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期,2004年9月22日 ♀♀♀♀♀♀♀♀♀♀♀♀♀♀ ◎新知學苑講座與營隊 ◎打破體育中的性別歧視,提升女性參與比例 ◎女人前進立法院,國會改革一起來 **************************** ◎新知學苑講座 *「全球年代中的在地婦運與性別爭議」系列座談二 ~跨國越界的女人運動及其組織~ 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大量的流動人口逐漸成為各個國家中的常態,而女性更是其中的多數。為深入了解在全球化過程中所導致的台灣在地性別現象與爭議,而由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籌劃,女性學學會及全國婦女團體聯合會合辦的「全球年代中的在地婦運與性別爭議」系列座談會。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婦運工作者、相關政策擬定者與關心此議題之社會大眾共同討論。 本階段座談目的為國內婦女團體跨國連結經驗的分享,一方面加強對跨國連結議題的分析認識,一方面亦對未來合作之可能評估,廣泛了解全球化過程對台灣在地婦運與性別條件的影響,並促進台灣NGO與當地婦運組織的互動與未來交流可能性。 以下為此系列座談的詳細活動內容,歡迎各位踴躍參加! 第一場 跨國連結:東亞/東南亞NGO組織與運動簡介 時間:93年10月8日(星期五)晚上7:00-9:00 地點:新知學苑(台北市龍江路264號2樓,近捷運木柵線中山國中站) 主辦: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協辦:台灣女性學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主持人:夏曉鵑(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副董事長) 與談人:陳信行(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晉芬(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流程: 與談人分別報告30-40分鐘後,中場休息5分鐘,而後開放討論。 第二場 女人與國際和平運動 時間:93年11月12日(星期五)晚上7:00-9:00 地點:新知學苑(台北市龍江路264號2樓,近捷運木柵線中山國中站) 主辦: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協辦:台灣女性學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主持人:黃長玲(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陳瑤華(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葉德蘭(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流程: 與談人分別報告30-40分鐘後,中場休息5分鐘,而後開放討論。 第三場 中國的性別流動與婦女組織初探 時間:93年12月3日(星期五)晚上7:00-9:00 地點:新知學苑(台北市龍江路264號2樓,近捷運木柵線中山國中站) 主辦: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協辦:台灣女性學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主持人:孫瑞穗(台大地理系博士後研究、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 與談人:趙彥寧(東海社會系副教授) 范雲(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流程: 與談人分別報告30-40分鐘後,中場休息5分鐘,而後開放討論。 活動聯絡及報名: 聯絡電話:02-2502-8715(研發部 王君琳) 聯絡傳真:02-2502-8725 E-MAIL:hsinchi@ms10.hinet.net ----------------------------------------------------------------- ◎新知學苑營隊 ~原住民婦女背書包~ 為什麼要背書包? 對於要放棄部落經驗?還是回復傳統?這是處於現代社會妳、我常有的心理掙扎! 處於現代的原住民婦女,在文化衝擊與社會變遷的處境,為了生存,原住民婦女更要了解主流社會的思考模式及生存方法! 在原住民傳統社會中,是靠什麼方法,來去維繫部落的的安全體系。原有的傳統文化之美,是你我需要回顧傳統,共同去喚醒那失落的記憶… 一起去背書包~~~ 我們書包有: 1.原住民婦女相關的權益、法律課程 2.分享原住民女性的組織與經營 3.如何撰寫企劃書 4.口述史與文化的傳承-如何紀錄並傳承身邊的口述史…. 5.另有實務課程--在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理論與技巧,將於課堂中分組邊學邊作,實際運用,以達最快的學習成效 營隊名稱:原住民婦女教育文化與權益促進成長班 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專案管理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 培訓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培訓時間:9月30日-10月4日【提供住宿】 培訓地點:台東布農部落屋【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11鄰191號 089-561211】 培訓人數:培訓部落女性人才共40位(備取8名) 報名電話:02-25028715 張慧姬 報名方式: 1、郵寄:104臺北市龍江路264號4樓 2、傳真:02-2502-8725 3、線上報名:hsinchi@ms10.hinet.net 4、電話:02-2502-8715 5、培訓費用:全程免費 *完成報名之學員,將於9月24日前收到錄取通知單 ■因故未能參與培訓者,請於開訓前七天告知,以利備取作業之進行。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洽詢。 聯絡人:張慧姬 電話:02-2502-8715 <活動訊息,歡迎轉貼!> **************************** ◎打破體育中的性別歧視,提升女性參與比例 婦女新知基金會 記者會2004.9.8 新聞稿 體育界一向被認為是男性的場域,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畢恆達指出,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完全沒有開放給女性選手參與的機會,到第二屆以後才逐漸開放幾項「不累的、適合女性的」運動項目;例如被誤以為超過女性體能極限的女子馬拉松,就遲至1984年才列入奧運項目。 經過這些年來的爭取,各國女性選手的優異表現,已經證明過去對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性別歧視完全是謬誤的迷思。從這次奧運成績來看,台灣獎牌中女性選手比例不少,例如為台灣拿到史上第一面金牌的跆拳道選手陳詩欣,以及台灣首次登上奧運刊物的女子射箭銅牌三位得主,這些珍貴的奧運獎牌,不僅僅是全臺灣人的驕傲,更是所有女性的驕傲。但如果政府沒有持續性的政策來鼓勵女性參與體育活動,這樣的傲人成績是否只會是短暫的特例? 國際奧委會已經認識到,要提升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比例,最基本的作法之一,就是先提高女性在各個體育組織中的參與決策比例;如此一來,才會制訂出對女性友善的體育政策,給予女性公平的體育資源分配。因此國際奧委會在1996年就確立了「國際奧委會、國際體育組織、各國奧委會,其決策階層當中,都必須有20%以上為女性」的目標;今年三月九日舉行的「女性與體育第三屆世界大會」也再一次通過決議,確認上述目標的實施期限為2005年。因此國際奧委會的婦女委員會,已經正式公告此一決議的實施,必須在2005年12月31日前完成;而目前各國奧委會中已有66%的國家完成此一目標。(詳見國際奧委會網站資訊) 回頭來看我們台灣的中華奧委會,其委員的男女比例為何?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許秀雯律師指出,目前60個委員中,僅有9個女性,也就是只佔15%,距離國際奧委會要求甚遠。而我國其他各體育組織的女性教練、選手、和女性決策者比例,又是如何?經過我們不斷打電話詢問行政院體委會各單位,竟發現綜理全國體育政策的專責機關,卻連這樣基本的性別數據都拿不出來,更別提有制訂任何鼓勵女性參與體育的積極措施,以達成聯合國要求各國政府落實「性別主流化」政策的目標。 台灣對於體育資源的分配,許多項目都是男性優先。甚至,體委會所屬單位的各項競賽獎勵辦法,也有出現男女不平等的怪異現象。這些通常都根源於意識型態上不察的性別歧視。檢視我國各運動項目中的幾場賽事,不難發現最明顯的歧視,就是出現在獎金制度分配的不公。 例如:資深體育記者何長發先生說明,去年10月,體委會拿著阿扁總統開出的千萬支票,試圖兌現幫助發展足球之承諾,因此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大專甲組足球聯賽,獎金高達一千六百五十萬。但依體委會頒布的獎勵辦法,這些高額獎金卻通通落入男足項目;男足的前三名可分別獲得100萬、30萬以及20萬元獎金以鼓勵男足隊伍,另外更有1000萬 、300萬以及200萬元來補助男足隊伍所屬學校,以改善培訓環境費用;亦即男足獎金總金額高達1650萬。然而女足的獎金卻是零,僅僅頒發獎盃了事,理由是女足處於「試辦」階段。 女子足球教練張明賢先生和女足選手都指出,這樣男女不公平的補助原則令人費解,決策過程也不清不楚,沒有考慮台灣足球向來是女強男弱,男足目前根本還無法通過奧運足球的會外賽第一輪,中華木蘭(我國的女足隊伍)卻是世界女足總排名的第17強。 事實上,木蘭女足早在30年前便在台灣生根,80年代中期以前,我們憑著起步較早的優勢,連續在亞洲創造「三連后」的佳績。但現在大陸 、日本、韓國女足的崛起,我們的冠軍優勢已漸不存在,每次大賽總有五強爭取前三名。但台灣足球目前仍然是依靠女足來拼績效。而女足國家隊則幾乎都是靠大專院校養成(台體 、醒吾、銘傳、景文等),體委會首次撥巨資鼓勵大專足球隊,卻不思如何重振木蘭光榮,反將女足誤列為「試辦」階段,完全背離女足在台灣長達30年的發展事實。為什麼體委會不就現在優異的的女足根基來做深入的發展?為何不能讓女足來帶動國內男足的發展?難道還要讓國內體壇中的傳統父權文化大男人心態來壓抑女性體育的發展嗎? 攀岩女性選手黃百樂也以自身經驗為例,今年7月24日舉行的總統盃攀岩抱石國手選拔賽(同樣也是體委會為指導單位), 她在這場比賽中又如同以往的拿到女子第一名,這也是她的第33個冠軍 ,然而男子第一名獎金12000元,女子第一名獎金卻只有5000元;她當場詢問為何男女獎金不一致?主辦單位回覆的理由是──這是根據明文規定, 而且因為男子參賽人數較多,競爭較激烈, 而女子參賽人數較少,所以男子獎金會比女子多。這已經犯了一個基本邏輯的錯誤,以競爭力的強弱來做獎勵,應取決於參賽者本身實力,而不是其他參賽人數多寡。黃百樂強調,攀岩界選手是男性比女性多,女子選手本來就弱勢、更需要鼓勵;這種規定根本就是在抑制女性攀岩者的人口、阻礙女性選手實力的增強,也不利於培養女性的職業選手。 像這樣體育資源明顯分配不公的作法,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出面說明並檢討改進。在此,我們呼籲政府在制定體育政策時,應有長期性的、整體性的規劃: 第一、體委會應研擬具體措施,致力排除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社會障礙和性別歧視。 第二、體委會應立即檢視各體育組織的決策階層中,女性比例是否已達到國際奧委會要求的20%以上,並應進而提出具體辦法以培養女性體育行政的決策人才。 第三、體委會可選擇女性運動強項來重點發展,培訓更多女性選手。 台灣體壇所存在的性別不公和性別歧視層出不窮,如果我們在家庭、社會、學校的各層面教育中,讓女性從小就有較多機會接觸運動,國家願意將資源公平分配給女性運動員,以及排除女性運動員所遭受的性騷擾與其他不當的性別限制,媒體也願意多關注女性運動員的技術而非外貌,我們的體育版圖將會納入更多女性的色彩。 ----------------------------------------------------------------- ◎女人前進立法院,國會改革一起來 2004.08.27記者會 新聞稿 婦女團體聯合聲明 針對即將到來的年底立委選舉,目前各政黨不分區立委的提名作業均已展開;然而其中女性立委的提名比例,以及代表各政黨形象的立委候選人,是否具備性別意識、支持婦女權益法案等等,都是各婦女團體相當關心的焦點。 這次國會改革修憲案當中與婦女攸關者為,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的修訂,自民國97年的第七屆起,全國不分區及僑選立委的各政黨34席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也就是說,實質上婦女僅有十七席(15%)的保障。 在單一選區新制明顯不利於女性參政的大環境下,如果各政黨不及早培育女性參政人才、開創內部有利環境,女性立委比例將從現在的22%大幅倒退,也將對形式上的促進性別平等、和實質上的推動婦女權益法案都影響甚鉅。 針對本屆立委選舉﹐我們呼籲朝野政黨實踐競選承諾。今年總統大選前夕﹐國民黨和親民黨聯合推出的婦女政策白皮書曾公開宣示,女性提名比例將提高為1/3以上。民進黨的婦女政策則提出「女性參政突破三成,並邁向四成目標。」我們欣見民進黨日前宣佈本屆不分區立委中的專家學者組及僑選名單部分,每三位當中將提名一位女性。但是民進黨在區域立委部份的提名﹐關於性別比例的計算方式﹐與「突破三成」的目標仍有距離。在朝野政黨即將提出提名名單的前夕﹐我們呼籲各政黨應儘速兌現其選舉支票,展現落實性別平等的決心和誠意。 婦女團體對於各政黨的改革期待,除了女性參政比例的提升之外,更希望各政黨能夠慎重選擇所提名的候選人,無論男女,都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而所謂性別平等意識的檢驗標準,不僅是展現在對婦女權益法案的具體支持,也在於個人言行不應出現對婦女不尊重、有性別歧視意涵的不良社會示範。 因此,婦女團體在此呼籲各政黨以具體行動促進女性參政及實現性別平等的理想: 1.各政黨應修訂內部提名辦法,致力於提高女性整體參政比例,以逐步促進性別平等。例如不分區立委,應朝向此次修憲原則來調高女性提名至1/2以上比例;如果現階段提名作業不能立即調整,最起碼應履行政黨承諾,使女性提名比例達1/3以上。 2.各政黨應研擬具體措施,及早培育女性參政人才,以因應單一選區不利女性競爭之結構因素,使女性整體當選比例,可超越現在22%的舊有標準,並邁向單一性別比例不低於四成的平等目標。 3.各政黨應提名具有性別意識的民意代表候選人,不僅要淘汰出現過性別歧視不當言行紀錄的立委候選人,尤其應當優先考慮長期關懷婦女權益及推動性別平等的社會改革人士。 發起團體:婦女新知基金會 連署團體: 台灣女性學學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台灣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台灣社區護理學會(現正持續擴大連署中) 以上發起加連署,共有十三個民間團體支持此項聲明 記者會出席代表: 婦女新知基金會 董事長 黃長玲(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 及 女學會 理事長 盧孳豔(陽明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女學會 監事 張晉芬(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 台灣女人連線 常務理事 黃淑英(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執行長 紀惠容(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 理事 阿布梧(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副理事長 陳曼麗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副理事長 何秀鏡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秘書長 余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