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9-14》 |
本期內容 | |
◎ 來去紫禁城 北大居 大不易 | |
◎ 國際傳真 在家教育組織是否應該涉及政治事務(上) |
來去紫禁城 北大居 大不易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開學了,回到校園裡最該優先解決的事,就是住的問題。照中國的大學管理政策,理論上所有學生都該住校;但實際上,或者由於宿舍供不應求、或者是有人想要有更舒適和隱私的生活環境,在外租屋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從開學前一個星期起,校園裡隱隱約約就瀰漫著「房事緊俏」的氣氛。80年代之前的北大民主聖地──三角地,貼滿的是憂國憂民的大字報,如今卻已經被租房和考研(考研究所)的小廣告取代佔據。開學期間租房廣告尤其多,很多時候就見一群人同一個姿勢鵠立──仰頭看佈告欄,右手執筆、左手拿張小紙猛抄,像極了查看考試放榜的景象,只不過他們抄的是一條條租屋訊息,不是金榜題名的考生大名。 這些貼在佈告欄上的租屋廣告大多來自仲介,有些則是屋主自貼,也有出自二房東手筆的。他們共同的特色是效益極佳,抄錄下合適房屋訊息的人,多半當場就以手機聯繫,初步相談後,如果房子還沒租出去,下一步就是相約看房去也。 中國本地學生比較了解市場行情,想租房的都比較積極,抄了就打(電話);打了就看(房);看了喜歡,講講價就簽約,很少拖泥帶水。但是外地學生,尤其是台灣人,許多極「不食人間煙火」,把台灣人挑三撿四的習慣帶到北京,租個房子像挑老婆似的,又嫌風水、又挑地點、還撿格局,每年總有許多人落到幾乎流落街頭才終於找到棲身之所。要知道,在學校附近,尤其想在北大這樣的名校周圍租房子,是得用「搶」的,我就看見過有人正由房東陪著看房,旁邊突然冒出個不速之客探頭探腦,然後插話說:「這房我租了!」那租房的交易就這樣成交了! 由於北大已經取消給台灣學生的公費,也不再給台灣人分配宿舍,所以可憐的台胞得自己找地方安頓。剛來的前些天,多半沒宿舍的北大新人都會先住附近的賓館應付幾天,再伺機找房。就是因為住賓館的多了,北大周圍稍微像樣的酒店,像什麼資源賓館、郵電療養院賓館、中關村大酒店,甚至校內的勺園賓館等都大爆滿。9月1日以後的房,通常在一個月前都訂滿了,有的酒店還趁機漲價,小撈一筆,可見此地出入的人潮之多,超乎想像。 為什麼這段期間有那麼多人到北大這附近來呢?首先當然是學生,國外留學生肯定要租房的;還有準備要考北大研究所的各地學生,通常會提早一年到北大聽課準備,他們也要房子;再加上外地有些爸媽不放心的寶貝學生,遠道一路送到學校的也不少,我就見過一家子七八人,全隨同家裡的「北大狀元郎」從廣東進京來的,送行加觀光的「孝子」父母散客們佔據酒店,數量可也是驚人的。我最近才認識的兩位台生,才來一星期就換三家賓館,都是因為房間早被預定了的緣故。而連酒店都如此,要長期租屋得更積極些是不必多說的。 一般而言,在北大附近找出租房子,一是看小廣告,二是上BBS,三就是自己到小區裡繞。除了上小區繞、碰運氣之外,多半直接由房東接待,比較不會被騙。小廣告和BBS站的訊息良莠不齊,好或不好,以及價格合不合理,得累積經驗才能分辨。儘管好房子不多見,可是各種訊息往往只有一天有效,過了當天再去電,通常只能得到「抱歉」的回應了。 大多數台灣學生自己去租房子,頭一次肯定被騙,常被敲竹槓,我就見過一間沒水、沒電、沒衛浴也不供暖的平房小房間,行情頂多兩百一個月,竟被「呆胞」5百租下,房東也夠狠的。不過也不能都怪房客笨,因為就是有人找房找到怕了,一有就搶,搶到爛蘋果的機率非常高。 講到這兒,我想起一件有關台灣學生在北大住宿越來越困難的事。話說去年以前,沒有拿到公費的台灣學生如果向校方提出要求,學校還是會盡量想辦法安排住進在本地生的房間裡,而且對台生優待,獨佔一間房的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你交一年一床位一千二、兩床位合計兩千四的房費就可以了,比外頭行情便宜許多,針對這點,校方對台生的照顧還是很被感激的。然而,從現在起,北大已經不再幫台灣學生安排房間了,因為去年有位台生用許多人頭向校方要了多間房轉租,大作個人關係,令校方十分感冒,所以乾脆讓台灣人「自食惡果」!一位自以為是的台灣人,不只讓台灣人丟臉,也讓大家在這裡更不方便,真是台灣之恥。 除了學校沒有配宿舍的留學生外,理論上所有透過正式管道入學的學生都有宿舍,但是校內宿舍的條件畢竟比較差,集體生活又沒有隱私權,經濟條件稍微寬鬆的本地生也流行在外租房子。而針對這個現象,中國政府教育當局三令五申禁止。這學期開學前,教育部又發出「原則上不允許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的禁令,但效果有限,大部分學校恪於現實,根本不會執行禁令。 中國大部分的大學,尤其是北京的名牌大學,這些年拼命擴招,實際上宿舍是很緊的。我一個同學去年因故退宿,今年要再申請入住,就根本分不到房間。由於宿舍緊張,禁止在外租房根本是紙上規定,沒人搭理。從三角地、BBS的租屋招貼氾濫,就可以明顯看出來現實的需求,甚至連男女朋友同居的房子也很有市場,許多廣告都特別注明「適合情侶」,BBS上找房子的帖子,也不乏公開寫明需要跟男朋友或女朋友一起住的房間。連「同居房」都管不了了,那還管得著其他呢? 北京居,大不易;北大居,更不易。要來的,可要心有心理準備,這可能比考上北大還要有難度一些。 ?摃北大原有為台灣學生安排宿舍的服務,自從有台生冒用人頭租宿舍圖利後,這項服務就沒了。圖為北大原提供給台生的勺園。(圖/本報資料室) ?搳昔日貼滿憂國憂民大字報的北大民主聖地──三角地,如今貼滿的是租屋資訊。 (圖/魏宏晉) |
|
(回目錄) |
國際傳真 在家教育組織是否應該涉及政治事務(上) | |
譯寫■盧季寧 | |
1960年代,當一小群家長將小孩帶離公立學校,以便在家親自教育時,部分人士批評道,這波「在家教育運動」將妨礙小孩的社會發展,並將培養出一批孤僻、性格內向、不適應生活環境的人。 但30年後,在家教育已蓬勃發展成一股重要的社會運動。美國聯邦政府全國教育統計中心上個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在家教育的學生數約達110萬人,較1999年的85萬人為高,但有些預估,在家教育的學生人數可能高達200萬人。隨著這股運動成長,在家教育的支持者也引用大量的研究和報告指出,他們小孩的公民和政治參與程度,不僅不輸給接受學校教育的同齡小孩,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今年美國適逢總統大選年,在家教育的部分支持者計畫將學生變成一股政治勢力。根據波士頓環球報報導,今年2月,名為「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HSLDA)的保守派基督教在家教育組織,設立了「約書亞世代」(Generation Joshua)網站(http://www.generationjoshua.org),打算透過讓4千名在家教育學生參與競選活動的方式來教授公民課,這些學生將組成25至200人的「學生行動團」(Student Action Teams),到全國各地競爭激烈的選區,為社會保守派候選人做草根助選,條件是這些候選不僅得支持在家教育,也必須認同HSLDA堅持的核心價值。 HSLDA總裁麥克.法瑞斯(Michael Farris,註1)在設立「約書亞世代」網站的聲明中寫道:「我們相信未來某一天,接受在家教育的年青人將推翻『羅伊對偉德案』(Roe vs. Wade,註2),禁止同性結婚。」這些在家教育學生首度參與的競選活動就是協助納坦.泰伯(Nathan Tabor)爭取北卡羅萊納州第5選區的提名,最後雖然功敗垂成,但「約書亞世代」計畫主任奈德.瑞恩(Ned Ryun)說,今年秋季,他們將繼續為共和黨政治人物助選,包括布希總統。 瑞恩聲稱,為納坦.泰伯助選,只是今年11月總統大選前的「暖身活動」。瑞恩說:「毫無疑問的是,接受在家教育的學生都是優秀的草根競選大將,這是他們首度以強大的凝聚力組織起來,踏出正確的方向。」 瑞恩說:「當然,並非所有的在家教育學生對所謂的正確方向有共同的定義,但當這支『布希的秘密軍』(George Bush's secret army,經濟學人雜誌以其戲稱為保守派在家教育學生)準備行動時,我們不禁要問,打對頭的自由派在家教育學生為沒有挺身而出,面對他們的挑戰。」 一般認為,保守派基督教在家教育學生,在人數上可能會超過具自由精神的嬉皮學生,但並非所有的在家教育學生都是社會保守份子,或者公開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儘管HSLDA宣稱全美有8萬1千名會員,但這只佔在家教育學生總數不到10%。根據美國教育部最新公佈的報告,因擔心學校環境不佳而留在家裡受教的學生(佔31%),超越了因宗教或道德因素而需留在家裡受教的比率(約30%),但有些研究則指稱,在家教育的學生中基督徒高達70%。 要以上述統計數字來描繪在家育者的樣貌,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紐約大學社會學者密契爾‧史帝芬斯(MitchellStevens)在2001年有關在家教育學生的研究「孩童王國」(Kingdom of Children)中所寫的,要找到一項由信奉各種信仰和哲學的人所推動的社會運動,這件工作十分艱難。但史帝芬斯將在家教育者劃分為兩大類:「虔誠信眾」,即參與公開宣誓信奉基督教的在家教育組織者;「泛信仰者」,即兼容並蓄、聯合各種信仰的在家教育者團體,其成員來自於天主教徒、回教徒、猶太教徒、自稱為異教徒者、基督教新教派會福音派,以及來自於另類學校、非營利的進步團體、合作農場、鮮少見到的公社的民眾。 史帝芬斯寫道:「不像虔誠信眾敢於暢談『基督教在家教育運動』,泛信仰者除了主張在家教育的理念一致外,在其他方面鮮有共通之處,也不確定他們的運動究竟何時開始,又在何時結束。」 史帝芬斯說,泛信仰者有關自治和草根民主的理念不同,使他們很難像虔誠信眾一樣可以有效地組織起來。他們並非沒有嘗試過。目前,許多推廣在家教育的州和地方組織專注於教育議題,較小的地方團體甚至嘗試喚起政治意識和倡導與自由之類有關的實踐主義。 類似的團體中,其中一個是由麻塞諸塞州卡洛琳.貝絲(Caroline Bays)所帶領,貝絲的兩個小孩奧斯丁和蘇珊都是在家接受教育。去年年初,當伊拉克戰爭即將爆發之際,貝絲設立了名為「支持正義與和平的家庭」(Families for Justice and Peace)的團體,成員包括30名在家教育學生和家長,團體成員每月開會1次,討論當前的時事,進行田野調查,或欣賞諸如《甘地傳》、《阿曼德拉》(Amandla)、《華氏911》等影片,該團體認為,他們成立的原始動機是為了教育,但為了抗議伊拉克戰爭,已考慮採取行動。 (待續) 註1: 麥克.法瑞斯亦擔任維吉尼亞州派屈克亨利學院(Patrick Henry College)院長,該校是在1997年由HSLDA所創辦,主要是供保守派基督教在家教育學生就讀。 註2: 1973年所做的這項判例,明定憲法上婦女有墮胎之權利,但因懷孕月數而設限,亦即依懷孕3期,頭3個月無條件可墮胎,中3個月各州得限制,末3個月各州全面禁止墮胎。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