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10-0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白馬論與搭乾鋪
第二次綠色革命



【社論】
白馬論與搭乾鋪
 
 

春秋時期名家哲學家公孫龍子倡言「白馬非馬」,看來似乎怪異,但是卻精確地說明了利用日常語言的多義或模糊性所造成的謬誤。

白馬當然是馬,但是在語言中,「白馬」比「馬」多了一個白色的指涉,所以兩者義涵當然不同。「黑馬」雖然也是馬,但是黑馬卻不是白馬。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明確,可是如果有意誤導,常可得到荒謬的結論,聞者不察,遂為所陷;論者不察,常不知何以與辨。
執政黨的「愛台灣」論述就是個中翹楚。「愛台灣」當然是好的,就跟「愛大陸」、「愛世界」一樣。但是從「愛台灣」到「愛中國就不愛台灣」的邏輯,就跳躍得很奇怪了。又由「台灣」過渡到「本土」,「本土」到「本省」,「本省」到「河洛族群」,每個詞差異不太大,可是一路遞移,就可以把「台灣人」變成專指「河洛族群」,「說台灣話」就變成「說河洛話」,「愛台灣」就變成河洛族群的專利,「不愛台灣」就變成外省族群的宿命原罪。又如「本土」過渡到「土直」,「土直」過渡到「庸俗」,「庸俗」又過渡到「鄙俗」。

另外,執政黨優而為之的一貫手法是「搭乾鋪」,以看來正義的課題偷渡真正的劣行。
用小說家高陽的比喻,所謂「搭乾鋪」,也就是民國初年窯子的術語,有些高級妓女陪酒陪笑不陪過夜,但是遇到多金的客人要求,既捨不得銀子又捨不得面子,於是有個說法,說是月事來了,那麼就同房不同鋪過夜,稱之為「搭乾鋪」,到了晚上,燈一關,門一閉,誰知道做了些什麼事。

民國初年豬仔議員明目張膽收了曹錕的賄選金,卻對記者宣稱,雖然收了錢,但是投票全憑良心,絕不會因為收了錢而有所偏向。話雖是如此說,投票的時候誰看得到?外面搏了名,好處也全都收齊,這就是「搭乾鋪」的妙處。

全民公投就是「搭乾鋪」的運用典範,先用「公投是民主國家施行民主政治的常態」,再歪攪蠻纏,說成「公投就是民主」、「不公投就是反民主」,去除了所有理性論辯的空間,施行了公投,目的其實在偷渡「公民自決」的台獨公投。

若「白馬論」和「搭乾鋪」都行不通,又待如何?沒關係,當朝大員為村口小兒之罵,再套回由「本土」到「鄙俗」的白馬論,自然就當者披靡了。

(回目錄)



【左右看】第二次綠色革命

【左看】
科技政治 後患無窮
向紅岩/文字工作者

今年底,美國「先正達生物科技公司」即將完成「國際水稻基因組定序計畫」,並據此擴大「協助」開發中國家進行作物改良,預料對作物基因改造將再起助瀾之效。

回顧歷史,這種以高科技改造農作物種籽為始再擴散全球的故事,最典型的當屬發生在1960年代,美國農業部、種籽商與科學家攜手發動的「綠色革命」,其後果不僅造成第三世界國家地力枯竭、地下水飽受殘餘化肥與農藥污染、農作物抗災力減弱、農民收入分配不均等外部直接損害;更嚴重的是,農民在奉行綠色革命那套所謂「現代化栽種技術」的內在邏輯時,亦間接矮化、否定了自身技藝與地方知識的重要性,這對不同農業知識體系與農業社會基本結構,均造成了無可彌補的傷害。

科技除具有內在與外在的政治性外,即便是科技決策本身也是一種政治。以1970年,美國實施「農作物品種保護方案」來說,其目的便是想為美國種籽培育者提供販售權與專利權,甚至還將種籽商的特權,擴大到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國際協議中,導致無數無名耕作者,幾千年來與土地、自然互動所累積的勞動智慧與實物結晶,一夕成了種籽商的私人財產與牟利工具,而耕作者的貢獻卻硬是被排除在外而不受任何保護。




【右看】
時轉今日,生物科技大舉入侵農業,戲碼略異,但綠色革命,殷鑑不遠!
餓殍美夢 指日可待

韓鑫/時事評論員
稻米是歷史悠久的糧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熱量來源,亞洲每天有數十億人口以稻米為食,近年越來越多歐美人開始喜歡米食。但根據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為90億人,易言之,若要繼續維持目前每日人均0.41~1.5公斤的穀物消耗量,在糧食作物耕地日漸減少下,每年還需增產1.5%才能解決隨時可能出現的糧荒。

1960年代,綠色革命展開,人類曾利用化肥、穀物雜交及灌溉等方法,使農作物產量大增,拯救了數千萬在飢餓邊緣的第三世界人口;今日,傳統育種及化肥使用雖已到達極限,但隨著生物科技發達,水稻基因組序今年底也即將完成,從此,水稻的分子生物學便有完整的基礎,來幫助農業學家改良水稻品種,以及更容易對與稻米同屬禾本科的玉米、小麥、高梁及燕麥等進行改良。

目前國際上雖對基因改作食物(GMO)的看法仍呈分歧,但至今並無研究指出GMO會危害人體健康及環境,而新一代的GMO,結合傳統育種方式與最新遺傳工程技術,所設計出來的新稻米,除能減少農藥使用、抗旱耐蟲害,口感更Q、更有營養外,還能提高生產量,讓原本不適合耕作的地區也能種植收成,就此而言,在目前人口不斷成長且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量身打造新米仍不失為一條出路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