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09-22》 |
本期內容 | |
◎ 傳播線上:媒體改革向前行,政治鬥爭可休矣! | |
◎ 悄悄話大聲說:國中技藝班劫後餘生錄 | |
◎ 美國傳真:公立學校死要錢 家長亂不爽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傳播線上:媒體改革向前行,政治鬥爭可休矣! | |
傳播學生鬥陣 | |
新聞局近日完成中廣公司換照案第三評審議,決定以「附款同意」方式換發執照。所謂的「附款」,即指依「中廣承諾繳回」、「終止遏制匪波任務」、「改善經營計畫」3項原則分別處理、收回中廣占用之頻譜。預計在核發營業執照的3個月後,中廣將先歸繳資訊網等14個頻率,明年底前也將收回寶島網與音樂網等17個因「遏制匪播」任務終止的頻率;剩餘的流行網、新聞網等頻道雖獲兩年營運的執照,但仍被糾舉應改善過多藥品廣告的問題。 儘管這次林佳龍以重整無線廣電資源為施力點,師出有名,然,新聞局的大動作卻被部份輿論斥為過程粗糙、決策草率,甚有政治打壓之譏。而林佳龍的改革方案顯然不僅於此,目前新聞局正就「無線廣播頻譜重整計畫」進行後續規劃,這也讓多家廣播電台「皮皮剉」。 在看問題前,我們得先對無線廣播的特性加以認識、定義。無線廣播乃指在空中藉由電磁波發送訊息者。因其頻譜有限,且是藉由全國公民共有的天空來傳送,故而載負有公民服務的義務。再者,狹義的FM、AM廣播電台籌設成本遠較電視台低廉,適合地方人士自行發展為具有在地文化的區域電台或是小眾服務的另類電台。 從這兩點來看,新聞局「無線廣播頻譜重整計畫」所強調之多元性原則,並無過失之處。台灣的廣播天空從電波開放以來,歷經數年的商業競爭,已趨向聯播制度發展。這樣的聯播雖未造成電台經營的壟斷;但依據廣電基金的收聽率調察發現,1999~2000年電台的收聽率卻高度集中在如飛碟、中廣、警廣、ICRT等以台北為製播中心的廣播電台身上。這樣的現象或可稱頌為個別媒體耕耘有成,但別忘了,這些電台都是挾大台北都會區的文化優勢入侵地方媒體市場。先別說中廣音樂網、流行網、飛碟、ICRT等同質性的綜合流行資訊電台不符合多元性原則;眾家媒體以台北觀點看天下的節目策略,又怎能服務在地與另類聽眾?雖然中廣這次被收回的頻道多達31個,但其所佔頻率仍為民營電台最多者。擁有這麼多的頻道,中廣除了客家網、農民網外,尚可考慮開發原住民網、外籍新娘網等,用作弱勢服務的頻道。 再就歷史脈絡爬梳,中廣雖為國民黨黨營媒體,但其實是接手過去日治時代「台灣放送協會」的產物,其照理應屬公民所有。中廣董事長趙守博對於三評後將收回音樂網、寶島網感到不滿,將提行政訴訟。趙董事長雖有營收上的考量,可是,將中廣視為私人產業的說法,卻難容於公理正義。在過去,音樂網用以遏制匪波、寶島網服務農民,皆是配合政府政策;但時過境遷,如今遏制匪波政策終止,中廣應以更恢宏的態度面對過去的窠臼。中廣理想的作法是,將三審中評定應歸繳之頻譜悉數交回,並同時監督執政當局履行政治承諾,將回繳之頻譜挪為公共電台,或作另類/在地電台的服務。如此不僅使國民黨形象為之一新,於媒體改革更是進了一大步。司馬季主論卜曰:「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中廣還無線電波於民,不也是佳談一樁? 凡問題總有一體兩面。近月來,新聞局雖在媒體改革上頻頻出手,但球員兼裁判卻引發不少爭議。新聞局為廣播電視主管機關,對於媒體改革方向理應當仁不讓。但是在改革過程中有無達到公平性、全面性原則,尚待輿論評斷。此處僅舉江霞入主華視、汪笨湖開闢政論8點檔、朱立熙就任華視副總等事件說明。我們似乎可發現,不論是新聞局的安排也好,抑或是執政高層的授意也好,民進黨政府在對同樣是無線廣電頻譜的華視,卻以一套極具爭議的方式作人士佈局,消耗民間對媒體公共化改革的信任。在此點上,新聞局實不應以政治利益為唯一考量,架空媒體改革的社運資本。針對反對團體的質疑,更應儘速說明收回頻譜後的用途及詳細的規劃藍圖,以杜悠悠之口。 媒大事 ■新聞自由進與退 藍綠針鋒是與非 【小編短評】新聞自由是否陷入險境?對此,國民黨智庫與新聞局、廣電基金各自引用了無疆界記者協會及自由之家的調查資料展開攻防。不過,前者固然指出了置入式行銷做為政策的謬誤、華視人事的失當、閱盟的爭議,卻對廣播頻譜調整政策顯有誤解、對陳文茜未能自守政媒份際還有偏袒、對非常光碟案由頗有影射,更糟糕的是對媒體改革公共化運動一無關心,並對華夏淘空中影、走私中視、死咬中廣、解雇中華等狀況不加一語。而後者,除了未見對置入性行銷進行反省,對於公共化做為白皮書政策更未展現加以辯護的決心。難道藍綠雙方只能以這種方式回應公民期待? ■新聞廣告誰之過 報社不算背黑鍋 【小編短評】對中國郵報日前出售版面予某補習班,在頭版報頭以備忘錄形式警告各界「勿為外籍人士某所騙」,並刊登大頭照及護照號碼,當事人以隱私及名譽受損向報社提起訴訟,獲賠30萬。報社對此辯稱,廣告乃業務行為、難以置喙。副總經理徐立德並表示,要報社為廣告負責有困難,將提起上訴。在廢止的出版法中,將廣告委託者視為著作人,也敘明若委託者不明,還以發行人為著作人。而今法雖不行,但見該報既未將委託人刊出,復以新聞形式刊載,則思及新聞廣告化之害,不知此判例是否還為報社反省置入式行銷之機? ■喜鵲烏鴉還同調 報喜棄憂噤異聲 【小編短評】為迎接中全會開幕、並國慶營造良好氣氛,中共中宣會近日向大陸新聞界發出了近30條指示,要求以報導正面事蹟為主,並對批評時政的內容自作管制。而曾發表「討發中宣部」的北大教授,近來也被迫暫停授課,以為殺雞儆猴。同一時間,對於聯合國記協預定以視訊會議舉行的採訪,卻由於中共壓力受波折,陳總統亦以中共不重視新聞自由大加批評。從由,新聞自由與民主之關係或可見一斑!不過,我國政府固然有「百分百新聞自由」、「新聞自由入憲」之議,但若以楊渡所論、政府官員或因報社言論而拒絕記者採訪視之,兩岸新聞自由似乎都還有長路要走。 ■記者攝影水中游 天災人禍幾時休 【小編短評】台灣近來接連發生重大天災,每作大水,便少不了以記者為尺、丈量水深的驚險鏡頭。事後,除了記者自承擔心觸電或溺斃的風險,衛生單位並指出此舉有罹病可能,一時之間,記者工作權受到熱烈的重視。對此,各大媒體紛紛宣告,指記者以身試水、進行危險報導並非政策。不過,隨著媒體為求畫面聳動、記者不惜捨身造假的真相陸續揭露,先前記者看似拼勁十足的表現,卻還因惡質競爭而蒙上了陰影。若再將誇大手法、錯誤報導,甚至致使部分地區地價下跌的負面影響合而觀之,媒體做為公器,記者做為公民代理人,是否捨本逐末、遺忘了專業初衷? Our Questions 1.你有收聽在地電台的習慣嗎? 2.你喜歡聽聯播網的廣播電台,還是能反映應地方特色的地區地台?為什麼? 3.你覺得我們現在還有必要實行「遏制匪波」的政策嗎? |
|
(回目錄) |
悄悄話大聲說:國中技藝班劫後餘生錄 | |
Susan | |
星期日午後,獨坐南師的老榕樹下,苦思如何下筆。 《新愛的教育》書上的故事,為什麼像天方夜譚?星期四下午,我退到角落改作業,卻在教室裡被學生打,他們在前後門分別派人守著,我望望窗戶,加了鐵窗,不能爬窗;拿起手機,又被搶走,還問我「打給妳爸爸?」,只因為我不答應他們出去外面打球: 「真的很抱歉,那踰越我的權限,我是來上國文課,不是來上體育課。」 「妳不讓我們出去,我們就在教室裡打。」 「不要在教室裡打球,萬一打破玻璃,還要賠錢。」 「賠是賠我家的錢,關你屁事,住嘴!」 好不容易我撿到球,又將球故意玩漏,他們拿到球繼續打,我才趁機開門脫困。我是逃出來的。 剛開學時,心想他們是制度下的犧牲者,成就感低、動機不強,又被標籤化,長期的惡性循環,真是可憐!豈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是動物,他們是野獸,強烈的制約反應,原始而直接。 「老師妳請我們全班吃炸雞,我們答應妳上30秒!」 「月考重點在黑板上,請你們抄下來。」 「沒有福利不肯寫!」 我心愛的德芙巧克力、芬達汽水、盛香珍青豆、麥片餅乾……在這一刻化成一條條毒蛇咬向我的心靈。「愛的教育?」「不是你虐待學生,就是學生虐待你!」「教室內權力關係學」「教育社會的階級複製……」不同學科的教授的言論猶在耳邊迴盪,可惜最重要的求生術卻沒教。 教練在外面處罰他們,教室內的孩子竟然罵我:「老師妳這樣做對嗎?害他們被處罰!」難道我就活該被打嗎?我做了什麼好事?教出一群什麼孩子?我活該下19層地獄!我濫用愛心,養大他們的胃口;我縱容他們,他們第一次打我,就該處理,是我姑息養奸,孩子一犯錯,應該立刻送訓導處,交由專家處理,我究竟心軟什麼? 上課聽CD,屢勸不聽沒收,隔日女生跑進教室罵我三字經,我只輕輕回答:「回教室去上課,我一定還。」「還給妳,請妳以後上課時不要聽。」有用嗎?沒用的! 教練和訓導處問我:「老師,他們怎麼打妳?」我匆匆回答:「罵過就算了。」 我想,不過是孩子。豈知隔日上課,又有女同學說畢業後要找人打我。這是一群人嗎?有人性嗎?也是我教出來的嗎? 「老師妳懷孕?不要吐在洗手檯,那是我的掃地區域!」 「老師妳不要寫黑板,不然要自己擦乾淨!」 妳一題一題教她幫她考100分,還送她禮物獎勵,她在黑板罵妳「卒仔」!天呀!什麼是愛的教育?誰能回答我? 一共看了3個醫師,外科斷挫傷、擦傷,小兒科斷胃炎,皮膚科……這就是咎由自取。站在南師校園,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兩頭三地趕,國中、國小、補習班,為了經驗?為了理想?何苦來哉? 我想我不會買任何一份禮物送給學生了,甚至任何一個人,除了寒心,還有心寒!「幹嘛教書?種田都不如!」耳邊又響起辦公室裡同事的抱怨。 整個週末陷入自我矛盾中,拔掉電話、關掉手幾,深思熟慮該如何善後。星期日關心的同事、醫生、朋友來電詢問,每講一通電話就吐一次,原來我比自己想像的脆弱。愛的教育?震撼教育? 星期一一大早,買了Dove巧克力、換上裙子、帶上耳環、拎兩盒麥片、半盒果凍直驅訓導處,向球隊教練致謝後,簡單說明當天情景,為防止後續孩子、家長的不滿,請孩子還原真相,重寫原本避重就輕的悔過書。 「老師!對不起!」 「我是你的老師,當然原諒你!寫篇悔過書就算了,仔細想想為什麼跟我道歉。不要為了應付訓導處而道歉!」 各班導師、教練嚴格要求學生,甚至加強巡堂,孩子整整乖了一星期。我始終沒收到悔過書,但是總算解除危機。不過,「不管怎樣,教練打你就是錯的」這句話卻一直揮之不去,不及時止住,會不會演變成教唆打人?時代變了,94年的聘書中將明文規定不准體罰,但是學校中的老老師渾然不知。 這星期上演新曲目。平常考同學作弊,考前拿補習班的考卷傳閱,老師堅持記小過,家長不服,議員一通電話來校關切,又會掀起何種軒然大波呢? 經過兩次事件,比對《新愛的教育》一書,深深覺得「經師易尋,人師難得」、「越是頑皮的孩子,越是需要耐心、愛心」、「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看似輕鬆實則沉重,「鐵肩擔重任,微笑向兒童」、「舉重若輕」,那是多難得的修為! |
|
(回目錄) |
美國傳真:公立學校死要錢 家長亂不爽 | |
譯寫■盧季寧 美國公立學校陸續開學。對許多家長而言,開學的第一天,除了要繳納小孩制服和書本的費用外,現在還得支付一大堆「看不見」的費用。從前,學生參與足球、曲棍球校隊或學校合唱團等課外活動,被家長認為是稀鬆平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由於預算吃緊,這些課外活動成為公立學校「生財」的來源。 付錢才給你玩 公立學校開始向學生收取被稱作「付錢才能玩」(pay to play)的課外活動費,雖然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由於愈來愈多學校仰賴這筆財源,許多家長和教育界人士就批評,號稱免費的美國公立學校體系已變了質。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今年7月,麻塞諸塞州眾議院議長芬納蘭(Thomas Finneran)誓言要設法中止麻州公立學校所收取的各種巧立名目的費用。根據麻學校委員會協會的一項新調查,麻州有3/4的學區向學生收取課外活動費用。 即便芬納蘭的作為最後將徒勞無功,但它卻顯示出,即使公立學校收取課外活動費的情況日益普遍,爭議性也益發強烈。然而對家長和學校來說,與其裁撤課外活動,讓學生不知如何發洩精力和培養團隊精神,不如收取費用,好讓課外活動得以延續下去。 「推動課外活動以促成完人教育」組織(Promoting Activities for a Complete Education)主席史班斯利指出:「學生在參與課外活動時所經歷的艱苦訓練和人格陶冶,所留下的諸多回憶和友誼,在在使得裁撤課外活動不太值得。」這個組織是在俄亥俄州費爾菲爾德市(Fairfield)宣佈,本學年度將裁撤所有課外活動後宣告成立,並設計了一套「付錢才能玩」的計畫。 公立學校收取課外活動費的方式因地而異。部分學校的收費方式是,無論學生參加多少社團,每年只收費一次;有些學校則是按學生參加的社團數目來收費;一些學校僅對參與運動校隊的學生收費,少數學校則對參與任何與學業無關的社團的學生收費。 通常這些費用是額外收取,費爾菲爾德學區的收費標準是:每名參與高中運動校隊的學生收取630美元,參與一班社團則收取260美元,符合學雜費全免或營養午餐減免的學生可以不必繳交這筆費用。在愛達荷州,學生繳不繳課外活動費端憑其家庭狀況,例如,如果家長最近失業,就無需繳交。 但部分人士批評,用收入來區分學生將產不公平,最後會形成一道教育障礙。麻塞諸塞州大學運動管理計畫大學部顧問傑弗遜(Stephen Jefferson)表示:「收取課外活動費的最後結果,就是凸顯出學生家庭的貧富差距,運動是是菁英學生的專利,繳交費用後,這使他們變得更加菁英。」 臨近俄亥俄州吉拉爾德高中(Girard High School)的學校,今年已開始向學生收取課外活動費,但該校運動科主任凱普塞羅(Joseph Cappuzzello)卻堅決反對這項政策。在吉拉爾德高中擔任教練長達30年的凱普塞羅指出:「學生參與踴躍,意謂了社團辦得很成功,我們認為課外活動是學生陶冶人格過程的一環,付錢才能參與社團根本與此一前提有所衝突。」凱普塞羅說,一旦學生繳了錢卻只能枯坐板凳,也會令家長感到不滿。 提供課外活動屬教育責任 在麻塞諸塞州,眾議院議長芬納蘭將繼續設法尋求經費,補助公立學校,好讓這些學校可以減少收費。芬納蘭表示:「學校向學生收取課外活動費,我不樂見這股趨勢繼續擴大,我希望公立學校不要再巧立名目向學生收取費用。」 大聲疾呼的人不只是芬納蘭。南達科塔高中運動協會會長卡尼(Wayne Carney)指出,1995年南達科塔州檢察長就曾表示,學校向學生收取課外活動費違反州法。1984年加州最高法院裁決,提供課外活動是每個學區的教育責任。 對許多麻塞州塞州的學區督察而言,芬納蘭的邏輯是合理的。林肯薩德布瑞學區(Lincoln-Sudbury)督察瑞積(John Ritchie)指出:「芬納蘭的想法是正確的,學校應提供這些資源,但如果突然宣判學校向學生收取費用違法,學校立即會裁撤課外活動。」 而這種情況不是林肯薩德布瑞社區所樂見的。瑞積表示,當林肯薩德布瑞高中今年面臨預算刪減時,學校就裁徹冰上曲棍球和體操隊,不過這項舉動引起學生和家長不滿,學校就恢復這兩支運動校隊,但增加收費。 專家指出,向學生收取課外活動費的這股趨勢,正蔓延到郊區學校。根據今日美國報針對全美高中運動社團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34州的高中向參與運動社團的學生收取費用。 學校收取課外活動費是為了維持運動課程,卻導致學生參與率降低。在俄亥俄州費爾菲爾德市,許多家長寧願付錢,也不願學校裁撤某些運動社團。然而「推動課外活動以促成全人教育」組織主席史班斯利指出,學生參與運動社團的比例已下滑30%,預料一般社團也會發生類似情況。史班斯利說,美國的大學強調全人教育,因此,上述現象令人備感挫折。 在一些小城鎮,週末的運動比賽已成社區生活的一部分,多數的家庭無論要花多少錢,都會設法讓小孩參與競賽隊伍,地方政治人物不會對學校收費感到不滿。各州教育協會政策分析師葛里菲斯(Mike Griffith)表示:「從政的人不敢承擔裁撤足球隊的責任。」 愛達荷州梅里狄恩聯合學區(Meridian Joint School District)公共事務室主任艾克斯萊(Eric Exline)指出,對家長而言,繳交課外活動費,是他們繳費送小孩參與各種營隊、購買制服和參加學校旅遊外,需額外付出的部分費用。梅里狄恩聯合學區本學年面臨340萬美元的預算短缺,因此分別向高中生和國中收取50和25美元的課外活動費。艾克斯萊說,學區希望藉此收到近20萬美元的經費,其中10%用作聘用教練的預算。 即便美國經濟逐漸好轉,部分人士指出,學校收取課外活動費的趨勢不會就此打住。各州教育協會政策分析師葛里菲斯指出:「一旦家長熬過初期的震撼,他們會慢慢接受這個事實,一旦學校開始收取課外活動費,他們就會繼續收下去。」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所見所聞、對學生閱讀的意見,文長500~20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酬稿:文長1000字內每字0.5元,1000~1500字每字0.7元,1500~2000字每字1元(預算有限,超過2000字部份不計)。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