽降。

本文摘錄自〈七覺支〉講記

 

進來看看這本書 〈七覺支〉講記
╱聖嚴法師 講

本書是聖嚴法師以「三十七道品」為主題的系列講記;「七覺支」是三十七道品中第六科,揭示七種得到覺悟的修行方法。聖嚴法師透過現代生活經驗,闡釋七覺支的意義,並廣博地引述佛教經典教導修持七覺支的方法及妙用,帶領禪修者深刻領悟修行的精義。......more

 

進來看看這本書〈五根五力〉講記
╱聖嚴法師 講

道品中的五根,是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五力,是依據五根而生起五種破惡成善的力用。
修行佛法,首先要增長五種善根,生起五力,但是現代人欲望太多,以至於煩惱不斷、無力安心,聖嚴法師以簡明精要的方式,帶領我們從日常生活中,依此五根次第修習,以培植解脫道和菩薩道的基礎,從而進入無漏的聖道,由煩惱得解脫。......more

 
 
 
 
法鼓文化網路心靈書店: http://www.ddc.com.tw
本著作權屬於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法鼓文化事業體: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260號6樓 客服專線:02-2896-1600 客服信箱:market@dd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