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法的古早味
城裡的景觀和多爾多涅流域大多數古城小村略有不同,除了就地取材以石灰岩堆砌而成的樓房外,還有不少木樑外露的古老屋宇,我們這幾天看多了金黃色和灰白色的石屋,乍見貝傑哈這種帶點農舍風情的建築物,倒也耳目一新。
貝傑哈不愧是葡萄酒重鎮,『葡萄酒之家』(La Maison
des Vins)高踞在河畔,佔據著黃金地段,這裡是貝傑哈葡萄酒推廣組織的總部所在,很值得一遊。
它坐落在一間十七世紀的修道院裡,優美的修道院迴廊不但保存良好,而且免費入場,隨你參觀。即使對葡萄酒半點興趣也沒有的人,光衝著這條美麗的迴廊,就該進去逛逛。本就嗜飲葡萄酒的人,或像我這樣酒量雖淺卻對葡萄酒很感興趣的人,更是不可錯過,只要在裡頭逛個一圈,瀏覽各項有關本地葡萄酒的展示介紹,便可對貝傑哈酒的歷史沿革、種類和釀酒方法,有個基本了解。
參觀完了以後,可以到詢問處兼販賣部,拿上幾本有關酒莊地址和地圖的小冊子,為接下來的酒莊之旅蒐集情報,這些也是一毛錢都不必付。沒空親自前往各酒莊的遊客,乾脆就在這兒試飲美酒算了,喝得順口的話,掏腰包買上幾瓶回去慢慢享用。這裡代售的酒以重要酒莊的熱門產品為主,我們後來發現,『葡萄酒之家』的售價只比酒莊的直銷價稍貴一點,還算挺公道的。
走出『葡萄酒之家』,往老城中心走,根據手邊的地圖,那兒有個傳統市場。要了解一個地方的吃食,有哪裡比市場更適合呢?
我們沿著坡道往上爬,途中經過好幾家咖啡館和小餐廳,露天的座位都已佈置妥當,也有客人上座了。我研究了一下菜單,張望了一下顧客,判斷是多半是給觀光客吃飯的店,不必嘗試。
『妳怎麼敢確定這些都是觀光餐廳?』約柏問。
『很簡單,』我一面繼續爬坡,一面回答,『菜單上有「遊客特餐」(menu du touriste),有的甚至供應義大利披薩和墨西哥玉米脆片,不是很可疑嗎?』
傳統市場在老城坡頂,分室內室外兩部分,我原以為規模應該不小,結果卻是小巧玲瓏,室外的攤檔不過七、八家,賣的無非是蔬果、麵包、糕餅、醃漬橄欖和香料等日常食品,還有專賣鵝、鴨肝罐頭土產和胡桃油的攤位,這提醒了我,貝傑哈畢竟是觀光城,市場上當然得賣觀光客感興趣的特產品。
魚、肉和乳酪等食品,則集中在有冷藏和冷凍設備的室內市場,這裡佔地也不大,算一算,只夠容納十家左右的舖位。可就在這小小的市場裡頭,居然有家小館子。我一看,興趣可大了。依照以往的經驗,不管是在台灣、日本,還是在義大利,市場內的小吃店往往特別美味,因為食材就取自隔鄰,保證新鮮,而且這類的店家,常是左鄰右舍的攤商收工後就近用餐的地方,這些靠吃食營生的人,對菜好不好吃,精得很,可不能隨便『唬弄』,因此敢在市場內開館子,沒兩下手藝可是不行的。
晃了大半天,這會兒也真餓了。也不必事先研究菜單,也用不著觀察在座吃客是何方神聖,我拉著約柏說:『就這兒,吃午飯吧。』
坐定下來,掌櫃的瘦高少婦便送來一籃切好的棍子麵包和兩份菜單。我打開菜單一看,咦,也有『遊客特餐』哩,再翻到其他頁,這裡供應的菜色滿普通的,油燜鴨、鴨肝醬等標準地方菜自然少不了,還有搭配不同醬汁的牛排,也是常見菜色。這其實沒什麼關係,菜作得好就行,何況,我常常覺得,與其吃那些華而不實、就愛搞噱頭的時尚菜,我寧可大啖規規矩矩燒出來的普通菜色,起碼你知道自己吃下去的是什麼。
我在台灣的法國餐廳吃過油燜鴨,當時吃得還滿意,這會兒來到這道名菜的發源地區了,索性就點這個。約柏跟我一樣,是逐臭而吃的藍紋乳酪迷,決定來客牛排佐藍紋羊乳酪醬汁。午餐不必太豐富,就這兩樣主菜,再來份沙拉,佐半瓶紅酒,就很夠了。
結果,我的鴨子勉強算尚可,堪吃而已,我懷疑是批發來的現成貨色,幸好沒點高價的煎肥肝,否則花了大錢,搞不好還惹來一肚子的不爽。
約柏這一餐的口福比我還差,他點的牛排很不靈光,醬汁味道普通,起碼真有藍紋乳酪味,但牛肉指定要五分熟,上桌來卻是幾近全熟,還帶筋,咬都咬不動。
紅酒同樣不行,味道帶酸澀,口感也不佳,我查了查售價,半公升才四歐元,折合新台幣約一百六十元,不知道是什麼劣質酒,還是別喝了,免得待會兒頭痛,反而虧大了。
說實話,這一餐吃得很不理想,我的『市場=美食』理論這一回算是失敗了。我到法國前前後後也好幾次了,就沒吃過這麼馬虎的館子,難道西南法鄉土菜只是浪得虛名嗎?
─ 本文摘自 韓良憶.Job Honig新書《我在法國西南,有間小屋》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